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喋血风云录
字体: 16 + -

名将之死——揭秘巴甫洛夫

    德米特里·格里戈利耶维奇·巴甫洛夫,苏联将领,一战时应征入沙俄军队,1919年加入俄国共产党和红军。1928年和1931年先后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和军事技术学院速成班,曾任骑兵团长、机械化团长和旅长。巴甫洛夫和朱可夫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军队里崛起的两颗新星。20年代末期,苏军在总参谋长图哈切夫斯基主持下,组建了两个最早的坦克试验团。斯大林和图哈切夫斯基从全军选出两个优秀团长,一个是朱可夫,另一个就是巴甫洛夫。从此之后,他们二人凭借担任苏军最早的坦克部队领导者的身份扶摇直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均担任大军区司令的领导职务,先后被授予苏军大将的军衔。

    从某种程度上讲,巴甫洛夫比朱可夫更受斯大林的器重,巴甫洛夫一直被放在重要的岗位上,担任装甲部队的首长,并且一直在西部特别军区担任司令,西部特别军区是护卫苏联心脏的屏障,所以配置了苏军最精锐的力量。除24个步兵师、2个骑兵师外,1940年6月组建的9个机械化军,有6个集中在帕夫洛夫领导下的西部特别军区;它们是机械化第6、第11、第13、第14、第17和第20军。巴甫洛夫指挥的西部特别军区拥有的摩托化师数量达到6个,坦克师数量达到12个,任何其他军区都没有如此强大的装甲机械化力量。如果说斯大林让朱可夫奔波于东西南北,处理那些随时出现的棘手问题,那么他把巴甫洛夫一直放在苏联西部,让他长期专注斯大林断定的这个对社会主义苏联最危险的方向。别的方向可以允许挫折,允许失利,允许事到临头更换指挥人员,允许像朱可夫这样的解决问题能手去挽救局面,但西方绝不允许。因为这扇大门一旦被撞开,它的后面就是莫斯科。在这方面,帕夫洛夫和朱可夫这两位苏军最早的装甲机械化部队领导者,肩负着斯大林莫大的希望。

    1936-1937年,巴甫洛夫参加了西班牙内战,任坦克旅长。1937年11月出任装甲坦克部部长。回国后,巴甫洛夫竟然提出要取消坦克这个兵种,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在西班牙内战中,巴甫洛夫认为坦克无法独立作战,只能支援步。巴甫洛夫产生这种与古德里安完全相反的军事思想的原因只是t26坦克的质量太差,才使他产生了这种错觉。

    除了在西班牙作战时产生的军事错觉之外,苏联国内的一个重大变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那么苏联究竟发生了什么巨变呢?

    原来,在1937年2月至3月苏共中央全会后,开创红军机械化部队建设的苏联元帅、副国防人民委员图哈切夫斯基被指控为“德国间谍”,同时被指控的还有部分思想敏锐、对西方军事理论比较关注或干脆是具有部分德国血统的高级将领。他们是基辅军区司令雅基尔,白俄罗斯军区司令乌鲍列维奇,伏龙芝军事学院院长科尔克,前西伯利亚军区司令埃德曼,前远东濒海部队集群司令普特纳,红军中央机关部长费尔德曼等人。同年6月17日,他们一起被执行枪决。红军元帅、总政治部主任加马尔尼克在被捕时自杀。

    关于这次大清洗,前面我已经说过了,这里就不再细说了。下面我来简单介绍一下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1893年生于斯摩棱斯克省多罗戈布日县亚历山德罗夫斯科耶庄园(今斯摩棱斯克省萨福诺沃区斯列德涅沃村附近),1914年毕业于亚历山大军事学校,获中尉军衔。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5年被俘,1917年逃回俄国。1918年加入苏联共产党,并参加苏军。是苏联历史上杰出的元帅、军事家、军事战略学家、军事理论家,被称为“红色拿破仑”。1935年,图哈切夫斯基同布琼尼、伏罗希洛夫等4名高级将领一起首批接受了苏联元帅的头衔,成为苏联历史上最年轻的元帅(36岁)。

