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汉末群英
字体: 16 + -

第十三章 管亥归司马

    管亥听司马羽这样说,心中顿时涌出一种不详的预感。

    瞪大了双眼,看着司马羽说道:“大人,我……为什么不能…和他相见?”

    司马羽内心无比复杂,抿了抿嘴,想张嘴说话,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去表达。

    难让司马羽直接跟管亥说,你哥为我挡刀,最后死在黄巾的刀下?

    见司马羽迟迟不说话,管亥忍不住继续催促道:“大人,大人你说话啊!”

    “你家兄弟…为了救我,阵亡了…”司马羽没有办法,只好缓缓说出了实情。

    “你说什么?!”管亥听后,腾的一下就从地上站了起来,脚踏流星,来到了司马羽的身边抓住他的肩膀大声的问道,眼神中充满了杀意!

    唰!唰!

    两名卫兵见此,立马拔出了身上的佩剑指着管亥。

    “贼子尔敢!”

    “放开司马大人!”

    皇甫嵩见司马羽脸上并不慌乱,管亥也没有再进一步的动作,便挥挥手,让卫兵收起武器。

    司马羽依然站立在那里,任由管亥抓住他的肩膀。

    “管亥,我对不住你家兄弟!我不该带他们去追击黄巾!”

    见司马羽一边说着,眼睛似乎泛起了红圈,见他如此,管亥眼中的恨意便消失了一些。

    呆了一小会儿,管亥的眼神黯淡了下来,便将手臂从司马羽的肩上慢慢放下,而后问道:“司马大人…能给我讲讲…事情的经过么?”

    司马羽见管亥已经冷静了下来,便开始跟他说起了事情的经过。

    ……

    司马羽讲完,管亥便又陷入深深的沉思,脸上透露出无限的悲伤。

    皇甫嵩捋着胡须,眼睛看着管亥,两名卫兵则是右手放在佩剑的剑柄,以防管亥做出什么冲动之举。营帐中所有人都没有说话。

    片刻过去,管亥从悲伤的情绪中走出,看了看皇甫嵩,转而又看向了司马羽,眼神黯淡无光。

    “大人,我与哥哥幼年便丧双亲,一直都是我两相依为命,如今哥哥已去,管亥不想苟活!请大人成全!”

    说完,便一头撞向了案台。

    司马羽眼疾手快,用双手环住了管亥的小腹,随后脚尖朝着他的脚后跟用力一踢,身体往后一仰,两人双双倒在了地上。

    “管亥,不要冲动,我已经对不起你哥哥了,我不能再对不起你!”

    司马羽朝着压在他身上的管亥大声说着。

    同时两名卫兵立马上前想要分开两人。

    管亥一手抠着司马羽的手指,另一手使劲撑着地面,想要挣脱司马羽。但司马羽力气十分巨大,并没有让他们得逞。

    “管亥,你他娘的给我冷静一点!”

    又喊了一句,管亥便放弃了挣扎。

    见此,司马羽便将他放开,两人站了起来。

    两名卫兵随即一左一右的将管亥控制住。

    “你们到底想怎样!我哥都死了,我一个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你们到底想怎样!”

    管亥发疯似的喊着。

    “莫要呱噪!”此时,坐在主位上的皇甫嵩终于说话了。

    “管亥,先前司马将军想要我将你释放,我拒绝了!但是我与司马将军已经协商妥当,若是你还有悔过之心,那么本帅就将你分配至骑兵营,听从司马将军的调遣!”

    “据本帅观察,你还算是个有情有义之人,现在,给你机会,将你调至骑兵营,你答不答应!”

    皇甫嵩一手放在佩剑之上,一手指着管亥,郑重有力的说道。

    管亥听后,别无他法。

    看来今天若是不答应,便会死在这里,虽说他想死,但他并不愿意死在官兵的手上!

    况且,司马羽这人貌似还不错,就以刚刚的那分力道来说,管亥自愧不如!

    沉默了许久,管亥缓缓说道:“这样也行!不过,我只听从司马大人一人安排!”毕竟管亥的兄弟舍身救了司马羽,管亥与他流着相同的血,心灵上似乎也有几分相通,管亥也想见识一下司马羽到底有什么能力,能让他哥代替司马羽去死!

    “自然如此!”

    皇甫嵩也不在意这个管亥到底听命于谁,反正只要管亥在军中,那么就肯定会听自己的安排,退一万步讲,他以后也不过是一个骑兵营的小兵,就算不听皇甫嵩的命令,又能翻腾出什么浪花?

