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末当皇帝
字体: 16 + -

第207章 两场之争

    当王延兴离铁场还有四五十步的时候,罗二就小跑着过来迎接来了。

    到了跟前,更是殷勤地躬身拜道:“罗二拜见刺史!”

    王延兴快步上前,将罗二扶起来:“罗场长快快请起!某不在铁场的时候,多亏了罗场长,才能将铁场的产量一跃而起,达到六十万斤的产量!”

    “罗场长功不可没!”

    罗二才直起身来,听到王延兴的夸赞,又赶紧再拜倒下去:“这都是刺史奠定的基础,罗二不敢贪功!”

    “好啦!功就是功!你与某一起白手起家,当日如何,现在如何,某还能忘了不成?”王延兴再次将罗二拉起来。

    说话间,王延兴又上前一步,朝罗二靠过去,悄悄地凑到罗二耳边,轻声地问道:“那个,有喜了不?”

    罗二不曾想王延兴会在这里问这事,老脸一红,轻轻地点了点头。

    “哈哈!”王延兴哈哈一笑,又轻声道,“等某生了女儿,便许给你儿子。到时候,咱们就是亲家了,如何?”

    “啊……罗二岂敢……”罗二登时就一阵激动,又要拜。

    王延兴只好一把拉住:“得……你就别老是拜了……我还得扶……”

    “最近铁场情况如何?”王延兴拉着罗二的手问道,“你说有惊喜,是何惊喜啊?”

    “刺史你看了就知道了!”罗二却要卖个关子,故作神秘道。

    王延兴也不逼他,说着话,便进了铁场。

    此时,铁场的冶炼场,已经是三班倒的连续生产了。

    不过,王延兴对这小高炉的连续生产能力始终不是很放心。

    虽然并排建了四个高炉位,却始终只有一座高炉处于生产状态。

    其余的三座高炉分别处于待命、检修、和重建状态。

    每一座高炉,只让它连续生产一个月,然后,便停炉检修,只要看到有缺陷,便拆了重建。

    很显然,这些高炉远远没有用到其最大寿命。这处铁场的产量,还可以再翻好两、三番!

    只是,当下,要消化六十万斤铁货,已经不容易了,暂时倒是无需继续扩大产量了。

    而熔铸场,除了产能随之大幅度提升外,更主要的是,产品质量也在大幅度地提升!

    这主要得益于负责热处理的技工的技能的提升。

    而这次罗二要给王延兴看的惊喜,便在熔铸场。

    进了熔铸场后,罗二便指着一旁的两个杂工说:“刺史!请看!”

    说罢,又朝那两个杂工说:“抬起来,再摔下去!”

    那两个杂工得令,立即将身旁的一件圆形的大铁器抬了起来,举起,然后,往一旁的石头堆里砸过去。

    哗啦啦……砸得石头一阵响。

    王延兴快步走过去一看,原来两人抬着摔下去的,竟然是个铸铁轮毂!

    而那轮毂摔在地上,竟然丝毫没有受损!

    “哈哈……罗二啊!你果然是知道某的心思啊!”王延兴哈哈大笑道,走过去,一把扶起轮毂,见这家伙有大约四尺高,用来做炮车的轮子正好。

    又推着滚了几下,圆度和平整度也都不错。点了点头,“亏你用心了!”

    罗二嘿嘿地笑了笑:“能为刺史做事,罗二敢不用心?”

    说着,又道:“还有一件东西,刺史可能会更喜欢……”

    “哦?还有什么好东西?”

    罗二连忙领着王延兴走到另外一边,让人打开上面盖着的麻布。

    随着麻布慢慢地揭开,露出下面,竟然是一门铸铁炮!

    不待王延兴追问,罗二又将一侧的麻布尽数揭开,看到边上一堆都是被锯开的铸铁炮。

    王延兴心里一动,走上前去,一看,被锯开的铸铁炮,竟然铁质都很均匀,不见有铸铁常见的沙眼、裂缝。

    “好你个罗二,悄悄地就玩出花来了!”王延兴开怀大笑道。

    听到王延兴这般说,罗二却嘿嘿一阵笑,满脸都是被挠到痒处的受用的感觉。

    王延兴和罗二,一个惊一个喜,在旁人,看来,却是一脸莫名其妙。

    陪同的章大炉,却是明白这其中意思何在。

    这铸造的铁器,大多性质很脆,经不得磕碰;

    而且,也容易出各种缺陷,不是这里有洞,便是那里有丰。

    若是铸铁造轮毂,被震多了,就会裂,然后车子就散了架了。

    正因为如此,现在炮车上的铁制轮毂是用钢圈和熟铁条做的。

    可钢和熟铁的成本比铸铁可高太多了。

    产量也有限得多,如此一来,炮车的数量一直上不去。

    若是能解决轮毂的问题,那炮车就容易了。

    当然,摔一下不能说明他连续可用,却至少可以拿去装在炮车上,进行测试了。

    至于铸铁炮,也是一样的道理。

    若是铸铁的缺陷多,那炮体就必须做得很厚重:

    这也就是为何最初的两门重炮是用青铜铸造的原因,因为青铜的流动性好,不容易出缺陷。

    尽管铜比铁更沉,造出同等口径的炮,反而更轻。

    然而,铜的价格是铁价的五倍以上,若是用铸铁能造好炮,那何必还用青铜呢?

    当然,要想把铸铁做到这个水平,只怕是费了很多脑筋。

    虽说当初王延兴刚把铁场建好后,章大炉跟罗二在铸铁方面的水平差不多,可若是现在让章大炉来负责这铸造,他自问是没办法达到这个水平。

    有这个成绩在,王延兴少不得要好好地夸奖一番罗二。

    然后又在车间里走了一圈,一切井井有条……

    不用说,八成是临时收拾的。

    随口问了几个杂工和技工,都是满口的欢喜和满意,当然,是不是罗二特意教过、安排的,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铁场这边比当初自己亲自管的时候,还要有序了几分。

    王延兴也不去细究,便离了铁场,往铁器制作场而去。

    比起铁场,铁器制作场的秩序反倒有所不如。

    其实王延兴倒是更喜欢:他又不是没在铁场待过,这种地方,怎么可能搞得跟家里那般整洁?

    像这边这样,大致有序,不见杂物,才是正常的。

    看过熟铁一场和炼钢的二场后,章大炉领着王延兴往三场而去。

    三场又分三个车间,第一个车间正在造横刀、斩马刀和钢甲等冷兵器;

    第二个车间,却是热兵器车间了。

    除了最初的轻炮之外,手铳和长枪都是在这里制造的。

    现在,这个车间一共有四个班组。

    一个班组在造炮车;重炮和轻炮的炮车都由这里来。

    另一个个班组,在造枪机:手铳和长枪所需的枪机,都是这里制作完成;

    还有一个,则在将卷熟铁板。轻炮的炮身和枪管都是这个班组造的。

    只是,轻炮卷好之后,用铁箍箍紧便成了,手铳和步枪的枪管却还需用钻头修钻,将里面修得又圆又光洁。

    最后一个班组,则是负责装配,和生产装配所需的其他非关键部件。

    比如手铳的把手和步枪的护木等。

    第三个车间,却是装备制造车间。

    前面两个车间所需的各种冲床、钻床、刨床等等设备,都是由这里生产制造的。

    而此时,如何提高枪管钻孔的精度和效率,成了车间遇到的最大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台新的钻床,迫在眉睫。

    当章大炉领着王延兴进了车间,正在找那台新钻床的时候,从旁边的设备里突然冒出一句话来:

    “瞎啦!在这里!看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