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江山
字体: 16 + -

第二卷 风雨之秋 第三十一章 仙芝凯旋

    黛儿一愣,有些好奇地问道:“什么呀?”

    李玹没有说话,只是朝着门外的方向扬了扬下巴。黛儿这才醒悟,有些揶揄地笑道:“怎么了,人家主动给你李大长史寻房妾室,难道你本人还不乐意了?”

    闻言,李玹面上的表情忽然变得很奇怪,他皱着眉头望着黛儿,面上带着些许莫名的意味,过了半晌,直到黛儿被他看的都有些不自然,这才移开目光,身子微微向后倚靠着,淡淡地说道:“当然乐意,真是想不到,我的王妃竟然是个如此贤淑的女人。”

    话说的有些阴阳怪气,听的黛儿不禁蹙起了她那秀丽的眉毛。刚要说话,李玹便忽然站起了身子,淡淡地说了一声“我去沐浴。”然后便看也不看她,径自走了出去。只留黛儿满脸古怪地站在原地,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

    过了好一会儿,换上了一身睡袍,头发还是湿漉漉的李玹推开门走了进来。

    黛儿回头一看,不禁惊呼一声,连忙跑过去关上门,口中埋怨道:“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还不知道注意着点,万一着凉了该怎么办。”

    此时虽已是春天,但天气却是依旧寒冷。李玹虽然并没有太大的感觉,但听到她满怀关心和嗔怒的语气,面上的表情也变得和缓了一些。

    伸出手抢在她前面拿过一旁的毛巾,李玹轻轻地将头发擦拭了一遍,然后依旧是用那淡淡的语气说道:“好了,天色不早了,赶紧歇息吧。”

    黛儿不知怎的,心里总觉得有些小小的失落,她低头轻轻地应了一声,便除去外衣,走到了床前,等李玹先上去。

    按照礼法上的规矩,妻子是不能睡在丈夫的里面的,故而一般都是夫在里,妻在外。

    李玹掀开被子,除履,上床。一切动作都是冷冰冰的,充满了莫名的意味。黛儿不着痕迹地轻叹了一声,吹灭了灯烛,然后躺在了他身边。

    房中一片寂静,过了许久,李玹忽然翻过身,双手从她的背后伸过,搂住了她那盈盈不堪一握的纤腰,身子也向她靠过去。黛儿回过头,却见他闭着眼睛,一言不发,手头上也没有任何动作,就活像个坐怀不乱的柳下惠。

    沉默了良久,黛儿像是鼓足了莫大的勇气一般,轻声说道:“玉郎。”

    “嗯?”

    “有什么烦心事吗?”

    “没有,别多想,赶紧睡觉。”

    李玹的头埋在她的脖颈处,依稀能感觉得到他平缓的呼吸。黛儿沉默不语,他的两只手手就在自己的小腹上,自己正依偎在他的怀里,他的怀抱明明和以前一样的温暖,但是此刻,她却觉得自己的身旁正躺着一块坚冰,冷冰冰的,没有一丝温度。

    长安。

    勤政楼里,李隆基正批阅着一份份奏折。

    刚刚过完年,各地各部的事情实在是太过繁冗,整天坐在龙案前,看着这些乱七八糟的大小报告,这使得他觉得十分的厌烦,但又是无可奈何,只能耐着性子一本一本看下去。

    这时,高力士大步走了进来,步伐间虎虎生风,面上还带着一抹微笑。李隆基听到他的脚步声,抬起头来一看,不禁笑着说道:“大将军虽然年纪比朕要大上一岁,但是这身子骨却是比朕要硬朗的多啊。”

    高力士闻言不禁无奈地苦笑了一声,躬身道:“大家总是打趣老奴。”

    李隆基呵呵笑了笑,放下手中的奏折,笑着问道:“大将军步伐匆匆,可是有什么事情要禀报?”

    高力士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大家圣明,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即将回京,而恰逢此时,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再败吐蕃于大非川,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也大败契丹、奚两族,杀数万人!”

    闻言,李隆基的眼睛不由得一亮,站起身来大声说道:“好!三位爱卿真不愧是朕的心腹爱将,大将军,传令兵部,命哥舒翰与安禄山回京,朕要好好犒赏犒赏他们!”

    “是,老奴遵旨。”

    高力士欠身应了一声,然后便缓缓退下。李隆基抚摸着胡须,面上带着十分灿烂的笑容,继续拿起下一本奏折。

    接连传来的好消息使得他干劲十足,此时再看这些奏折,便也不像方才那般枯燥无味了。

    这本奏折是户部尚书章仇兼琼所上,内容是关于今年漕运与国库的汇报,其中着重指出,自扬州漕运而来的各类贡物比往年更加繁多,实是江淮转运使之功。

    看到“江淮转运使”几个字,李隆基似是想起了什么,一双细长的眼睛不禁眯了起来,思虑半晌,方才缓缓地自言自语道:“江淮,嗯,玉郎在那边也呆了足有半年多了,看章仇兼琼的报告,似乎做的政绩也还不错,好,好……”

    不一会儿,右相李林甫便接到诏令,入宫见驾。皇帝与其商议良久,没有人知道他们到底说了些什么。

    李林甫走出兴庆宫的时候已经是天色将晚,他皱着眉头,站在宫门外许久,一言不发。

    皇帝只和他谈论了一件事:他准备再增添几位宰相进入政事堂,只不过目前名额还未确定,召他进宫是为了和他商议。

    想到此,李林甫的心中便不禁一阵冷笑。商议?做这种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竟然还需要找他商议?

