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初见张须陀
那一麻袋钱王盛试着拎了拎,根本纹丝不动,怕是得有百十斤重,好在有张南这个贴身保镖跟着,看着这军汉炫耀一般的单手就把一麻袋铜钱搬到了车上,王盛瞬间觉得这小子就算不跟自己出去当苦力也足以发家致富了。
以前听说过一个成语叫做腰缠万贯,发明这成语的人一定是个没见过钱的穷鬼,一万贯怕是有上万斤重了,就算是力能扛鼎的楚霸王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啊。
一路上怀着忐忑的心情往回走,看谁都像是贼眉鼠眼的盗贼,旁边的张南实在看不过去了,出言说道:“阿郎放心吧,这几年张通守在历城当政,哪个不开眼的蟊贼敢当街抢劫不成?再说俺老张也不是吃素的。”
进了家门才感到踏实了下来,赶紧指挥着张南把钱藏好,“父亲”见到这么多铜钱只是一愣,随后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似得,继续给一旁伸着脖子的富贵喂食。
自己还没有一个古代的木匠见识多,王盛顿时感到有些郁闷,前世虽然也是见惯了上百万工程款的人,可那都是银行卡里冰冷的数字啊,哪有这一麻袋货真价实的铜钱来的震撼。
张南的弟弟叫张北,王盛不禁佩服起这对兄弟的父母来,给儿子起的这名字让人一听就知道是亲兄弟。
两兄弟的容貌虽然几乎一致,但是性格却是截然相反,张南大大咧咧,豪爽直率,这张北却是一副沉稳干练,沉默寡言的性格。
王小麦起初还以为他是因为右腿落下了残疾而郁闷,刚安慰了两句,就见张北脸上浮现出浅浅的微笑:“行伍之人见多了生死,这次承蒙小郎君相救才大难不死,只是不知道如今这残废之躯该如何报答阿郎的恩情。”
只有那些吃饱撑的没事干的人才会伤春悲秋,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睁开眼就要为肚子发愁,甭管你是英雄豪杰、还是文人雅客,生存下去才是头等大事,若是饿上两天,保管就是林黛玉也没了葬花的心思。
入冬之后,城里的乞丐就越来越多,大多是老弱妇孺,成年的男丁在朝廷连年的征战和徭役下,已经十不存三。
张须陀已经下令开仓放粮,一天供应两顿稀粥,但是这点食物只够维持生存而已,进城乞食百姓一个个都是面黄肌瘦,严重的营养不良。
有些心善的大户人家也加入了施粥的队伍,铁春父子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在北城设了一处粥棚,每天煮两袋粟米下锅,但仍是杯水车薪,每天仍然有或多或少的人晚上闭上眼睛后就再也没有醒来。
今年的秋收受战事影响减产很多,如今一斗米已经涨到了二百文,价格几乎比太平时节上涨了十倍,即便是这样,粮店里的米粮依然被早早的抢购一空,甚至连喂养牲畜的麸糠都没有剩余。
“今年的情况还不算最糟糕,前年才惨咧,圣上第二次出兵高句丽,光大军就动用了百万之众,运送粮草的民夫多不胜数,绵延数百里,又恰逢农耕时节,导致天下的土地荒芜,秋天几乎颗粒无收,那个冬天不知道饿死了多少人……”罗士信有些唏嘘的说道。
今日一大早,王盛就被罗士信秦琼二人从家里唤了出来,问他二人有什么事,却总是被几句话搪塞过去,一路上见到那些面露菜色的百姓,不免讨论起缺粮的事情来。
“不仅如此,”秦琼叹了一口气,“那年俺也在远征高句丽的军队中,眼看着百万大军就要踏平辽东城,谁知道这时杨玄感却起兵造反了,大军只得被迫撤退。为了火速赶回国内平乱,陛下下令抛弃全部军资,连粮食也没带多少。大军将不多的存粮吃光之后,就沿路抢劫周边的郡县……饿殍遍野啊!”
