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黄仁宇讲中国历史
字体: 16 + -

第38章 世界资本主义 (1)

    研究中国历史有什么用?恐怕这是一个很难用功利主义的观点能够解释清楚的问题。但至少,研究中国历史,可以有助于我们通过更加清晰的了解中国的过去,以获得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去增强对未来的预计。

    而欲清楚地了解中国的过去,光是通过了解中国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将中国置身于世界的范围内,通过比较研究,让中国不光是在平面的数轴上,还能在立体空间,能够有一个比较确定的位置。这就是黄仁宇先生研究资本主义的原因。

    商业系统=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的组织与制度,内中物品之生产与分配,以私人资本出面主持。大凡一个国家采取这种制度以扩充国民资本为当前主要任务之一,所以私人资本也在其政治生活中占有特殊的比重。

    ——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黄仁宇先生认为,关于资本主义的研究,历来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注重生产关系的转变,资本主义出现,生产者开始出卖劳动力,以后对制成的商品无法过问,此种学说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第二类注重资本主义精神,此种学说以韦伯为代表。第三类则注意自然经济蜕变为金融经济,资本家授权批发商,使他们干预零售及制造事业。但黄仁宇先生认为,这三种说法,竟没有一个能让他心悦诚服的。

    那么,黄仁宇先生的解释是什么呢?他说,现代商业习惯,注重资金活用,剩余的资本必须通过私人贷款的方式才能此来彼往,因此广泛流通。产业所有人又以聘请方式雇用经理,因此企业扩大,超过本人能够监视的程度。而且技术上的积极因素,比如交通通讯,也促进了这一趋势。

    以上所说的,也就是黄仁宇先生一再强调的“技术性格”。黄仁宇先生说,以上三个条件全靠信用,而信用必赖法治维持,所以资本主义之成立,必受政治体系的约束,行之于国界之外,则赖治外法权。总而言之,资本家的地位亦必在政治体系中占特殊比重。

    而这三个条件的开展,当然会依赖于社会内低层组织内各类经济因素的配合,因为能公平而自由的交换,然后所有权及雇佣关系,才能重重相因,构成一个大罗网。各人私利观的存在,使得利润成为一切事业的试金石。在这种大前提之下,资本主义也有将一切道德标准纳入体制之中的趋势。它在初期常带侵略和剥削的性质,但这种体制一经展开,就不可能逆转,只有越做越大,因此资本主义也有纠正本身错误,树立在历史上长期合理性的可能性。

    这样看来,资本主义就是一种“商业的系统”了,必然会对农业社会的管制局面产生冲击。如果是站在资本主义的立场上说,我们也可以认为,每个国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奋斗后,就必须将其上层结构进行改组,以便迎合新的法制,产生上下层能够互相交换的局面,也才能使以上三个原则顺利发展,通过财政税收币制诸种政策,使公私互为一体,也就是使整个国家能在数字上进行管理。

    当然,黄仁宇先生也没有忽略思想重要性的意思,也说是所说的“资本主义精神”的重要性。他说,资本主义之成为一种主义,则必有其意识形态。只是“资本主义的精神”务必透过真人实事,才能算数。政府耗费自己的人力物力,去强迫国民执行私人签订的合同,可见社会的风气业已改变,也就是大多数的人,认为这信用一事,不仅是订约两方的利害,也直接影响全社会的福利与安全。

    正是由于这一点,所以韦伯阐释资本主义的精神,认为赚钱不是坏事,而是好事。在这精神之下,赚钱不仅是手段,而且是人生的目的,越多越好。可是韦伯并没有忽视社会组织,他提到资本主义的特征,曾屡次提及企业和家庭分离,记账有组织和条理,公司财产与个人财产在法律面前分割,货币和信用经常联系。

    黄仁宇先生说,我们在资本主义发生了几百年后,再重新提到资本主义,就有几点值得注意的地方。从技术角度(不从意识形态做出发点)看来,资本主义不外一种国家的组织,通过社会经济诸因素,施用“商业的系统”,“去增进国民的财富”。在这大前提之下,就会自然地包含每个个人“有识见的私利观”,倘非如此,其下层机构就组织不起来。所以私人财产应有保障,以及私人财产在公众生活中发生庞大的影响,都成为必然的趋势。

