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末当皇帝
字体: 16 + -

第106章 拒之门外

    何文利一路昏昏沉沉地回到鼓山船厂,他甚至都不知道是怎么出的林瞎子房的门,

    也许是跟那林瞎子争辩,太过消耗心里,他对重订船契之后的许多事情,竟然都映像模糊,只记得一个大概……

    以至于,他都要怀疑,是不是真的到过海潭山,真的见过林瞎子,真的把那五艘船卖了出去……

    不过,怀里的两份契书和身旁跟着的这名叫做杜子欣的汉子和他带着的那一群军士,时刻都在提醒自己,这就是事实!

    自己这趟海潭山之行,终究还是把那五艘船卖掉了……

    虽然那个价格之低,让人深感无力;

    附加条款之多,让人心力憔悴……

    这份新定的契书,扬波军以接手未完工船只的名义,购买这五艘大船;

    既然是接手未完工的名义,自然就要先检查完工程度,按照完工的程度逐步支付船款……

    这一点何文利答应得很有底气,五艘船的船壳都已经大体造完了,

    现在正在进行的,是上层建筑的建造了,按照这个进度,鼓山船厂可以拿到一半的船款;

    有了这笔钱,鼓山船厂当前的困境,就算过去了。

    可接下来,扬波军却要求在其中的两艘船上对船上的风帆进行改造:

    几扇主帆被加大了几乎一倍;而且,被分成了上下两层;

    与之对应的,桅杆也进行了改造:主桅杆两侧都要再加装辅助桅杆,用来悬挂主帆的下层。

    桅杆顶端,只挂风帆的上半截。

    很显然,若是这种方法行得通,这船的速度,必然要提高一大截!

    就算行不通,还用原来的帆也是没问题的……

    说到这,何文利才知道,扬波军从一开始就瞄上了这五艘船,要不然,这样的方案怎么可能说拿出来就能出来?

    亏了林瞎子把一场戏演得跟真的一样。

    此外,扬波军还要在船厂派监理,监督船厂建造质量!

    而且,施工的最后的步骤,悬挂风帆和布置缆绳,也需要有扬波军的参与……

    这种条件,在以往是完全不可想象的,结果,何文利尽数答应了下来。

    到如今,他只能不住地默念:卖掉了就好……卖掉了就好……来安慰自己。

    何文利卖得心不甘情不愿,其实,林瞎子也是买得很不乐意……

    何文利说林瞎子在演戏,倒是错怪他了,林瞎子是真心不想花这么多钱买这千石船。

    就算有演戏的成分,那也是本色出演,与演技无关!

    不过,船只的真正的买家,王延兴,却是很乐意!

    只要是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能提高船只战力一成,或者半成,就是十足十的必要;

    征战之事,很多时候,打的就是钱啊!

    所以,他再次来到海潭山岛上后,首先就是夸赞林瞎子的精于谈判,然后,又看了经过施工改造后的盐场,对林瞎子的组织能力再一次进行了夸赞!

    嗯!真是一员能吏,达到了可与徐武一较高下的水平!

    这话说得,让林瞎子老脸发烫,他在海潭山岛上做了无数细碎繁杂的事情,才让海潭山的生产恢复起来。

    这些费尽了心力的事情没被王延兴重视,这两件自己几乎没出力的事,反倒是得了表彰……唉……

    其实,自古至今,当官从政就这样,是不是扎扎实实做事,是最能考验一个官员的能力的,却偏偏最难做出突出的政绩;

    光鲜亮丽的政绩工程,特别能表现功绩,却往往不需花费太多的心力。

    是为名、争利还是为民争利?

    历来都是摆在各级官僚面前最大的考题!

    王延兴暂时还没意识到自己的疏忽,他现在的注意力都被正在进行煮盐的生产所吸引:

    海水被用牛拉动的绞盘驱动,分级,用翻车的方式自拦海堤石塘提至储水池。

    储水池的水经过三级阶梯晒盐田后,浓缩成卤水,形成接近饱和的海盐溶液。

    接下来,就开始煮盐。煮盐用的木炭是从泉郡运过来的:海潭山上有山有树,也可以用来制炭煮盐,可若是不加限制地砍伐起来,这岛,只怕很快就要秃了!

    使用保温炉和风箱后,煮盐的效率比此前烧杂草的敞口灶,高了不知道多少倍去了,出盐的速度,自然也不是当日张武定的奴隶煮盐场能相提并论了。

    试煮的第二天,就有两石盐从盐场运回了水寨。

    看到这盐的量和盐的纯度,林瞎子看直了眼,真怀疑,自己的眼睛是不是又坏掉了。

    忍不住用手指头尝了尝,竟然真的是上好的精盐……

    指挥使,是当真有点石为金的仙法?

    “仙法?”王延兴哈哈笑道,“这叫物理!吕奇道长现在对这物理颇有心得了,什么时候,请他给你们讲讲吧!”

    物理?哦!听了王延兴的解释后,林瞎子这才想明白前因后果:原来是吕道长传下来的道法……

    为什么所有人都会把这些技术的源头归结到吕奇身上?分明,他才是学生啊!

    跟这些人,真是无法沟通……王延兴放弃进一步解说的打算:

    人家都已经把一切归结与神秘主义,分说更多,不过是描的更黑罢了!

    且不说王延兴在海潭山岛上收获如何,视线再转回泉郡,林家大宅,一人带着两名随从匆匆而来,到了门前,让一名随从上前敲门。

    侧门开了,那名随从连忙递帖子过去:“劳驾请通传一声:苏家家主苏文合,求见林翁!”

    那门房从侧门凑出半个脑袋,看到门外的确是苏家的家主苏文合,便出来拱了拱手道:“原来是苏翁,请稍待,某这就去通报。”

    说罢,又将侧门原样关好,当真便让苏文合站在大街上吃灰等着。

    苏文合自知苏家家小业小,不得不傍林家这颗大树,像这种在街头等待召见的事,实在是太平常不过了,便也不说什么。

    可他的随从就看不过去了:“阿郎!苏家和林家好歹也是亲家,就这般让您在外面候着?太过分了!”

    “不得胡说!”苏文合出声止住随从的抱怨之声,心里却是一声苦笑,自家的嫡子,娶了林家的庶女,在自家,觉得林家是亲家,林家却又这般认为吗?

    等了许久,侧门又开了,出来的却是林家的一名管事,见了苏文合,打着拱说道:“苏翁!实在是不好意思,家主不在府内。不知有何要事,不如先和某知会一声,待家主回来了,某再告诉他?”

    “呵呵,林翁即是不在,那就不打搅了!”苏文合一听,拱了拱手,转身就想走。

    犹豫了片刻,还是说道,“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就是城外孟家邀某几个小户人家去吃个便饭,某便想来问问林翁……去得还是去不得啊。”

    “哈哈……苏、孟二家,正是门当户对,即是孟家有邀,那有什么去不得啊!”那主事的,哈哈一笑,算是替自家主人做了答复。

    门当户对?听到这个词作为回答,苏文合脸上一阵抽搐,勉强拱了拱手,道了声:“多谢……”转身便离了林府。

    孟家是什么?不过出身草莽的商贾寒门;竟然跟苏家门当户对了?苏文合只觉得心中一阵好痛:

    自己热脸贴过去,结果人家一个巴掌扇了过来,这一耳光,挨得活该啊!

    可堂堂林家管事,才不会在乎小小苏家会有何想法。见苏文合离开,也不挽留,径自回了府,不忘吩咐门房将门重新关好。

    他却全然不知,这个草率的决定,让林家,付出的是,将是多么惨痛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