    司马羽感激的看了一眼皇甫嵩,抱拳道:“谢左中郎将大人!”

    “行了,此事到此结束,你们两个,带着管亥去领一副兵甲,随后将他交给骑兵营的张将军。”皇甫嵩对着那两名卫兵吩咐道。

    随后,两名卫兵便松开了管亥,带着他走出了帐外,司马羽也准备跟着离开。

    这时皇甫嵩叫住了司马羽。

    “子风留步!”

    司马羽回头看着皇甫嵩,只见皇甫嵩拿起案台上那封竹简,对着司马羽说道:“这是朝中传来的作战计划,你看看。”

    司马羽接过竹简,打开后便看了起来。

    “汝南?五日后再行进?”

    看完后,司马羽疑惑的问道:“为何要如此拖沓?”

    皇甫嵩说道:“如今黄巾渠帅彭脱已经连续多日进攻汝南、陈国两地,当地守军抵挡不住,三日前便派人突出重围向朝廷请求支援。不过为何需要五日再让我们发兵前往救援,我也不知陛下此为何意。”

    ……

    其实这并不是刘宏的意思,现在的刘宏基本不管朝政,所有内外事务都交与十常侍掌权,而十常侍中,又属张让赵忠两人领头。

    当初军旅出身的汝南太守听说朝中宦官当权,十分气愤,便写奏章将张让等人臭骂一通,并称其为阉党残人。

    张让得知,一边向刘宏哭诉委屈,请求刘宏收回汝南太守的职位,一边派人前往汝南准备杀害汝南太守。

    刘宏发怒,早朝时下令撤销汝南太守的职位。最后经过朝中文武大臣的求情,刘宏答应不撤汝南太守,但是从今以后不得再报奏章。当时的张让不像现在,还斗不过朝中文武群臣,只好咽下这口恶气!

    如今张让听闻汝南被黄巾围困,朝廷要派皇甫嵩前去救援,他顿时觉得报仇的机会来了,便向刘宏进言说,汝南被黄巾围困,但太守勇猛无双,可与黄巾周旋,皇甫大人新破黄巾,兵士劳累,可休整几天,再去救援也无妨。

    刘宏摆摆手,说按张常侍的意思来办就行。

    所以便有了五日再进军汝南这一说。

    ……

    司马羽和皇甫嵩走向了地图,仔细的查看着,看了将近了一炷香的功夫,司马羽对着皇甫嵩说道:“大人,此去汝南,约300里(单位按现代来算,资料查证:1汉里=现代0.8里=0.4公里,就不换算了。)我军若是现在出发,五天后便能到达汝南,若是急行军,三日便能到达,如今我军刚刚大胜黄巾,斗志激昂!况且休养数日,疲惫已去。而反观黄巾,若是此刻没有攻下汝南、陈国两地,则我军速去救援,联合守军同破黄巾,黄巾腹背受敌,必败无疑!若是黄巾此时已攻破城池,必然是日夜攻打,劳累不堪,趁此等我军心正盛、黄巾疲而备战之时,亦能大破黄巾啊!”

    皇甫嵩摇了摇头:“某也想此刻拔营行进,不想错失良机。可是军令如山,吾等自当听从朝廷调遣,况且……”

    司马羽急忙道:“大人可闻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一说?如今机会绝佳,千载难逢,还望大人莫要错失良机啊!”

    “哎~”皇甫嵩轻叹一口。

    “罢了,三日,三日后便往汝南进军!”

    “大人……”

    司马羽还想再劝,皇甫嵩适时止住了他,而后对着帐外亲兵说道:“传我军令,三日后,全速进军汝南!”

    “诺!”

    外面的亲兵立即跑往各个营地,传达皇甫嵩的军令!

    司马羽见皇甫嵩已经下发的军令,便只能摇了摇头,拱手抱拳,退出了营帐。

    “哎,子风啊…我又何尝不想此刻进军,可如今我军中人数仅有数千人,加上曹操的兵马,也不过一万上下,但俘虏却多达五万之众,我说三天后开始行军,是想吸收一部分俘虏,有了足够的人数,再去支援汝南啊!”

    皇甫嵩说的声音不大,却能让退出帐外的司马羽听见。

    司马羽确实有点急功近利了,考虑并不是太周全,听完皇甫嵩的话,他猛然醒悟,意识到了自己考虑的不到位,于是便转过身去,在帐外朝着皇甫嵩抱拳弯腰说道:“子风考虑不周,谢大人传道解惑!子风莫名顶撞,谢大人不予责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