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飞船平五胡
字体: 16 + -

第一二零章 蓄势待发

    人事司主考察升迁,各部门官员为了升迁便主动迎合人事司官员,他们的想法便成了主政官员主政的方针,他们的家人犯法,主政的官员甚至不敢动。

    人事司快要替代内政部了。

    烈之章成立人事司的初衷便是想让人事独立,不必受地方行政官员喜好的干扰,也没有利益纠葛,凭政绩升迁,这样考核升迁才公平。

    的确,官员的升迁现在没有受主政官员喜好的干扰了,甚至下级官员都敢无视上级官员的命令了。

    因为反正升迁或贬斥也轮不到上级做主。

    反倒是人事司仿佛是主政官员的直接领导,一入人事大三级已成惯例。

    最终,在烈之章的授意下,将人事司的权力被拆分一半至各级官衙与各部门。

    由于现在纸张廉价,烈之章下令让主政官员在工作日每天写一份报告,写明这一天的工作都干了什么。

    然后每月一次递交上级存档。

    施政报告重在诚信,若是发现无中生有,记录在案,成为将来升职或是贬斥考量之一。

    烈之章粮食多,治下的人也只够吃饱而已,远远没达到富足。

    那是因为烈之章收的税也很重,达到了六成。

    原本这个时代的税收有五成,但烈之章带来的种子,可以平均提升七八倍的粮食产量,所以就算烈之章税收高了一成,但百姓手里的粮食也增多了五六倍以上。

    西南山高林密,特别是贵州地区,山之高,真是罕见。

    就比如要爬上某些山,就算有山道也要走个七八天。

    这就是西南蛮族难以征服的原因。

    就连新中国成立以后,依然还有很多部族生活在山区,可见这里的地势。

    不说别的,就连烈之章崛起的大巴山区,那些深山老林依旧有许多与世隔绝的先民,比如庸部族,这个部族在原来的历史上直到清朝才被征服。

    何况是贵州山区了。

    烈之章的思路是修路,路修到哪里,便统治到哪里,至于那些山太高,沟太深的地方,还是算了吧,以后慢慢来。

    烈之章不会设置土司之类的东西,没必要,枪炮想必过不了多久就研制出来了,到时候直接武力压制,逼他们接受统治。

    蜀中大营也被扩充到五个军的兵力,烈之章需要他们加速向云南方向扩张。

    原本,这里是属于晋朝的,各部落也认晋朝这个皇帝,就连后来的氐人成汉他们都认,以至于他们的领土甚至能到云南。

    云南地区还建立一个宁州。

    但这一切只是名义上的而已,这些地区还是由各土著山民控制。

    烈之章不要这种名义上,看着光鲜的统治,所以,当地山民不认烈之章这个政权。

    那就只有打了!

    凡铁路所到之处,不完全归降便杀,大唐就是这么不讲道理。

    烈之章需要一条路通往云南,然后沿着青藏高原底下一路修到天竺(印度),这是烈之章计划中四条通往天竺路中的一条。

    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现在就开始办。

    另外三条,一条是从青藏高原经藏南地区抵达印度平原,一条是从西域北面绕过青藏高原入印度平原,最后一条自然是靠以后的海军了!

    烈之章用一年的时间训练骑兵,这时间不短了,但又不是马术表演,何必与草原民族在马术上一较长短?只要在马镫的辅助下,能稳坐马上砍杀便好。

    在长安,烈之章也在建立舰队。

    这支舰队从魏兴水军大营抽调主力组成,一旦成军,匈奴人除了冬季以外,渡不过黄河!

    这一年,五万骑多兵正在河套训练,以期与步兵配合,一举将胡虏赶出中原。

    这一年,南乡郡至长安的铁路正式开通,整个大唐欢兴鼓舞!

    这一年,司马睿‘领导’的江南集团终于在付出无数心血后,得到大唐先进的炼铁炼钢工艺,他们准备在五年之内打造十万铁甲军。

    大唐满朝为之震惊!周康咎甚至把头都磕破了,请烈之章恕罪。

    烈之章只是笑了笑,丝毫不在意。他们从建厂到装备,起码需要几年的时间,而几年后,他们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武器的。

    至于枪炮技术,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连个简单炼铁技术都花了这么多年,枪炮技术给他们五十年他们也偷不去。

    这一年,龙骁将军何伦终于完全投降烈之章了,因为他密投烈之章的事情被他一个心腹捅了出去,晋廷那些死忠再也不信任他了,他只能投了烈之章。

    烈之章便将何伦原有十几万兵马压缩至三万多人,打散到各大营中,任预备队。

    至于何伦,烈之章给了他一个有名无实的关中大营副帅之职。

    官位很高,是中将,但屁权力没有。

    烈之章并没有囚禁司马炽,而是礼送出境,送他去江南。

    司马睿原本就等着司马炽被杀或是被囚,一心想着称帝,继承晋朝大统,而烈之章将司马炽放去江淮,让司马睿气的跳脚,痛骂烈之章!

    烈之章之所以将司马炽放去江南,一是让他与司马睿内斗,二十将江淮地区能够有个主心骨,抵御匈奴。

    这一年,匈奴人眼见洛阳投降大唐,认为洛阳不可取,于是转而向东发展,晋阳这颗眼中钉肉中刺便是他们的第一目标。

    永嘉七年五月,烈之章大宴群臣,席间,烈之章将第十七步兵军长姚奇叫道面前。

    群臣皆安静地看着烈之章要说什么。

    “姚军长,并州刺史刘琨在晋阳抵御匈奴怕是快有十年了吧?”

    姚奇道:“是快有十年的!”

    烈之章放下酒杯道:“本王觉得这刘琨势单力薄,粮草匮乏,怕是撑不了多久了,所以,本王让你押解十万斛粮食,五十万支箭矢,和一些原来洛阳军的武器支援刘琨,你认为如何?”

    “大王若是下令,末将肝脑涂地,誓死完成,但大王既然是问末将,末将以为,以一军的兵力,还要保护民夫,穿过有十几万骑兵的匈奴老巢,兵力怕是不足!”姚奇道。

    烈之章严肃地道:“那好吧!本王命令你即刻回去准备,本王再给你两个步兵旅,你务必要将粮草辎重送到晋阳!不得有误!”

    向伐、寇冒、李恽、杨武梁、单正等等一众武将皆站出来劝道:“大王!这……”

    “此事已定,各位不必再多言!明日辰时,准时到统帅部议事!”烈之章郑重其事地道。

    任仑喜笑颜开地道:“大王!这是要开始灭匈奴了吗?”

    烈之章训斥道:“就你多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