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吃大户
刚才的事情不过是一件小插曲,三人很快把话题落在了此行的目的地历山上。
历山就是后世的千佛山,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信众与日俱增,终于在隋朝达到了顶峰,虔诚教徒依山沿壁镌刻了诸多的佛像,并建立了千佛寺,千佛山的名字便由此而来。
今天是腊八节,也是佛门的“法宝节”,千佛寺也将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迎接这个重大节日的到来。
历山距历城只有几里远,前往历山的人群断断续续的在路上拉成了一个长长的队伍,除了前去拜佛的信徒之外,还有不少饥民,千佛寺进行完燃灯供佛的活动后,还会对前来的信众施粥。
“你看看,”罗士信瞥了一眼黑压压的人群压低声音说道,“这可是几万张吃饭的嘴啊,当日你在张通守面前夸下海口,说要为这些人提供足以过冬的粮食,若不是看你双眼清明,我和秦叔宝还以为你是狂症发作呢?就凭你家中那点资财,能养这些人几天?这就是个填不满的大窟窿,真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今日还有心情去游山玩水。”
当日王盛提出这个交换条件之后,连见多识广的张须陀都着实惊讶了一番,又追问了两次才确定对方并不是在开玩笑,虽然不知道一个年仅十四的少年哪来的底气,但看了一眼角落里放置的曲辕犁之后,还是鬼使神差的答应了下这个要求。
王盛看着一脸担忧的罗士信笑了笑,问道:“士信你可知道齐郡哪里的粮食最多?”
“自然是历城仓。”罗士信不假思索的答道。
“除了历城仓呢?”
“自然是那些大户人家,”罗士信想了想说道,“不过齐郡的大户人家有不少,到底哪一家储粮最多又有谁清楚呢?”他有些烦闷的摇了摇头,“就算知道了又如何,哪有足够的钱财买这么多粮食?”
“其实齐郡最大的大户就在那!”王盛伸出手指指着不远处的历山说道。
“你是说千佛寺?”罗士信瞬间明白了王盛所指的大户是谁。
“寺庙好啊,每年有这么多信徒捐献香油钱,又不用交税,他们才是真正的富得流油,这样的大户,养活几万人足够了吧。”王盛的脸上浮现着自信的笑容。
随着人群走了近一个时辰,终于看到了千佛寺的红色的山门,人流到了这里就显得格外拥挤了,幸好那些前来蹭粥的百姓对礼佛兴趣不高,只是逗留在山门前的空地上等待燃灯供佛结束之后喝粥。
千佛寺的布置与其他寺庙没什么不同,只是依山而建的山体上多了许多石制的雕像,雕像大小不一,最小的有半米高,最高的观世音菩萨像达到了三米,一路上上粗略一数,佛像怕是不下上百尊,怪不得叫千佛寺了。
此时大雄宝殿前的广场上已经挤满了信徒,所有人都盘坐在地上,面前摆着一盏油灯,最前面是一个慈眉善目的大红袈裟老和尚,老和尚闭着眼睛,有节奏的敲着身前的木鱼,嘴里不停的念诵着经文。
早有迎客僧看到了王盛一行人的到来,走上前双手合十问道:“几位施主也是前来参加燃灯供佛的吗?”
“不错,”王盛点点头,“我们此行前来主要是为家人祈福。”
那僧人点点头:“诸位稍等。”说完便快步进了一旁的殿内,出来时手里多了三盏油灯。
王盛等人接过油灯,却见那僧人对他们伸出了右手:“每盏灯十文,多谢施主慷慨解囊!”
我靠!王盛心中暗骂了一句奸商,点一盏灯能费多少油,这些和尚竟然敢收十文钱,简直就是抢啊,不过今天是为了历城外的数万饥民而来,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只好咬着牙数了三十枚五铢钱递给他。
那僧人道过谢,转身刚要走,却听王盛说道:“我等今日前来除了燃灯供佛之外,还想见贵寺方丈一面,不知道师傅可否代为引见?”
