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明大陆风云
字体: 16 + -

第50章 首战(上)

    程合正想转身返回屋内,这时,旁边忽然传来一声,道:“爹,您怎么站在这发呆呢?”

    闻言,程合转过身去,只见一个男子,长发飘飘,锦衣玉袍,五官棱角分明,眉间却紧紧拧成一个“川”字,显得十分忧郁。

    此人正是程合的儿子,程立兴。

    程合看着儿子忧郁的神色,不知如何就忽然感到一阵心痛。

    当初程立兴是何等活泼的一个少年,乃是厚土城里有名的早慧神童之一,程合也是对他寄予厚望,早就决定要将家业传给他,希冀着他能比自己更进一步。但让他意外的是,程立兴却不愿从军,偏偏对经商情有独钟。

    要知道,在那个重农抑商的年代,商人的社会地位是极低的。所谓三教九流,由尊至卑依次是:帝王、文士、官吏、医卜、僧道、士兵、农民、工匠、商贾。商人排行最后,地位由此可见。哪怕是富商巨贾,也要受到极多的限制,衣食住行的标准都有严格的约束,而且还不能入朝为官,不能参政议政。

    程合贵为一郡郡尉,家世尊荣至极,如何肯让程立兴从事那种最低贱的行业?得知程立兴的兴趣志向之后,程合顿时大怒,自然是对程立兴多加呵斥阻挠。

    一来二去之后,程立兴开始变得郁郁不得志。虽然还不至于堕落成为一个纨绔子弟,没有恣意放纵自己,但也性情大变,曾经常挂在脸上的爽朗笑容,再也一去不复返。

    想到这些往事,程合只能暗自叹息一声。虽然他望子成龙,但若继续这样僵持下去,恐怕不但无补于事,反而会让程立兴越来越消沉,性子也会变得越来越孤僻。

    何况,即便自己赶鸭子上架,硬是要程立兴继承家业,又能如何?让他走上自己的老路,20年后成为另一个自己?

    一时间,即便是程合活了一辈子,也感到有些迷茫。

    程合摇摇头,甩去那些想法,道:“兴儿,过来陪为父说几句话吧。”

    程立兴闻言,走到程合身边,问道:“爹,您脸色这么差,是出什么事了么?”

    程合摇摇头,不答反问道:“兴儿,为父想再问你一次,你还是不愿意从军吗?”

    程立兴苦笑,低头不语。这个话题,父子二人早已经讨论过千百次了。一开始的时候,程立兴还想要据理力争,但一向对他极为慈爱的父亲,在这件事上却十分坚硬。久而久之,程立兴已经提不起希望了。

    程合见此,叹了一口气,沉默片刻后说道:“既然你坚持要经商,那你去吧,为父同意了。”

    程立兴闻言如遭雷击,随即狂喜,手舞足蹈地问道:“爹,您说真的么?我没听错吧?”

    时隔数年,程合终于见到儿子的笑容,心中百味交集。他想了想,说道:“最近为父经历了一些事情,算是想明白了。不过,为父有一个要求,你不得自降身份。因此,你只能站在幕后,具体事务只能由下人去执行。”

    程立兴闻言,惊喜欲狂,喜极而泣,张开双臂狠狠抱住程合,语无伦次地说道:“太好了!爹,太好了!谢谢爹!谢谢爹!”

    ……

    淮西郡位于辽阳王国最西南方。南边与浩明大陆三大帝国之一的天狮帝国接壤。辽阳王国隶属于天狮帝国,两国关系紧密,淮西郡的郡府更是在两国边界,距离国境线只有50余里,边境来往频繁。

    淮西郡西边,则是混乱之域,中间以高大险峻的峡崚山脉作为天然界线。由于山高谷深难以攀越,故而两者间倒也相安无事,从无交集。

    不过峡崚山脉向北延绵数百里之后,在淮西郡北边山口关附近却有一段山势忽然坠落,变得较为平缓,形成一个巨大的豁口。

    在豁口之上,一座雄伟的关口横卧其中。城墙拔地参天,高达15米,宽逾4米,沿着豁口两侧平缓山势延绵各10里,最终与两处险峻断崖相接。雄关依山傍险,与地形地势融为一体,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威。

    这正是山口关。

    山口关之内,便是山口关的县城,名字同样也称为山口关,城中驻扎大军5000余人,拱卫着后方广阔大地。只是,由于混乱之域并无统一的政权,向来积弱,极少敢来进犯,故而这里战事也却极为少见。

    这一日清晨,山口关却忽然城门大开,城内驻军鱼贯而出,4000余人声势滔天,浩浩荡荡向东南方扑杀而去。

    不知情的百姓,顿时对此议论纷纷。不过山口关守将杨继林此时却很享受众人的目光。他高高站在战辇之上,身穿闪亮的精钢战甲,目视下方大军,显得极为意气风发。

    杨继林本来并无多少学术,但却朝中有人,多年来担任山口关守军主将,统军5000余人。在这山高皇帝远的地方不受管制约束,又不愁敌人来犯,简直不要太快活。

    只是舒适的日子过久了,也显得十分无聊。杨继林没事的时候,偶尔也喜欢登上关口城楼,向西远眺混乱之域,幻想着若有一日混乱之域的大军来犯,自己领军迎头抗击,将敌人一溃千里,那是何等的威风凛凛?

