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纪事
字体: 16 + -

第二十六章 染指舆论

    “长卿大才……”

    赵枢合上奏疏,满意的冲陈康伯点头道。

    不管这奏疏最后能否成功,仅凭其中的锦绣文章,想来赵佶就算不处理邓飞,也不会对他生多大怒气。

    文青的心态,其实说到底也就那样了,天真烂漫、不切实际。

    好在赵佶性格越是如此,赵枢便越方便行事。

    陈康伯只是谦虚的笑了笑,抿了口茶后方道:“殿下抬爱了,其实这奏折里,太学与国子监的师长都有出力的。”

    话虽如此,但面上却隐隐有一丝自豪。

    他昨日写完奏折,自然要拿给师长、同窗们看,数百人传阅后,竟无一人对他文采质疑,这本就是一件令人自豪的事,更何况他此时才二十多岁,正直少年得意的年龄。

    “不知殿下打算何时上奏给官家?”

    李若水见赵枢对奏折没有意义,这才出声询问起来。

    其实这也是他们今天来的目的,这些太学、国子监的人别看清高,但平日根本没有参合政事的资格,偏偏这些人除了学习外,最喜欢的就是论政了。

    太学生还好,往往都是一些寒门士子入学,但国子监就不同了,里面的学生都是官员子弟,这些人成绩不行,消息渠道却格外灵通,往往朝廷还没发邸报的事情,他们早就议论开了,便如邓飞买官的消息,他们私下里早有流传,太学因与其毗邻,这样一来二去,也被养成了清议的习惯。

    赵枢这次的联名上书,不亚于给这些精力旺盛的嘴炮们,一个可以发泄的机会,故而这群人都对此事格外上心,若非有许多人自持身份的话,今天能来王府的,又岂会只有这五个……

    “此事事关重大,本王需好好谋划一番,况且待我见驾时,也得看父皇的心情如何,若是不愉的话,这奏折还不能上传!”

    说话间,赵枢似乎感觉众人有些异样,不由苦笑道:“尔等莫要多想,我非是怕父皇发怒,实乃怕奏折递上去后,若是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那我等作为白废不说,京东路还不知道糜烂到何种地步……”

    众人听后,这才脸色稍缓下来,纷纷称道:“王爷考虑的是……”

    赵枢笑笑,事实上他联名上书的目的就两个,其一是刷声望、其二就是拉拢陈康伯。

    如今只要把奏折递上去,对赵佶提下对方名字,以后不管陈康伯愿不愿意,他的身上都落下了雍王府的印记,毕竟宋朝官员都不是傻子,没人认为一个亲王,会为一个毫无关系的人邀功。

    “殿下一心为民,实乃大宋之福……”

    秦桧笑着说道,同时朝赵枢拱了拱手,脸上带着明显的钦佩。

    赵枢知道这家伙是有意奉承自己,对此到谈不上什么反感。事实上,他在与秦桧接触中,便发现这家伙性格很是圆滑。

    若抛开历史对他的记载来看,这厮倒算得上一个人精,他这种性格,即便是放在后世,也能混得风生水起,难怪历史上他能在权倾朝野后,寿终正寝不说,还让宋高宗赐了个王爵!

    对了,他的王爵貌似就是建安郡王,和自己原来的一样……

    赵枢忍住吐槽的冲动,深吸了口气叹道:“如今国事蹉跎,内有奸臣贼寇环绕,外有契丹、西夏蛮夷,本王身为皇子,也只能是尽量提醒君父。”

    一直没说话的范宗尹闻言,神情有些抑郁的道:“殿下身份尊贵,遇事还能上报天子,可怜我等太学生,只能私下议论,哪怕说的再多,也无人去听……”

    此话一出,其他几个太学的人无不表情黯然。

    赵枢知道,历来儒生都有清议的习惯,而太学、国子监这种学院式机构,更是各方势力的聚集地,从古至今,有记载的太学生闹事就有十数起,最著名的便是东汉时期的党锢之祸,与几年后发生的陈东上书诛六贼。

    这种事情谈不上好坏,毕竟太学生虽然爱国,但他们的见识有限,而且因为年龄的原因,极易被居心叵测之徒蛊惑,赵枢身为皇家,自然不喜这种动辄就去堵宫门的人。

    他本不想接话,却突然想到了后世的报纸,心中悚然一惊,暗道这玩意可是操纵舆论的神器,他来自后世,自然比这个时代的人,更加清楚掌握舆论的可怕,他还记得,自己当年的一个情妇,就是靠着炒作成为大明星的。

    此事如果办得好,我岂不是也能做古代版的三胖了?

    赵枢摩挲自己的下巴,不断思索报纸的可行性。

    渐渐的,他的内心便被那种掌握舆论的欲望塞满!

    看了眼下方沉默的几人,赵枢衣袖中的拳头攥的青筋直跳,强忍住心中的激动说道:“昔日圣人言:为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今朝堂昏暗,已到了无人去对官家进谏的地步,本王身为皇子,焉能视之不理!”

    他说着,猛然拍案而起,迎着众人疑惑的目光,沉声道:“既然太学生对国事颇有关心,那为何不将这些忠言公之于众,让天下人都看看?”

    厅中的其他人对视一眼,不知他打的什么算盘。

    还是李若水先站起来,不确定的问道:“殿下这话何意?”

    赵枢等的就是对方询问,重重的对几人施了一礼道:“本王欲创办报纸,还望诸位相助!”

    “报纸?”

    几人一头雾水,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更想不通殿下如何做,竟放言让天下人都看到。

    “不知殿下所说的报纸,和邸报有没有关系?”

    最终还是秦桧反应够快,直接开口问了出来。

    他感觉报纸、邸报都有个报字,而且赵枢也说会公之于众,这正和邸报的功效一样,所以就猜了出来。

    赵枢虽然不齿对方为人,但还是赞赏冲他点头道:“功效虽是一样,但性质却不一样,邸报是朝廷将近期的大事传达给下面官吏,而报纸则是给天下百姓阅读的!”

    见众人来了精神,赵枢不由暗笑名利果然动人心,古人诚不欺我也!

    他顿了顿,方又道:“既然太学生关心国事,那不如让他们将事情写在报纸上面,本王也会定期将报纸送往宫中,到时就不怕父皇言路堵塞了!”

    最后,他更是隐晦的说明,这报纸不止是百姓能看,甚至是皇帝都可能过目。

    赵枢深知做任何事情,都挪不开利益二字,他除了给那些太学嘴炮们希望外,还会付给对方一定的酬劳,只是这话他考虑了下,终究没有说出来,毕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虽然大宋的官员多有经商,但直接跟他们谈钱的话,那还是很羞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