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那些事儿
字体: 16 + -

第三十五章 元直哥哥

    和众人一起都喝的醉醺醺的,不过幸好有赵云在。一手一个把荀彧荀攸提到他们来时做得马车上,让荀府的人把他们送回去了。看了看没发现郭嘉和徐庶有人陪同一起来,便把郭嘉徐庶都放到张安坐的马车里面带回了张府。

    帮着老管家把三人安顿好,已经是后半夜了。饶是赵云年轻力壮,武艺高强,也是累的不清。赶紧洗了洗,自己也去休息了。

    第二日张安起来,头痛欲裂。睁眼看到是自己家的床,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是谁送自己回来的。摇了摇头,穿上衣服走到门外,老管家已经在外面候着了。听到郭嘉和徐庶也在府上休息,还未起来。便让老管家去熬三碗醒酒汤。用手揉了揉太阳穴,刺痛感才稍微减轻一点。

    张安来到院中看到赵云在练枪,便也不打扰他,站在一旁观看。赵云耍的这套枪法极有章法,看着赵云耍的这样子,已经被联系到了圆润自如的境界。不过却是偏柔了一点,没有大开大合的霸气。但胜在多变严谨,攻防有序。

    看了一会儿,张安自己也打起了这套练习了几十年的无名拳法。打完收工,身上出了一层细汗,只觉得浑身舒泰,头也不疼了。刚好郭嘉徐庶也起来了。张安便招呼二人过来喝了醒酒汤。

    二人还在奇怪自己怎么会在张安府上,问了问张安才知道,看到二人没有带仆人去百味楼,但是有喝的大醉人事不知,便被赵云带到了府上。

    “昨夜睡得如何?”张安边喝醒酒汤边问二人。

    “还行。就是起来头疼的厉害。看来以后要少饮。”徐庶揉了揉头,脸色憔悴,双目灰暗,没有一点精气神。郭嘉也是如此。

    “奉孝年纪还小,怎的也喝了这么多酒?”张安看了郭嘉一眼,好奇心大起,“小小年纪酒量这么好这可不多见啊。”

    “哈哈哈...在颍川,奉孝可是出了名的酒鬼,而且还只喝美酒好酒,一般的酒他还不喝。”徐庶说道这个就感到好笑,“这小子看到好酒就走不动道,哪里有酒他一闻就能闻到。”

    “哦?这么神奇?”张安盯着郭嘉看了又看,一脸不信。郭嘉则不理会这两个,翻了个白眼,只顾着吃东西。

    “不过奉孝,你年龄小,以后就不要喝这么多酒了。对你身体也不好。你看你比着别的同龄人,瘦了一圈。太弱不禁风了。”张安想了想,觉得还是要忠告一下郭嘉。

    “没事儿。这些我都晓得,再说,也不是经常喝酒。有酒才会喝。”郭嘉嘿嘿笑了笑,“不过还是要多谢子信兄关心。嘉铭记在心。”

    “对了,元直,我打算明天回并州去。”张安喝了口粥,“这次在阳翟呆的有点久了。明天走的时候去你家瞧瞧伯母。”

    徐庶点了点头,“好。刚好我也有段时间没回家看看了。明天顺便送子信你回去、奉孝你要不要一起?”

    “我啊?可以啊。反正明天书院也没什么事。这几天和子信兄真是一见如故,明天走了不知道要到何时才能再次相见了。”

    “若是有缘,日后一定会有相见之时。”张安笑了笑,“若奉孝学业有成,想游学四方,不妨来并州看看。我在并州等你。”

    “好!一言为定。到时候一定会去并州瞧瞧。”郭嘉眼睛一亮,哈哈大笑,神采飞扬,“去并州看看子信兄的治国之道是怎么使得民富国强的。”

    徐庶看了一眼张安也不说话,只是笑了笑。在心里也为二人高兴。若张安能的奉孝之助,再加上志才和子衡,区区外族算的什么?谈笑间可定。就是大汉天下,也必然会有张子信的一席之地吧。奉孝若是选择了张安,恐怕也能成为一段君臣佳话。张安对于寒门士子的重视,对于治国之道的独特理解,想必也和奉孝心中的宏愿有相同之处。

    三人边吃边聊,一顿早餐硬是吃了半个时辰。吃完之后三人相约明日再阳翟城外汇合,徐庶和郭嘉便回了书院,张安则在府内看望了一下佟掌柜,便去准备明天走的行李,顺便也交代一下阳翟老宅这边的事情。

    第二日,张安再次嘱咐老管家一番,告别佟掌柜和小莉,带着老管家年仅八岁的幼子张武,踏上了返回并州的路程。

    来到城外,看到郭嘉和徐庶二人早已经在等着了。好在这次出门为了提高赶路速度,张安花了大价钱买了几匹好马,来的时候张安徐庶赵云三人一人双骑。现在五个人用也绰绰有余。

    一路疾驰,天快要黑的时候恰好刚到长社城外徐庶的家中。

    徐庶家并不富裕,紧紧比佟掌柜家那破旧的房子稍好一点。茅屋房,房子一圈用篱笆扎了一圈围墙。院子里收拾的很干净。

    徐庶带着众人进了院子,便高声喊道,“娘。娘?娘,您在家吗?”

