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虎臣
字体: 16 + -

第二十四章 海军统领

    宦官是个让人毛骨悚然的职业,明朝的太监在唐朝太监面前就是个玩泥巴的,唐朝的太监是作为一种独立和强大的势力登上政治舞台的。

    明朝的太监不过是皇帝的喉舌,而唐朝的太监不仅是皇帝的喉舌,还掌握着军机,操纵朝政,到了唐朝后期,皇帝的废立都被掌握,简直丧心病狂。

    宋朝夹在中间,还处于摸索阶段,一方面限制太监的权利,另一方面又利用太监以充爪牙。

    大宋的士大夫鼻子都能翘上天,敢追到后宫去喷皇帝唾沫星子,而且终宋一朝,竟然没有因此杀过一个文官。

    大宋的皇帝当得都很憋屈,心里叫苦不迭,又无能为力,就这样,太监给他们带来了曙光。宋理宗赵昀如果不是被史弥远推上皇位,他也就是个混吃等死的赵家子弟,日子还只能过得紧巴巴的。

    赵昀便是当今皇帝,坐上皇帝的宝座后,过着痛苦且快乐的日子,然后卢永升、董宋臣这些宦官登上了历史舞台。丁大全便是巴结上了卢永升和董宋臣,以他俩为助力登上相位,靠宦官封闭赵昀耳目,开始了他祸国殃民的伟大旅程。

    现在的卢永升还只是个传旨小太监,但他的胃口并不小,郑家将他喂饱喝足之后,他开开心心的回临安交差去了。

    郑虎臣之所以能得到水军统领这个差事,便是因为赵昀日子过得艰苦,希望郑虎臣为他敛财,两浙东路安抚司水军只是个小单位,编制五百人,南宋大致十六路海军,郑虎臣统领的海军排在最后一位。

    浙东路安抚司水军,基地在杭州湾边,算是海军一员。

    宋朝的军队是被允许经商的,军队一旦有了敛财的合法借口,就如猛虎出笼,危害四方,与民争利,四处血淋淋之色,南宋中兴四将的刘光世,自比陶朱公,可见身家有多么的丰厚。

    利益最能乱人心,军队都跑去经商,打起对外战争就没那么上心。但有一点无可否认,即使是凶悍的蒙古人,一旦攻打到军队自身的创收区域,他们就敢跟蒙古人死磕到底,至死不渝。

    大宋的军制无疑是奇葩的,靠它能抵挡主蒙古人五十年侵袭,不能说它没有凝聚力,因为在蒙古人横扫整个欧亚战场之际,它曾独树一帜,风光无限。

    奇葩的事现在降临到了自己头上,郑虎臣久久都未能品出味来,就只是为了敛财?

    丫丫个呸的!

    郑虎臣又去和郑老爹谈了一个多时辰,了解了解具体情况,心里好有个底,毕竟余姚眉山寨水军在绍兴地界上。

    东村胡长贵这个钉子户的事终于有机会解决了,四明山区就在余姚边上,山贼们住在四明山区青驼铃,等把这帮水军训练出来之后,立马去掏了山贼老窝。

    郑虎臣对犬亭山花草种植事宜作出了细密部署后,就迫不及待的赶往眉山寨上任,再说上面也催得紧。当他带着阿发以及郑家护院中的三位忠心好手,出现在眉山寨大门外的时候,心里的火热顿时凉了半截。

    天是那么的蓝,水是那么的深,眉山寨是那么的破破烂烂,看守寨门的士兵是那么的无精打采。

    士兵看起来近四十岁,头盔斜戴在脑袋上,斜着身子躺在寨门边,懒洋洋的晒着太阳,没有一点作为士兵的使命感。

    “军营重地,外人免进!”

    郑虎臣刚准备踏进寨门,士兵立马来了精神,上前呵斥道。

    “你是哪位?”郑虎臣冷着脸,对着士兵喝问道:“寨里主事的呢,让他出来见我!”

    “兀那小子,敢来咱水军寨门生事,速速退去,否则军法伺候。”

    郑虎臣虽然只有十五岁,但个头已经超过一米七,由于习武的原因,身板也被锻炼的颇为壮实,要是平常十五岁的人,估计会被站岗的士兵乱棍打出。

    他将告身拿出来,对着士兵道:“看到没有,我这小子便是新上任的水军统领!”

    “统领恕罪,绕过属下吧,属下在这眉山寨当了近二十年兵,离开这里,一家老小就得饿肚子,求统领您开恩呐!”士兵看了告身,立即跪下来乞求道。

    “本统领姓郑,名虎臣,你是何人?”

    “属下刘英,见过郑统领!”

    郑虎臣上前一步,将刘英搀扶起来,对着他道:“走吧,带本统领去校场转转!”

    走进校场,郑虎臣只看到四个半大小子在校场挥舞着桑木棍,校场上稀稀拉拉的长了不少杂草,眉头不禁促了起来。

    “刘英,去敲响聚将鼓,本统领有话要讲!”

    “那个......”

    “还不快去!”

    四个半大小子正在练习棍棒之术,突然惊闻点将鼓响了起来,立即停下动作,快速跑向点将台前。

    聚将鼓响了三通,人还在陆陆续续往点将台这边赶,穿盔甲的穿盔甲,束头发的束头发。

    郑虎臣看到这些,虽然郑老爹早已告诉他大宋军队的大致情况,但真没想到竟然有刚从床上爬起来的。笔直的站在点将台上,郑虎臣身后站着带来的三个护院以及阿发。

    “就这么点人?”

    “郑统领,能来一百多人已经不错了。”

    “其他人呢?”听到这样的回答,郑虎臣蹙眉对着刘英问道:“记得编制是五百人吧,其它人呢?”

    “郑统领,据属下所知,人最多的时候也就近四百人,现在估计有二百六十多人。”

    “这二百六十多人里的其它人呢?”

    “有的还在军营外面,有的下海捕鱼去了!”

    郑虎臣“......”

    吃空饷,大宋军队中尤为严重,没想到前任统领吃空饷吃得如此的丧心病狂,竟然只招募了一半人。

    “前任统领呢?”

    “三天前已经离开眉山寨!”

    “......”

    郑虎臣还能说什么,又能说些什么,将目光投向士兵,语气沉重的对点将台下的众人说道:“各位,下午好!本官便是你们的新统领,姓郑名虎臣。”

    “相信很多人现在都在想,本统领刚来就这么乍唬唬的,莫非要玩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把戏?本统领告诉你们,你们猜的很对,全体都有,都给本统领站直喽!”

    “所有正副队将向前一步,出列!”

    郑虎臣数了一下,十二人,还差三个正好满编,编制人员少了一半,队将到时齐全。

    “所有正队将向前一步,出列!”

    这回走出四人,少了一人,队将还下海捕鱼?他不由纳闷起来。

    “所有队将按照官位高低,报出你们的姓名和当兵年龄!”

    “属下刘长安,当了十年兵。”

    “属下姓胡,名金彪,绰号金眼彪,当了十一年兵。”

    “属下......”

    老兵油子还挺多,只让报名字和兵龄,尼玛还有报绰号的,甚至还有人在旁边插科打诨的。

    “现在带领你们手下的士兵,以队为单位站好,什么时候人到齐了,便能解散离去!”

    郑虎臣接过刘英拿来的士兵名策,自顾自的一页一页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