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君子
字体: 16 + -

第二十六章杜氏子弟

    “正是。”虽然没弄懂这什么情况,不过宣嵘还是感觉得出,这人,莫不是在找茬?

    “那这菜谱,也是你定的?”

    说着,那人把一本硬纸菜谱扔到宣嵘身上。

    宣嵘皱眉,忍着怒气,接过来随手一翻,道:“没错。”

    “哈。”那人大笑起来,指着菜谱对围观众人说,“各位,各位,可知这菜谱上写了什么?”

    “不就是菜谱吗?”

    “是啊,还能是什么?”

    “诸位且听我说,”他抢过宣嵘手里的菜谱,翻开给其他人展示,“在下听闻这里有新式菜肴,一时好奇,就要来看看,谁知,这区区素菜,就要五百布币,一尾小鱼,就要一金。如此昂贵,简直欺人。”

    宣嵘冷眼看着,没说话。

    围观群众倒是窃窃私语:

    “这,这也太贵了!”

    “就是就是,一顿饭食,就要四五金,这能买多少田地产业啊。”

    “如何?”那人神情倨傲地看着宣嵘,得意洋洋地说,“还请这位西山居东家给大家一个说法。”

    宣嵘冷哼一声,道:“开门经商,明码实价,嫌贵大可以不买,本店又不是没有普通价位的菜品。买不起还在这里嚷嚷,是想让人都知道你囊中羞涩吗?”

    “你!”那人怒气上涌,愤然道,“我堂堂杜氏子弟,区区几金,又怎会没有!”

    他又煽动围观众人,道:“只是我老秦人质朴节俭,如今正式百废俱兴之际,有这闲钱,能买多少战马兵甲、奴隶良田?岂会有人愿意浪费在这口舌之欲上!”

    “说的也是啊。”

    “就是,这能买多少东西啊。”

    见众人都点头认同,杜氏那人又质问宣嵘:“倒是你,你在这里大肆敛财,不知是何居心,莫非你是山东六国派来的细作不成。”

    ——不,我是猴子派来的救兵。

    宣嵘嘴角一阵抖动,强忍下了上面那句吐槽。

    “这位杜氏子弟,莫非就是杜如?”刚听到杜氏的时候就觉得有些耳熟,他想了半天才想起来之前递过拜贴的杜如。

    “哼。”那人冷哼一声,算是默认了。

    ——你丫又不是萌妹子,傲娇个鬼啊。

    为了防止吐槽脱口而出,宣嵘轻咳一声,道:“西山居新式菜肴多油多盐多蜜,本就成本昂贵,现在更是亏本运营,如何称得上是敛财?”

    “倒是这位杜先生,我这酒肆还未开业,您就来谈买地,我不同意就在此胡搅蛮缠。在下还要请教杜先生,如此小人行径,杜氏族老可知否?”

    “你!我……”

    杜如这边还没找到合适的说辞,周围群众都面面相觑,察觉到事情恐怕另有隐情,纷纷缄口不语,静待事态发展。

    宣嵘向众人行礼,朗声道:“西山居位置绝佳,这点大家都知道。杜如想要这块地,也是情有可原。”

    旋即,他又厉声对杜如说:“可在这之前,这块地属于秦王,你畏惧权势,不敢索要。如今换了我这个无名无姓之人,就大胆包天,企图强买!”

    “诸位,诸位可知,这位杜氏杜如,给这酒肆开价多少?”

    “这,少说也得五百金吧?”

    “五百都是少的,这可是招待他国贵客的地方,便是价值千金也要得。”

    “呵,五百?千金?这位杜大爷可是开价五百布币!还不够我这里的一盘菜钱!”

    “你血口喷人!我何时开过价!”

    那个杜如气得满脸通红。

    宣嵘当然知道他没开过价,他就只发了拜贴,还被宣嵘给无视了个彻底。

    然而又有谁能作证他说的是假的呢?

    毕竟这种强买强卖肯定是在私下里的交易,如今杜如的话,也只会被以为是在撒谎撇清关系。

    最重要的是,宣嵘发现围观群众看杜如的眼神都变了,一副“果然如此”“没想到你还来”的样子。

    宣嵘摸摸下巴,恍然——原来这杜如本来人品就是这样啊,这下算是歪打正着了。

    “你!你这!竖子!竖子!”

    宣嵘拨开指着自己鼻子的手指,语气诚恳地对话都说不利索的杜如道:“这位杜先生,话我放这里了,西山居明码标价,童叟无欺,绝不强买强卖。你吃得起就吃,吃不起大可以选便宜的,如此无赖行径,有失身份。”

    “好,好。”杜如恨声道,“算你有本事。我倒要看看,得罪了我杜氏,你这破店能开到几时!”

    说完,他就愤恨而去了。

    宣嵘笑吟吟地向在场其他人告罪一声,说了几句场面话,招呼客人都入座就餐。

    好在那些人也都给面子——虽然宣嵘猜测他们是给原主秦王面子,各自入座之后就各顾各的,整个二楼也有了酒肆的热闹气氛。

    宣嵘又跑一楼看了一眼。

    一楼酒肆门口围观的平民都渐渐散去了,只有零星几个人在看热闹。大堂里也没有多少客人,这点宣嵘也能理解,毕竟秦国穷困,有钱有身份的都上二楼了,没身份的也就没钱进来。

    “啧,任重而道远啊。”他踱步到后院,感慨道。

    “对了,你跟着我干嘛?”

    他身后的秦衣,从他解决了杜如的事情之后,就一直忧心忡忡地跟着他。

    “东家,那杜氏一族位高权重,如今得罪了他,会不会……”

    “哦?”宣嵘奇怪地看了他一眼,“那杜氏再位高权重,能高过嬴姓部族?”

    “可……”秦衣欲言又止。

    宣嵘想了一下,恍然道:“哦,你是想说我不是嬴姓族人吗?”

    他没等到秦衣回答,他也知道对方不敢说是。

    “安心安心,”宣嵘拍拍秦衣肩膀,“你东家我可是有后台的,这天塌不下来。”

    ——

    盛夏时分,秦国突然对陇西加强了掌控,三万铁骑开往陇西,将生活在陇西的游牧部族都迁移到了别处。

    大半个月之后,时间已经接近秋天。

    秦国集市上突然开始大肆销售精盐,比之齐盐还要洁白精细,就连价格也降了一倍。

    市井当中流传,这精盐,就是用西山居宣嵘独创的秘方弄出来的。

    于此同时,秦国朝堂上也开始使用一种名为宣纸的东西替代竹简布帛,朝堂文书都印刷成册广发各郡县部族。

    据上大夫甘龙所言,这就是宣氏一族创造的,命名为纸,他特意请秦王为其正名为宣纸,并以进献有功,加以嘉奖。

    秦王大悦,命人传召宣嵘入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