    听到声音,现出来的却是一个妙龄少女,看到徐庶,眼睛顿时就亮了起来,“元直哥哥你怎么现在回来了?”说着扭头朝屋内喊了一声,“婶娘,元直哥哥回来了!”说完便跑到元直身边,左看右看,欢喜的不得了。

    徐庶一头雾水,这小姑娘是谁?自己好像没见到过啊。一脸迷茫的四周看了看,没错,确实是自己家。但这小姑娘是谁?

    众人看到徐庶的表情,都强忍着笑。

    这小姑娘却毫不知情,仍在围着徐庶转,便转边小声嘀咕,“原来这就是元直哥哥啊?哇,我终于见到元直哥哥了。”

    徐庶实在忍不住了,“这位姑娘,你是何人?怎么会在我家?”

    这小姑娘还没答话,徐老夫人从屋里拄着拐杖慢慢走出来,刚好听到徐庶问的话,便笑道,“阿福啊,这是你爹当年在你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和你定的亲的女娃娃。怎么样。不错吧?”

    “啊?还有这事儿?我怎么没听您和父亲说过?”徐庶完全傻眼了。看到母亲出来行动多有不便,赶紧跑过去扶着自己的母亲。

    众人看到老夫人出来,赶紧行礼,“见过老夫人!”

    “这几位是?恩,我听到了奉孝这小子的声音。其他几位是谁?”老夫人侧过头,仔细听了听,确实是自己不认识的人。

    “哦。都是孩儿的朋友。这位是张安张子信,是孩儿游学认识的,乃是一位大英雄,平定勃海黄巾的就是他。其他两个一个是赵云赵子龙,武器高强,忠义无双。还有个是子信府上管家之子,跟着他回并州去的。”

    “原来是子信啊。子信大名,我这老婆子也听过。实乃大汉楷模。若是大汉各地官员都能像子信父子二人,那大汉哪还会有这么多动乱。”老夫人喜笑颜开,对着张安便是猛夸一顿。

    张安赶紧回礼,“老夫人严重了。为百姓谋福利,是我们这些做官的本职。”

    “好好好。子信能这么想,真乃大汉之福。”老夫人点了点头,“诸位别在院子站着了,快进屋来。小雨,快去把厢房收拾一下,让几位贵客入住。”

    “婶娘我这就去。”这个叫小雨的小姑娘临走还不忘在偷偷瞄了两眼徐庶。看的众人是一阵好笑。徐庶颇为无奈,不过母亲的话,他向来是不敢反对的。也不会反对。母亲一个人把自己拉扯大也不容易,自己若是再不听话,那岂不是不孝?

    一行人跟随者老夫人走到屋内,徐庶忙着烧水泡茶,幸好从阳翟出来张安带了几包裹的干粮,倒也不用重新开火做饭了。

    就着热茶随便吃了点东西,聊了一下便各自回屋了。毕竟在路上骑马奔波一天,也都有些累了。

    徐庶照顾着自己母亲,“娘,那小雨是谁家孩子?”

    老夫人今天心情不错,“小雨是你爹故友的女儿。你爹走的早,你又出去求学,家里没人照顾。小雨便主动来照顾我这老婆子。人挺不错的,你可莫要负了人家。”

    “再说再说。”徐庶满脸通红,虽然母亲看不到自己的窘态,“孩儿现在学业未成,还不想考虑这些事情。怕是会耽误了人家。”

    “娘知道我儿阿福心有大志,弃武从文,便是立了大志愿。这些我不管,娘老了,你以后的路只能靠你自己走。但是小雨我早已把她看成是咱老徐家的人。”老夫人伸手摸了摸徐庶的脸,“这小姑娘很不错。今天第一次见到你,人家都没嫌弃你一个家徒四壁的穷书生,你还有什么不满的?”

    “是是是。孩儿知道。只是孩儿马上就要从书院毕业了。前些日子荆州水镜先生派书童送来书信说是让我有空去他的鹿门书院去。孩儿想了想,这一去恐怕要到明年年尾才能回来了。”徐庶握着自己母亲的手,“孩儿这些年在外奔波,家里有小雨照顾,孩儿也能放心。娘您就放心吧。孩儿也不是无情无义之人。”

    “这我自然晓得。既然水镜先生有召,阿福自去便是。小雨那边我会去说道。”老夫人听了有名士要教导徐庶学业,脸上都笑开了花,“不过阿福可曾想过学成归来之后的路?”

    “还未成想。”

    “当真没想?”

    “没想。大汉如今乱象已显,孩儿想先多学点东西。”徐庶没想到自己母亲会问这个。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

    “没想也好。今天我看这张子信不错。日后你若有意,不妨去看看。”老夫人想了想,“此人仁义为先,处处为百姓着想。现在在大汉也有很大名声,也不会辱没了我儿。”

    “子信兄自然是不错的。前几日在书院的辩论,子信兄谈的那番治国之论,当真是让孩儿大开眼界,佩服得紧。连奉孝这等高傲之人都十分佩服。”徐庶毫不掩饰对张安的赞赏。

    “好好好。既然你有自己的想法。我也不在多说。你自己在心中多多思量就行。”老夫人笑了笑,“天色已晚,阿福快去休息吧。”

    “是。孩儿告退。”说完徐庶便帮母亲盖好被子,轻轻地关上门,走到院中,一轮圆月高挂天空,月色如水。皎洁的月光铺满小院。徐庶盯着天空看了一会儿,若有所思,便也回屋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