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大文豪
字体: 16 + -

第二章 只有读书一条路

    转眼,史凡在红楼梦的世界里已经生活了半个多月。

    这半个多月以来,史凡陆陆续续向妹妹史湘云提出了各种疑问。史湘云以为,史凡是因为大病一场烧坏了脑子,所以总是耐心地解答史凡的疑问,帮他做康复治疗。

    关于朝代的问题,史湘云才思敏捷,虽然只有十一岁的年纪,比他小两岁,但是懂的东西还真不少。史湘云告诉史凡,现在是大越朝,国朝定鼎已经有一百年了,国姓是任。

    大越朝?历史上似乎并没有这个朝代,也没听说有过姓任的皇帝。史凡仍然感到疑惑,便开始在书房里搜查各种史书,不仅查阅了本朝的大事记载,还快速地浏览本朝之前的所有历史。

    原来,大越朝建立之前的历史,和史凡在前世的知识储备大部分是一致的。从春秋战国,到秦汉唐宋,都是史凡所熟悉的历史。明朝被李自成推翻之后,鞑子入关又把李自成给灭了,逐渐占领了长江以北。

    然而,历史的走向就在鞑子入关之后发生了改变。当时,在长江以南的诸多地方,除了几个南明朱氏政权外,还踊跃出了一些民间的反鞑子势力,其中以闽地的反鞑子势力较为活跃。

    任氏为五千年前黄帝赐封的十二姓氏之一,太祖皇帝以此领导群雄,打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旗号,号召炎黄子孙光复华夏江山,集结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十二支反鞑子势力,趁势组建了强悍的大越军,太祖皇帝由此成为大越军的领袖。

    在那几个朱氏政权一个个纷纷倒下之后,大越军的势力转而逐步壮大,在南方建立起了新的政权对抗北方的鞑子。太祖皇帝在南京登基,国号大越,并赐封那十二支反鞑子势力领袖为四王八公。

    所向披靡的大越军渡过长江,收复了被鞑子占领的华夏土地,再次把鞑子一族赶出了山海关。定鼎中原之后,太祖皇帝还都北方,将金陵省的都城设为京都。将近一百多年来,关内关外相安无事,互不侵犯。

    了解朝代这个大环境后,史凡这才明白了贾家在大越朝的地位。在四王八公当中,贾府的宁国公和荣国公就占了两个位置。关于红楼梦的故事,史凡在前世看过原著和电视剧,应该算是熟悉的。

    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以贾家为首,势力庞大,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史家、王家和薛家,在国朝定鼎之时应该是追随依附于贾家的。然而此时,史家已然先衰败了,各方面都不如薛家,更不用说王家和贾家了。

    虽然对于史家大公子的这个身份,史凡并不是非常满意,但是人各有命,他也只能接受。接受了自己的身份之后,史凡自然就要承担起让史家崛起的责任。

    可是如何让史家崛起呢?这是摆在史凡面前的一个大问题。所谓士农工商,读书这条路似乎成了史凡的唯一选择。

    还好史凡是个学霸,前世的他拿了一个工学学士学位、一个理学硕士和一个经济学博士学位。按理,要说读书的话,史凡是最不需要害怕的,只不过这是一个科举的年代。

    科举的考试内容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的集注为准。

    史凡毕竟是一个现代人的灵魂,接受的教育又是以理工科为主,要想在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他恐怕得从一张白纸开始,花费不少的功夫从头学习了。

    庆幸的是,他现在只有十三岁,还有充分的学习时间。以现有的智商学习儒家经义和八股文,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因此,在未来的各级考试中,史凡有信心可以脱颖而出。

    然而,眼下面临的小问题是,史凡要去哪里学习呢?

    若是史家还没有衰败,大可以延请高明之士到家里来辅导史凡学习。只是现如今,史家经济拮据,连针线活儿都要她们娘儿们自己做,哪还能帮史凡延请什么家庭教师呢!

    这样一来,史凡要么在自己家里自学,要么到别人家的私塾去。史凡想到贾府不是有个家塾嘛,要不然去那边学,顺便趁机摸清楚贾府目前的情况,何况那里还有几个好妹妹等着他呢!

    这天一大早,在丫鬟翠缕的伺候下,史凡舒舒服服地起了床。这个叫翠缕的丫鬟就是史凡醒来那天见到的小女孩。史家败落分家之后,丫鬟和奶妈没留下几个。眼下,史凡和湘云共用着一个丫鬟翠缕,还有一个周奶娘。

    老爷史鼎不在家,家里的大小事都由夫人一个人做主。用早膳的时间,家里的三个主子一起用餐。史凡对这一世的母亲虽然生疏,但却没有距离感。

    “太太,孩儿的病已经痊愈了,是不是该去上学了?”史凡问道。

    刚开始,史凡见到他这一世的母亲,喊了“娘”,后来被周奶娘纠正说,按礼数应该喊太太。虽然觉得喊“太太”怪别扭的,可是见湘云也是当面喊“太太”,而不喊“婶婶”,史凡也就跟着喊了。

    “什么?上学?”面对史凡主动提出上学,夫人显然感到很吃惊,问道:“凡儿这是怎么了?之前还嚷嚷着不想读书,这大病一场之后,反而急着去上学了。”

    眼前的这位夫人,虽然几个月前也是一位高贵的太太,但却丝毫不会摆太太的架子,不论对老爷、孩子还是下人,都是一副和和气气的样子。

    面对这样的一位母亲,史凡自然不需要担心害怕什么,只管想什么说什么了。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史家的崛起,史凡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和志气,说道:

    “太太,以前是孩儿不懂事,孩儿知错了。自从家里发生了这么多变故,孩儿现在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了。孩儿要好好读书,为史家之崛起而读书,参加科举考试,争取考得功名。”

    “凡儿终于懂事了,这一场病来得及时,我们史家如今遭此变故,也就指望凡儿将来能有出息了。凡儿会想着读书科考,娘这就放心了。”夫人感到十分欣慰,思虑了一会,又继续说道:

    “按理,老爷迁委了外省大员,凡儿的病要是好了的话,我们理当赶往老爷那儿的。可是,凡儿在外省读书的话,恐怕不如在都中读的好。”

    史凡听了夫人这么一说,当下就慌了,要是夫人带他一起离开都中去外省,那岂不是远离了贾府,史家就更加形单影只了。史家要想崛起,就决不能边缘化,目前也只能靠着贾府这颗大树。

    再说了,贾府的妹妹们可都等着他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