    30年代中期,苏军在图哈切夫斯基主持下提出大纵深攻防战役理论,坦克的战斗运用在这一理论中占有突出位置。大纵深理论主要就是依靠装甲机械化部队的冲击速度、突破能力和机动能力来支撑的,正是依据这一理论,苏军甚至走在了德国军队前面,率先成立了坦克军。图哈切夫斯基的这一理论的确吸收、借鉴了西方某些军事科学成果,包括是德国的一些实践与探索,但它同样依靠着伏龙芝等红军优秀指挥员和思想者提出的军事思想。大纵深理论不是抄袭外军的理论,它先于德军的闪击作战理论4至5年时间,是当时苏联军事思想的一大成就。在他们的支持下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整顿了与军工生产有关的各专业部门和企业,为三十年代苏联军队的技术改装和卫国战争时期武器弹药的大批生产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使彻底改变红军的军兵种构成有了可能。

    由于他的积极倡导,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空军、摩托机械化部队(即后来的装甲兵)、空降兵、海军等新军种和兵种相继建立;原有的步兵、炮兵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他指导军兵种的建设一向十分具体,从各自规模的大小到需要装备哪种武器都要过问。早在1931年,他就极力主张大批生产配有76.2毫米口径火炮的优质坦克,装备装甲兵部队。根据他上述建议,苏联研制成t—34型坦克。此外,苏联军用喷气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也是由图哈切夫斯基首先于1932年11月提出来的。他的这一建议对苏联空军的发展,特别是技术装备上的改进起了推动作用。

    那么图哈切夫斯基是怎么死的呢?他为什么会被斯大林枪毙呢?这就要说到希特勒了。1937年,德国盖世太保头子海德里希得到一份重要情报,称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等正与德国参谋本部若干人员共商推翻苏维埃政权的计划。海德里希凭借其敏锐的职业嗅觉,感到这份情报即使不真也大有文章可做。于是他立刻上报希特勒。希特勒闻讯大喜,如果把这一“阴谋”揭露出来,多疑的斯大林不但不会饶过图哈切夫斯基,还会感谢德国并放松对德国的警惕,真是一箭双雕。于是,希特勒决定借斯大林之手除掉图哈切夫斯基,以削弱红军实力。他责令海德里希具体负责此事,设法把这份情报交给苏联政府,务必使苏方深信不疑。

    为了让苏联人上当,海德里希绞尽脑汁,终于找到了突破口。原来,苏联政府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曾在20年代与德国进行过一些经济和军事交流。当时作为红军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图哈切夫斯基与德国一些高级将领有过书信往来。这些书信还保存在德国最高司令部情报局的档案室里。海德里希决定利用这些书信伪造证据。于是,经过特工专家精心编造、模仿和加工后,一封封信件从笔迹、语气到签名都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特工人员甚至还在信纸的边缘伪造了一些德国将军的签名,暗示图哈切夫斯基的谋反计划已经得到德国国防军的支持。除信件之外,纳粹特工还伪造了红军将领们开出的大额款项的收据以及德国军事谍报局局长卡纳里斯写给图哈切夫斯基等人的复信,信中对他们提供的关于红军的情报表示感谢。

    怎么把这些材料交给斯大林呢?海德里希选中了捷克总统贝奈什。因为如果斯大林倒台,希特勒将失去掣肘,捷克就将面临严重威胁。于是,德国有关人员在与捷克驻柏林大使马斯特内酒后交谈时,“不小心”地透露出,德国人正与红军的一个反斯大林集团保持接触。马斯特内迅速将这一消息报告捷克总统贝奈什。贝奈什立刻又通知了苏联驻巴拉格大使亚历山大罗夫斯基。果然,苏联方面很快通过贝奈什传达了希望与德国有关人员接触的要求。海德里希知道,鱼儿咬钩了。他立刻派党卫军旗队长贝伦茨(1946年在贝尔格莱德被处决)到布拉格与苏联方面的全权代表会面。贝伦茨从伪造的案卷中拿出两封信交给苏联代表,对方看过之后没有任何表示,而是问起了材料的价钱。为了进一步欺骗苏联,贝伦茨竟然开出了世界谍报史上的天价:300万卢布!来人默默无语,接过了贝伦茨手中的案卷。很快,一个装满卢布的大包裹就被抬了上来。看着苏联“全权代表”急匆匆离去的身影,贝伦茨露出了得意而又阴险的笑容:他知道,苏联人花巨款买去的将是一个弥天冤案和永远的悲剧。

