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小怂人
字体: 16 + -

第十章 小学

    两人说了一会话,就一起进入了学堂。

    太极宫除了建筑在中轴线上的太极殿、两仪殿、甘露殿这三大殿外,两侧也是殿宇众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长孙皇后居住的立政殿,而李佑的生母阴妃居住的望云殿就在立政殿的旁边。私下里李愔告诉李佑,长孙皇后与阴妃的关系极好,平日里阴妃在宫中,也多受长孙皇后的照顾,再加上他们老爹的宠爱,所以阴妃在宫中的地位仅次于长孙皇后。

    此时,立政殿内,大唐的皇帝陛下正在和长孙皇后聊着天,聊着聊着,他们聊到了李佑。“观音婢,这久怎么没有听到李佑和李愔两小子干混账的事情了,难道他两改性了?”“陛下啊,您是有多久没见到他们两个了?您都不知道,李佑自从上次被程处亮打昏迷,醒来后就跟变了一个人一样,再也没听到他胡闹事情了,还听说昨天他在长安的酒楼里做了一首诗,令人觉得此诗之应该天上才有才对啊!”李世民有些尴尬的摸了摸鼻子,李佑和李愔始终是他的儿子,虽然平日里混账了些,但始终是自己的儿子啊!想到这里李世民觉得对皇子们有些亏欠。他决定以后多关注一下皇子们吧,不再只偏心太子和魏王泰了。李世民不知道,他的这一决定,让大唐的历史发生了改变,本该有许多皇子造反为历史的大唐,这个历史就改了。

    “我去一趟小学,看看朕的儿女们,学习学的怎么样了,顺便去看看小兕子去,她昨天吵着闹着,要去小学玩,看看她今天会不会受苦”。

    小学中人不多,算起来有三十多个学生,加上两个学士和两个校书郞,一共加起来也不到四十人。这里都是十岁以下的小屁孩,已经十二岁的李佑走在他们中间,还真有点鹤立鸡群的感觉。搞的李佑郁闷的想撞墙。

    小学的教室十分宽大,进了门就是就是一排排单独的矮书桌,学生学习时都要跪坐在书桌后面。李佑找了个角落里的书桌坐下来试了试,发现感觉还行,毕竟这具身体早已经适应这种跪座。

    正在李佑想拿起桌上了书看看时,一个八九岁的小正太跑到他旁边坐下。李佑看认识,前几天刚见过,这小家伙是他的九弟,也就是就是后来的唐高宗李治。

    一个小脑袋从李治的背后伸出来,圆圆的小脸大大的眼睛满是嬉笑的表情。

    “你……你怎么把兕子也带来了?”李佑惊的伸手指着李治说道,李治背后出来的正是才三岁的小兕子,现在正满脸点心渣的啃着手里的最后一块桂花糕。

    看着小兕子调皮的样子,李治也不由得苦着脸说道:“五哥,这也不能怪我啊,兕子在宫里无聊,平时都是我陪她玩,可我来读书就不能带她来了。“兕子知道你来这里读书后,兕子就闹着也要来,父皇拗不过她,只好答应了。”

    我晕!李佑听到兕子是因为他才来这里的,立刻一阵头痛。大唐虽然风气开放,但上层社会对男女大防还是很看重的,女子是不能和男子一起读书的,公主们一般都是由自己的母亲或专门的宫女教育。可现在倒好,他的皇帝老爹竟然同意让兕子来这里上学,这也实在太宠爱这位小公主了吧?

