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
字体: 16 + -

第206章 元朝(3)

    速不台,蒙古兀良合部人。他的祖先在斡难河边打猎,遇见成吉思汗的先祖,因而相互结交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到太祖铁木真时,已经交往了五代了。他的祖先有一人名叫捏里必的,生子孛忽都,大家视他为折里麻。折里麻就是汉语有谋略的人的意思。三世孙名叫合赤温,生子哈班。哈班生有两个儿子,长子忽鲁浑,次子速不台,两人都骁勇擅长骑射。太祖在班朱尼河时,哈班曾驱赶一群羊来献,途中遇上强盗,被捉拿住。忽鲁浑与速不台随即赶到,用枪刺向强盗,人马都被刺倒,其余同党逃窜而去,于是免除了父亲的灾难,那群羊也得以送到了太祖住的地方。忽鲁浑以百户的身份跟从太祖与乃蛮部首领在长城以南作战,忽鲁浑用箭射退了敌人,乃蛮部众逃奔到阔赤檀山就溃散了。

    速不台以质子的身份侍奉太祖,担任百户。壬申年,攻打金国的桓州,速不台率先登上城墙,拔下了该城。太祖成吉思汗下令赏赐给他一车金帛。灭里吉部势力强盛不肯归附。丙子,太祖在秃兀剌河的黑林召集众将开会,问道:“谁能替我去征伐灭里吉部?”速不台请求前往,太祖认为他非常壮勇就答应了他。于是挑选了部将阿里出率一百人先行出发,侦察灭里吉部的虚实。速不台跟着前进。速不台叮嘱阿里出说:“你在宿营时一定要带着婴儿的用具,离开时就留在那里,使人觉得像是携着家小逃亡的样子。”灭里吉人看到后,果然认为是逃亡的人,于是毫不戒备。己卯,大军进至蟾河,与灭里吉部相遇,一仗就擒获了对方的两名将领,全部降服了其部众。灭里吉部头领霍都逃往钦察,速不台追赶他,在玉峪同钦察人交战,打败了他们。

    壬午,太祖征讨回回国,其国王灭里弃国逃亡。太祖命令速不台与哲别追赶,在灰里河赶上了,哲别作战失利,速不台把部队驻扎在河东岸,下令部下每人点燃三支火炬以壮军威,回回国国王连夜逃走。太祖又命令他统率一万人从不罕川、必里罕城追赶,所经之处都是没有水的地方。度过不罕川以后,先派出一千人为前哨,接着率大军昼夜兼程。等到赶上,灭里逃入海中,一个多月后病死了,全部缴获了灭里所丢弃的珍宝并献给太祖。太祖说:“速不台枕戈待旦,日夜血战,为我王家效劳,我非常赞美他的功绩。”赐给他大珠,银瓶。

    癸未,速不台上奏,请求讨伐钦察。太祖批准了这个建议。于是率领部队绕过宽定吉思海,辗转到太和岭,凿石开道,出乎敌人的意料。部队到达时正遇上钦察人首领玉里吉和塔塔哈尔在不租河聚会,速不台纵兵奋勇冲杀,其部众溃散逃去。玉里吉的儿子被箭射中,逃到林子里,他的奴仆前来报告而抓获了他,其余众人全部投降。于是征服了钦察国土。又来到阿里吉河,与斡罗思部的大、小密赤思老相遇,一战便降服了他们,略取阿速部而还。钦察的那个举告他的主人的奴仆,速不台释放他成为平民。回师后,把此事告知太祖,太祖说:“奴仆不忠于他的主人,难道能忠于他人吗?”于是杀了他。又上奏将灭里吉、乃蛮、怯烈、杭斤、钦察诸部的千户,统一编为一军,太祖同意。攻略也迷里霍只部,缴获一万匹马进献给太祖。

    太祖准备亲征河西,因为速不台连年在外,恐怕父母思念,便让他回家省亲。速不台上奏,愿意跟随西征。太祖命令他度过大沙漠前往。丙戌,攻克撒里畏吾特勤、赤闵等部,以及德顺、镇戎、兰、会、洮、河等州,获得母马5000匹,全部献给朝廷。丁亥,得到太祖去世的消息,就返回来了。