    然而,杨继林还没等到混乱之域的大军来犯,却接到了领军镇压国内叛乱的命令。那一刻,杨继林真想烧香拜佛,真是老天有眼,看到了自己心中的期盼。

    在杨继林看来,黎彬的“叛军”不外就是一个笑话,只能给人带来欢乐。

    他们只是一些匪寇与农民临时凑成的乌合之众,不但实力弱小,更为可笑的是居然还夹带着上百名女兵,而且还有一个女子身居高位。杨继林活了大半辈子,从来没听过女人还能从军的,简直荒谬之极。

    此外,黎彬的“叛军”仅仅只有1500余人,居然还胆敢攻城略地,分兵两个城池,这更是兵家大忌。本来就先天实力不足,分兵之后每个城池只有700余人,面对大军讨伐简直就是找死。

    对于这样的对手,要不是害怕黎彬逃逸,杨继林甚至连斥候都懒得派出去。不过,斥候连番传讯回来,高平县与泗水县两座城池已经连日闭城,任何人不得出入,而且斥候在城外还能见到黎彬的人民军在城头巡逻,应该还没有弃城逃跑。

    杨继林听到消息,料定黎彬是妄图闭城凭借城墙固守,真是无知、自大之极。自己此番大军出征,定然就是手到擒来,没有丝毫悬念。他心里寻思着,一定要将“叛军”斩尽杀绝,不放过一兵一卒。

    唯一让杨继林感到不满的是,自己这一支军队只是步兵,行军速度并不快。自山口关到高平县共有200余里,即便如何赶路,也需要两日的时间。

    虽然自己乘坐战辇并不需要亲自走路,但耐不住自己心中兴奋难耐啊。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杨继林直接选定了那条更短的直路行军,根本不考虑绕道北山县县城。顶多回程的时候,再绕路过去“拜访”一番。

    接近日落的时候,副将邱嘉淦策马来到战辇旁,对杨继林拱手道:“将军,现在天色渐晚,请将军指示,大军在哪里安营过夜?”

    杨继林看了一下天色和周边环境,略一思忖道:“还有10里就到卧牛坡了,那里地形开阔,水源充足,正好合适。就定在那里吧。”

    邱嘉淦应诺,转身安排去了。一个小时之后,大军便来到了卧牛坡之上,选定了一处比较干燥的草地作为营地。在邱嘉淦的主持之下,大军分工合作,支帐篷、伐木修建栅栏等防御工事,忙得不亦乐乎。

    由于只需要临时度过一夜,为了减轻修建防御工事的工作量,营地规模建造得并不大,方圆只有直径300余米,400余顶帐篷环绕排成3个同心圆,除了同心圆中间的环形过道之外,成放射线走向还留有几条连贯的缺口作为出去营地的通道。帐篷之外,隔开30余米,再用木栅栏环绕一圈作为防御,整个营地便算搭建完毕。

    搭锅造饭吃过,已经夜幕降临。由于大军已经赶了一整天的路,早已疲惫不堪。除了少量负责守夜巡逻的士兵,其余的都早早回到帐篷之中,沉沉入睡了。

    夜色渐深。

    由于此时正是六月底,并无月亮,加之卧牛山地处荒野,四处并无人家,除了杨继林大军营地中照明用的火盆,以及天上点点星光,黑暗早已吞噬了一切。

    不知何时,山间渐渐起了些清风,一些昼伏夜出的不知名动物在山里发出凄清的叫声,在清风中显得分外的悠扬绵长。

    这时,距离军营一百余米外的草丛之中,忽然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紧接着,几个人影从无边的黑暗之中冒了出来。

    看着前方的那处军营,其中一人笑道:“居然用这种同心圆环的形式搭建帐篷、布置军营,真是不作不死。”

    另一人也笑道:“嘿嘿,哥,你以为谁都知道你会这么阴险么?”

    前面那人佯怒道:“呸!这叫计谋好不好?兵不厌诈!”

    另一人只是笑一下,道:“今晚的‘焰火晚会’,必定十分精彩。我已经快等不及了!”

    “哈哈!好戏马上要开始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