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王侯
字体: 16 + -

第八十章 推心置腹

    ps:好不容易上一回封推,各位书友点个推荐和收藏啊,你们的支持就是甲鱼最大的动力,甲鱼在此拜谢了。

    “砰砰砰。。。”板子一下下的打在身上,许忠咬紧牙关硬是没有哼出一声。

    “抬下去,以后还有谁敢干这种混事,可别怪我不讲情面。”李奕看着许忠血肉模糊的屁股冷冷说道。

    “谢大人不杀之恩。”许忠强忍住痛意给李奕谢道。

    “好生休息,另外赶紧请郎中过来瞧瞧,不要落下什么后遗症。”李奕终是不忍,许忠作为自己的心腹爱将,往日情分不同寻常,若不是此次事态严重,断不会下此狠手。

    “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诸位如今都是身穿军衣的官军,一言一行都要依军法而行,军法无情,若是还跟过去一般自由散漫,毫无纪律,那休怪我的刀不认人,听清楚了吗?”李奕目送许忠被抬下去后,转身对着校场之内的数千新兵大声说道。

    “听清楚了。”数千新兵被李奕气势所夺,只有稀稀拉拉的几百人说道。

    “晚饭没吃饱吗?大声点,我没听清楚。”李奕提高声音继续问道。

    “听清楚了。”三千人发出巨吼,如同山呼海啸一般夺人心魄。

    人心齐,泰山移,李奕如今要做的就是把这三千人拧成一股绳,只有这样才能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有所依仗,战争是残酷的,可比战争更残酷的是人心。

    “回营。”李奕挥手解散队伍后也起身回去。

    “把这里收拾一下,脑袋带回去用石灰腌好,来日要送往朝廷请功,身体拉到城外埋了。”吴为看着高台之上血污遍地,交代完毕后赶紧跟了上去。

    李奕和吴为同乘一辆马车回衙,两人相顾无言气氛略显尴尬,最后还是李奕打破沉默率先说道:“先生,以后再有这种事情可以提前跟我说一声。”

    今日之事虽然全部是许忠一个人在操作,可他那个大老粗哪里有这么多弯弯绕,如果所料不差一切都是吴为所谋,李奕心里有点恼火,这种先斩后奏的事情注定让每个上位者不喜。

    “大人请容我解释,今日许忠所做的一切都是我出的主意,不过我丝毫没有恶意,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我知大人以平定乱世为己任,我相信大人有这个决心也有这个能力,可要想平定这乱世除了决心和能力,还要冠盖天下的名名望。大人仁义放这数百人返乡,可大人要知道如今朝廷对这些反贼的态度就是一个字杀,若是有心之人把此事上报朝廷,大人很可能会被定一个私放贼寇的罪名,到时候大人浴血守城非但无功反而有罪。而大人有言在先不能食言而肥,所以我才让许忠替大人把这事给办了,事先没有告知大人,也是怕大人心地仁慈不忍动手。”吴为沉声说道。

    崇祯七年,总督陈奇瑜将天下反贼围困车厢峡,这本是消灭反贼的最佳时机,可由于陈总督的犹豫不决加上判断失误,非但没有全歼反贼,反而中了诈降之计,数十万流民军逃出生天后继续为祸天下,崇祯皇帝对此大为震怒,陈奇瑜不但被罢去总督之位,而且丢官下狱流放边塞。有了前车之鉴,大明朝廷上下包括崇祯皇帝本人对于流民军的态度只有一个那就是杀,只有把这些反贼杀干净了,那这天下就太平了。李奕允许降军回乡居住还发放路费,这一举动若是被有心之人往上捅,那李奕区区一个县令定会吃不了兜着走。

    “先生之言让我汗颜,请受我一拜,日后还有不足之处请先生多多指教。”李奕听完这一番肺腑之言,感动不已,定下身子对吴为俯首说道。

    “大人万万不可,此乃我的本分何谈言谢,再说大人礼贤下士,虚心求教,乃是我等做下属的福分,怎可行此大礼。”吴为见状赶紧拦住李奕。

    “有先生相助何愁天下不平,不过如今反贼势大,若是一味的杀戮,这反贼只能是越杀越多,来日纵使平定天下,这天下的百姓也杀的差不多了。”李奕忧心忡忡的说道。

    “大人所言甚是,杀戮是一味猛药,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想要彻底消灭反贼,还需另一味药辅之。”吴为岂不知杀戮只能解决眼前的麻烦,真要平定天下光靠杀戮肯定不行。

    “另一味药?还望先生告知。”李奕不解的问道。

    “以剿为主以抚为次,如今贼军势大若是一味安抚,非但不能让这些乱臣贼子心生感激,只会助长这些人的嚣张气焰,纵使投降不过也是贼军的缓兵之计,所以当前只能以剿为主,唯有先把流民军这股气势给压下去了朝廷才有谈判的资本,至于安抚那也是要看条件的,凡是哨长以上的军官大人一律不可放过,务必赶尽杀绝,一支军队缺了主帅可以,若是连最基层的军官都没有,那不过是一盘散沙,纵使降而复叛也翻不起多大浪花。”吴为细细的分析道。