后世即便再贫困的人,也基本不用为吃饭发愁,记得曾经看过一篇报道,说全国每年的浪费的粮食足以养活两亿人,这个数字若是放在古代根本就不敢想。隋朝的普通百姓一日只吃两餐,遇见农忙时节才偶尔会加一顿餐,到了冬天有的人家连一顿干的都舍不得吃,全凭稀粥度日,这还是太平盛世才能有的待遇。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王盛有些伤感的念出了这句几百年后才会出现的小令,抬起头却发现不知不觉中已经走到一幢高门大户的门口。
“到了。”秦琼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
“这是何处?”王盛满脸的疑问。
“不要问了,”罗士信率先走进了府门,“通守在里面等着你呢。”
张须陀!王盛这才反应过来,脚下不由的有些迟疑。
“别磨磨蹭蹭了,张通守每日不知道要处理多少公务,不要耽误时间。”秦琼一手搭在他肩膀上笑眯眯的说道。
王盛瞬间感觉身体不受控制了,他这副小体格在人高马大的秦叔宝面前简直毫无还手之力,就这么被半拖半拽的拉进了府内。
心里边万千个年头转过,却发现没有一条有用的,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张须陀果真像“父亲”说的那样,有了招揽自己的意思。但是上次为了这件事,已经给了他曲辕犁的图纸,只是希望通过这件事做个交换,求他老人家高抬贵手,却没想到图纸都送出去了,对方却扔不肯放过自己。
怪不得人家都说人怕出门猪怕壮,如果再穿越一次,他一定会低调低调再低调的活着,打死也不在外人面前装逼了。
秦琼步子很大,几乎没用多长时间就来到通守府的书房门口,根本就没留给他多少思考的时间。
“禀告通守,齐郡历城人王盛现已带到。”罗士信抱拳向大声禀告道。
埋首在书案后的张须陀闻言抬起了头,迎着门口的光线模模糊糊的能看到一个个子中等的瘦弱少年,点点头道:“你二人先退下吧。”
“是!”罗士信和秦琼同时抱拳向张须陀行了个军礼,便迈着步子退出了房内。
张须陀见到王盛却没有说话,转过头向屋内的一角看去,那里摆着一架崭新的曲辕犁。
以前听说过一个成语叫做腰缠万贯,发明这成语的人一定是个没见过钱的穷鬼,一万贯怕是有上万斤重了,就算是力能扛鼎的楚霸王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啊。
一路上怀着忐忑的心情往回走,看谁都像是贼眉鼠眼的盗贼,旁边的张南实在看不过去了,出言说道:“阿郎放心吧,这几年张通守在历城当政,哪个不开眼的蟊贼敢当街抢劫不成?再说俺老张也不是吃素的。”
进了家门才感到踏实了下来,赶紧指挥着张南把钱藏好,“父亲”见到这么多铜钱只是一愣,随后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似得,继续给一旁伸着脖子的富贵喂食。
自己还没有一个古代的木匠见识多,王盛顿时感到有些郁闷,前世虽然也是见惯了上百万工程款的人,可那都是银行卡里冰冷的数字啊,哪有这一麻袋货真价实的铜钱来的震撼。
张南的弟弟叫张北,王盛不禁佩服起这对兄弟的父母来,给儿子起的这名字让人一听就知道是亲兄弟。
两兄弟的容貌虽然几乎一致,但是性格却是截然相反,张南大大咧咧,豪爽直率,这张北却是一副沉稳干练,沉默寡言的性格。
王小麦起初还以为他是因为右腿落下了残疾而郁闷,刚安慰了两句,就见张北脸上浮现出浅浅的微笑:“行伍之人见多了生死,这次承蒙小郎君相救才大难不死,只是不知道如今这残废之躯该如何报答阿郎的恩情。”
只有那些吃饱撑的没事干的人才会伤春悲秋,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睁开眼就要为肚子发愁,甭管你是英雄豪杰、还是文人雅客,生存下去才是头等大事,若是饿上两天,保管就是林黛玉也没了葬花的心思。
