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在北宋
字体: 16 + -

第四十四章 置于庙堂?

    展翀最终还是将他们一人折断了一条胳膊,大概他觉得被人绑票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也许更多的是存了给林栋报仇的强烈心思。总之这件事就这样的被解决了。

    ……

    汤大街的说书先生断更了!

    一时间,整个汤阴县府都知道汤大街的说书先生又无耻的断更了。疑问的人不少,骂的人也有、牵肠挂肚的人更是有些奇葩,比如某位仁兄道出了——先生是不是走路掉坑里了,摔的惨不惨?俺以后还能见到他吗?

    可怜的林栋并不知道汤阴百姓对他的‘挂念’。很没良心的抛弃了热爱听书的广大粉丝,接连几日蜗居在清水巷的住宅里。为此林栋找了一个很完美的借口,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的,脖颈上还有道吓人的长疤,这样的模样怎么能出去说书呢!吓倒了小迷妹这还是次要的,万一,伤了人家的心怎么办呢…

    虽然并没有小迷妹,但这并不妨碍林栋yy啊!

    躺在院子里,尽情享受夏风的抚摸。林栋完全沉浸在yy中,在梦里,一群月貌花容、婀娜多姿的仙女正驾着五彩祥云,踏空而来,越来越近,空气中弥漫的香味填满了林栋的嗅觉。

    精致容貌上的一帘薄纱遮挡着粉妆玉琢的容颜,一种半遮半掩的美直击林栋内心。大吼一声,林栋迫不及待的冲上前去,粗俗的扯开那一帘薄纱。

    “啊!”

    林栋突然大叫一声,紧闭的双目乍然睁开,满目惊恐。两行冷汗顺着他的鬓角缓缓滑落。那帘薄纱的后面竟然是沈子明那张贱贱的笑脸。

    林栋一脑门子的暴汗,抬手拭去两鬓的汗水,这才正眼瞧看四周。而他的身后赫然站着那薄纱轻掩下‘精致’面孔的主人…

    “沈子明。”林栋顿时一脸黑线,咬牙怒吼,当急跳起身来。让人可气的是沈子明手中正捏着一支娇艳的花朵,脸上挂的笑容还是林栋梦中所见,

    不等沈子明开口,林栋便妙语连珠。

    “你跑这干什么!是不是又逃课了!你这样做对得起…对得起杨教谕吗!瞧瞧你的样子,还是个学子吗……”

    沈子明脸上的笑容挂不住了,一副瞠目结舌、快要哭的样子。

    “至于吗?弘国兄,我只是拿了这茉莉花蹭了你的鼻子。”

    …不提这还好,一提这,林栋火又蹭蹭蹭窜了上来。要不是一旁的李浩然和展翀及时拦住,沈子明今天怕是难逃林栋的毒手。

    还我的小仙女,还我的小仙女…林栋内心愤怒的呐喊。

    恶狠狠的瞪了一眼沈子明,林栋这才沏茶邀他们入座。当然这后面也有一个小插曲,林栋再一次倒茶的时候,很不够意思的无视了沈子明,弄的双手空捧茶碗等林栋倒茶的沈子明好不尴尬。

    “杨教谕要见我?”林栋疑问道,自打那日杨正出言辩证后,两人之间一直没什么交集。杨正突然要见他,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他也正有拜访杨正的意思,不说别的,就那句‘我杨正的学生’已经给了他最大的帮助。

    “好。”林栋点头答应,敲定了时间,几人再次笑谈起来。席间不免问到林栋的伤势,林栋借口避过,事情已经解决了没必要再说出来添堵。

    杨正的家里县学不远,是一座一进的小宅院。地方虽小,可却收拾的整整齐齐,院子里一枝光秃秃的梅树,大有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的意境。

    开门是一名中年妇女,正是杨正的夫人,老两口居于此地倒也安静。

    见过礼,杨王氏欣然的请一行人入屋。上门拜访总要那些礼物,至于钱,林栋是不会告诉你这钱是从泼皮身上搜刮出来的。

    步入院中,杨正在为几株兰花浇水。瞧见几人到来,遂放下水壶迎接。

    “见过老师。”林栋揖礼,一旁的的几人也纷纷见礼。

    杨正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安然受礼后将几人引人坐席。

    抿了口茶,杨正开口道:“弘国,近日如何?”

    “尚好,听书的人倒也有很多,只是,学生却不知有多少人真正听明白。”林栋的嘴角闪过一丝苦笑。

    杨正问他近日如何,断然不会只是你吃的好吗?你睡的好吗的问题。这其中还有着审察之意。

    每日听书的人不少,可真正融会其中涵义的人林栋却不得知,也许很多,也许没有…这不得不让林栋苦恼起来,自己的方向是错的吗?林栋第一次怀疑自己选择的路有所偏差。

    杨正淡然的嗯了一声,也没有过多的评判,只是道了一句任道而重远!

    “对了,今年八月便是秋闱…老夫想让你重回县学参加今年的秋试。”沉默了一会儿,杨正对着林栋说道,“以你才能,这两三月的时间已足以你温习功课,到时通过秋试,应该不成问题!”

    林栋汗颜,自己多少斤两自己难道还掂量不清吗?真要参加秋闱,林栋保证绝对能在众多学子里脱颖而出、夺得桂冠,倒数!

    本来按照宋朝原来的科举制度,林栋还是有望一试。神宗前的科举重点还是在诗赋上面。可自临川先生废除诗赋、帖经、墨义后,考试的方式就变成了试策、试论及经文大义。而这些偏偏是林栋一无所知的。

    至于后来的经义进士和诗赋进士也因司马君实还没出生,并未现实。要不然,林栋完全可以考虑来一个诗赋进士...咳咳,公元1111年后的诗人还是不少的。

    林栋语塞,他也知道杨正出发点是为他好,可是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林栋的脑子一直是处于断路的。

    见林栋不做声,杨正再次开口:“弘国你可曾考虑过将你的想法推置于朝堂,言于诸公。若获得朝堂诸公肯定,推广开来、上行下效,此事岂不更加辐射广远、提点人心。”

    “你一个人说书,又能说多少?百人?千人?还是万人?我大宋幅员辽阔,子民千万,你只身一人,能说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