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奴
字体: 16 + -

第十四章 钢铁部落

    说起来,大炮要好造一些,用普通铁块儿铸造就可以了。

    火铳也跟大炮大同小异,很容易铸造。可李泽不想整那玩意。因为火铳基本就是个摆设,有效射程不如弓箭,使用效率也不如弩。不如一步到位,直接造出燧发枪。反正这草原地带有的是燧石,牧民们都拿它当火柴用。

    相对于火铳,燧发枪难造多了,它需要铁管,而要想造铁管就得先造铁板,一两毫米厚的铁板。

    坚昆人的锻造水平很高超,为了制作锁子甲,连两三毫米粗的铁丝都可以拉出来,更别提铁板了。

    锻造好一块儿块儿的铁板后,再把铁板放到特殊的铁砧子上,这种铁砧子中间有凹槽,是半根钢管的形状。

    锤哥他们这些铁匠要在这种铁砧子上打造两种规格的钢管,大的正好可以套上小的,越紧越好,绝对不能留下空隙,而且大小钢管的接缝要错开。

    这样,枪管就造好了。

    接着是枪的各部分构件。其实李泽根本记不住,只能从百科全书上抄下来,画好图纸给锤哥他们。

    锤哥他们的手艺是没得说的,照着图纸他们可以最大限度地还原物品。

    但问题是,一锤一锤地造枪,效率太低了。

    锤哥他们200多个铁匠,一天都造不出20条枪。

    李泽至少要武装5000人的队伍,这得何年何月啊。

    中世纪后期,欧洲人为何能大批量地造枪?因为他们使用了锻造机械。

    虽然没有电,但他们发明了水力锻造机。

    可李泽觉得他们的所谓水力锻造机是跟中国偷师的。

    就在眼下,就在晋人的首都洛阳的洛水河边,正矗立着一台台的水力舂米机,他们称之为水碓子。

    像美男子潘安他们这些达官贵人,甚至靠水碓子来发家致富。

    寻常百姓家扛着一袋袋米过来,用他们的水碓子舂米,一斗米多少多少钱。

    这水碓子本质上就是水力锻造机。

    中国人用水力磨面,用水力织布,用水力舂米,可就是没想到用水力来锻造。

    眼下,李泽要利用欧洲人的思维,重兴老祖宗的技艺。

    几天之内,叶尼塞河边就建起了一座座水力锻造机。锤哥他们的锻造效率一下就提高了十倍二十倍。

    更多的枪械被制造出来了。

    光提高锻造的工艺不行,还得提高冶炼的工艺。

    跟中原地区一样,坚昆人也用木炭冶炼,为了烧木炭,叶尼塞河边的树木都已经砍的七七八八了。

    这不仅是坚昆人的困境,也是中原人,华夏儿女的困境。

    继“发型不对造成汉人打不过游牧民族”之后,李泽还有一个更奇葩的理论。

    宋朝人之所以打不过游牧民族,是因为他们木有木炭!木有木炭!

    中国的锻造技术到唐朝已经发展到巅峰了,此后却一路下滑。因为包括洛阳、长安之类中原大城市周围,树木基本砍光了,已经木有木炭了。所以,宋朝人经常用煤来冶炼锻造。

    中原的铁矿石本身含硫就高,用煤冶炼含硫就更高了,练出的铁怎么好的了,简直就是铁粑粑。

    纵然宋朝有火药有大炮,面对铁粑粑却屁用都没有。

    同时期的南方蛮夷民族造出来的兵器都比宋朝好,比如苗刀之类的。因为他们有木炭!

    其实宋朝的冶炼技术只差了一步,那就是把煤变成焦炭。

    眼下,李泽要带领坚昆人迈开这一步。

    中北亚地区煤矿、铁矿资源都挺丰富,很多牧民已经开始烧煤了,现在只需要把煤练成焦。

    水力锻造机正用得如火如荼之际,李泽带领大家又开始建造炼焦的窑炉。

    炼焦不比炼木炭,它的技术更加复杂,更容易失败,正常情况下需要反复地试错,才有机会成功。

    但李泽不怕,他有百科全书啊,他可以照着百科全书的提示一步步来。

    俘虏的一万名嚈哒人,眼下可以派上用场了。

    只留下5000名士兵,其他5000人纷纷退役处理,要么当农民、要么当渔民、要么当牧民,还有一部分人就到炼焦厂当工人。

    虽然有百科全书指导,李泽还是不可避免地经历了试错的过程,窑炉接连三次拆了造,造了拆,最后终于达到炼煤成焦的最佳效果。

    随着一车车焦炭出炉,坚昆人的冶炼锻造工艺一步迈入1500年之后,赶超工业革命时期的大不列颠了。

    可李泽看一看窑炉上的一根根烟囱里冒出的缕缕黑烟,嗅着空气里的阵阵硫的气味儿,忍不住叹息了。

    保住了叶尼塞河畔的树木,却用雾霾污染了这片纯净的世界。

    哎,不发展会被其他部落蹂躏,发展又蹂躏自然。

    李泽在大炼钢铁的时候,也不敢忘记戒备来犯之敌。

    嚈哒人只消灭了一半,还有三四万人在西边劫掠,随时可能会回来报仇;东边的丁零人也保不齐啥时会再来整事儿;西南方的乌孙人也不得不提防。

    但李泽不主张穷兵黩武,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世界里应该把更多的人力用于生产,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所以,他坚持精兵政策,用强大逆天的武器装备、最少的兵力碾压其它部落。

    一万名嚈哒士兵退役一半后,李泽又把其中的1000人跟坚昆原有的4000骑兵编到一起,每人配备精钢打造的燧发枪,还有镔铁宝刀。另外四千嚈哒士兵继续配备长弓大弩。

    李泽之所以这样安排,一方面因为不敢百分百信任嚈哒人;另一方面燧发枪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说到底它还是火药枪,还是怕水怕潮湿的,一旦遇到恶劣天气,还得仰仗弓弩。所以,那5000名枪手平时也不忘练习弓马骑射。

    作为游牧民族,坚昆人一直没有修建城堡。李泽有意想修建起来,可眼下人力物力还不够,只能在营地周边建造起简易的坞堡,让锤哥又铸造了30门大炮,架在坞堡各个方向,严密防范来犯之敌。

    解决后顾之忧后,李泽就开始抓生产了,作为大首领他有责任让坚昆人过上更加富庶更加美好的生活。

    坚昆人平时除了放牧,也有点小农业,种点像黄瓜、茄子、豆角之类天竺来的蔬菜,还种了些野苹果、野葡萄之类的水果。

    守着叶尼塞河两岸的土肥草美之地,李泽觉得应该好好地发展农业,至少可以种点水稻什么的,天天吃馕,吃得都快吐了。

    除此之外,还可以种点棉花。此时,中亚已经开始出现棉布了,大多从天竺等地流传过来,这棉布比中原的粗布、麻布要好很多,却比丝绸等高档面料低廉实用。

    如果坚昆人能种植棉花,他们就可以自己纺织棉布,甚至可以贩卖赚钱。

    除了农业外,李泽还想发展坚昆人的渔业养殖。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坚昆人也很喜欢吃鱼,但或许因为物产太丰富了,他们只捕鱼不养鱼,随着人口增加,鱼只会越捕越少。李泽指挥大家开始挖掘养鱼的池塘,至于鱼苗却是唾手可得的事。

    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设想,李泽还是希望能先考察一番再做决定,他需要找个大集市了解一下供求关系。

    坚昆人西边的乌孙人领地就有城市、有集市。李泽决定去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