    己丑,太宗即位,把秃灭干公主嫁给速不台为妻。随从太宗进攻潼关,部队失利,太宗责备他。睿宗当时在藩王官邸,说兵家胜败不常,请让他立功自效。太宗于是命令速不台跟随睿宗攻略河南。经过牛头关,正遇到金国将领合达率领步兵、骑兵数十万严阵以待。睿宗向速不台问制敌的方略,速不台说:“居住在城中的人不能忍受劳苦,我们用接连不断的挑战来使他们疲劳,战斗就可以获胜了。”部队集中于三峰山,金兵把他们包围了数层,正赶上风雪大作,金军士兵冻僵倒在地上,部队乘机进攻,几乎全部歼灭了金军。从此以后金军无法再次振作。壬辰夏,睿宗还师驻守官山,留下速不台统领各道兵马包围汴京。癸已,金朝皇帝渡过黄河北逃,速不台率军追上以后在黄龙冈击败他们,杀死一万多人。金朝皇帝又向南逃到归德府,没过多久,又逃到蔡州。汴京投降,俘获金朝的后妃及各种宝器献给太宗,进兵包围蔡州。甲午,蔡州城被攻下,金朝皇帝自焚而死。当时汴梁遭受战祸时间太久,这年闹饥荒发生人吃人的现象,速不台下令,允许汴梁的老百姓渡河北上就食。

    乙未年,太宗命令诸王拔都等西征八赤蛮,并说:“听说八赤蛮胆勇过人,速不台也是胆勇过人,我想可以战胜他。”于是命速不台担任先锋,与八赤蛮作战,继而又令他统帅大军,于是在宽田吉思海俘虏了八赤蛮的妻子和儿女。八赤蛮听到速不台前来,十分害怕,逃到海中。

    辛丑,太宗命诸王拔都等讨伐兀鲁思部头领也烈班,被也烈班打败;围攻秃里思哥城,又未攻克。拔都奏请太宗派速不台前来督战,速不台挑选哈必赤军怯怜口等50人前往,仅打了一仗就俘获了也烈班。进兵攻打秃里思哥城,三天就打了下来,全部获取了兀鲁思所部后回军。途经哈咂里山,进攻马札儿部首领怯怜。速不台担任先锋,与诸王拔都、吁里兀、昔班、哈丹兵分五路进击。众人说:“怯怜军势强盛,不可轻易进兵。”速不台献奇计,将怯怜军引诱到漷宁河。诸王的部队在上游,河水浅,战马可以过去,中间又有桥。下游水深,速不台准备编造木筏偷渡过河,绕到敌军的后面。没等渡河,诸王的部队抢先过河与敌交战。拔都所部争着过桥,反被敌军钻了空子,甲士30人阵亡,部将八哈秃也战死。渡河以后,诸王以为敌兵还很多,想要速不台撤军,慢慢地回去再作打算。速不台说:“诸位大王想回去就自己回去吧,我不到秃纳河的马茶城就绝不回去。”等到他率军急速赶到马茶城,诸王也都随后跟到,于是攻克了该城才回师。诸王前来聚会,拔都说:“漷宁河作战时,速不台救援来迟,以至我的八哈秃被杀。”速不台说:“诸位大王只知道上游水浅,而且有桥,于是抢先渡河与敌交战,却不知我在下游造木筏未完工,现在只说我行动迟缓,应当考虑其中的原因。”于是拔都也省悟过来。后来举行大会,赐速不台马奶和葡萄酒喝。言及征战怯怜时的事情,拔都说:“当时的所获一切都是速不台的功劳啊。”壬寅,太宗去世。癸卯,诸王大会,拔都打算不去,速不台说:“大王在皇族中是长兄,怎么能不去呢?”甲辰,于是拔都与诸王相会于也只里河。

    丙午,定宗即位,速不台参加朝会后,回到秃剌河边的家中。戊申年去世,终年73岁。朝廷追赠他为效忠宣力佐命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为河南王,谥号忠定。儿子兀良合台。

    蒙古建国

    成吉思汗六年(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建立了蒙古汗国。它统治着东起兴安岭,西迄阿尔泰山,南至阴山的广大地区。成吉思汗作为奴隶主贵族的代表,对内建立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对外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扩张。

    成吉思汗即位后,打破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民族部落组织,把蒙古百姓划分为95个千户,分封给开国的功臣和贵戚。在这些封地,每一千户内的牧民按十户、百户、千户编组,分别统属于多级那颜,平日游牧生产,战时出征作战。千户即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生产和军事相结合的千户制,是蒙古国家的基本制度之一。千户之上设立只管军事,不管民政的左手、右手、中军等三个万户。分别由木华黎、博尔术、纳牙阿掌管。

    同时,成吉思汗把护卫军“怯薛”由550人扩充为一万人,主要从有技能,身体健壮的各级那颜贵族子弟及少数“自身人”的子弟中挑选。护卫军的主要职责是保卫大汗的金帐。这支由大汗亲自统领的亲军,是防止内战和进行扩张掠夺战争的有力工具。

    早在宋嘉泰二年(1202年),铁木真就设立“札鲁忽赤”(断事官)来处理民事纠纷。嘉泰三年(1203年),又召开大会,制定了札撒(法律)。嘉泰四年(1204年),铁木真让乃蛮掌印官、畏兀儿人塔塔统阿借用畏兀儿文(回鹘文)字母,拼写蒙古语,创造了蒙古文字。成吉思汗元年(1206年)建国后,任命他的养弟失吉忽秃忽为“普上断事官”(大断事官)掌管民户的分配和审断刑狱、诉公司法,是蒙古的最高行政长官。后来断事官逐步成为兼管财政、赋税和司法的重要官职)。成吉思汗十三年(1218年),成吉思汗又召开忽里台大会,将自己以前发布的命令汇集成册,形成成文法《大札撒》。《大札撒》确保私有财产和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对巩固蒙古权利、加强统治有积极作用。

