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龙
字体: 16 + -

第五十二章 青云榜首(4)

    “《定风波·自春来》……”台上老者吟出这一句时,台下士子们的脖子伸得更长了……

    “自春来,也与这时景相关呐……”崔太学微闭着双目摇头晃脑。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这第一句一出,台下士子嗡嗡之声便静了。众人已无心情去议论。

    李凡与朴公相视一笑,心里都道,看这手法,与那《九张机》颇为相似,自然是某人所作了……

    “这便是学那思妇的口吻了……”李凡微微一笑,这小子还不上二十岁便能学那思妇口吻,再过几年还不知有多少姑娘受累了!

    朴公虽与李凡心思一样,这词的文笔没得说,但是,这小子老是用功在这青楼妓馆之中,可不是好事。

    二人心思各异,那老者已经吟出下一句:“……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这句一出,李凡与朴公同时一愣,这香艳……这酸爽……不太像是一个十八少年所作呀!既便是春宵,也不是一个少年该有的心境呀!有问题......

    “……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嗯!这倒是像了华桐紫的心情!

    朴李二公自然是知道华桐紫与那吴焕生的事情,可是,若是王皓如此理解华桐紫,倒是让二公不理解了。依他们之见,一个一十八岁的少年,能对情爱有多少理解,还能将这些作为诗词如此表达出来,那也是没谁了!

    “如此心境,怎是一个少年郎可以有的?”李凡摇摇头,这词作的好似已经泡在青楼一辈子似地,无法理解呀,无法理解!

    这上半阙词一出现,士子们已经服了。

    他们所做之词,只不过是描写了台面上的东西,如柳腰、娥眉之类的,即便是张栻的什么乍入霓裳促遍等等,也离不了香艳的场面。可是此词专书情爱一事,却将那个思妇之情描于纸上,跃入心中,笔力之利,已不用说了,可是未免有点太过直白了!呵呵!直白也是一种美的,只不过德朝的士子们还是不习惯的!

    张栻与严仁相对一视,眼中尽是犹疑与惊诧,二人心中的感觉与朴李二公差不多,想不到这呆傻的王二少爷尽然是青楼高手……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民歌,这绝对是民歌,可是……它还就是一首妙词!”崔太学觉得有点不可思义,他现在也是认定了这首词是王皓所作。因为,这种手法与华桐紫选花魁之时的那首《九张机》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绝对是一种一样的风格。

    可是,巧就巧在,将俚词以思女口吻写出之后,不但汲取了民歌的特点,保留民间词的风味,而且词中感情的奔放热烈带有一毫不遮掩的手法,赤裸裸的呈现在大家面前。那种热烈炙烤着大家,有一种被烧焦的感觉。

    士子们已经呆了,这首词他们自信无法作出。就连张栻和严仁二人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在他们心中,作此词之人已然深得青楼女子的精髓,没有沉浸其中三四十年的功力如何能作出此等青楼艳词?自己是比不上了,这青云榜首是服了的!

    “……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李凡正低头吟着这一句,旁边一个小厮匆匆走了过来,在他的耳边低语几句,李凡眉头一皱,嘱咐了几句,那小厮便下去了。

    “李公,发生了什么事?”朴公低头问道,他可不想在这关键时刻有什么突然的事情发生。

    “没什么事,出了一点意外!想不到,天天打雁,却差点被雁啄瞎了眼!哼……有你好看的……”李凡扫了一眼朴公:“……嗯……老头,不是说你呢!”

    朴公眼见李凡如此生气,心中只道,这小子,老了老了一点脾气没改,还是如此,也难为他能在这德朝平安了这么些年!

    李凡既然不说,朴公便也没有问的必要了,这江南州还有李凡搞不定的事?恐怕是没有了!这么一想,朴公自然也就将那心思放在了青云榜首之上了。嘿!这小子经常不按常理出牌的……

    “华妹妹,你且不要担心了,听那外面的词作,与你这首《九张机》如出一辙,只怕那王公子早早就跑到一边去憋出了这首词作了!”潇湘院中,琴儿看着紧张的华桐紫,安慰着。自从不见了王皓,这两姐妹的心可是一直都提在了空中,万一王皓撂挑子,那坑的可是华桐紫了。

    琴儿也是把不准这王皓的脉的。可是又有谁能把得准这王皓的脉呢?自从复生之后,王皓就已经变了一个人了,别说刚认识的琴儿与华桐紫,就连王博这个看着他长大的后爹,也是把不准他的脉的。

    王博有点着急了,他将手下的人全部派出去了,可是还是找不到王皓。河边、青云榜那块小空地上、潇湘的馆所……能找的几乎都找遍了,可是还是没见王皓的影子。

    王靖更是着急,王皓自从在华桐紫表演的间隙出去之后就一直没见回来。他现在可是不相信王皓为了憋一首词作,能够这么长时间不露面。这不正常呀!自从王皓露了诗才以后,可没见他为一首词作还要躲起来这么长时间的。

    不正常,太不正常了!

    “今届青云榜首......以此词为最佳......”台上的老者拉长了声音,一扫台底下的众位士子。

    “到底是谁作得如此佳作啊?”

    “嘿!老头吟了半天,还是没说出这词的作者,真真是急死个人了......”

    “听这词写的,定然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士子了!”

    “为何是年过半百?”

    “若没在青楼中徘徊半生,如何写得这等思妇之词?”

    “.......”

    如今,全词已经听过了,各种评论也是听过了,士子们现在最为关心的就是作者是谁?谁能在这次这些高手之中摘得那青云榜首的桂冠。可是这台上老者却拖长了声音,目光扫来扫去,吊足了大家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