    1937年5月1日,苏联举行传统的“五一节”游行,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和斯大林一起站在列宁墓前,检阅了游行队伍。随后,他将代表苏联政府参加英国国王乔治六世的加冕典礼。然而,就在图哈切夫斯基与斯大林一起接受苏联人民最崇高的敬意和爱戴的时候,他并不知道,这是他最后一次出现在苏联的历史舞台上。几天后,正当图哈切夫斯基准备起身前往英国时,苏联政府突然决定,改由海军司令奥尔洛夫前往。毫不知情的图哈切夫斯基完全被搞懵了,可他得到的解释是“伦敦有人要暗杀你。”图哈切夫斯基满腹狐疑。5月11日,他又被解除了副国防人民委员职务,降职到伏尔加河军区任司令员。图哈切夫斯基把这一决定看做是对自己的侮辱,他写信给斯大林要求彻底退役,复员还乡。然而信件却石沉海底,杳无音信。

    5月28日,别无选择的图哈切夫斯基只得收拾行装,告别妻子和儿女前去赴任,途中被内务部人员逮捕。与他一起被捕的还有伏龙芝军事学院院长科尔克等七位将军。

    6月10日,苏联成立了以总检察长维辛斯基为首的特别军事法庭,上午10点,特别军事法庭对图哈切夫斯基等人进行了秘密审讯,仅仅十几分钟后,他们就被定了罪。当天夜里,图哈切夫斯基等7人在内务部的地下室里被以“叛国罪”的罪名执行了枪决。

    <imgsrc="a0.jpg"width="500"height="358"/>

    <imgsrc="a1.jpg"width="300"height="350"/>

    三十六计第三计借刀杀人说道:“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希特勒就是利用了这一计,除掉了他的眼中钉——“红色拿破仑”图哈切夫斯基。随着图哈切夫斯基被枪毙,他的军事理论也被贴上了政治标签,没有人再敢向这一理论靠近,作为支撑图哈切夫斯基军事理论的支柱,首先在政治上就遭到了怀疑。十分机警的巴甫洛夫明白自己的处境,于是他开始否定图哈切夫斯基的军事理论。

    1939年11月,苏联总军事委员会不顾苏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和刚从远东对日作战胜利归来的朱可夫的坚决反对,决定同意帕夫洛夫大将提议:鉴于利用坦克军奔袭敌人后方不可能取得胜利,而且坦克军长也没有能力指挥规模如此庞大的军队集团,所以从苏军的编制序列中取消坦克军的编制。他断言利用坦克集群奔袭敌人后方不可能取得胜利,他的方面军却最终在敌方的装甲集群的大纵深奔袭中陷于全军覆灭。他的这份报告宣判了苏军坦克军的死刑,最终也宣判了他自己的死刑。对最后这幕悲剧,斯大林准备不足,帕夫洛夫更是毫无所备。

    不久,巴甫洛夫参加苏芬战争,1940年6月起任白俄罗斯特别军区(同年7月易名西部特别军区)司令。1941年获大将衔,苏德战争爆发后,在苏军中享有很高声誉的坦克战专家巴甫洛夫,竟然不明白由机械化部队配以航空兵的高速突击,已经使传统的战场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实力雄厚的西方面军由于巴甫洛夫的指挥失误,被德军包围在“比亚韦斯托克——诺沃格鲁多克”口袋,而后被德军围歼。

