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小国医
字体: 16 + -

第二十五章 横眉冷对千夫指

    依旧是那个地方。

    杜仲是第三次在迎来客栈的门口看到掌柜,当然,想来这也应该是最后一次。

    杜仲身无长物,唯一个书箧。此刻它正静静依靠在客栈的门口,等待主人的到来。

    相比那些刻薄的街坊,掌柜的态度就要好的多。这些年迎来送往,他比任何人都明白莫欺少年穷的道理。这长安每年被外放的官员难道少了么,可依旧有不少短短时间内又会被重用。

    眼前的少年也是一样,眼下的事情,或许仅仅是短暂的低谷。

    “杜郎君,你也莫要怨恨我。毕竟,我也是受人管的人,不听人家的,我这店都要被封了。”苦涩地笑着,掌柜迎上前来,朝杜仲一拱手。

    阳光似乎在这一刻才照进杜仲的心里。世间并非完全的坏人,至少,还有一些没有昧着良心。

    不管身后那些人依旧在各种嘲讽,杜仲笑了笑:“掌柜的客气了,这几天多叨扰,还请见谅。”

    摇摇头,掌柜低声叹口气:“哪里的话,咱就是做这行的,说什么叨扰。杜郎君也莫要灰心,回去之后,好好读书,考个进士出来,比当这受万人呼喝的医士强多了。”

    说话间将书箧取过来,帮杜仲背在背上:“郎君当日给我九十文钱,这几日的饭食算是我请的,住店和炭火算七文,剩下的我全都放在书箧的布包里了。郎君一路走好。”

    杜仲正想说点什么,却被那几人高声讥讽打断。

    忽然间脑海中就浮现出这样一首诗: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向掌柜深深一拜,嘴里高声念着这首诗,杜仲在那群讥讽他的人惊讶的眼神里,阔步往坊外走去。

    长安城这么大,对于普通人来说,通济坊发生这样的事情,还要等到个把时辰后才能知道。可在某些地方,短短两刻时间,便已经有人将杜仲这首激愤诗作誊抄在纸上,交付到一位青年男子手里。

    “横眉冷对千夫指?唔,有意思,很有意思。”青年似乎也颇有同感,读着读着,竟然朗声念出来,周遭那些垂手恭立的男男女女,一时间纷纷侧目。

    “好,真好。”青年自己也写过不少诗,更读过不少诗,但这首相当特别,能够走进他的心里。

    还是早晨站在他身侧的男子,此刻一脸慨叹:“是啊,原本以为,他即便不会一蹶不振,也不会这么快就振作起来。不想通济坊的那些愚夫,居然会有这等作用,一激之下,让他作出这等好诗。”

    “辅机啊,看来,咱们今天这趟没有白走。我看就算是御史台那些人谏我二人私自出行,也有可以搪塞的理由了。”座下男子,赫然是当今官场炙手可热的人物,长孙无忌。而坐在上首榻上的,也就显而易见了。

    “唉,可惜他的才学还是浅了,不然举个秀才都足够了。这等人物,定然会成为国之栋梁。”长孙无忌很是遗憾,掌管吏部的他早就在之前找出了今冬杜仲科考的试卷,虽非垫底的,但也说不上多出挑。科举没有中第,也是理所应当。

    “这个倒是在其次,我现在就怕,他一头扎在这医士上不出来。至于举荐的事情,我看先缓缓,让他多经历一些事情,想来会更成熟一些。咱们,还等得起。”

    两人接下来的话题,又转移到朝中用人的事情上,而此时的杜仲,却背着书箧犯难了。

    通济坊是不能住了,但自己现在还确实不能离开长安,眼下自己名声这么臭,一时间还真找不到什么好去处。难道,要去道德坊?

    杜仲摇了摇头。

    那不是明摆着要去麻烦绿儿他们,杜仲可不想再给那些贫苦的人家增加负担。

    漫无目的走在朱雀大街上,时不时有人冲着自己指指点点,这种感觉真的是不舒服透了。

    “唉,你们听说了没,下马陵有家酒肆,居然请了四五个胡姬舞蹈。生意简直红火透了,若非我今日有事,定要去凑个热闹。”

    “兄台,不妨趁早将事情办了,我等在城门关闭之前出城。到时候通宵达旦饮酒作乐,也不负这闲散的冬天。”

    “好主意,就这么定了,酉初咱们在城门前汇合。”

    三两句对话,瞬间引起了杜仲的注意,也让他的心思活泛起来。

    既然城内容不下自己,那不妨出城去住几天。何况相比之下,城外百姓生活要更贫苦一些,相信需要自己这点浅薄医术的大有人在。只要熬过这几天,将来哪怕城里这些人请自己,自己也不来。

    打定了主意,杜仲背着书箧,迎着温和的阳光,朝明德门的方向走去。

    不过半个时辰,长安城里沸沸扬扬——今早西市前自认技不如人的杜仲,被通济坊赶了出来,无处容身,只能往城外逃窜。而他临走前吟诗的事情,也被很多人当作是死鸭子嘴硬。

    万年县衙。

    辛处俭已经饮完了第五壶酒。

    很难想象,他这样谨小慎微的人,会在正常值守期间这般饮酒。这样的情况,县中小吏已经不记得是五年还是六年没出现过了。

    辛处俭的手中同样握着一张纸,上面正是杜仲念得那首诗。

    “杜老弟,是我害了你啊。”世间事就是这么神奇,辛处俭要比杨纂更晚认识杜仲,而且相识也不过一天时间,居然会有这样的情感。杜仲要是知道,一定会非常感动。

    再次读完诗篇,狠狠拍着几案,辛处俭朝站在门外的差役问道:“打听清楚杜老弟去哪里了么?”

    差役战战兢兢地回答:“县尊宽宥,杜郎君出了通济坊,我等都还不知道,这会儿再去寻找,哪里有那么容易找得到。”这已是短短半个时辰内辛处俭第六次问他这个问题了,即便绞尽脑汁,他也只能这样回答。

    难得老好人发脾气,辛处俭一脸酒气怒吼:“那还不赶紧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