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
字体: 16 + -

第93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14)

    石勒是羯族人,他家世代是羯族部落的小头目。年轻的时候,并州地方闹饥荒,他和部落失散了,曾经给人家做过奴隶、佣人。有一次,石勒被乱兵捉住,关在囚车里。正好他的囚车旁边有一群鹿跑过。乱兵纷纷去追捕鹿群,石勒才趁机逃走。

    石勒受尽苦难,没有出路,就招集一群流亡的农民,组成了一支强悍的队伍。刘渊起兵以后,石勒投降汉国,在刘渊部下当了一员大将。

    羯族人的文化比匈奴人要低。石勒从小没有像刘渊那样受过汉族文化教育,不识字。他担任大将以后,渐渐懂得要成大事业,光靠武力不行,就依靠一个汉族士人张宾,采取了许多政治措施。他还收留了一批北方汉族中的贫苦的读书人,组织了一个“君子营”。

    由于石勒骁勇善战,加上有了张宾一批谋士帮他出谋划策,石勒的势力更加强大。到了公元328年,终于消灭了刘曜。过了两年,石勒在襄国自称皇帝,国号仍是赵。历史上把刘氏的赵国称为“前赵”,把石勒建立的赵国称为“后赵”。

    石勒自己没有文化,但是却十分重视读书人。他做了后赵皇帝后,命令部下,凡捉到读书人,不许杀死,一定要送到襄国来,让他自己处理。

    他听从张宾的意见,设立学校,要他部下将领的子弟进学校读书。他还建立了保举和考试的制度。凡是各地保举上来的人经过评定合格,就选用他们做官。

    石勒严禁部下提到“胡”字、“羯”字。但是为了安抚汉族士人,有时候也没有执行禁令。

    有一次,有个汉族官员樊坦被任用做官。樊坦进宫朝见的时候,穿了一身破破烂烂的衣服。石勒吃惊地问他:“你怎么穷到这步田地?”

    樊坦忘记了禁令,回答说:“刚刚碰到一批羯贼,把我的家当都抢走,家里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了。”

    石勒知道他吃了亏,就安慰他说:“羯贼这样乱抢东西,太不应该!我来替他们赔偿吧!”

    樊坦忽然想起了触犯了禁令,吓得浑身发抖,连忙向石勒请罪。

    石勒笑着说:“我这个禁令,是对付一般百姓的。你们这些老书生,我不怪你们。”

    说着,真的赔给樊坦一些衣服钱财,还赏给他一辆车,一匹马。

    石勒挺喜欢读书。他自己不识字,就找一些读书人把书讲给他听,一边听,一边还随时发表自己的见解。

    有一次,他让人给他读《汉书》,听到有人劝汉高祖封旧六国贵族的后代的历史。他就说:“唉!刘邦采取这样错误做法,还怎么能够得天下呢?”讲书的人马上给他解释,后来由于张良的劝阻,汉高祖并没有这样做。石勒点头说:“这才对啦。”

    又有一次,石勒举行宴会招待大臣,宴席上,他问一个大臣,说:“你看我可以比得上古代什么样的帝王?”

    大臣吹捧说:“陛下英明神武,比汉高祖还强,别人更比不上了。”

    石勒笑了笑说:“你说得太过分了。我要是遇到汉高祖,只能做他的臣下,大概跟韩信、彭越差不多。要是我生在汉光武帝那个时候,倒可以和他并驾齐驱,还说不定谁胜谁负呢。”

    由于石勒重用人才,在政治上比较开明,后赵初期出现了兴盛的气象。

    祖逖中流击楫

    自从匈奴人占领中原,北方有许多人避难到南方来。刘琨的好友祖逖也带了几百家乡亲来到淮河流域一带。在逃难的行列中,祖逖主动出来指挥,把自己的车马让给老弱有病的坐,自己的粮食、衣服给大家一起吃用。大家都十分敬重他,推他做首领。

    到了泗口,祖逖手下已经有一批壮士,他们都是背井离乡的北方人,希望祖逖带领他们早日恢复中原。

    当时,司马睿还没有即皇帝位。祖逖渡江到建康,劝琅琊王司马睿说:“晋朝大乱,主要是由于皇室内部自相残杀,使胡人乘机会攻进了中原。现在中原的百姓遭到敌人残酷迫害,人人想要起来反抗。只要大王下令出兵,派我们去收复失地。那么北方各地的人民一定会群起响应。”

    司马睿并没有恢复中原的打算,但是听祖逖说得有道理,也不好推辞,勉强答应他的请求,派他做豫州刺史,拨给一千个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匹布,至于人马和武器,叫他自己想办法。