迎客僧闻言一脸的为难:“方丈年事已高,已经不见外客……”
“没事,我们不会打扰太久的。”
“国有国法,寺有寺规,请恕小僧无能为力。”
“这样啊……”王盛叹了一口气,“我本来还想为贵寺修筑一座高十丈的大佛像,既然如此,那就算了吧。”说完对罗士信和张南使了个眼色,作势欲走。
“施主且慢,”那僧人闻言急忙叫住三人,“既然如此,那小僧还是先禀明方丈再做定夺吧。”
“不太好吧,”王盛一脸的为难,“方丈不是年事已高吗?若是打扰了他老人家清修那就罪过大了。”
“方丈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一向很好,对待施主这样潜心向佛之人,肯定不忍心拒绝的。”那僧人面不改色心不跳的说道,“请诸位稍等片刻,小僧马上向方丈请示。”
三人没等多长时间,迎客僧便急匆匆的赶回来了:“方丈说待燃灯供佛结束之后便与三位贵客会面,诸位先随我去禅房歇息片刻如何?”
三人自然是无不应允,迎客僧将三人引入一处禅房内,有端了一壶煮好的茶水,向众人合手施了一礼,就缓缓的退出了房间。
“你要为千佛寺修建一座高达十丈的大佛像?”罗士信低声问道。
“对!”
“你疯了?”罗士信有些焦急的说道,“一波未平,又起一波,就算有万贯家财也不够折腾的。”
“这两件事其实是一件,”王盛解释道,“修建十丈的大佛总归需要人手吧?那些贫民整天无所事事,修建大佛正好给他们找口饭吃。”
“可是这些人大部分都是老弱妇孺,恐怕连石匠都没有,如何修建一座大佛?”罗士信觉得王盛的想法太天真了,这些人看着人多,但是真正的劳动力却少之又少,十丈的大佛可不是一件小工程,就凭这些人很难做到。
“不需要石匠,”王盛摇摇头说,“只要他们有手有脚就能做。”
历山就是后世的千佛山,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信众与日俱增,终于在隋朝达到了顶峰,虔诚教徒依山沿壁镌刻了诸多的佛像,并建立了千佛寺,千佛山的名字便由此而来。
今天是腊八节,也是佛门的“法宝节”,千佛寺也将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迎接这个重大节日的到来。
历山距历城只有几里远,前往历山的人群断断续续的在路上拉成了一个长长的队伍,除了前去拜佛的信徒之外,还有不少饥民,千佛寺进行完燃灯供佛的活动后,还会对前来的信众施粥。
“你看看,”罗士信瞥了一眼黑压压的人群压低声音说道,“这可是几万张吃饭的嘴啊,当日你在张通守面前夸下海口,说要为这些人提供足以过冬的粮食,若不是看你双眼清明,我和秦叔宝还以为你是狂症发作呢?就凭你家中那点资财,能养这些人几天?这就是个填不满的大窟窿,真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今日还有心情去游山玩水。”
当日王盛提出这个交换条件之后,连见多识广的张须陀都着实惊讶了一番,又追问了两次才确定对方并不是在开玩笑,虽然不知道一个年仅十四的少年哪来的底气,但看了一眼角落里放置的曲辕犁之后,还是鬼使神差的答应了下这个要求。
王盛看着一脸担忧的罗士信笑了笑,问道:“士信你可知道齐郡哪里的粮食最多?”
“自然是历城仓。”罗士信不假思索的答道。
“除了历城仓呢?”
“自然是那些大户人家,”罗士信想了想说道,“不过齐郡的大户人家有不少,到底哪一家储粮最多又有谁清楚呢?”他有些烦闷的摇了摇头,“就算知道了又如何,哪有足够的钱财买这么多粮食?”
