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那些事儿
字体: 16 + -

第六十三章 准备出发

    张安和袁绍何苗分开后,找到田丰王毅等人,和他们说了袁绍的决定。

    众人都对何苗这个主意感到很是惊讶,有点不太相信他能想出来这种主意。因为何苗能力非常有限,而且他也不是一个善于思考问题的人。相对于思考来讲,他是一个比较靠谱的执行者。

    不过众人也没在这个问题上面纠结太久,不管是不是他何苗想出来的,但毕竟目前有了一个思路。关键还要看袁绍他们怎么去完善,怎么尽可能好的去执行了。

    随即张安又交代了一些事情,吩咐众人各司其职,互相协作。如果此次出使鲜卑事情不顺利,鲜卑铤而走险,和大汉一战,那么雁门郡将是开战的重要地点之一。如果真是这个样子,张安希望就算自己没能及时赶回,雁门上下也能提前做好准备,而不至于被打个措手不及,损兵折将。若是雁门被突破,那么鲜卑铁骑就能直达晋阳城下。甚至绕过晋阳,转去冀州,或者从朔方威胁河内,威逼洛阳!

    当然这是最坏的情况,张安还是会尽全力配合袁绍促成此事,为了自己功绩也好,为了大汉也罢。此事若成,总是有利无害的。

    正当张安准备转身离去,看望一下自己母亲之时,戏志才突然拉住张安,“主公,此行恐怕会有大艰难,大危险,但主公都能逢凶化吉,转危为安。不过主公要着重小心一个人。”

    “谁?”张安好奇的看了看戏志才,这小子还会算命?“袁绍在明,我在暗,应该没人注意我吧?”

    “不。注意到主公的人肯定不会和你说。我也是突然想起此事,主公要小心鸿胪寺卿刘大人,我觉得这个人看着是一副明哲保身的做派,但其实很危险!我感觉何苗的这个主意应该跟他也有所关联。此人不显山不漏水的,实在是像极了毒蛇,寻找时机给人致命一击。主公须多加防备!”

    听了戏志才的这番话,张安仔细的想了想这几日和这位神秘莫测却又普普通通的刘大人的接触经历,感觉这个人是从骨子里的淡定。这种人要么是善于伪装,自己没啥真本事,要么就是满腹才学,腹有诗书气自华。

    出使鲜卑这么大的事情,想必天子也不会当做儿戏吧,袁绍,世家之子,可以说是大汉所有世家,这一代年轻人中最优秀的一个。根据掌握的消息来看,袁绍谦虚谨慎,富于谋略,眼光独到,但有一个性格弱点,有点优柔寡断,不擅长做决定。袁家此次让袁绍做正使,恐怕也是为了锻炼他的决断力。何苗,虽然智谋有限,粗鲁不堪,贪财好色,但执行力很强。而且对于出使鲜卑而言,他的粗鲁,盛气凌人也不见得是坏事。至于这个刘大人,掌握的信息非常少,只知道是皇室宗亲,但大鸿胪周奂对他非常的器重,每有大事,不决之事,必然要先咨询这位刘大人的意见。进而慢慢的上达天听,被天子所知。想必此人也不是无能之辈。可张安还是想不通他为什么会对自己不利。

    “志才,刘大人没有理由对我不利吧?”张安直接就把心中疑惑问了出来,“他上面还有袁绍压着,而且,和我们作对,也不符合刘家的利益啊。”

    “主公,此人隐忍非常,必然是有大志向的人。若何苗之策真的是他的主意,那他为什么要帮助何苗?不自己亲自提出来?这背后一定有什么图谋。”戏志才一脸忧愁之色,“关键就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无法判断他的图谋是什么。对主公这边要做的事情是否会有影响。”

    张安闭目沉思了一会儿,才开口说道,“应该是没什么影响。估计这位刘大人应该是得到了天子的什么密旨,天子应该听到了一些袁家的风声。不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十倍还之!志才不用担心,我不在的这些日子,雁门军务就要你多多费心了。暗影送来的消息,只要不是两个!以上的,你都有权查看。特别紧急的,由子文暂时负责处理。我会让暗影近期着重关注鲜卑动向,有了消息会及时传递回来。另外,洛阳那里传过来的消息志才你要记得及时处理。我担心朝中会有什么变故发生。”

    “主公放心,忠一定和众位同僚一起,竭尽全力守护雁门!”戏志才一脸坚毅之色。

    “有你们在,我当然放心。你们都去忙吧。我去看看老夫人。”张安朝着后院走去。

    还没走两步,就看到自己母亲的贴身丫鬟急匆匆的走来,看到张安赶紧行李,“大公子,夫人让您过去一趟。”

    “母亲找我?正好,我也准备过去。”张安微微一笑,自己母亲带在身边的都是张府的老人了。也只有她们这些人才会继续称呼自己为大公子。听着这个称呼,心中自然而然的升起一股亲切之感,“王婶今日怎么没在家照顾小孙子?跑到府中来了?”

