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虎臣
字体: 16 + -

第62章 示范田

    利字头山一把刀,义利双行两肩挑。

    你若不仁,那就别怪我不义。

    郑虎臣觉得他就是这样的人,他也只能成为这样的人。

    他从来就没想过同士大夫们加深合作,士大夫们如同一片深不见底的沼泽,处处充满了危险。

    倘若深陷其中,想脱身都难,迟早会有被它吞噬的一天。

    但是,他又不得不加入其中,因为士大夫们自带免死金牌,这可不是其它朝代的样子货,它可是货真价实的免死金牌。

    他之所以愿意成为永康学派的再传人,就是有着这方面的考虑。

    永康学派即便再瞧不起程朱理学,可它还是属于儒学的范畴,世人不认可永康学派的理念,却从不否认永康门人的儒生身份。

    大宋对武人骨子里的畏惧源自于赵匡胤,这种观念已经在大宋这块土地上生长了近三百年。

    而郑虎臣呢?

    就是一棵刚刚破土而出的幼苗,他还没有实力与大宋这棵参天巨树对抗。

    他还很弱小,他需要成长的时间和空间,他需要融入其中,汲取养分。

    郑虎臣在寻找能让他这棵幼苗快速成长的土壤,贾似道也在筛选他的合作伙伴。

    就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下,两人一拍即合,开始了他们各自的探险之旅。

    目送贾似道离去,郑虎臣再次回转茶园,敲响了茶园的铜钟,钟声立即传向茶园各处。

    还在干活的水军家属听到钟声,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将身上的背篓集中放到仓房外,然后朝着他们平时听课的地方行去。

    茶园西北角建了一个休闲广场,孩子们喜欢在这里玩耍,喜欢坐在小板凳上听郑虎臣讲各种各样的故事。

    若是在场的大人比较多,郑虎臣还会讲些和农户有关的知识,刚开始听的人很少,有时刚讲到一半,大人早已散去,只剩下孩子们眼巴巴的看着他。

    直到胡金彪家麦田之事传开,认真听他讲课的水军家属才渐渐多了起来。

    “郑统领肯定获得了神农的真传!”这是他们试验过后,感慨最多的一句话。

    因为郑虎臣教授他们种植庄稼、瓜果、蔬菜的法子,看似没什么出奇,照做之后,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每次看到其它村子的瓜果蔬菜没有自家长得好,他们都会在心里为郑虎臣竖起大拇指,夸一夸郑虎臣这个未到加冠之年的小统领。

    休闲广场的旁边,用篱笆围起了一块示范田,郑虎臣正在里面忙碌着,看到水军家属来的差不多了,他放下手中的活计,拍了拍手上的泥土,笑容满面的看向众人。

    “各位下午好!由于小子经常忙于水军军营之事,每次来茶园都是匆匆忙忙,今天正好有时间,小子教的谷种浸种方法,大家还满意么?”

    “郑统领的法子好极了,基本上所有的谷种都发了芽!”一名年龄较大的妇女回道。

    “郑统领是咱们水军的大恩人,浸过的谷种没有有一颗发霉!”

    胡金彪的老婆胡李氏当仁不让,站起来道:“郑统领就是神农转世,造福咱老百姓的,反正啊,以后郑统领说怎么干,我胡家就怎么干,绝不偷奸耍滑!”

    “说谁偷奸耍滑呢?”方洪的老婆站起来反问。

    “谁偷奸耍滑说谁!”胡李氏霸气侧漏。

    方洪老实勤恳,方洪的老婆和他相差甚远,喜欢贪些小便宜,在茶园、猪场帮忙时,经常不是腰酸,就是背痛。

    胡李氏对她颇有怨言,看不过去,和她吵了好几回。

    郑虎臣最烦的就是这个,赶紧上前制止,以防她俩又掐起来,女人打架的场面太恐怖,他可不愿见到。

    “好了,都安静下来。你们作为水军的家属,要和睦相处,倘若以后有谁再不听从茶园和养猪场的指挥,可别怪小子将她家的份子收回来!”

    经过郑虎臣如此煞有其事的恐吓,水军家属们立刻安静下来,如同犯了错的孩子,生怕被老师处罚。

    最近几个月以来,各家领到的分红一次比一次多,钱不多,只有几贯,可是由于每月都发,算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听到郑虎臣这样说,她们当然害怕。

    郑虎臣咳嗽一声,露出笑脸,再次发话:“还听不听小子讲课了?”

    “郑统领,只管讲便是,我们都会记在心里!”众人七嘴八舌。

    他们都是穷苦老百姓,不似大家闺秀那样,可以读书识字,他们却一字不识,这也是最领郑虎臣头痛的地方。

    最终,他只好在田里亲身示范,为了避免来回奔波,又在茶园里建了一处示范田。

    众人站在田坎上,看着郑虎臣用匕首将水稻育秧盘切割成小方块,每个小方块的凹面里长有一小丛水稻幼苗。

    郑虎臣分割好秧盘后,对着众人说道:“因为水稻马山就要插秧,所以今天小子将教授新的水稻栽培之法,此法叫做‘三围立体栽培法’。

    名字不用纠结,只需知道它可以节水增产,能增加水稻的抗病能力就行。

    栽植水稻秧苗时,窄行和宽行相间排列,秧苗在窄行内呈小三角形分布,在宽行内呈大三角形排列!”

    他一边介绍,一边弯腰栽种水稻秧苗,一刻钟过后,示范田已经栽好了六行宽窄相间的稻秧。

    这样的栽种方法,可以有效改变田间的小气候,做到稀中有秘,秘中有稀,通透性较强,减少水稻病虫害,有利于秧苗生长和分蘖,稻穗多,谷粒饱满。

    宋时,农户栽植水稻的时候,已经有了育秧田和移栽的概念,从育秧田里挑选健壮的秧苗栽到稻田。

    但是,他们栽培的方法非常粗犷,经常一窝栽五六棵秧苗,窝与窝、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千差万别,农户对单窝产量关注较多,群体产量往往会被忽视。

    又不注意排水和防水的有效结合,从而改变田间环境,减少病害。

    结果,水稻田里病害严重,又没有农药防治,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水稻慢慢枯萎致死。

    三围立体栽培,无疑是最适合当下环境的方法,兼顾产量和病害,双管齐下,它在没有化工农药、肥料的大宋,就是最好的高产良方。

    郑虎臣擦干刚刚洗净的手,指着示范田里栽好的秧苗:“还没看懂的,可以到示范田里体会一番,宽窄行间的距离,三角之间的距离都不一样。

    待会离开时,可以从兰儿那里领取三套量尺,栽种秧苗之时,必须按照量尺的长短去做!

    秋收时,小子会请许多官员前来参观,谁家要是不按照小子说的来,到时候丢人可就不只是在咱水军之内,而是整个大宋。”

    此时,即便是方洪的老婆也不敢有怠慢之心,急忙去田间学习,她可不愿自己男人在大宋官员面前失了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