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聊天
陈松与武延秀都是见过世面的,在长安城几百两银子的酒席,根本就不算什么,但钟无稽一个叫花子,对初次见面的两个陌生人,出手如此大方,倒让他们很是意外。
说话间,钟无稽已经为陈松斟满了酒,大大咧咧道:“陈掌柜,武公子,二位别客气,请吃菜!”
陈松点点头,刚拿起筷子,却见钟无稽早已上手,掂起个猪肘啃将起来。
陈松看向武延秀,他似乎视而不见,随意夹了口菜细嚼慢咽起来。
钟无稽啃着猪肘,嘴里还不闲着,含浑不清地问道:“陈掌柜,不知您在长安做什么大生意?”
陈松谦虚道:“大生意谈不上,只是经营着一家酒楼,勉强度日而已!”
“啊?”钟无稽失口笑道:“难怪陈掌柜对这桌酒菜估价得如此之准,原来您是做酒楼生意的!”
陈松与武延秀还没吃上三两口菜,钟无稽手中的猪肘便只剩下白生生的骨头了,速度之快让二人瞠目结舌。
钟无稽将骨头放在一旁,用袖子抹了抹油嘴,顺手抄起了筷子向盘中伸去,数息之间,一盘红烧丸子已经去了大半。
钟无稽旁若无人吃得正香,抬头却见陈松与武延秀二人瞅着自己发呆,这才意识到自己吃相颇为不雅。
钟无稽有些不好意思了,讪讪放下了筷子,没话找话向陈松问道:“不知陈掌柜的酒楼叫什么名字。”
“永和楼!”
“比这醉霄楼如何?”钟无稽又问道。
“至少有三个醉霄楼大小,酒菜也比他这里好许多!”
陈松说的并不是虚话,醉霄楼在陈州是最好的酒楼,但与长安比起来,那就差的远了,毕竟长安是大唐最繁华的地方。
“真的?”钟无稽张大了嘴巴。
这是唐朝,酒楼当然不能与后世比。不管怎么说,醉霄楼也算陈州城最好的酒楼了。在钟无稽看来,已经算是不小了,谁知陈松的酒楼竟然有三个醉霄楼的大小,那是何等壮观。
但看陈松的表情不像在吹牛,钟无稽试探着问道:“这么说,陈掌柜的永和楼是长安最大的酒楼了?”
“非也!”陈松摇头道:“在长安城,永和楼只能算中上,远远称不上最大,那些大的酒楼比永和楼大个三两倍也不在话下!”
钟无稽彻底被惊呆了,喃喃问道:“那吃一顿饭得花多少银子呀!”
陈松不以为然道:“据我所知,最贵的一桌是八千两银子。就算在永和楼,千儿八百两银子吃一桌的,也是常事。”
“这么贵也有人吃得起?”钟无稽觉得些不可思议。
武延秀在一旁解释道:“这小兄弟便有所不知了!长安最不缺的就是有钱之人,那些皇亲贵族和有头有有脸的商贾,哪个不是腰缠万贯。还有那些那些久居长安的番人胡人,手中有的是银子,吃一顿饭花几千两银子,对他们来说只是九牛一毛。”
钟无稽脑海中闪现出一幅画面:在那个遥远的叫作长安的地方,遍地都是黄金,俯首可拾,树上结满了银子,可以随意采摘。
看着钟无稽傻傻的模样,陈松心头暗自一笑,突然问道:“小兄弟,你可听说过王胡风这个名字?”
钟无稽茫然地摇摇头。
“王胡风是长安首富,刚才我所说的八千两银子一桌饭,便是这位王胡风的杰作。”
“陈掌柜可认得这长安首富?”钟无稽一脸羡慕。
“有过数面之缘,没有深交!”
“陈掌柜,这王胡风,为何会如此有钱?”钟无稽的好奇心被陈松激发出来了。
武延秀不是商人,对陈松所说的不感兴趣,他似笑非笑地盯着钟无稽:“小兄弟,你给我们俩斟了酒,却只让看不让喝,陈掌柜哪有心情给你讲什么王胡风?”
钟无稽不好意思地拍了一下脑门,赶忙端起酒杯:“二位,看我这记性,光顾着说话了,是我的不是,来来来,我敬二位一杯!”