    他明白,皇帝这是在逐渐地分化他手中的权力,先是用增相的方法,然后再寻个其他由头,渐渐地打压他李林甫的势力。直到最后才将已经完全失去的利用价值的他彻底抛弃。

    这种手段,他李林甫实在是太了解了。李隆基当初对付张九龄用的不就是这种手段吗?只是那时候,李林甫是他用来架空张九龄的工具,而如今,他李林甫反过来成了被架空的对象。当初张九龄也是中书令,而如今他李林甫也是中书令。这个位置,不吉利啊。

    摇头望了望天空,李林甫眯着眼睛,面容也不复原本的神采焕然,看起来竟是有些衰老。

    李隆基既然已经找了他,那便是他早已决定好的事情,不可能再更改,而李林甫如今的想法,便是尽全力阻止杨国忠入相。

    至少在这几年之内,杨国忠都绝对不可以成为宰相,因为皇帝对他的期望是让他取代李林甫成为右相,而杨国忠如今的功劳资历以及能力都还不足以担此重任。而在他入相之前这段时间,便是李林甫仅剩的唯一机会,将其铲除的机会。

    如果不能将杨国忠铲除,那么他登上相位之日,便是李林甫一族覆灭之时。

    他们二人,早已便是生死之仇,不死不休!

    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回京了。

    他又一次创造了一场军事史上的奇迹,越过广阔的葱岭与吐火罗,在敌人的领域内击败了大食与羯师国的联军,并攻破羯师城,俘虏了国王勃特没,又一次打击了吐蕃与大食的气焰,使得大唐的军威在百年之后又一次响彻在西域大地上。

    几乎是与哥舒翰上次攻拔石堡城凯旋之时同样的待遇,李隆基派遣李林甫率百官出明德门迎接高仙芝,而他自己更是穿着一身明光铠,与杨贵妃和太子一起,在太极宫朱雀门外亲自等候,以壮军威。

    高仙芝身身着轻铠,率领着三百名安西将士,在京城中文武百官的簇拥下、万千长安百姓的注视下,骑着一匹浑身雪白的骏马,与李林甫并肩走入了明德门中。李嗣业率领着二十名陌刀将士,与段秀实二人一起紧跟在高仙芝和李林甫的身后。

    他们二人是此战的首功,尤其是李嗣业,在羯师城下,就是他在关键的时刻,率领着麾下的陌刀军从侧翼杀出,一刀便将大食主将齐亚德麾下的一名爱将连人带马斩成两半,骇的大食军队心惊胆裂,段秀实趁机率领一众安西骑兵突进阵中,打破了大食军对高仙芝主阵的封锁。杀得齐亚德慌忙率军逃窜,再也顾不上羯师王的死活。

    这一战过后,整片吐火罗大地上都在传扬着陌刀神将李嗣业的大名,许多人都将他和高仙芝并列,奉为战神一样的人物。

    高仙芝与李林甫齐头前行,大军在城中百姓的注目下,沿着朱雀大街浩浩荡荡地向北前行。安西军中多有胡人,身材皆是高大魁梧,整齐的步伐踏过坚硬的青石地板,发出阵阵巨大的响声,看的许多长安少年不禁纷纷高呼壮哉!

    唐风尚武,即使是文人也不像后世那般弱不禁风,世家子弟在学文的同时也都兼修兵法剑术,崇尚武力可谓是大唐的一大习俗。

    也正因如此,才会有许多如岑参、高适这般的诗人远赴边疆,写下了无数歌颂军旅的诗篇,王昌龄才能在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边塞七绝中,被世人尊奉为“诗家天子”。

    长安多好武,关中遍游侠。每一位大唐的少年,他们最大的梦想便是能够在那回沙如雪的大漠边塞上,在一轮皎皎流光的天山明月下,冲阵杀敌,喋血沙场,为这个伟大的帝国贡献出自己的所有力量。

    而眼前的高仙芝,姿容俊美,英气勃发,如今不过三十多岁,便已经身居安西节度使之位,声闻朝野,威凌西域。更出其不意,先后远征小勃律、羯师,为国家立下了不世奇功,更让自己成为当世名将。这样的一个人,还有谁比他更值得成为大唐少年心中的偶像呢?

    前方便是朱雀门,高仙芝已经隐隐望到了一只闪烁着耀眼光芒的金盔,他知道那是皇帝李隆基亲自出迎。在那里,便是他功业的最顶峰!

    与此同时,一支骑兵队伍出了明春门,以最快的速度向着东方疾奔而去。

    本来上了推荐,应该多更新的,但是因为前几天旅行太累的缘故,最近几天都只能发一章,我会尽快调整好状态重新恢复每天两章,请大家见谅。喜欢的朋友麻烦动动小手点一下收藏。有什么错误的地方或者是有建议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感激不尽,读者朋友可以加一下本书的群,群号就在下方评论区,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