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王侯
字体: 16 + -

第十五章 功亏一篑

    颍州知府衙门,知府大人尹梦鳌看到李奕送上来的报告后大骂道:“这些人眼里还有国法吗?”

    “大人,所为何事如此生气?”一旁的幕僚赶紧过来问道。

    “你自己看看,蒙城县出了如此大的冤案,好不容易把案子查清楚了关键证人死在大牢里面。”尹梦鳌也知道蒙城县的事情颇为复杂,前脚刚接到一封破案的文书,后脚证人就死在大牢之内,如何不会生气。

    幕僚从尹梦鳌手里接过文书看完后说道:“大人,这蒙城县知县李奕乃是新科进士,初来咋到能把这蒙城县的盖子揭开实在不容易,可最后还是棋差一招啊。”

    “都说那吴仁建是蒙城一霸,几任知县都栽在他手里,这李奕刚刚上任就能查出这个大案也算有几分本事,可没想到最好还是棋差一招,咱们要不要帮他一把?”尹梦鳌何尝不知蒙城县的问题,可吴仁建在蒙城县虽然跋扈却很会做官上上下下都打点的透彻,自己没有直接证据把他拿下恐怕惹人非议,现在看到李奕想和吴仁建掰一掰腕子,不禁对他刮目相看。

    “大人,此案牵扯重大,而且这案子按察司衙门是盖过大印的,现在若是大张旗鼓的翻案,恐怕按察司那边不好说啊。”身为幕僚时刻要保证自己主公的利益,如果此案查下去那得罪的人可海了去了。

    “嗨,何时才能一扫这蝇营狗苟。”尹梦鳌长叹一声,算是认可了幕僚的意见。

    刘司户时候死后的第三天,分巡道按察司和知府衙门派人下来勘察杨河被杀案,本案名为一案其实是两个案子,周三谋财害命自然是罪不可恕,可刘司户伙同杨江诬告他人、谋取钱财一样罪大恶极,更关键的是当时审理此案的吴仁建和一大批官员为了能尽快破案,急功近利不明是非,对此案也富有不可推脱的责任。不过最后判决结果是周三被判斩监候,秋后执行,杨江蓄意诬告铸成冤案判绞监候,秋后执行,至于刘司户则是贪赃枉法、受贿伪证,判杖一百,流放三千里,但人死罪消,也就没有追究的必要了,至于以吴仁建为首的那些不作为官员所犯下的种种罪责也随着刘司户的死去烟消云散。

    判决书一出来,蒙城县的百姓拍手叫好,此案牵涉甚广,影响巨大,能把这案子翻了,李奕在蒙城县的声望有很大提高。可百姓们永远不会知道这案子虽然破了,有一大批该受到惩罚的人依旧逍遥法外,这也许就是普通百姓的悲哀或是幸运吧。

    雨后,李奕一个人站在县衙后花园中的亭子内望着水面发呆,此刻的心里充满了挫败感,相对于庞大的体制来说,一个人的力量太过渺小,渺小到你根本无法撼动这个强大的体制,虽然明知道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可李奕还是有一丝不甘心。

    整个官场就是一张密密麻麻的网,而吴仁建此次为何能安然过关,刘司户的死当然是主要原因,但更多的恐怕是官员们的层层相护,这案子要真的一查到底,不知多少摘掉多少乌纱帽,本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思想,这案子算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大人何故闷闷不乐?”吴为在后衙找李奕半天,没想到在后花园中看到他独自一人站在池塘边发呆。

    “今天案子一宣判,蒙城县的百姓是欢呼雀跃个个叫好,可我觉得这叫好声对我来说是莫大的讽刺,你我都知道还有很多人得为这案子负责任,包括很多今日审案的各位官员。可你看看他们对百姓的欢呼声是那么的泰然自若,今日他们能有多无耻来日他们就有多黑心。”李奕说完长叹一声,神色黯淡。

    “大人,公道自在人心,这次我们不能一查到底将真相大白于天下固然留下了遗憾,可我们还了死者一个公道,最重要的是从断头台上救下了两名受冤之人,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大人此次功莫大焉,此次我们未竟全功,下次一定不会放过他们。”吴为对着李奕宽慰道。

    “哈哈,听先生如此说道反而是我落了下乘了,不过确如先生所言救人远比杀人重要。”李奕展颜说道,看到吴为行色匆匆不禁问道:“先生匆匆而来所为何事?”

    “正为解大人心结而来,那姚波为感谢大人救命之恩,特意带了锦旗过来,正在前厅等候。”吴为回禀道。

    “那咱们快去,不能让他们久等。”李奕一听是心中甚是宽慰。

    “学生姚波,特来谢大人再造之恩。”

    那姚波有功名在身,按照本朝规矩可以见官不跪,可此次李奕重审冤案对他来说犹如再生父母,看到李奕后立马跪在地上想要磕头道谢。

    “快快起来,为民伸冤乃是为官者的本分,不必言谢。”李奕扶起跪在地上的姚波后说道。

    “大人上任之后一扫县内污浊之气,还蒙城县一片朗朗青天,真乃蒙城县百姓之福。”姚波起身后说道。

    “此番你能沉冤得雪本县虽出了些许之力,可最重要的是这天下终究是邪不胜正,我想你有了这番经历,当明白此番道理。”李奕虽然知道这姚波言过其实,但也不好出言矫正,只好对他劝慰一番。

