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新汉朝
字体: 16 + -

第三十章 火药与砒霜

    刘曹见刘楚如此行为,倒也不怒,只是惊讶了一下,随后便放他进来了。不过也没有理会刘楚,自顾在一旁拿起一些花花绿绿的粉末往铜炉里添加。

    刘楚见状便跟过去搭话,说道:“先生难道忍心看那些在病痛中折磨的人吗?”

    “屁话,我又不看,何来忍不忍心。”刘曹漫不经心说道。

    刘楚吃了个瘪,不甘心的追问道:“难道医者不应该悬壶济世吗?”

    “屁话,我是方士,又不是医者。”

    刘楚见此人无礼,又油盐不进,心中虽怒火渐起,但还是忍住没有发作。只是在房中来回行走,观察里面的陈设。不过刘曹也不驱赶,只顾自己在铜炉里添材炼丹。

    刘楚闭眼呼吸,平息了一会心情后,也走到那些粉末跟前,仔细研究了一下。那黄色的自然就是硫磺,白色的是铅粉,绿色的估计是铜矿粉……

    刘楚嗤笑一声说道:“先生这哪是炼丹,分明是在冶矿嘛。”

    就在刘楚说这话同时,刘曹又从角落里抱起一堆药材往铜炉里倒,一边说道:“刘功曹是聪明人,自然知道这丹药吃不得,可是世上还是蠢人多,哪管那些。”

    看来这个刘曹还是个实在人,而且是没有多少道德观的实在人。想必这是再跟哪家大户炼丹吧,明知道会吃死人,却不管不顾。

    刘楚将手中粉末抛到袋子中,拍了拍手上的余尘,说道:“我可是本县功曹,你就不怕我治你个下毒的罪,拿进大狱吗?”

    “笑话,皇帝老子已经毒死多少个了,也没见那个方士因此获罪……”刘曹不以为然的说到一半,忽地停住了,拿起一旁的竹简,喃喃自语道:“还有这种配方?”言罢甩开竹简,立即在桌上挑选了一些粉末,用小秤称好之后,倒入铜炉。

    只见铜炉里火星四溅,随后一阵浓烟升起,刘楚闻到了一股熟悉而刺鼻的气味……

    尼玛,这是黑火药啊。

    刘楚惊愕的看着刘曹,想来自己还准备以后将黑火药当黑科技用来震惊天下。却没想到在这么一个草棚里提前见到了。

    刘曹却并不太惊讶,只是扇了扇面前的烟雾,咳嗽着说道:“硝石量下多了……咳咳……”

    “先生这是再练什么丹药?”刘楚试探的问道。

    “砒霜!”刘曹没好气的说到。

    闻言,刘楚立马警觉起来,问道:“先生果真要毒害人?”

    刘曹不紧不慢,白了刘楚一眼,说道:“治肺痨。城外那瘟疫我去看过了,便是肺痨。治肺痨这味药的其他部分我早已配齐,唯独这味砒霜。本来这月底从蜀中来的砒霜就要进城的,明廷封城后,这整个临江城便是一钱也找不到,我只好自己来练。”

    刘曹所说的肺痨便是肺结核,刘楚闻言,这才知道刘曹方才只是再跟自己斗嘴,却早将济世救人的思想付诸实施了。

    刘楚的脸有些发热,连声说道:“惭愧!惭愧!”随即作揖拜了一拜。

    “没办法,若是真的瘟疫四起,城中大户都死光了,我的这炼丹的生意可就不好做了。”刘曹一边说,一边并没有停止手中的工作,重新开始配药。

    “那先生若是还缺什么物资的话尽管跟我说,只要是县城里有的,我便是把临江县翻个底朝天也给先生搜出来。”刘楚恭敬的说到。

    “到不用,这炉要是出了,就成了。砒霜太毒,用的量很小。”说着刘曹又将刚刚配好的药倒进了铜炉。

    这次没有爆炸,只见一阵青烟腾起,刘曹拿着一个小铁铲,弯下身子从旁边的小孔内伸了进去,铲出了一些红热的粉末。

    待粉末热气尽消之后,变为白色。刘曹观察许久,继而脸上浮现笑容,说道:“成了!”

    “那便好,我先代城外染病的郡兵弟兄谢过先生了。”

    刘曹不答话,只是等到炉火消退后,便将炉中的砒霜全部铲了出来,用小秤一点点分好,随后对刘楚说道:“令使君,药材还需炮制,今天怕是出不来成药。明日成药好了我便送到县府。”

    “甚好,甚好!”刘楚见到刘曹终于下逐客令之后,便要离开,忽地想起什么,又回过身问道:“县府新设了医院与医曹,便是由我主导此事。我也不通医术,若先生不嫌弃,不如就任医院院长可好?”

    刘楚秉着呼吸,想必刘曹这种性格的人会拒绝。不想刘曹并未当即回绝,只是沉默了一会儿,问道:“医曹与医院所做何事?”

    “医曹便是防疫,具体工作就是保持县城洁净,以防蚊蝇鼠虫的滋生。医院嘛,治病救人。”

    刘曹迟疑片刻,开口说道:“我可以为院长,但是有个条件。”

    “请讲!”刘楚有些激动。

    “我家中有个客人,以前乃是宛县小吏,得罪权贵后逃难至此。此人足智多谋,行事果断,若令使君能给他在县中寻个吏官,我愿意出任医院院长。”刘曹说完,第一次向刘楚行了个礼。

    “快快引见。”刘楚对这个人不感兴趣,而且以刘楚如今在临江的地位在人事上徇个私也不是什么难事。

    刘曹的态度变得逐渐恭敬起来,随后转身进了另外一间房内。片刻便带出了一个青年男子。

    那男子一袭劲装,见到流出后伏地便拜,自陈道:“我乃南阳宛县人士,姓苏名良,字妙卿。曾经任过宛县门下贼曹,因事得罪县中豪族,不得已流落至此。”

    刘楚见苏良虽然拜在地上,但是浑身上下却透露出一股子英气,这让刘楚颇有好感。特别是他得罪豪族这事,更是让刘楚刮目相看,想必也是一个不忿于豪族的平民子弟。便问道:“足下既然曾在宛县为吏,为豪族所迫流落至此,为何又想在县中为吏,难道不怕故事重演吗?”

    “禀令使君,犯过的错我不会再犯第二次了。”说话间,苏良已然起身。

    刘楚点了点头,说道:“我观足下年长与我,曾经也是县中五吏,未不低于我,可甘心屈居我下?”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令使君县中所为便是仆之榜样。”苏良坚决的说道。

    这时,刘曹忽然插进一句:“妙卿来临江有些日子了,对令使君今日所为着实是大家赞赏啊。”

    “哦?怎么个赞赏法?”刘楚好奇的问道。

    “我以前不懂,以为那些世家豪族,上欺国家,鱼肉百姓,便是要与他们硬干。结果不仅落得家破人亡,只身逃跑,而且让一直支持我的明廷白白丧命。如今见令使君在临江县所为,就任功曹不到半年,弹指间便扳倒了临江第一大姓黄氏,实乃我辈楷模。”苏良诚恳的说道。

    “咳咳……”虽然自己曾想过要扳倒黄家,可是黄家的覆灭可是一点关系也没有。即便导火索是自己的治安政策的施行,但刘楚内心是不愿承认的。

    刘楚咳嗽两声,说道:“足下高看我了,曾闻君子之泽三世而斩,这些大家豪族早晚都得亡,到黄家这里,也不过是气数已尽罢了。”刘楚大概也知道,对家豪族的敌意几乎是这些平民出身官吏的共识,便也不避讳自己内心与世家豪族对立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