“其实齐郡最大的大户就在那!”王盛伸出手指指着不远处的历山说道。
“你是说千佛寺?”罗士信瞬间明白了王盛所指的大户是谁。
“寺庙好啊,每年有这么多信徒捐献香油钱,又不用交税,他们才是真正的富得流油,这样的大户,养活几万人足够了吧。”王盛的脸上浮现着自信的笑容。
随着人群走了近一个时辰,终于看到了千佛寺的红色的山门,人流到了这里就显得格外拥挤了,幸好那些前来蹭粥的百姓对礼佛兴趣不高,只是逗留在山门前的空地上等待燃灯供佛结束之后喝粥。
千佛寺的布置与其他寺庙没什么不同,只是依山而建的山体上多了许多石制的雕像,雕像大小不一,最小的有半米高,最高的观世音菩萨像达到了三米,一路上上粗略一数,佛像怕是不下上百尊,怪不得叫千佛寺了。
此时大雄宝殿前的广场上已经挤满了信徒,所有人都盘坐在地上,面前摆着一盏油灯,最前面是一个慈眉善目的大红袈裟老和尚,老和尚闭着眼睛,有节奏的敲着身前的木鱼,嘴里不停的念诵着经文。
早有迎客僧看到了王盛一行人的到来,走上前双手合十问道:“几位施主也是前来参加燃灯供佛的吗?”
“不错,”王盛点点头,“我们此行前来主要是为家人祈福。”
那僧人点点头:“诸位稍等。”说完便快步进了一旁的殿内,出来时手里多了三盏油灯。
王盛等人接过油灯,却见那僧人对他们伸出了右手:“每盏灯十文,多谢施主慷慨解囊!”
我靠!王盛心中暗骂了一句奸商,点一盏灯能费多少油,这些和尚竟然敢收十文钱,简直就是抢啊,不过今天是为了历城外的数万饥民而来,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只好咬着牙数了三十枚五铢钱递给他。
那僧人道过谢,转身刚要走,却听王盛说道:“我等今日前来除了燃灯供佛之外,还想见贵寺方丈一面,不知道师傅可否代为引见?”
迎客僧闻言一脸的为难:“方丈年事已高,已经不见外客……”
“没事,我们不会打扰太久的。”
“国有国法,寺有寺规,请恕小僧无能为力。”
“这样啊……”王盛叹了一口气,“我本来还想为贵寺修筑一座高十丈的大佛像,既然如此,那就算了吧。”说完对罗士信和张南使了个眼色,作势欲走。
“施主且慢,”那僧人闻言急忙叫住三人,“既然如此,那小僧还是先禀明方丈再做定夺吧。”
“不太好吧,”王盛一脸的为难,“方丈不是年事已高吗?若是打扰了他老人家清修那就罪过大了。”
“方丈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一向很好,对待施主这样潜心向佛之人,肯定不忍心拒绝的。”那僧人面不改色心不跳的说道,“请诸位稍等片刻,小僧马上向方丈请示。”
三人没等多长时间,迎客僧便急匆匆的赶回来了:“方丈说待燃灯供佛结束之后便与三位贵客会面,诸位先随我去禅房歇息片刻如何?”
三人自然是无不应允,迎客僧将三人引入一处禅房内,有端了一壶煮好的茶水,向众人合手施了一礼,就缓缓的退出了房间。
“你要为千佛寺修建一座高达十丈的大佛像?”罗士信低声问道。
“对!”
“你疯了?”罗士信有些焦急的说道,“一波未平,又起一波,就算有万贯家财也不够折腾的。”
“这两件事其实是一件,”王盛解释道,“修建十丈的大佛总归需要人手吧?那些贫民整天无所事事,修建大佛正好给他们找口饭吃。”
“可是这些人大部分都是老弱妇孺,恐怕连石匠都没有,如何修建一座大佛?”罗士信觉得王盛的想法太天真了,这些人看着人多,但是真正的劳动力却少之又少,十丈的大佛可不是一件小工程,就凭这些人很难做到。
“不需要石匠,”王盛摇摇头说,“只要他们有手有脚就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