    “我要和五哥坐在一起,九哥你坐到我前面!”兕子吃完桂花糕,双手在李治身上擦了擦说道。看的出来李治很宠爱自己这个妹妹,捏了捏她的小脸把位子让给了兕子。

    “五哥,你真的不识字吗?兕子都认识好多好多呢。”

    这时夫子进来了,小丫头虽然调皮,但却很懂礼节,终于把她那问了很多问题的小嘴巴闭上。

    李佑已经打听过了,上面讲学的老夫子姓孔,名叫孔颖学,是山东曲阜孔家的人,和十八学士之一的孔颖达还是堂兄弟,虽然名气没有孔颖达大,但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学究。

    小学的课程很简单,上午读书下午练字,刚进学的从千字文开始,然后再学司马相如的《凡将篇》、蔡邕的《劝学篇》等等,一直到十岁毕业,再转到崇文馆或弘文馆进行中高等教育。但李佑以前连小学都没毕业,可见,他是有多混账。

    这时代的学堂或私塾都是不分班的,所有学生都在一起学生,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都不一样,这也就造成了一个老师带的学生数量有限,李佑他们这里就是这种情况。

    孔老夫子先是逐个了解学生的学业进展情况,然后再圈定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先让他们自己熟悉一下,过会他会逐个讲解,最后看到兕子和李佑时,这位老夫子的眉头皱了起来,对于这两位‘特殊’的学生,他也头疼。

    “两位殿下都已识字吧?”孔老夫子手拿戒尺面无表情的走到李佑和兕子的面前问道,他手里的戒尺可不是做做样子的,别看这里坐的都是王公贵族,可谁要是犯了错照打不误,连告状都没地方告去。

    “识字,识字!兕子已经认识……”小丫头掰着手指头算了算,发现手指头不够用,干脆双手一张脆声道,“兕子认识好多好多字,连父皇都夸兕子聪明!”小丫头一脸骄傲,皇家贵族子弟在上学之前就由母亲带着认字,等送到小学这里时,几乎已经能读能写了,只不过小兕子才三岁,李佑以前就没学好,所以有些尴尬道“我会一些的。”

    “嗯,两位殿下都有一些基础,那就从千字文开始吧,边学边识字。现在跟着我念一句你们读一句。”孔老夫子想了一下,然后打定主意道。

    千字文每四字一句,而且很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与后世出现的百家姓、三字经合称‘三、百、千’,是古代儿童标准的启蒙读物。

    可能是怕李佑和兕子记不住,孔老夫子一共教了四句十六个字,嘱咐他们读熟了后再抄写几遍,至于字面的意思他不强求,以后他有时间再讲解。这让李佑十分的无语,看来这位老夫子真把自己当成三岁孩子教了。

    别的李佑不敢说,可千字文、百字姓、三字经都是他从小就读烂的,倒背如流可能有点夸张,但正背如流绝对没有问题。

    等老夫子走后,李佑翻了翻书,虽然上面的繁体字很陌生,但他早就背的烂熟了,所以猜也能猜出是什么字。千字文是南朝周兴嗣所做,全书一千字无一重复,不过后来听说有人找到有重复的字,对于这点李佑就不是很清楚了。

    李佑无聊的读了几句就放弃了,偷偷看了看小兕子,发现这小丫头竟然背的很认真,摇头晃脑的很像那么回事,这让李佑不禁想到后世,那些在沉重的应试教育下匍匐前进的祖国花朵。

    想到这里李佑灵机一动,看老夫子没注意这边,拿起桌上的纸折了起来,不一会一个漂亮的纸鹤就出现在他的手中,然后轻轻的扔给小丫头。

    正读的认真的小丫头先是一愣,当看清楚是纸鹤时,立刻小脸乐开了花,拿起来左看右看,很有些爱不释手,至于书本早就被她给扔了。李佑玩的兴起,纸青蛙、纸戒指、纸百合花等等小东西层出不穷,光纸飞机他都折了六七种,可惜现在不能试飞。

    小兕子被李佑手中的各种折纸吸引过来,李佑刚折好一样就立刻被小丫头抢走,每一样都是左看右看舍不得放下,李治这小子也发现了身后的动静,看到兕子手中精美的折纸时,也是好奇不已,想要又不敢要,只能眼巴巴的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