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王侯
字体: 16 + -

第五十四章 工匠精神

    ps:写书不易,且看且珍惜,这几天的收藏数据不错,甲鱼希望各位书友继续努力,给我点个收藏和推荐。

    大明崇祯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冬至,天降瑞雪,整个蒙城县银装素裹,衙门后墙角的几株腊梅也悄然绽放,整个衙门内外飘着淡淡的暗香。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李奕推开大门看着屋外的几株红梅,脑袋里忽然冒出了这几句诗词后脱口而出。

    “大人,雪是好雪,可天一雪下城外的灾民日子就难熬了。”吴为没有顾忌李奕的好心情,大煞风景的说道。

    “你啊,不解风情。”李奕闻言无奈的摇了摇头后说道。

    “大人赎罪,属下唐突了。”吴为告饶道。

    “算了,既然说道灾民咱们今天索性到城外转一圈,看看灾情怎么样?”李奕也不是真要怪罪吴为,心中知道雪下的如此之大,城外的灾民日子确实难熬。

    吴为听到李奕要到城外视察,赶紧安排下去,轿夫们烧好木炭用铜炉装好,只等李奕出来就准备出行。

    “公子,今日出去几时能回?”舒萍儿仔细给李奕系上披风后细声问道。

    “说不准,雪下的这么大,城外的灾情不容乐观,可能要耽搁一些时间,晚饭就不用等我了。”李奕穿好衣服之后随口说道。

    “哦,雪天路滑,公子在外注意脚下。”舒萍儿听到李奕回复,脸上微微有失望之情,可还是细细的叮嘱道。

    “好,天气冷,你也别忙活了,好生在屋里歇息吧。”李奕见打扮的差不多了,抬腿出门的时候回头说道。

    早就等候多时的轿夫们看到李奕出来,赶紧压下轿子挑起轿帘待李奕坐稳之后又在李奕的脚下放下一个脚炉,轿子的空间本就不大,不消片刻轿内的温度就提上来了,轿内的李奕顿时觉得温室如春。

    天降大雪,虽有衙役组织百姓早就把街上的积雪清理干净,但依旧是道路湿滑,轿夫们不敢走的太快,从衙门到城墙平日里只需一炷香的功夫,今日倒比往日多花了点时间。

    “大人,到了,”轿夫压下轿子,挑开轿帘,恭敬的说道。

    李奕闻言出了轿子,只感觉寒气逼人,紧了紧身上的披风,看到轿子外面站了一溜以姚波为首的衙门书吏,缓步上前说道:“天气寒冷,有劳各位了。”

    “大人不顾天寒,冒雪前来才是辛苦。”姚波上前应承道。

    “既然人都到齐了,那咱们就别光站着了,把灾民的情况跟我们说说。”李奕对姚波吩咐道。

    “大人,这边请,天降大雪,灾民营中压塌房子二十六栋,虽然房子塌了可万幸人没伤着,我已经安排好这些人的住地,另外天气寒冷我也备好了棉被和棉衣给这些受灾的灾民送过去了,但现在的麻烦就是雪下的太大天气也太冷,施工条件实在太差,我就做主今日放工人们一天假,好在前期工程进展顺利,如今只剩下一点收尾的活,待雪过天晴后我再让他们加把劲,一定不会误了工期。”姚波一边领路一边说道。

    “这么冷的天确实不好干活,带我到城墙上去看看。”李奕也是干过工程的,自然知道这大雪天的确不是干活的好时候,倒不如让工人们歇息几天、

    “大人,小心台阶。”姚波听到李奕想去城楼上看看,领着李奕来到城楼两边的匝道。

    匝道上积雪严重,李奕踩上去是吱吱作响,墙高八米台阶数十,李奕走上城墙之后难免气喘吁吁,可映入眼帘的是天地一色,苍茫一片,从远处的群山到眼前的田野,都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积雪。

    “大人,城墙修缮已经完工,如今就剩下瓮城的一点收尾活。”姚波指着城门前的瓮城说道。

    “大概还要多久?”李奕看到瓮城的基本雏形已经出来了,但这满天的大雪也提醒李奕闯贼南下的日子应该也不远了。

    “只要天晴的话,年前一定能修好。”姚波思索之后回道。

    “先生,你觉得如何?”李奕想听听吴为的意见。

    “时间紧迫,据我估计,年前闯贼就该到颍州了。”吴为这段时间时刻注意闯贼的动向,根据朝廷邸报的记录,受洪承畴驱赶,闯贼东逃陷陈州,灵宝,只要攻下荥阳就该南下许昌颍州。

    “时间紧急啊,只能给你半个月时间,半个月之内务必全部完工,而且要保证质量。”李奕后世在修建高铁之时,对于压缩工期是深恶痛绝,只要工期一压缩质量肯定难以保障,但如今事态紧急,闯贼可不会等你完工之后再攻城。