入冬之后,城里的乞丐就越来越多,大多是老弱妇孺,成年的男丁在朝廷连年的征战和徭役下,已经十不存三。
张须陀已经下令开仓放粮,一天供应两顿稀粥,但是这点食物只够维持生存而已,进城乞食百姓一个个都是面黄肌瘦,严重的营养不良。
有些心善的大户人家也加入了施粥的队伍,铁春父子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在北城设了一处粥棚,每天煮两袋粟米下锅,但仍是杯水车薪,每天仍然有或多或少的人晚上闭上眼睛后就再也没有醒来。
今年的秋收受战事影响减产很多,如今一斗米已经涨到了二百文,价格几乎比太平时节上涨了十倍,即便是这样,粮店里的米粮依然被早早的抢购一空,甚至连喂养牲畜的麸糠都没有剩余。
“今年的情况还不算最糟糕,前年才惨咧,圣上第二次出兵高句丽,光大军就动用了百万之众,运送粮草的民夫多不胜数,绵延数百里,又恰逢农耕时节,导致天下的土地荒芜,秋天几乎颗粒无收,那个冬天不知道饿死了多少人……”罗士信有些唏嘘的说道。
今日一大早,王盛就被罗士信秦琼二人从家里唤了出来,问他二人有什么事,却总是被几句话搪塞过去,一路上见到那些面露菜色的百姓,不免讨论起缺粮的事情来。
“不仅如此,”秦琼叹了一口气,“那年俺也在远征高句丽的军队中,眼看着百万大军就要踏平辽东城,谁知道这时杨玄感却起兵造反了,大军只得被迫撤退。为了火速赶回国内平乱,陛下下令抛弃全部军资,连粮食也没带多少。大军将不多的存粮吃光之后,就沿路抢劫周边的郡县……饿殍遍野啊!”
后世即便再贫困的人,也基本不用为吃饭发愁,记得曾经看过一篇报道,说全国每年的浪费的粮食足以养活两亿人,这个数字若是放在古代根本就不敢想。隋朝的普通百姓一日只吃两餐,遇见农忙时节才偶尔会加一顿餐,到了冬天有的人家连一顿干的都舍不得吃,全凭稀粥度日,这还是太平盛世才能有的待遇。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王盛有些伤感的念出了这句几百年后才会出现的小令,抬起头却发现不知不觉中已经走到一幢高门大户的门口。
“到了。”秦琼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
“这是何处?”王盛满脸的疑问。
“不要问了,”罗士信率先走进了府门,“通守在里面等着你呢。”
张须陀!王盛这才反应过来,脚下不由的有些迟疑。
“别磨磨蹭蹭了,张通守每日不知道要处理多少公务,不要耽误时间。”秦琼一手搭在他肩膀上笑眯眯的说道。
王盛瞬间感觉身体不受控制了,他这副小体格在人高马大的秦叔宝面前简直毫无还手之力,就这么被半拖半拽的拉进了府内。
心里边万千个年头转过,却发现没有一条有用的,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张须陀果真像“父亲”说的那样,有了招揽自己的意思。但是上次为了这件事,已经给了他曲辕犁的图纸,只是希望通过这件事做个交换,求他老人家高抬贵手,却没想到图纸都送出去了,对方却扔不肯放过自己。
怪不得人家都说人怕出门猪怕壮,如果再穿越一次,他一定会低调低调再低调的活着,打死也不在外人面前装逼了。
秦琼步子很大,几乎没用多长时间就来到通守府的书房门口,根本就没留给他多少思考的时间。
“禀告通守,齐郡历城人王盛现已带到。”罗士信抱拳向大声禀告道。
埋首在书案后的张须陀闻言抬起了头,迎着门口的光线模模糊糊的能看到一个个子中等的瘦弱少年,点点头道:“你二人先退下吧。”
“是!”罗士信和秦琼同时抱拳向张须陀行了个军礼,便迈着步子退出了房内。
张须陀见到王盛却没有说话,转过头向屋内的一角看去,那里摆着一架崭新的曲辕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