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
字体: 16 + -

第四十九章 捅篓子

    祖承训战败平壤逃走,朝鲜军队见势不妙最先逃走。

    在后赶来的柳成龙看到朝鲜军队居然逃回来忙问道:“你们怎么回来了”

    一名狼狈不堪的朝鲜军将领忙翻身下马单膝跪拜回道:“回领相大人,上国祖副总兵中了倭贼诱敌之计,率大军冲进平壤城中,遭到倭贼埋伏,末将为保存倭军实力,先行撤军回来。”

    柳成龙的脸色很难看,朝鲜军队弃上国军队于危难之中不顾私自逃回来,这事麻烦大了,上国军队肯定死伤惨重,完了,还想着收复平壤,如今是该想着如何阻止倭军北攻义州才是关键,柳成龙忙

    追问道:“北路上国兵马可有入城”

    “末将未见北路兵马”

    “怪事了,莫非你们根本就没有等北路兵马赶到就先行攻城。”柳成龙很是怀疑祖承训建功心切,急于立功,同北路兵马抢功。

    朝鲜将领如实回道:“上国祖副总兵不待北路兵马赶到就攻入城中,才中了倭贼诡计。”

    “原来如此”柳成龙似乎也想到了被上国责问时的说辞,分明就是祖承训轻敌冒进,才遭致惨败,但是自家的军队太坑人了,这事一定得好生琢磨一番如何向上国解释。

    祖承训随后像落汤鸡般逃来,身边不过接连赶来的数百残兵败将,看着前方有一队押送粮草的朝鲜军队就气不打一处来:“让朝鲜人给本总兵滚开”

    明军将士也很气,居然被朝鲜人坑了,一个个朝着朝鲜军队喝骂道:“还不给大爷们滚一边去”

    朝鲜将士自然不敢得罪这帮上国将士,慌忙退避到一边,朝鲜军队将领试探性问道:“上国天兵为何撤兵了”

    祖承训败了,还是败得一塌糊涂,就差自己也交代在平壤城下了,但是祖副总兵很要面子,嘴上毫不认输,对朝鲜将领说道:“天时不利,大雨泥泞,不能全歼倭寇,当增兵来攻。”

    辽东总兵杨绍勋在后带着大军出动赶来,得知祖承训前路大军惨败逃回来,杨绍勋也吓得不轻,慌忙下令大军撤回安州,祖承训也驻扎在安州城外控江亭,祖承训有些害怕去见辽东总兵杨绍勋,大

    雨下个不停,祖承训还有个亭子遮雨,明军士兵身处野外衣甲尽湿,纷纷口出怨言。

    明军将士一个个都是兴冲冲来朝鲜建功立业,如今反而惨败落荒而逃,这都是副总兵祖承训造成的,溃逃的明军将士无不埋怨祖承训轻敌冒进,怨声一片。

    祖承训忐忑不安进城去见杨绍勋,杨总兵脸色很难看,出师不利啊,原本还希望祖承训能抢到攻下平壤的大功,现在倒好,大功没捞到,大败,惨败得到了。

    祖承训也很气,气朝鲜军队不顾友军死活先逃跑了,更是气王蛮子算卦不灵,什么狗屁破城吉日啊,简直就是大败亏输之日,王蛮子也不知他娘的死哪去了,真想一刀砍了这混账东西,害本总兵不

    浅啊。

    安州城中明军驻地,客厅中,杨绍勋一张长马脸看着单膝跪的祖承训问道:“祖承训,还不快将此次平壤惨败如实说来。”

    “回总兵大人,我军军情不实,朝鲜人给我军的军情说平壤只有千余倭寇,可与末将交战倭寇足有上万人。朝鲜军队不战而逃,致使末将大军溃败,无兵接应。”祖承训更气人的是遭到朝鲜军队袭

    击:“总兵大人,末将怀疑朝鲜通倭同叛,末将大军撤出城时遭到朝鲜军队弓箭射死射伤不少人马。”

    杨绍勋闻言震怒:“竟有此事,来人,马上让朝鲜领议政柳成龙、都元帅金命元来见本总兵。”

    “遵命”客厅外的亲兵领命而去

    陈子轩带着辽东明军残兵败将及死伤明军冒着大雨撤回平城驻守,连日大雨,不适合作战,日军也不敢来攻,陈子轩派人赶去安州禀报自己击溃日军,救下千余明军将士,希望杨总兵整军再战,一

    举拿下平壤城。

    杨绍勋接到陈子轩的汇报,得知北路人马还算及时赶到平壤救下千余大军人马,减少大军损失,对于陈子轩提出再次攻打平壤的计划,杨绍勋有些举棋不定了,五千明军主力如今只剩下三千,还有

    不少是残兵败将,士气低落,如何再战,杨绍勋命陈子轩前往安州商议战后事宜。

    柳成龙和金命元被杨绍勋叫到下榻之处,两人都是硬着头皮来见,首先朝鲜军队先跑了,至上国大军于不顾,其次就是最担心的是通倭大罪,竟然有朝鲜军队袭击上国军队,两人都在想着如何回答

    此事。

    客厅中,杨绍勋看着两人开门见山问道:“想必两位很清楚本总兵想问什么,请两位想本总兵解释清楚吧。”杨绍勋脸色很难看,活像柳成龙两人欠了他几百万,不是几百万那么简单,是千余条明

    军性命。

    “回杨总兵,我国提供军情却有不实,我国收到军情也是由各地官员上报,实属侦察有误。”柳成龙申辩道:“上国军队遭到我朝鲜军队箭矢袭击一事,可能是我国兵器落入倭军之手,或者有我国

    军队为倭军俘虏,被倭军指挥袭击上国军队。”