    “大人教诲的是,学生此次入狱虽是奸人诬告,可我自己也有种种过错,若平日里我能约束自己谨言慎行,也不会遭这无妄之灾。”姚波回想起以往种种过往,也是感慨万分。

    “记下了就好,此番出狱学业可不能落下,争取早日蟾宫折桂,为百姓多做一点事。”李奕见这姚波经历了此番事情,倒也沉稳了许多,对他勉励道。

    “学生此番入狱,过堂之时左腿被打折过,出来之后虽然多方医治可拖的时间太久已经无法复原,看来科举一道我是走不通了。”姚波说道此次也是心生黯然,多年苦读只为金榜题名,可大明朝立国数百年还没出现过瘸腿的进士,腿残废了科举自然也走不通了。

    “啊!那你有何打算?”李奕听完也是大吃一惊,心中明白瘸腿对一个读书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家中父母年迈,更关键的是杨兄遭此不测,寡嫂如今也是神志不清,我理当照顾,打算在家教书育人赚点养家糊口的生活费。”姚波说到此处反而神态淡然。

    李奕没想到姚波能不计前嫌照顾一同入狱的杨陈氏,不禁对他高看一眼,遭此不幸却能放下成见不迁怒他人,普通人还真没有这样的心胸。

    “那杨河能交到你这样的兄弟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李奕点头称赞,说完转头对身边的吴为说道:“先生你去安排一下,就让姚秀才在县衙六房之中找一份差事,我要借姚秀才的忠义之气压一压这县衙的歪风邪气。”

    那姚波没想到有如此好事,喜不自禁一下愣在原地。

    “怎么?可是不愿来县衙与我共事?”李奕看到看到愣在原地的姚波打趣道。

    “傻坐这干嘛,还不谢过大人。”吴为赶紧提醒道。

    “学生谢过大人,大人如此厚恩,学生无以为报,必效犬马之劳。”姚波回过神来,赶紧谢恩。

    “我说了,我是看重你这忠义之气,你今日能不负你的知交好友,来日必不负我这一番苦心。”李奕鼓励道。

    “回去好好收拾一下,过几日就来报道吧。”吴为叮嘱道。

    那姚波再次谢过之后留下锦旗离去,吴为望着他的身影感叹道:“大人这步棋下的秒啊。”

    先是慧眼如炬破了这骇人听闻的疑案,救下了一个功名在身的读书人,后又怜惜此人才华,被这人忠义感动,特意在县衙中安排一份差事,这一番举动下来,蒙城县的读书人对李奕的印象恐怕是好的不得了。

    要知道在这大明朝,读书人可是一个相当臭屁的团体,虽然他们互相倾轧、结党营私,窝里斗的厉害,可一旦有人侵犯了这帮人的利益,那可是一致对外的。看看历史上凡是跟读书人作对的,哪怕生前没能弄他死后也不放过,个个在历史上遗臭万年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姚波功名在身却被一个乡野混混诬陷入狱,这对广大读书人来说是万万不能接受的,因为这是对读书人这一个阶层的挑战,所以那杨江虽不是主谋,但却难逃一死。这次李奕能破此奇案还姚波一个清白,广大读书人最起码是蒙城县的读书人对李奕是认可的。李奕给姚波在县衙安排工作的事情传出去,这些读书人不会觉得这是李奕在徇私,反而在士林中间传为美谈。

    “关键还在他自己,他能对一妇人不问恩仇,确实是一个可造之才,若就这样终老乡野,未免太过可惜了。”李奕此举肯定有赚取名声的意思,但更关键的这姚波是个人才值得李奕如此栽培。

    “大人所言极是,不知放在六房之中哪一房合适 ?”吴为小心问道。

    “先生觉得哪一房合适呢?”李奕笑着说道。

    “大人心中早有定计,我就无需多言了。”吴为没有直接回答李奕的问题。

    “既然这样,那咱们就各自写出来,看是否意见一致。”李奕此刻兴致颇高,玩心顿起。

    当下两人沾了茶水各自在自己桌前写下心中所想,揭开手掌之后桌上赫然写着两个户字。

    “哈哈,看来咱们是英雄所见略同,说说你的想法。”李奕看到吴为的想法和自己的一致,笑着说道。

    “六房之中,吏房管人、刑房管事,而户房管的则是蒙城县的户籍、田赋、财税乃至婚姻,可以说蒙城县的银子都得从户房手中过一遍。现在的户房主事人肖华可是和吴仁建穿一条裤子,若他们没有中饱私囊,打死我也不相信。以往我们没有证据只能干瞪眼,所以我想扎一颗钉子进去。”吴为此时也不含糊,把自己的想法一一道来。

    “先生所言极是,六房之中吏房管人,户房管钱,这两房乃一县之命脉,那吴仁建之所以能在蒙城县一手遮天,就是因为他掌握了这两房。咱们把姚波这颗钉子扎进去,就让他吴仁建如鲠在喉。”来自几百年后的李奕岂会不知道,上至国家下至企业,人事权和财务权必定要掌握在一把手手里,否则那这个一把手只能是句空话。现如今吴仁建掌握了户房和吏房才敢不把李奕放在眼里,所以李奕想要在蒙城县说话算话,一定要拿回这两房。

    “姚波入狱与那吴仁建有莫大的干系,我想姚波对吴仁建必定恨之入骨,现在有机会扳倒吴仁建,肯定会竭尽全力。”吴为沉声说道。

    “姚波刚进衙门,许多事情不要操之过急,你多帮衬着他一点,只要耐心一点不愁找不到吴仁建的破绽。”李奕吩咐道。

    “好的”吴为领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