    蒙古建国后,成吉思汗在创立各项制度的同时,发动了扩张战争。成吉思汗二年(1207年),派长子术赤领兵北时,征服“林木中百姓”各部。失惕河(什德河)流域的斡亦刺各部,八河地区(贝加尔湖以西)和贝加尔湖以南的不里牙惕等部,纷纷投降。接着术赤进兵吉利吉思部(唐时黠戛斯的后代,居住于今叶尼塞河上游)。吉利吉思首领表示臣服。西伯利亚部落纷纷归顺蒙古,蒙古北部疆域大大扩展了。

    征服了北方部落以后,成吉思汗三年(1208年)冬,成吉思汗向西追击乃蛮首领屈出律和蔑尔乞首领脱脱的残部。在额尔齐斯河支流不黑都儿麻河射死脱脱,击溃了乃蛮、蔑尔乞部联军。屈出律与脱脱子忽都渡额尔齐斯河逃入畏兀儿部境内。乃蛮的失败,震动了畏兀儿各部,他们决定借助蒙古的力量,摆脱西辽的统治。第二年,畏兀儿人杀死西辽所置的监国,派两名使者去向蒙古汗表示臣服,并配合蒙古军击溃了忽都的残部,以此表示对成吉思汗的忠诚。成吉思汗六年(1211年),畏兀儿首领巴尔术阿尔忒的斤带大量珍宝亲自去克鲁伦河畔朝见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按氏族收养子的惯例,收认巴尔术为第五子,并将女儿也立安敦公主嫁给他。同年,成吉思汗派大将忽必来进攻巴尔喀什湖以南的哈刺鲁。哈刺鲁马木笃汗杀死西辽监国,投降蒙古。马木笃汗也到蒙古朝见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将阿勒合别姬公主嫁给他为妻。畏兀儿和哈刺鲁的归顺打开了蒙古进军西辽的通道。

    成吉思汗在西进的同时,派兵南下进攻西夏。早在宋开禧元年(1205年)三月,成吉思汗灭乃蛮后就率兵侵入过西夏。成吉思汗二年(1207年)秋,又以西夏不纳贡称臣为借口,第二次侵入西夏,四出掳掠,第二年春天退回。成吉思汗四年(1209年)秋,成吉思汗发兵第三次侵入西夏。西夏向金求援,金却坐视不救。蒙古军长驱直入,包围西夏都城中兴府(今宁夏银川),引黄河水灌城,城内居民死伤无数。西夏国王纳女求和,每年向蒙古进贡,归顺蒙古。

    到成吉思汗六(1211年),蒙古已成为南接金朝,西临西辽的强大国家。

    忽必烈治理中原

    蒙哥汗元年(1251年),蒙哥即位后,任命二弟忽必烈总管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忽必烈南下驻于爪忽都(蒙古人对金北边部族的泛称)之地,建藩府于金莲川(今内蒙古正兰旗闪电河),常驻于桓(今内蒙古正兰旗北)、抚(今内蒙古兴和县)二州间。在他身边招纳了一批汉族士人为幕僚,如刘秉忠、姚枢、许衡、郝经等人。通过他们的引荐,吸引了更多的中原士人。他们用儒家思想和历代行之有效的治国之道影响忽必烈,促使忽必烈采纳他们的策略,以汉法来治理中原。

    蒙哥汗二年(1252年)正月,谋士姚枢建议改变春去秋来,夺城后剽杀掳掠的作战方式,采取以守为主,亦战亦耕,广积粮储,充实边备的灭宋方针。忽必烈采纳了这一建议,首先整治邢州(今河北邢台)。当时,邢州在两个答剌军统治下,民户由一万多户锐减为五千七百户。忽必烈任用汉人张耕为邢州安抚使、刘肃为邢州商榷使。他们到邢州后,革除弊政,惩办贪暴,召抚流亡,仅几个月时间,邢州大治,户口增加几十倍。于是,忽必烈请设经略司于汴(今河南开封),以汉人史天泽、杨惟中、赵壁等为经略使,整顿河南军政。汉将史天泽等到河南后,打击暴虐贪淫的地方军阀,处死横暴的州官,兴利除害,深得民心。他们还在唐(今河南唐河县)、邓(今河南邓县)屯田。在邓州设屯田万户,范围西起邓州,东连陈州(今河南淮阳)、亳州(今安徽亳县)、清口(今江苏淮阴西)等地。屯田的农民,敌至则战,敌走则耕,不久,河南大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