    “先生所言让我茅塞顿开,回去之后将你的想法写成一片大作,我们一起仔细探讨。”李奕激动的说道。

    一番推心置腹让两人冰释前嫌,李奕心里的那点小疙瘩也烟消云散,回到县衙之后吴为连夜整理自己的大作,而李奕则信步来到厢房,李奕记挂着许忠的伤势,特意请胡先生过去给他治伤,纵使他们主仆三人寄居县衙,李奕还是主动上门请人。

    月色朦胧,又清又冷,淡淡的,柔柔的,如流水一般,穿过树木间的空隙静静地泻在树下,将地面点缀得斑驳陆离。

    李奕刚想敲门而进,耳边传来一阵琵琶声,那琵琶声,起初微不可闻,如低吟浅唱,犹如夜间绽放的花儿,悄悄地散发出沁人的花香。等走的近了,那琵琶声忽然又激昂了起来,似乎如大江潮涨潮落,曼妙之声夺人心魄。

    李奕听闻如此仙音顿时痴站在原地,生怕自己的冒失打断了这人间雅事。

    忽然间琴音顿歇,弹奏之人按住琵琶朗声说道:“音中忽起高亢之调,必有英雄窃听,李大人,进来吧。”

    李奕如梦方醒,应邀推门而进,只觉屋内明亮如昼,温暖怡人,慕容燕身穿白衣,怀抱琵琶,脸带笑意的看着李奕。

    门外偷听还被人抓个正着,李奕羞得满脸通红,不由得解释道:“在下不才,哪里敢称英雄,刚才实在不好意思,非我故意偷听,实在是阁下琴技惊人,今日做了这烹鹤焚琴之事,还望见谅。”

    “李大人客气了,大人虽为文官,可练兵守城保这一方平安,如何算不得英雄?再说琵琶来自西域,原是战场上演奏所用,传到汉地生出许多婉转,毕竟不能掩盖所有的杀气,正适合大人这样的英雄所听。”慕容燕笑着说道。

    “好,再说我就矫情了,今日我听了你的琴音我就暂且当一回英雄。”李奕不是矫情之人,听到慕容燕如此豪气,洒脱的说道。

    “琴音能入大人之耳也正是它的福气,有琴岂能无茶,有琴岂能无茶,画儿,给李大人上茶。”慕容燕吩咐他的书童侍画说道。

    那书童用茶夹将茶渣自茶壶夹出,用温水洗净,侧置茶杯于茶船中旋转,以热水温烫后,取出置于茶盘中。将茶叶拨入壶中,青顶的茶形宛如一位身着精致旗袍的女人,芽叶紧裹,秀颀饱满,视觉清爽,堪称清丽,水浸入其中,纤毫四游,却亮却透,一如女子的黛眉水眼。

    书童动作优雅,疏而不慢,充满着一种从容的美感,让人看了赏心悦目。这一番功夫非日日苦练而不得,一个泡茶就如此讲究,豪门大族的风范可见一斑。

    “仓促之间没有寻的好茶,大人见谅。”慕容燕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管他何种茶叶到了这位小兄弟的手中,经他这一泡味道肯定差不了。”李奕看着茶盏内茶叶微卷,正是市面上普通的青顶,所有茶中青顶价格虽最便宜,但是它的浸泡功夫却是最为讲究的。青顶须用山水来泡,普通茶泡三次已能出味,而青顶却需泡7次,才能尽出其味,茶泡好倒入青瓷中,不能趁热而饮,要静静地等待茶叶三沉三浮。茶杯凉透茶叶慢慢卷起,此时品饮入口甘润绵延,如果茶叶呈其他状,则茶水会略有清苦,但苦而不涩,苦中回甘。

    李奕待茶叶三沉三浮之后,端起茶盏细细品尝,一股甘润在唇齿之间弥漫开来,李奕不由得赞道:“果然好茶。”

    “大人是懂茶之人。”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慕容燕看完李奕品茶后笑着说道。

    “过奖,过奖。”后世的李奕就是爱茶之人,只是手中资金所限,买不起好茶,青顶便宜但泡起来手续繁复,正适合他这种人。

    “大人深夜到访必有要事,若是能帮得上忙的在下绝无二话。”慕容燕放下茶盏后说道。

    “既如此那我就明说了,手下一名将官受了点伤,今夜特意过来请胡先生过去瞧瞧,深夜叨扰实在不好意思。”既然慕容燕说的明白,李奕也就不藏着掖着。

    “哦,能劳动大人亲自前来必是大人爱将,画儿,快请胡先生出来,陪大人去一趟。”慕容燕一听甚为郑重,叫侍画到偏房叫了胡先生去了。

    “来日我再来道谢。”李奕见胡先生出来,赶紧起身领了他赶往伤兵营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