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末当皇帝
字体: 16 + -

第149章 今日头条

    王延兴十炮定漳郡,擒了漳郡刺史萧红林往福郡谢罪,成为继天火平福郡之后,又一神奇的战例,一时间,在福建被传成了奇迹。

    此等新闻,放在福郡,那绝对是今日头条了。

    只是,整个福建,在大唐的版图中,都属于边边角角的瘴疠之地,哪怕是闹出再大的花样,在中原众军镇诸侯看来,也不过是偏僻小山村的小打小闹。

    在大唐今日新闻上,最多能在第四版上,占个小角落。

    可宣郡城下,火器的两次绚烂的表演,几乎是在一瞬间,便将霹雳雷这种半吊子火器,推上了风口浪尖!两次设伏,两次完美绽放,让东南军力最强的军阀孙儒,成为了火药辉煌的注脚。

    此战之后,得益最大的,自然是杨行密。他出动大军将孙儒的残部团团围在朱家坡之后,属下部将便开始了四面出击,收复了被孙儒攻陷的常郡、润郡、江宁等江南诸郡后,又接收了被孙儒烧成了白地的扬郡,顺势向淮水流域推进。一举成为了可以与朱温、李克用相提并论的最强大的军镇之一。

    然而,霹雳雷这么轰动的事物,却还是不一定会上头条,因为,此刻,最轰动大唐天下的,可是有好几桩重量集的大新闻。

    这首桩大事,发生在中央,那便是天子与掌权的宦官头子杨复恭,终于翻脸了。

    在长安街头上演了一出天子禁军内部的倾轧之战大戏;最后,天子虽然重新掌握了长安的局势,杨复恭却跑了……

    这大唐天子连一个宦官都收拾不了,那还不得上头条?

    这第二桩嘛,却发生在越郡。那却是董昌要天子封自己做越王,天子虽然落魄,也不可能答应这种伸手要王爵的事!当然是拒绝了,结果董昌干脆直接称帝了……

    这性质跟黄巢有多大区别?赤果果的造反啊!这消息的分量,自然也是足够上头条了。

    这就是多事之秋……大事发生得多了,听众听在耳中,都没感觉了。

    不过,当消息传到福建后,王延兴立即命人着重将霹雳雷相关的消息和越郡董昌称帝的消息重新筛选、整理,发现,其中竟然还理出了几条线:

    杨行密得到霹雳雷十分突然,孙儒攻破润郡、常郡的时候,都没有这东西,到了宣郡城下,就突然有了大批量霹雳雷,如果不是张武定送的,那就有人从张武定那里偷的,总之,跟张武定脱不了干系。

    而另一件事,董昌称帝,背后最大的推手,极有可能是,他昔日最重要的助手之一的钱镠。

    果不其然,董昌称帝之后,钱镠立即高举讨伐旗帜,要求董昌去尊号,向天子谢罪!全国人民也表示对这种公然打天子脸面的事情表示愤慨!令人目瞪口呆的是,董昌竟然当真就退位,前后不过两个月。

    真是一场闹剧!看在往日董昌乖巧的份上,天子原谅了董昌,全国人民也表示,不用跟这疯子一般见识,可钱镠却不干,他觉得董昌犯下那么大的罪,怎么可能动动嘴皮子道声歉就算了?

    举杭郡之兵,继续讨伐董昌。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若说钱镠没点别的想法,全国人民都要表示不相信了。

    然而,不得不说,钱镠讨伐董昌的时机又抓得十分巧:正值杨行密击败孙儒,主力忙于收复旧有势力范围,无力南顾之时。这让钱镠自杭郡出发讨伐越郡的董昌,没有了后顾之忧!

    “这钱镠,不是好人啊!背主犯上,还能做得这么理直气壮……”王延兴挠了挠头,

    “他反便反了,只是他若是夺了越郡,将对某等北上的海贸船队怕是会不利啊……”

    “毕竟,海贸利厚,钱镠只怕不会一点都心动!接下来,将产生何种影响,某等需得好好分析一番……”

    “那不如,某等北上,助那董昌一把?”孟通提议道。

    “不可、不可!董昌这般暗弱,助他,那是个无底洞……”王延兴直接摇头道。

    “某等可以只用水营直袭钱镠的大本营杭郡!来他个围魏救赵!”秦一秋思索了一阵,说道。

    这似乎是个选择,大势时局变化极快,只要让钱镠的进军计划拖延个几个月,杨行密腾出手来了,将一部分并将派到常郡,时不时往钱镠的菊花后庭瞄一眼。

    想来,钱镠就不敢南下了,只是,细想之下,王延兴还是摇头道:“董昌就是个猪队友,不能跟他站一条阵线!”

