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大文豪
字体: 16 + -

第二十一章 乖侄儿贾兰

    听史凡说起学习的事情来,李纨果真有了兴致,笑道:“什么求不求的,史凡兄弟这话说得就见外了,这府里的姑娘们哪个不是我带着念书,由我教导着学规矩、针线,要说学习的事情,史凡兄弟来找我就对了,想要什么尽管说!”

    “说来惭愧,离开史府走得急切,忘了把要读的书带来了,这眼看学塾就要开学了,我连一本书还没摸上,本来想找二伯父借,却得知二伯父点了外省的学政,如今不在府上。又听说大嫂家的藏书较多,所以过来打扰,想借几本四书五经看看。”史凡详细地说明了此行的来由,同时表明自己摸不到书的心急。

    “我这儿的书最不缺的就是四书五经,想要那种版本的,等会儿你自己去书房看看。这些书呀,也就贾兰会翻出来看看,大多时候就像我一样,百无聊赖地躺在书柜里。”李纨似乎想通过书籍诉说自己的苦楚。

    史凡想起李纨也是书香之后,原著里还在大观园里组织了诗社,于是笑道:“大嫂子既然觉得无聊,为何不召集妹妹们一起,大家组个诗社玩玩,既打发了时间,又可以教妹妹们作诗,岂不是一举两得!”

    “这主意倒是不错!可是你也知道,这些年我习惯了清静,若是突然带头弄出这么个热闹的事来,只会让人觉得怪怪的,万一你琏二嫂子在老太太和太太面前说我一句不安分,那就不好了。”

    “那倒也是,不过嘛,这也好办,改天我跟探春说说,这诗社的事情,让她出面来起这个头,把大家召集起来。当然了,探春妹妹她们还小,诗社最后还应该大嫂子您来掌坛!”

    “那倒没问题的,只要三姑娘把大家召集起来了,我不仅自荐为掌坛人,还要拿出稻香村作为社址。”

    正聊得尽兴,从书房里传来的读书声停止了,稻香村的另一个丫鬟碧月走过来,说道:“大奶奶,兰哥儿已经把《论语》和《大学》都读一遍了。”

    “叫他歇息一下吧,把史凡兄弟送来的那盒奶油松瓤卷给他吃,顺便带史凡兄弟去书房看看。”李纨说着,转而对史凡说道:“想看什么书尽管让贾兰帮你找,这孩子还算懂事,对他好的人,他在心里也会记着的。”

    “好的,大嫂子,那史凡这就进去了。”史凡说着,跟着丫鬟碧月向书房走去。

    碧月端着那盒奶油松瓤卷,带史凡走进了书房。碧月对史凡说道:“史公子请进,这就是书房了。史公子先在书房里看看,我带兰哥儿到外面先把奶油松瓤卷吃了。”

    史凡点头致意。

    碧月转而召唤贾兰道:“兰哥儿,这是你的史凡叔叔送你吃的奶油松瓤卷,大奶奶让你先把奶油松瓤卷吃了,再读下一本书。你到外面来吃,别把书房弄脏了,引来鼠虫。”

    史凡走进书房,琳琅满目的一排排书柜映入眼帘,而相比之下,幼小的贾兰就坐在书桌前。其实跟史凡比起来,贾兰也不算太小,已经十岁了。只不过,可能是因为还没有开始发育,所以显得特别的弱小。

    “兰哥儿,你好呀,认得我吗?”史凡问候道,心想自己五年前是来过贾府的,兴许贾兰还记得他。

    贾兰见到史凡,目不转睛地看了一会,转而说道:“你是湘云小姑姑的哥哥史凡叔叔?跟我记忆中的样子好像不太一样了。按理说,我都喊宝叔叔为小叔叔,我也该喊你小叔叔的。不过,我看你比宝叔叔雄壮伟岸多了,我还是就喊你叔叔吧!”

    说着,贾兰突然站直了身体,拱手作揖道:“史凡叔叔,侄儿贾兰有礼了。”

    听了贾兰的这番话,史凡不禁意识到,贾兰体格虽小,但口气却不小。史凡禁不住也伸出双手作揖,正式回礼道:“贾兰侄儿,叔叔史凡有礼了。”

    “叔叔请随意看看,侄儿先出去了。”

    贾兰说着,跟随碧月离开了书房。史凡开始在这些琳琅满目的书籍中寻找四书五经的身影。

    首先让史凡注意到的是一套《十三经注疏》。十三经包括《周易》、《诗经》、《尚书》、《周礼》、《礼记》、《仪礼》、《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左氏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十三部儒家经典。后人为了便于查阅,把这十三部儒家经典的注和疏加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的一部书,便是《十三经注疏》。

    有了这部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五经也就全了,而四书中的《大学》和《中庸》来自《礼记》,因此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也全了。

    原本史凡以为,他只需借这一套《十三经注疏》就够了,可是当贾兰再次回到书房,看到史凡挑了这套《十三经注疏》后,却直摇头,说道:“这套书看倒是看得,只不过叔叔要是想用它来考试可就麻烦了,尤其是四书,应该看朱子先生的这套书。”

    贾兰说着,从书柜里抽出了另一套书,史凡定睛一看,只见这套书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贾兰进一步解释道:“《四书章句集注》才是科举考试的依据,叔叔应该优先看这套书,然后再看《十三经注疏》。”

    “侄儿说的有理,那叔叔就把这两套书拿走了,你可不要心疼?”史凡笑道。

    贾兰却说:“这两套书我早就看过了,何况我想看的话,可以看其他版本的,叔叔尽管拿走便是。”

    史凡觉得收获颇丰,但还没有心满意足,想对眼下的这个朝代有更多的一些了解,于是问道:“好侄儿,叔叔想看看近来一百年的历史,不知你这里有没有当朝的史书呢?”

    “当然有!若是宝叔叔想要的那些风花雪月,我这里断然是没有的。但像经史子集这样的正经书,我这里当然应有尽有了。当朝的史书,侄儿推荐这部《国朝编年史》,请叔叔随我来。”

    贾兰说着,领着史凡走向了另一个书柜,然后爬上一个梯子,从书柜里取下了一部厚厚的书。书的封面看起来是崭新的,应该是出版没多久的。史凡定睛一看,果真叫《国朝编年史》。

    “这部书是翰林院最新编著的,外面的书市里根本买不到,这还是我外祖父悄悄给我看的呢,说是过段时间还得拿回去!”贾兰说道。

    外祖父?史凡想到,贾兰的外祖父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能有这部书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侄儿可否愿意把这部《国朝编年史》先借给叔叔看看?”毕竟是稀有书籍,史凡还真怕贾兰不愿意。

    谁知,贾兰想了想,却说:“借倒是可以借,不过叔叔要尽快还回来,毕竟我也不知道,外祖父什么时候来把书拿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