    杨绍勋对于朝鲜领议政柳成龙的解释算是勉强接受了,但是却要把战败的主要责任推给朝鲜人来背,由祖承训上奏朝廷,解释大军粮食不足,朝鲜军队溃逃,还有朝鲜伪军助倭寇袭击明军,倭军火

    绳枪先进。

    平壤一战惨败,损失惨重,明军两位正副总兵不愿承担责任,委罪于朝鲜。朝鲜也有罪,祖承训罪更大,骄兵悍将,轻敌冒进,争功心切,致使大军惨败。祖承训败了不要紧,他只是一个副总兵,

    只负责行动,至于战略方针都是上面一手制定。

    具体战略石油辽东巡抚郝杰,兵部尚书石星等高层制定,皇上问责最先就是兵部尚书,其次是辽东巡抚,朝廷兵部尚书石星、辽东巡抚郝杰没能正视侵朝日军兵力,判断失误,致使明朝犯下严重的

    战略失误,第一次交战惨败而归,好在有陈子轩率骑兵及时赶来击溃日军。

    朝鲜君臣得知上国大军兵败平壤城,吓得捶胸顿足,天知道日军何时会攻上来,朝鲜王李昖再次遣使前往北京求援。平壤战败的消息传回大明国内,明朝朝野震动。万历帝和满朝文武也被惨败教训

    打清醒了,以前陈子轩一再强调朝鲜是倭军而非倭寇,满朝文武都以为是武将夸大其词,立功心切,如今看来完全是大错特错了。

    祖承训的奏疏送到了朝廷,接着是朝鲜使臣前来解释,再次求援,紧接着,陈子轩上奏奏疏提出再次出兵攻打平壤,满朝文武对平壤惨败产生的冲击波还没有回过神来,陈子轩又提出再次出战,陈

    子轩更是在奏疏中详细将平壤惨败经过详细叙述,

    更是将日军如何诱敌,祖承训如何轻敌冒进战败,自己得知消息后冒着倾盆大雨急行军救援,才从日军屠刀下救下千余将士性命,最后不忘为手下将士请功斩首日军首级近两千颗,手下女真部落兵

    马都是冲着赏赐前来与日军作战。

    陈矩公公也迅速上报皇帝将平壤战败详细写好命随行锦衣卫东厂番子连夜乘船送回国,并表示要继续留在朝鲜协助陈子轩收复平壤,留在朝鲜还能建功立业,更能让皇上最先知道朝鲜前线形势,咱家

    更能得到皇上宠信。

    辽东总兵杨绍勋撤兵了,陈子轩请求再次攻打平壤城无果,又提出请杨绍勋留下辽东兵马。柳成龙也带着朝鲜官员轮流上阵请求杨绍勋留驻朝鲜,一旦平壤日军攻打上来,朝鲜就得完蛋,杨绍勋表

    示给陈子轩留下一千辽东将士,大多数都是陈子轩从日军屠刀下救下的辽东明军,

    还有不少是希望能跟着陈都督建功立业的明军将士,毕竟陈都督未尝有一败仗,升官速度那可是坐着火箭般升官,看看他手下将士以前还不都是锦衣普通卫明军,如今都成了百户千户,甚至是同知

    。杨绍勋将十几门红夷大炮、大将军炮留给了陈子轩,对于受重伤的明军将士也只能暂时留在朝鲜养伤。

    杨总兵表示支持陈子轩再次攻打平壤,但是本总兵需要回国调兵遣将前来,兵器和人马我都留给你了,能不能拿下平壤就是你的事了,打胜了我也有功,战败了关我屁事,是你自己要往枪口上撞去

    送死。

    杨绍勋、祖承训败退回国了,陈子轩留下来收拾残局,明军伤残的将士要医治,柳成龙一帮朝鲜文武把杨绍勋烦走了,这下又开始对陈子轩轮番轰炸请求出兵,陈子轩答应出兵,但是不是马上出兵

    ,要求朝鲜军队要完全由自己指挥,朝鲜军队太他娘会坑人了,双方最后达成协商结果是朝鲜军队主要负责粮草辎重护送,擅自逃走定斩不赦。

    柳成龙也很恨自家军队太不争气了,净干些坑人的事,以前是坑朝鲜朝廷,现在居然坑起上国军队来,还好上国辽东总兵杨绍勋接受了自己的解释。

    陈子轩命明军将士对杨绍勋留下的红夷炮、将军炮、威远炮进行试炮,十几门大炮中居然有一半不合格,炮弹也有问题的,要么是质量问题,要么就是偷工减料威力不足,气得陈子轩直骂娘,还打

    个鸟仗啊,陈子轩不敢靠朝廷的火器装备了,立即上奏皇帝痛陈火器质量差,偷工减料,大半无法使用。

    平壤惨败后,出兵权已经从辽东地方移交到朝廷,朝鲜派出几批使臣不断请求辽东巡抚郝杰出兵救援,京城中几批朝鲜使臣更是连番向朝中重臣登门求助,或者干脆采取李德馨哭庭模式,朝鲜使臣

    求援兵招数用尽,内附、哭庭,献地都用上了,实在是没辙了。

    朝鲜君臣对于坚持留守在平壤附近的陈子轩倍感亲切,陈子轩不能撤,一旦朝鲜完全失守,安东两卫、辽东都司就暴露在日军威胁之下,甚至还会出现一连窜反应,蒙古女真说不定会联合日本攻打

    大明,不是不可能,是完全有可能,必须拒敌与国门之外,守住最后的国门外防线,不能让日军战火烧到国内。

    陈矩亲眼目睹朝中官员对于划拨铸造军器的饷银上下其手层层盘剥,弄虚作假,以次充好,最后落到前线明军将士手中的就是一堆破铜烂铁,陈矩将前线军器无法使用实情如实上报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