陈国旧事
字体: 16 + -

第四十八章 胡州混乱的局面

    关于陈国东部,老实说燕青并不太了解,唯一能够接触到它的方面就是书籍。在燕青的想象中,陈国东部靠海,渔业应该是比较发达的。同时受到的军事威胁不大,当地政府所需要投入的军费也不应该很多。换句话说,那里的发展情况应该是远远优于内地的。然而史书中描绘陈国东部时,却往往带着落后,贫困,洪灾饥荒的字眼。直到他真正到达了那里,他才意识到那里的真实情况有多么糟糕。也明白了为什么众多学生争抢的都是南方,西方,或者北方,却唯独不愿意去那东方之地。因为那里的真实处境,实在与史书的描绘有过之而无不及。

    胡州城外便是东海,而胡州城继续往西两百公里左右,便是东方最大的城市苏杭,人口超过七十万。然而,作为它的屏障之一,胡州却是一个只有区区四个营地,两千多驻军的小城。

    到了胡州,燕青直奔自己的三营,那是他的驻地。胡州方面自然是早就收到了要有皇家军校学生来此地的消息,早就做好了准备。对于他们而言,实在难以相信会有军官会选择他们这里,甚至还派人向上头问了好几次消息是否属实。

    走入军营,才知道到底是怎样的情况。身为胡州四大营地之一的三营,正门处零零散散站着五个士兵,据说还有一个请了假回家探亲。里面的营地也是无比混乱,营地卫生一片糟糕,还有人聚集着坐在门口聚众赌博打发时间。“燕长官,您的军帐在前方。”说话的是来接他的参谋,态度十分客气,毕竟这可是他的直系长官。年龄大概四十多岁,叫祖寿,一副卑躬屈膝的小人模样。

    燕青一脸无奈的走进了主帐,才看到这里面连灯都不曾点上。“都是干什么的,不说了今天燕长官到达吗?”祖寿赶紧上前,从怀里掏出了个火石,将灯点上。燕青踏步坐上桌前,看着一旁已经被撕扯的破破烂烂的地图和那老旧的胡州地理沙盘。正想向这祖寿询问下关于这胡州的实际情况。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燕青正在愣神的时候,此时才注意到军帐中已经站了两个厨师模样的人,为首的那个手中端着一盘海鲜拼盘。

    祖寿赶紧端着那拼盘走上前放在燕青身前的桌上,“燕长官,这里是本地的一些土菜,作为招待长官来的一份小礼物。厨子也是本地人,味道绝对一流。”

    燕青看着他端着一盘虾,鱼,蛤蜊,鲍鱼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的混合,祖寿漏风的嘴巴朝着它一顿鼓吹,口水四溅,让他的胃口简直倒了一半。

    “祖寿,我今天过来是要审查军营的,不是来吃你的东西的。”燕青强力压抑着自己的怒火。他所见到的一切都太奇葩了。

    “审查军营啊?”祖寿挠了挠自己的脑袋,随即指了指桌上的册子“这里是军营士兵册和军费情况,至于今天士兵集合恐怕不行,一半的人都请假回家帮忙种田了。农忙时节,请长官体谅。”

    燕青的头瞬间变得很大,一半的人请假回家是怎么回事,此时若有敌人来袭如何整顿军列。但自己看着眼前这祖寿,恐怕还真的回答不上自己的问题。

    “那我问你,这地图和沙盘为什么是十年前的没有更新?军费哪里去了?东瀛人最近的一次海寇偷袭是什么时候?”燕青看着这破烂的处境。

    “更新?军费比较紧张,实在没有余力,那倭寇入侵,我想想”说罢他还真扳着手指数了起来。

    “二十五天前”一旁的厨子端着大盘子提醒道,才让他猛然醒悟。

    “你看看,连一个厨子都能比你更有出息。”燕青骂道。

    “是是是,长官说的是,我也和家里说好了得帮忙,结果长官您来了。这样,由他为您介绍,我先请假回家一趟。”祖寿说罢,指了指一旁的厨子,转身便匆匆跑了出去。请假?当着自己长官的面这样请假吗?燕青一身问题。

    “你叫什么名字?”燕青对这里的情况已经无比的失望了。看着下面站着的厨子,就全当闲话聊天了。

    “戚远光。”厨子的话并不多,回答非常简练。

    “本地人吗?”

    “是”

    “怎么你不请假回家去种田啊?”燕青似乎在自嘲。

    “家里没人,死光了。”

    燕青沉默了下“倭寇吗?”

    “是”

    燕青看眼前这人说话一问一答,实在觉得无趣,似乎想要套套话。“觉得我是个怎样的人?”

    “来时新官上任三把火,走时郁郁寡欢不得志。”

    “怎么,觉得我治不了你们是吗?”

    “是。”

    两人就这样毫无营养的一问一答,最后燕青也只能让他先行下去。“告诉祖寿,赶紧给我把地图和沙盘换了。”这是燕青和这戚远光的第一次见面,日后他们将要产生更多的交集。东瀛人想象不到,一个这样的厨子,日后将成为他们吞噬陈国最大的阻碍,而这个厨子,正是在遇到燕青后,开始登上他的历史舞台。

    来了三四天,燕青才算是彻底了解了此处的情形。大部分驻军都是本地人,家里种着一亩三分地养活自己的口粮,也出海打鱼,但是只能勉强维持自己一家的生存。以至于只要爆发一场什么自然灾害洪灾什么的,基本都玩完。

    至于打仗,他们可不是生活在西部和南部的陈国百姓,整天爆发战乱。不断进行骚扰的倭寇在他们看来,不是什么要紧事,不过是一些强盗贼寇罢了。百姓如此,当局更是这样了。那些倭寇比蒙古骑兵更加狡猾,抢了东西便直接往大海里面一钻,让你压根没有抓住他们的机会。每次造成的损失也不算大,因此多加防备便是了,并无过多的应战准备。至于军队士兵的薪水,天高皇帝远,也没人管他们,一层一层剥削,到了士兵的手上,恐怕就剩一点零头了。因此士兵本身的积极性并不高,反而养成了散漫随意的习惯,并不是很在乎军纪军法。几十年的糟糕环境,已经让他们对此习以为常了,然而这一切,却是真的让他头痛,改革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