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小怂人
字体: 16 + -

第二十四章 长孙重病

    时间悠悠而过,转眼间,到了大唐贞观九年。自从三年前李佑从他的皇帝老爹那要了个督办水泥的工作后,便开始兢兢业业的上班,而且还从不迟到,李佑都有点佩服自己了。平时不上班的时候和那堆狐朋狗友一起喝喝酒,出去游猎一番,因为游猎要骑马,李佑不得不刻苦学习,学了一年,依旧骑不好,一直遭到程处默这些家里是武将,从小就学习骑术的人嘲笑。李佑逼急了,每天都学习骑马,如今也算有所小成了。去上班都骑着马去,才开始的时候,让诗儿和画儿,紧张不已,生怕他从马上摔下来。

    “三年了,我大唐对高句丽的无形战争应该也差不多要结束了吧。”李佑这个才十四岁的少年,却浑身透露出一股成熟的气息。贞观九年,本该是长孙皇后病死的一年,但因为李佑的存在,这段历史改变了。

    两个月前,长孙皇后气疾加重,李世民罢朝三日,一直陪着长孙皇后,李佑听到这个消息时,想起了,长孙皇后好像就是今年去世的吧,然后大唐的皇储之争也开始了。“钱通,宫里的事你应该比较清楚,你现在和我说说母后的病怎么样了?”李佑一脸严肃的说道。虽然长孙皇后不是李佑的生母,但人家是皇后,李佑也要称呼她母后。“是!”钱通没想到李佑问的是长孙皇后的事,微微思考了一下这才回答道。“回禀殿下,自从前年长孙皇后同唐太宗一起去九成宫避暑时,身染疾病,虽经过太医多方诊治,但病情却时好时坏,今年年初时,皇后的病情突然加重,听宫里的内侍说……说……”钱通说到这里,语气变的吞吞吐吐,抬起头偷眼看了看李佑,似乎不太敢说。

    “没事,有什么话你尽管说,这件事很重要!”李佑开口道,钱通和他从小生活在宫里,李佑开府时才出的宫,在宫中有不少的旧识,对宫中的消息最是灵通不过,所以李佑才找到他寻问长孙皇后的情况。

    “是!奴婢听说,长孙皇后已经病入膏肓,非人力所能挽留,恐怕百日之内就会……”钱通说到这里停了下来,抬头看着李佑,下面的话不用说李佑也能明白。

    接下来李佑又问了钱通一些细节上的问题,特别是都有谁给长孙皇后看过病,当他听到没有那个传说中的人时,这才松了口气。不过很快李佑又陷入了沉思之中。为何孙思邈这样的活神仙级别的人,李世民都没有去找过,还是说根本就不知道孙思邈这个人啊!

    没想到长孙皇后的病情这么严重,如果自己没有记错的话,今年九月长孙皇后就会去世,而长孙皇后的去世,也代表着皇子们争夺皇位的开始,最著名的就是李承乾、李泰和李佑这哥仨,可惜没有一个有好下场,李承乾造反被贬,李泰与李承乾争位也被贬,李佑这哥们最胆大也最倒霉,杀了自己的长史权万纪,然后叛乱不成被赐死,成为了太宗李世民杀死的唯一的儿子。而其它的皇子也是人人自危,后来被走狗屎运的李治做了太子。可李治上台后更不省心,先是长孙无忌掌权,直接导致李恪被冤死,然后武则天上台,这下李佑的这群兄弟更惨,被贬的贬杀的杀,除了老十三李福外,几乎没有一个得善终的。

    因为长孙皇后的早逝,才造成众皇子争位,结果让老九李治上台,最终一代女皇武则天篡位,也造成了李氏皇族的一场浩劫,大部分皇族死于非命,活着的也都十分凄惨。比如李恪女儿信安县主,一直到了四十多岁才嫁人。再比如历史上李愔也被贬为庶人,然后郁郁而终,后代也有不少死于武则天时期。其它的皇族也都是差不多,不是贬就是杀,反正没什么好下场。

    所以从李佑的角度来看,治好长孙皇后的病不但可以讨好他的皇帝老爹,说不定长孙皇后多活几年,就可以避免后面的皇子争位,李治也就当不了皇帝,当然也就没有了武则天,做为皇族的李佑也不会为自己和儿孙们的安全担心了,可谓是一举两得。

    当然李佑也知道自己的这个想法有些天真,就算长孙皇后多活几年也不能保证以后的事就不会发生,但这却是李佑改变历史的一个尝试,成不成功无所谓,反正以后的机会还多的是,总能找到改变历史的办法。而且,现在已经出现水泥这种东西了,还怕改变不了其他的历史吗。

    想到这里李佑打定主意,既然自己穿越改变了李佑的命运,那干脆连大唐的命运也一起改变好了,最少也要阻止武则天的上台,再怎么说自己也是李氏的一份子,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自己和儿孙们经历那场李氏皇族的浩劫。

    “钱通,你马上去帮我办一件事情!”想通了这些事情后,李佑立刻一脸严肃的对钱通吩咐道,并且招手让他上前,附在他的耳边说了几句。

    “这件事极为重要,你是我最信任的人,一定不要辜负我的期望!”吩咐完后,李佑亲密的拍了拍钱通的肩头说道。

    “殿下,老奴就是粉身碎骨也一定把事情办成!”钱通被李佑拍的再次激动起来,跪下来双眼含泪呜咽道。

    “好!你去吧!”

    “老奴告退!”钱通带着一脸慷慨赴死的表情,迈着一往无前的步伐离开了客厅。现在钱通感觉自己身负梁王殿下交给的重任,就算是刀山火海也无法阻挡自己前进的道路。

    李道有些无语的看着这个忠心的肥太监,不就是让他去终南山找个人回来吗,用得着这么悲壮吗?

    治好长孙皇后的病,当然要找个好医生,李佑虽然懂一些医学常识,但毕竟不是医生,所以靠他自己肯定治不好长孙皇后的病。不过李佑不行不代表别人不行,如果把历史上的所有名医排个名次的话,现在的大唐就有一位能进入前十的名医,那就是被后人尊称为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出生于北周时代,卒于唐永淳元年,活了有一百多岁,一生致力于医药研究工作,著有《千金方》,创立脏病、腑病分类系统,对中华医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不仅精于内科,而且兼擅外科、妇科、小儿科、五官科、眼科,并对摄生、食疗、针灸、预防、炼丹等都有研究,同时具有广博的药物学知识和jīng湛的针灸技术,可以说是一位了不起的全科医学大师。

    孙思邈在后世被尊称为药王,不过现在是贞观十年,李佑算了算时间,发现孙老头大概有六十多岁了,应该还在长安以南200余里的终南山里隐居呢,平时也帮着周围的居民看看病,因为医术精湛,所以在当地很有名气。

    不过孙思邈真正出名的是在他一百岁之后,当时的皇帝唐高宗,也就是李佑的弟弟李治对孙思邈十分的推崇,这才让孙思邈的名声越来越大,而且并不仅仅局限于医学界,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还是他的弟子,而他那部流传后世的《千金方》也是他一百多岁后才完成的。

    现在的孙思邈其实也有些名气,李佑的皇帝老爹李世民在刚登基时,还派人授于孙思邈爵位,却被他拒绝了。不过大家不要因为这件事就认为李世民很器重孙思邈,其实他们两人连见都没见过,授爵这件事其中也是有缘故的。所以李世民肯定忘了有孙思邈这号人物了,如果记得那不早就请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