陈松端起杯来问道:“小兄弟酒量应该不浅吧?”
钟无稽谦虚道:“酒量一般,或许陪不了二位,但我会尽力的!”
三人吃着菜,对酌美酒,不一会便熟络起来。
“小兄弟,我们素不相识,竟然让你破费这么些银子……来,我借花献佛敬你一杯!”陈松有些上头,说话也不太利索了。
钟无稽一饮而尽,将酒杯放下,对陈松道:“陈掌柜,您不必客气,您和武公子若瞧得上我,喊我无稽就是了!”
陈松点点头。
武延秀在一旁问道:“无稽,你家是陈州的?”
钟无稽眉头轻微一挑,淡淡道:“以前我家是陈州的!”
“以前?”武延秀听着奇怪:“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因为我现在没有家了!”
“没有家?”武延秀更惊诧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钟无稽也不隐瞒,将自己在钟家的遭遇一一道来。他说的很淡然,就像说一件与己无关的事情。
“唉!又是一个孤儿!”陈松在心里叹息道,他似乎从钟无稽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武延秀也不说话了。
钟无稽见二人不语,忍不住问道:“怎么了?我说错什么了吗?”
陈松摇摇头:“无稽,说起来,我们还真有些同病相怜,我以前的家就在陈州城,我的遭遇和你差不多!”
陈掌柜也是陈州人,这倒让钟无稽没想到。
陈松目光有些迷离,像是在自言自语:“我们陈家本是陈州城的大户,家财不少,小时候我也算是个富家公子。可是,树大招风,当时谁也想不到,这偌大的家产竟然成了陈家的催命符。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伙强人进了我家,绑了所有人进行拷问。最后,他们掠走了陈家的钱财,临走时还不忘放一把大火。也算我命大,那日我正好住在同窗家中,躲过了这一劫,整个陈家只有我一个人幸存下来。父亲的一位至交好友知道了这件事情,专程从长安赶到陈州,将带我到了长安,从此我就跟着这位伯父生活在长安。再后来,伯父去世前,把他经营的永和楼留给了我。算起来,我离开陈州城已经有三十年多了!”
陈松竟然还有如此离奇的一段身世。
说话间,钟无稽已经为陈松斟满了酒,大大咧咧道:“陈掌柜,武公子,二位别客气,请吃菜!”
陈松点点头,刚拿起筷子,却见钟无稽早已上手,掂起个猪肘啃将起来。
陈松看向武延秀,他似乎视而不见,随意夹了口菜细嚼慢咽起来。
钟无稽啃着猪肘,嘴里还不闲着,含浑不清地问道:“陈掌柜,不知您在长安做什么大生意?”
陈松谦虚道:“大生意谈不上,只是经营着一家酒楼,勉强度日而已!”
“啊?”钟无稽失口笑道:“难怪陈掌柜对这桌酒菜估价得如此之准,原来您是做酒楼生意的!”
陈松与武延秀还没吃上三两口菜,钟无稽手中的猪肘便只剩下白生生的骨头了,速度之快让二人瞠目结舌。
钟无稽将骨头放在一旁,用袖子抹了抹油嘴,顺手抄起了筷子向盘中伸去,数息之间,一盘红烧丸子已经去了大半。
钟无稽旁若无人吃得正香,抬头却见陈松与武延秀二人瞅着自己发呆,这才意识到自己吃相颇为不雅。
钟无稽有些不好意思了,讪讪放下了筷子,没话找话向陈松问道:“不知陈掌柜的酒楼叫什么名字。”
“永和楼!”
“比这醉霄楼如何?”钟无稽又问道。
“至少有三个醉霄楼大小,酒菜也比他这里好许多!”
陈松说的并不是虚话,醉霄楼在陈州是最好的酒楼,但与长安比起来,那就差的远了,毕竟长安是大唐最繁华的地方。
“真的?”钟无稽张大了嘴巴。
这是唐朝,酒楼当然不能与后世比。不管怎么说,醉霄楼也算陈州城最好的酒楼了。在钟无稽看来,已经算是不小了,谁知陈松的酒楼竟然有三个醉霄楼的大小,那是何等壮观。
但看陈松的表情不像在吹牛,钟无稽试探着问道:“这么说,陈掌柜的永和楼是长安最大的酒楼了?”