    “大人,属下一定尽力。”姚波面露难色的说道。

    “不是尽力,是必须。”李奕补充道。

    “大人若想尽快完工,何不去问问鲁师傅,这老头肯定有办法。”一旁的书吏听到李奕态度坚决出口提议道。

    “哦,鲁师傅?”李奕不解的问道。

    “大人容禀,此人精通建筑一行,这次筑城如此顺利这鲁师傅当居头功。”姚波赶紧如实回答道。

    “有这等奇人,带我去看看,我要亲自见一见这高人。”李奕听到这里大吃一惊,如今大明朝文风鼎盛,想找个吟诗作赋的书生简单可要找个精通建筑一行的大师傅可就太难了。

    “大人,请随我来。”姚波听到李奕想去看看这奇人,赶紧前面带路。

    姚波前面带路领着李奕一行人来到灾民营中的一处不起眼的小院落,小院柴门紧闭,姚波走上前去轻叩柴门说道:“鲁师傅在家吗?”

    吱呀一声,柴门打开之后,屋内走出一个年近六旬的瘦高老头,须发灰白,皮肤黝黑,脸上一股风霜之色,看到屋外站着一大批人后很是意外,小心翼翼的问道:“姚大人,可是工地上出事了?你容我一下,我加件衣服就跟你去。”

    “不用担心,工地上没事,今日李大人来工地视察,有点事情想咨询一下。”姚波见鲁师傅一脸紧张,赶紧出言安慰道。

    “啊,是知县大人到了,草民拜见知县大人。”鲁师傅听到是李奕亲自来了,赶紧就要上前跪拜。

    “老先生不必多礼,今日过来没别的事情,就是想跟你谈谈工程方面的事情。”李奕赶紧上前托住老先生,不让他跪下去。

    “哦,大人里边请。”鲁师傅听到李奕如此客气,心中惶恐,躬身把李奕迎进屋内。

    李奕进到屋内之后发现空间狭小,而且昏暗无比,一只小铁锅内熬着一点米粥,锅下的火苗随着屋外吹进的冷风不时跳动。

    “大人,屋子太小,失礼了。”众人进到屋内,原本就不大的小屋变得拥挤不堪,鲁师傅不好意思说道。

    “先生和姚波留下,其余人在屋外等着。”李奕吩咐完后,其余人赶紧出去,屋内这才变得宽敞起来。

    “都别站着了,咱们坐下说。“李奕见鲁师傅甚为拘谨,搬了一把椅子自行坐下。

    其余几人找了几个板凳,围着火堆坐下后顿时感觉亲近不少,鲁师傅的拘谨之情也缓解许多。

    “还没请教老师傅的名字呢?”李奕笑着问道。

    “哦,回禀大人,我叫鲁存信,你叫我老鲁就行。”鲁存信赶紧回答道。

    “鲁师傅谦虚了,你乃是筑城的大功臣,当的起一句老师傅,我听工地上的人说你对修建城墙一事出力颇多,我想问问你是家传还是?”李奕想先探探此人的底细。

    “大人过奖了,大人以工代赈对于我等灾民来说乃是天大的恩情,我等自当努力干活报答大人的厚恩,至于我这点小技巧,是祖上传下来的,我祖上从宋朝年间就跟着李少监干这筑城修房之事。”鲁存信谦虚的说道。

    “哦,可是编写《营造法式》的李诫李大人?”吴为听完顿时惊呼道。

    “正是李诫李大人。”鲁存信说到此处也甚为自豪。

    “怪不得,家学渊源。”李奕对于这本《营造法式》也有一定的了解,此书乃是我国第一本关于建筑类的专业书籍,书内详细记载了各种建筑的修建之法,从用料到施工都有这明确的记载,后世的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为了纪念这位建筑行业的先行者,特意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梁从诫。

    “今日过来呢主要还是有一件事情想咨询一下你的意见,如今这瓮城虽然已经完成了大半,可离完工还需一个月的时间,但军情紧急务必在半个月之内完工,你觉得来得及吗?”李奕开门见山,直接问道。

    “半个月,肉容我想想。”鲁存信说完闭上眼睛开始细细琢磨,不时掐动手指盘算,半响之后睁开眼睛说道:“半个月之内时间有点紧,不过要是仔细调配人手,施工的时候多加协调应该来得及。”

    “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姚波,我提议啊让鲁师傅担任工地上的大匠作,施工方面的事情你要和他多商量,争取半个月之内把活给抢出来。”李奕闻言大喜,高兴的说道。

    “属下回去就下命令。”姚波答应道。

    “身怀绝技,怎么能屈居如此陋室,你再安排一间好一点的房子给鲁师傅住下,每日的伙食也跟衙门的书吏等同。”李奕好不容易捞到一个技术人才,要想让人卖命先得把生活问题给解决了。

    “谢大人,小老儿真的。。。”鲁存信听到李奕考虑的如此周到,感动的说不出话来,作势就要跪在地上给李奕磕头。

    本书的评论太冷清了,各位书友如果有什么想法可以在评论区探讨一下,甲鱼必定一一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