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飞船平五胡
字体: 16 + -

第四十章 粮食收获

    烈之章回府的时候见司马兮正在沐浴,于是进房去和司马兮来一个鸳鸯浴。

    “瞧你,浑身臭烘烘的。”司马兮道。

    “几天没洗澡了,自然臭了,说着便向司马兮扑去。”

    “别!别!洗干净再说。”

    司马兮说着帮烈之章搓着身体。

    烈之章哪受得了这个?于是忍不住一把抱住司马兮,与其共度云霄。

    良久,司马兮躺在烈之章胸口。

    司马兮道:“夫君此次进熊山,为何不带上我?”

    烈之章拍拍脑袋:“哎!你瞧我,都忘了,这几天事情太多太过烦躁了。”

    “走吧!我们去看看玉米。”烈之章想拉司马兮起来。

    司马兮想到刚来沮阳时玉米地的事情,羞怒道:“不去!太累了,刚才让你折腾那么久还没折腾够么?”

    看着司马兮羞怒着脸,烈之章笑道:“想哪里去了,我就是想和你去掰几颗玉米吃,顺便看看庄稼。”

    “早有人送府里来了。”

    司马兮说着便吩咐侍女去拿玉米。

    “对了,前几天你不在的时候,周康咎前来禀报说是之前叛军的家属对夫君怀恨在心,四处抱怨,说夫君的坏话。”

    “哦!你怎么吩咐的?”烈之章一边啃着玉米棒子一边道。

    “夫君没让我管事,我便不好说,让他看着办。”司马兮道。

    “以后凡是我不在,官吏们有事不决的时候,你可以自行处理。”烈之章道。

    “我一弱女子能怎么处理?”司马兮道。

    “你在襄阳那种地方长大,你哥又那样,你还能掌控住王宫护卫,算是有本事的了,不必妄自菲薄。”

    又继续道:“以后你夫君还要四处跑,你是我夫人,自然是我最信任的人,有你在我比较放心。”

    各军民事自然有各官吏做主,但是总会遇到一些他们不能决断的事情,或者是相互有些纷争,这时候烈之章不在让司马兮来当裁判再合适不过了。

    在炼钢几炉,解决钢材短缺的问题后,烈之章开始烧制瓷器。

    工匠由林一家原本是北方世代制作陶器的工匠,以陶器为业,连妇孺都懂得制陶,烈之章便把这瓷器制作交由由林一家。

    制陶与制瓷大同小异,有专业工匠来做最好不过了。

    当第一批瓷器被烧制出来,惊得由林老泪纵横,自己世代烧制陶器,没想到今日却能烧制出如此雪白的瓷器。

    “由老先生还得再接再厉,今日为了便利在这里烧制,由老先生还需自建煅烧之处,方是长久之计,具体怎么做我也只知道个大概,需要老先生慢慢摸索。”

    由林擦了擦眼泪道:“小人省得,小人省得,小人怎敢在大人面前自居先生,还望大人不要折煞小人。”

    “诶!本大人最敬重有能力之人,老先生当得。”

    烈之章道。

    由林对一旁的几个儿孙说道:“听到没有?大人如此抬举,你们得打起精神来,用心做事,报答大人再造之恩。”

    农作物已经到了收获的时候,只要忙完这阵子,烈之章便不会再这么东奔西跑了。

    棉花是转基因棉花,不仅抗虫害,产量也很高,后世随便能达到六七百斤每亩,按照这个时代的计量单位来计算,刨除其他不利因素,能够达到这时代的计量单位一千三百斤。

    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几乎等同于五倍这时代其他棉花的产量。

    玉米亩产更是不得了,能达到这时代的计量单位三千斤。

    红薯产量更不用说了,亩产按这个时代的计量单位能达到一万多斤。

    让烈之章失望的是土豆,因为土豆根本不适合夏天种植,所以产量很低,每亩之有这时代的八百斤。

    官员以及农夫们都对烈之章佩服之至,觉得烈之章就是上天派下来拯救黎民百姓的。

    棉花种植了四百来亩,最后产量为大概六十万斤,相当于后世的十多万公斤。

    红薯就不得了了,总产量为这时代计量单位的四千万斤。

    玉米产量也达到了一千多万斤。

    大豆总产量为七百多万斤。

    花生的产量与玉米差不多,还是带壳的,晒干后更低了,但烈之章种花生是为了榨油,解决兵卒的吃油问题,所以不在乎产量。

    烈之章深感这时代的计量方式不便,这时代的一斤相当于后世的半斤不到,于是决定采用后世五百克为一斤的方式计量。

    至于怎么确定五百克,烈之章有飞船还不容易称重?

    于是,烈之章制作了一两(五十克),半斤,一斤,五斤,十斤,二十斤,五十斤的多个钢块,以此为基础,让匠人们重新制作秤,并全面采用十进制,抛弃十六进制。

    以后的粮食在沮阳不再以斛计算,二十按斤计算。

    关于制秤问题,这时代的工匠一辈子只干一件事情能是等闲之辈?而且烈之章还有手机里存储的百科帮助。

    用后世的计量单位让烈之章舒服多了。

    现在只在这个小县城采用这种计量,将来烈之章打到哪里,改到哪里。

    烈之章不怕与外界度量衡不一致而导致买卖艰难,有好东西还怕卖不出去?

    农地里热火朝天,农夫农妇们见到如此产量的粮食都乐开了花。

    一位老农对着身边的小儿说:“儿啊!咱们得感谢烈大人啊!你老父种了一辈子的地,却饿了一辈子,今后我儿再也不用吃老父的苦了。”

    一旁的妇人见到粮食产量这么高也乐开了花:“当家的说得对,以后跟着烈大人,何愁没饭吃?”

    整个沮阳上至官吏,下至百姓,无不欢兴鼓舞。

    但烈之章却高兴不起来,这些东西的产量看似很多,但分配道十几万人的人头上又有多少?

    每人几百斤粮食而已。

    看来开垦之事还得继续啊。

    幸好纸张已经在襄阳卖疯了,甚至江南等地都有人运粮过来买纸张。

    烈之章早已经不收他们那种废铁了,只收牛与粮食,现在每月也有纸张换取的几十万斤粮食运进沮阳。

    站在城墙上看着人声鼎沸的城外,烈之章叹了一口气,幸好有后世带来的良种,不然还不得饿死大半?

    几个月间三十万斛粮食吃得只剩十万斛一千多万斤粮食了,还得需要用瓷器换粮啊!

    而棉花造纸币也被烈之章提上了日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