    这时,孟咸出声说道:“不跟他站一条阵线,那何不和钱镠一个阵线,一起将董昌的地盘分了?”

    这……脑洞开得有点大。扬波军一共才两三千人,其中一半是这两个月才招的新兵,队列还走不齐呢!

    而钱镠、董昌都是统兵十万的军镇,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而且,杭郡、越郡之地,平地居多,比较适合大兵团作战,这种条件下,就算扬波军有火器之利,那也没办法以一敌百啊!

    “呵呵,还是长求敢想,具体地说说看呢!”王延兴笑道。

    “浙东浙西一共十二郡,其中,却只有杭郡、越郡、明郡、湖郡和苏郡是精华膏腴之地!钱镠据有杭郡、湖郡和苏郡;而董昌据有越郡和明郡!其主要兵力,便分别置于杭郡和越郡二地,其余郡县,防卫稀松,郡兵疏于操练,并不比福郡、漳郡好多少……”孟咸走到地图前,指着浙东浙西的局势说道。

    语气突然一顿,手指头点在台郡和温郡之间,“前面,董昌抽调台郡、温郡两地郡兵南下援助福郡,被打了个全军覆没后,台郡、温郡两地的防御,简直就连漳郡还不如!”

    “扬波军自海上发动突袭,夺下台郡和温郡,易如反掌!而继续北上,要取明郡不易,不过,要取翁山却不难!只要台郡、温郡、翁山不落入钱镠之手,那就算是钱镠欲不利于海贸船队,某等也可以从翁山去外域!”

    翁山便是后世所称的舟山,正在明郡外海。从明郡出海的船只,事实上都要从翁山经过。

    如果明郡的海贸生意不好做了,在舟山做也是可以的,只是,翁山没有什么产出,只能走转口贸易的路子。这当然有些不利,不过,总比完全受制于人要好!

    “此法可行!”王延兴思索片刻,点了点头,台郡、温郡和翁山都靠海边,走水路很方便,可若是走陆路,却是山水相隔,非常难走!夺下这些郡县后,只需控制好海路,便不愁守不住!”只是,就在泉郡咫尺的漳郡都没有人手去直接占领,哪里有人手去控制那么多郡县?

    叹了口气道,“手头没人啊……”

    “刺史手上没有足够人手,留后有啊!”孟咸笑道,“刺史只需控制好翁山即可!”

    “那翁山也不小呢!比海潭山岛还要大,那至少是一县之地。”王延兴直愁道,他手下有能力管理一县之地的人,可不多,徐武算一个,林瞎子也算一个,王延路就只能算半个了……

    可若当真要将翁山作为一重要地点来经营,得力的人手,不可或缺!

    孟咸笑道:“刺史可是还记得李藐此人?”

    “李藐?”哦,怎么不记得,此人在属下的胁迫之下,投降了王彦章,然后,便被送给了王延兴当劳力。正好赶上了海潭山盐场的第二期工程,他领着的降卒,变成了施工队。而他则成了包工头。

    一番作业下来,倒是有些能力,再查过他的跟脚之后,发现此人还当过杭郡刺史,只是在钱镠挤兑下,没什么作为就是,让他去管一个翁山,倒是够了,“只是,不知道他愿不愿意了!”

    “嗯……”孟咸点了点头,不过,作为王延兴的头号智囊,他要考虑的却又有些不同:

    若问李藐愿不愿意,孟咸相信里面肯定是愿意的,他现在一个阶下囚而已,能给他自由之身,便是额外的恩惠,若是再给他一个展示才能的平台,他如何会不愿意?无非是面子上过不过得去的事。

    倒是够不够忠心才是真的需要考察一番,“刺史不妨见见他!倘若是可用,便用,若是不可用,倒是另外还有个选择:翁山不设主官,让苏文合过去做都押牙。”

    泉郡众多小家族之中,苏家的苏文合算是与王延兴合作得很有诚意的一个了,如果他有意入仕,确实可以考虑一下。

    不过,一切都等先见过王潮,问过他的意思再说。

    在一起议事的几人,一起点了点头,确是如此!

    说着说着,突然,众人似乎同时想到了什么问题,齐齐地停了话语声,将视线聚焦在了王延兴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