    “夫人说想跟我说说话,我这不就来了。”王婶一脸慈祥,看着张安就像看着自己儿子一样,“大公子这都二十好几了,怎么还没定亲?可有意中人?要不要婶婶帮你说一个?”

    张安的脸顿时就红了,“王婶莫要开玩笑了。这些年公务繁忙,哪里有时间考虑这些事情。再说,现在天子朝令夕改,说不定过段时间不知道又要把我派遣到哪里去了。安定不下来,只怕会苦了人家姑娘。”

    王婶听到张安这话,“大公子这你就想错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像你这么替我们妇道人家着想的,婶婶我还是头一次见到。过些日子,等你忙完了,我给你物色几个。这雁门郡的姑娘,还不是挣着抢着的想进入这郡守府来?”

    张安见再如此继续下去肯定也没个结果,索性直接转移话题,“王婶可知道母亲唤我何事?”

    “这我到不知道。估计就是有些日子没见到你,想的慌了吧。这人哪,一旦老了,他就容易怀旧,总想些以前有的没得事儿。特别是对于自己的孩子,看不见了心里就急得慌。大公子,老夫人她不容易呐,最近身体又不是很好。大公子有时间还是要多陪陪老夫人。”王婶说到这里顿时就是一脸惆怅,想起了自家孩子,一阵唉声叹气,长吁短叹。

    “王婶说的是。这倒的确是我疏忽了。您和母亲身边的人都是张家的老人了,你们也要多注意身体。我张家还要靠着你们走向兴盛呢。”张安呵呵笑到,“不知道王大哥最近在忙什么?”

    “这小兔崽子,我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整天天南地北的跑。他儿子出生他都没来得及赶回来。”说到自己儿子,王婶顿时就来了气,“这不争气的东西。”

    张安正边走边和王婶叙家常,抬头一看,自己母亲正坐在躺椅上一脸笑容的看着自己。说起来这个躺椅,还是当年父亲给奶奶做的。现在自己的母亲坐在上面了。张安心中一酸,忍不住落下泪来,快步上前,蹲下身来,轻轻的握住自己母亲的手,“母亲。”

    “小安呐,你来了。”老夫人一如小时候那样,摸了摸张安的头,“听说你要去草原了?”

    “是的。母亲。此去草原乃是和鲜卑商量互市之事。”张安依偎在自己母亲身边,感到心中前所未有的平静。他很享受这种感觉。随着自己和弟弟慢慢长大,事情越来越多,陪伴在自己母亲身边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了。她们正在慢慢老去,自己能很清楚的感受到这个过程。可时间无法逆转,无法倒流,只能以后多花点时间陪陪她们了。

    “草原不比咱们大汉。那里对于你我来说都是陌生的环境,充满着未知的危险。小安呐,到了那里,你要小心行事。切莫意气用事。”老夫人显然很担心自己儿子的安全,不想让儿子离开自己太远。可自己儿子是个男人,又是大汉雁门郡守,显然很多时候身不由己。但儿行千里母担忧,不是吗?身为母亲,既想着让自己儿子陪在自己身边,平平安安过一生,又想着怕耽误儿子的志向,让儿子去干一番大事业。她们总是这么矛盾。

    “小安呐,等你从草原回来,可以娶妻生子了。我老了,还想着抱孙子呢。”老夫人看了看张安,“我可不想到了那边见到你爹,他问我有没有抱上孙子,我说没有。”

    张安赧然,“母亲放心,等从草原回来,我一定听您的吩咐!”

    老夫人笑了笑,旁边王婶看着这母子两个,悄悄的转过身擦了擦眼角。

    张安又与老夫人聊了聊小时候的趣事儿,逗的老夫人不时开怀大笑。一直陪着老夫人吃了晚饭,张安才回来。又开始新的忙碌。

    时间飞逝,转眼就到了和袁绍约定出发的日子。

    张安带着典韦赵云和那一百精锐护卫,来到北城门外,看到袁绍已经在等候了。

    “本初,这一百军中精锐就暂时给你壮壮声色了。我就和我这两个护卫一起就行了。”张安看到袁绍那边,都是些仪仗人员,正经护卫却是很少,也不知道这位世家公子怎么想的。

    “如此就多谢子信了。袁德,这位就是雁门郡守张安张子信,你就先暂时跟着他吧。”袁绍对着自己身旁一猛士吩咐道,“子信,这是我袁家家将袁德。暂时跟着你,负责你我之间的联络。”

    “本初放心。所有情况,互通有无,分内之事。”

    “好!既然如此,那就出发吧。”袁绍大手一挥率先骑马疾驰而去。

    “好!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