“非也!”陈松摇头道:“在长安城,永和楼只能算中上,远远称不上最大,那些大的酒楼比永和楼大个三两倍也不在话下!”
钟无稽彻底被惊呆了,喃喃问道:“那吃一顿饭得花多少银子呀!”
陈松不以为然道:“据我所知,最贵的一桌是八千两银子。就算在永和楼,千儿八百两银子吃一桌的,也是常事。”
“这么贵也有人吃得起?”钟无稽觉得些不可思议。
武延秀在一旁解释道:“这小兄弟便有所不知了!长安最不缺的就是有钱之人,那些皇亲贵族和有头有有脸的商贾,哪个不是腰缠万贯。还有那些那些久居长安的番人胡人,手中有的是银子,吃一顿饭花几千两银子,对他们来说只是九牛一毛。”
钟无稽脑海中闪现出一幅画面:在那个遥远的叫作长安的地方,遍地都是黄金,俯首可拾,树上结满了银子,可以随意采摘。
看着钟无稽傻傻的模样,陈松心头暗自一笑,突然问道:“小兄弟,你可听说过王胡风这个名字?”
钟无稽茫然地摇摇头。
“王胡风是长安首富,刚才我所说的八千两银子一桌饭,便是这位王胡风的杰作。”
“陈掌柜可认得这长安首富?”钟无稽一脸羡慕。
“有过数面之缘,没有深交!”
“陈掌柜,这王胡风,为何会如此有钱?”钟无稽的好奇心被陈松激发出来了。
武延秀不是商人,对陈松所说的不感兴趣,他似笑非笑地盯着钟无稽:“小兄弟,你给我们俩斟了酒,却只让看不让喝,陈掌柜哪有心情给你讲什么王胡风?”
钟无稽不好意思地拍了一下脑门,赶忙端起酒杯:“二位,看我这记性,光顾着说话了,是我的不是,来来来,我敬二位一杯!”
陈松端起杯来问道:“小兄弟酒量应该不浅吧?”
钟无稽谦虚道:“酒量一般,或许陪不了二位,但我会尽力的!”
三人吃着菜,对酌美酒,不一会便熟络起来。
“小兄弟,我们素不相识,竟然让你破费这么些银子……来,我借花献佛敬你一杯!”陈松有些上头,说话也不太利索了。
钟无稽一饮而尽,将酒杯放下,对陈松道:“陈掌柜,您不必客气,您和武公子若瞧得上我,喊我无稽就是了!”
陈松点点头。
武延秀在一旁问道:“无稽,你家是陈州的?”
钟无稽眉头轻微一挑,淡淡道:“以前我家是陈州的!”
“以前?”武延秀听着奇怪:“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因为我现在没有家了!”
“没有家?”武延秀更惊诧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钟无稽也不隐瞒,将自己在钟家的遭遇一一道来。他说的很淡然,就像说一件与己无关的事情。
“唉!又是一个孤儿!”陈松在心里叹息道,他似乎从钟无稽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武延秀也不说话了。
钟无稽见二人不语,忍不住问道:“怎么了?我说错什么了吗?”
陈松摇摇头:“无稽,说起来,我们还真有些同病相怜,我以前的家就在陈州城,我的遭遇和你差不多!”
陈掌柜也是陈州人,这倒让钟无稽没想到。
陈松目光有些迷离,像是在自言自语:“我们陈家本是陈州城的大户,家财不少,小时候我也算是个富家公子。可是,树大招风,当时谁也想不到,这偌大的家产竟然成了陈家的催命符。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伙强人进了我家,绑了所有人进行拷问。最后,他们掠走了陈家的钱财,临走时还不忘放一把大火。也算我命大,那日我正好住在同窗家中,躲过了这一劫,整个陈家只有我一个人幸存下来。父亲的一位至交好友知道了这件事情,专程从长安赶到陈州,将带我到了长安,从此我就跟着这位伯父生活在长安。再后来,伯父去世前,把他经营的永和楼留给了我。算起来,我离开陈州城已经有三十年多了!”
陈松竟然还有如此离奇的一段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