    至于资本主义的推广,由地中海传播于北欧,再传到英国,表现了从小国到大国、从水中的国家到滨海的国家,从没有农业基础的国家到农业生活方式组织相当严密的国家,成为世界一般的趋势。以农业组织作国家基础,注重凡事维持旧有的均衡;以商业组织作国家基础,则注重加速交换。时代愈进化,后者愈能掌握科技,而前者的弱点更为暴露。

    从威尼斯到荷兰民国到英国,黄仁宇先生说,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个国家放弃中世纪的立场,去组织资本主义的体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个国家都要透过它历史与地理的特点,暗中摸索一段时期,而后找到它的方案,如荷兰采取联邦制度,英国利用议会制度。写一纸宪法,是相当容易的事;改变一个国家的功能组织和结构,则相当的艰难。

    然而,读美国和日本的历史,通常就看不到这样的困难,那是因为美国和日本有特殊的地方。美国的殖民地时代,土地占有牵涉极少的封建因素,一般土地都可自由买卖。普通法和公平法的结合,也大致在英国完成。所以自始至终,农业的组织就能和工商业合流。但美国也因组织银行、发行货币、管制工会,取缔托拉斯(19世纪80年代,在石油、采煤、榨油、烟草等部门,出现了垄断性的托拉斯集团,为了保护竞争、反对垄断和限制性贸易的做法,美国国会于1890年通过了《反托拉斯法》)和协定各州间的商业等等问题,发生无数纠纷,只是这好多纠纷,是在美国成长的长时间内发生,所以人们并未想到将各种事物杂揉一起,所以显得相当轻松。

    日本是一个海洋性国家,在德川幕府末期,已经有了各种商业集团和组织,利用现代的管理模式经营,所以说,政府缺乏中央集权的传统,但商业组织和商业资本却早已在继续成长之中。明治维新,表面上好像是超越时代的改革,实际上是以一个新的高层机构,施加到一个已经规模初具的低层机构上。

    资本主义也有它的问题。马克思的评价自不必说,亚当·斯密著《原富》时,也指出英国商人的私利观,缺乏有识见的度量,在对付殖民地时,有很多不公平和短视的事。在这些问题上,孙中山先生也说过,对现代经济组织采取“病理家”的地位一定和一个“生理家”的地位,迥然不同。现代的社会主义,也就是纠正错误,给改革过迟的国家一种自卫的手段,但是在承认个人的私人财产权,提倡资金流通,人才活用,技术因素共同使用等方面,仍与资本主义有共同的地方。

    简单化的数字管理:威尼斯的经验

    初期资本主义的形成,不是由于构成国家的因素繁复,而是由于它的简单,所以一切能用数目字管理。

    ——黄仁宇:《我对“资本主义”的认识》

    关于资本主义的定义,如上所述,尽管有很多说法,但关于资本主义的形成,史学界有一点却是共通的,那就是都承认它开始于14世纪前后的意大利。其间的原因很多,如罗马法(罗马法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法律,也是奴隶制时代最为完备的法律,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其中,公法与私法的理论因保护私有财政权,为后来的资产阶级学者所接受)受了早期商业的影响,不受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所束缚等等。但是事实上,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则是教皇与西罗马帝国争权,意大利半岛上好多的城市,在此两方自顾不暇的时候,获得自由,其中首当其冲,取得领先地位的,则是威尼斯。

    威尼斯处在亚德里亚海的末端,构成西欧大陆和东罗马帝国间的一个枢纽。又因为它在一个“海岛”之中,和大陆有两里半的距离,所以受大陆的影响小。简略的说,威尼斯的人口从14世纪以来至现当代,长期保持稳定,总在10万上下浮动。

    威尼斯的贵族,是大陆上的大地主。但是在13世纪之后,都是岛上的巨商大阀,沿成例操纵城中的政治势力。并且他们又常与平民结婚,子孙的社会地位,由父系决定,结果造成了社会地位的流动性。有时平民也能因军功提升为贵族,譬如1381年在打败热内亚之后,一次就有30个平民因各种勋绩,成为贵族,其中包括小商人和工匠。此外威尼斯政府,又特别提出一项公款,去补贴没有经常收入的贵族。所以威尼斯的贵族,通常在100家至200家之间,虽然有时也分派系,发生冲突,大致上仍是一个很稳定的集团。

    威尼斯一直没有农业基础,它的粮食来自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甚至远至小亚细亚和黑海。它宁愿做粮食的转运商,也不愿意自己经营农业,所以后来虽占领在大陆的领土,却不受大陆农业社会的影响。通常在大陆用兵时,以雇佣军占领城市,并让他们自组公社式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