    在1941年初的大演习中,朱可夫率领的“蓝军”就以与德军相似的办法击败了巴甫洛夫率领的“红军”,可是巴甫洛夫并没有进行改进,最终由于军事理论的不成熟,才使强大的西方面军在开战一个星期内就被德军一口吃掉,这真是一个军事史上的悲剧。

    战役失败后,巴甫洛夫奉命回到莫斯科,并接到了逮捕令,斯大林的命令如下:

    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1941年第0250号命令:

    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命令,宣布苏联最高法院就大将德·格·巴甫洛夫、少将弗·叶·克里莫夫斯基赫、少将安·捷·格里高里耶夫和少将亚·安·科罗布科夫罪行的判决:

    1941年7月28日,命令第0250号

    根据国防委员会的决定,鉴于原西方面军司令员德·格·巴甫洛夫、原西方面军参谋长弗·叶·克里莫夫斯基赫、方面军通信主任安·捷·格里高里耶夫和原西方面军第四集团军司令员亚·安·科罗布科夫的惊慌失措行为、未经上级允许擅离战略岗位、导致部队指挥瓦解、指挥不力,根据国防委员会的决定,将以上四人逮捕,并交军事法庭审判。

    苏联最高法院于1941年7月22日判决,对德·格·巴甫洛夫、弗·叶·克里莫夫斯基赫、安·捷·格里高里耶夫和亚·安·科罗布科夫的以下指控成立:

    a) 原西方面军司令员德·格·巴甫洛夫和原西方面军参谋长弗·叶·克里莫夫斯基赫,自法西斯德军对苏联开始突然进攻后,表现得惊慌失措、指挥无方、坐视部队指挥的瓦解,导致大量武器和仓库落入敌手,擅离西方面军战斗岗位,致使敌人有机可乘,突破方面军防线;

    b) 原西方面军通信主任安·捷·格里高里耶夫,理应在方面军司令部和作战部队之间建立持续畅通的通信,但表现得惊慌失措、罪恶地无所作为,未采用无线电联系,致使战争的最初几天,各作战部队的军事行动处于无指挥状态。

    c)西方面军第四集团军司令员亚·安·科罗布科夫表现得惊慌失措、罪恶地无所作为,可耻地抛弃信任他的部队,致使集团军瓦解,遭受巨大损失。

    因此,德·格·巴甫洛夫、弗·叶·克里莫夫斯基赫、安·捷·格里高里耶夫和亚·安·科罗布科夫背弃了军人誓言,玷污了红军战士的崇高称号,忘却了自己对祖国的责任,他们的惊慌失措和懦弱、罪恶的无所作为、瓦解部队的指挥、将武器和仓库交于敌手,以及擅离战斗岗位的行为,给西方面军的部队造成了严重损失。根据苏联最高法院判决,德·格·巴甫洛夫、弗·叶·克里莫夫斯基赫、安·捷·格里高里耶夫和亚·安·科罗布科夫被剥夺军衔,判处枪决。判决已执行。

    我警告,无论是谁,如果违背军人誓言、忘却对祖国的责任、玷污红军战士的崇高称号、表现懦弱和惊慌失措、擅离战斗岗位以及未经战斗即向敌人投降,都将受到军法最严厉的无情惩罚。

    此命令向团级及以上所有指挥员传达。

    苏联国防委员会人民委员

    约·维·斯大林

    1941年7月1日,被解职的巴甫洛夫被处决,终年44岁。巴甫洛夫原本是与朱可夫一样的优秀将领,可是却由于政治方面的原因铸成了一个军事悲剧,一个优秀的军事家就这样成为了苏联历史上的污点,真是可悲可叹。晋升过快的巴甫洛夫没有具备相应的能力就承担了相应的责任,苏军在战争初期的失败,不能全部都算在巴甫洛夫的头上,可以说他是斯大林大清洗的最后一个冤魂,忠心耿耿的他可能到死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因为叛国罪被枪毙,他只是苏联整个国家军事思想落后表现的一个缩影,却因为整个苏联的某种政治风气被宣判了死刑,真是一个莫大的悲剧。

    给读者的话:

    我qq1390108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