    祖逖带着随同他一起来的几百家乡亲,组成一支队伍,横渡长江。船到江心的时候,祖逖拿着船桨,在船舷边拍打,向大家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扫平占领中原的敌人,决不再过这条大江。”他的激昂的声调和豪壮的气概,使随行的壮士个个感动,人人激奋。

    到了淮阴,他们停下来一面制造兵器,一面招兵买马,聚集了两千多人马,就向北进发了。

    祖逖的军队一路上得到人民的支持,迅速收复了许多失地。当时,长江以北还有不少豪强地主,趁中原大乱的机会,占据堡坞,互相争夺。祖逖说服他们停止内争,跟随他一起北伐,对不听号令、依附敌人的,就坚决打击。祖逖的威望就越来越高了。

    刘琨在北方听到老朋友祖逖起兵北伐,也很高兴,说:“我夜间枕着兵器睡觉等天亮,就是一心要消灭敌人。现在祖逖跑到我前面去了。”

    公元319年,陈留地方的豪强地主陈川投降后赵国主石勒,祖逖决定发兵进攻陈川。石勒派兵五万援救,被祖逖打得大败。接着,后赵的将领桃豹和祖逖的部下韩潜又争夺蓬陂城。战斗了四十天,相持不下,双方的军粮都发生了困难。

    有一天,祖逖用布袋装满了泥土,派一千多名兵士扛着,运到了晋营,装作运粮的样子。最后又派了几个兵士扛着几袋米,运到半路上,故意停下来休息。

    桃豹在赵营内看到晋兵运来那么多的米,自然眼红,就趁晋兵休息的时候,派了大批兵士来抢。晋兵丢下米袋就逃。赵营里早已断了粮,抢到了一点米,只能够勉强维持几天,但是大家看到晋营里军粮那么充足,军心就动摇起来了。桃豹赶快派人向石勒求救。

    过了几天,石勒派了一千头驴子装运了粮食接济桃豹。祖逖早就探得情报,在路上设下伏兵,把后赵的粮食全部截夺下来。这样一来,桃豹再也支持不住,连夜放弃阵地逃跑了。

    祖逖领导晋兵艰苦斗争,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全部领土,后赵的兵士陆续向祖逖投降的也很多。晋元帝即位后,因为祖逖功劳大,封他为镇西将军。

    祖逖在战斗的艰苦环境中,和将士们同甘共苦,自己的生活很节约,把省下的钱尽量帮助部下。他还奖励耕作,招纳新归附的人。即使是跟自己关系疏远和地位低下的人,他也同样热情地对待。生地的百姓都很拥护他。

    有一次,祖逖举行宴会招待当地父老。人们高兴得又是唱歌,又是跳舞。有些老人流着眼泪说:“我们都老了,今天能够在活着的日子里看到亲人,死了也可以闭上眼睛了。”

    祖逖一面操练士兵,一面扩大兵马,预备继续北伐,收复黄河以北的国土。哪儿想到昏庸的晋元帝对祖逖竟放心不过,怕祖逖势力太大了不好控制,派了一个戴渊来当征西将军,统管北方六州的军事,叫祖逖归他指挥。祖逖辛辛苦苦收复失地,反而受到朝廷的牵制,心里很不舒坦。

    不久,祖逖听说他的好友刘琨在幽州被王敦派人害死,又听说晋元帝跟王敦正在明争暗斗,心里又是忧虑,又是气愤,终于得病死了。豫州的男女老少听到祖逖去世的消息,像死了自己的亲人一样伤心。

    祖逖虽然没有完成恢复中原的事业,但他那中流击楫的英雄气概,一直被后代的人所传诵。

    慕容氏的兴起

    元康四年(294年),鲜卑慕容率部众自徒河(在今辽宁锦县西北)徙居大棘城(在今辽宁义县西南)。慕容是鲜卑之一支,曹魏初迁居于辽西,部落首领莫护跋跟随司马懿,征战有功,封率义王,建国于棘城之北。慕容祖父慕容梃为左贤王;父慕容涉归,拜鲜卑单于。慕容继位初期,每年劫掠西晋边界,后投降,被封为鲜卑都督。

    永嘉元年(307年)十二月,慕容自称鲜卑大单于。其后,辽东鲜卑素喜连、木津二部攻掠西晋郡县,劫杀士民,连年为寇。百姓流离失所,很多人投奔慕容。慕容之子慕容翰建议讨伐二部,以兴复辽东,合并部众,既表明忠义于西晋,又可以得到很大利益,就此建立霸王基业,慕容遂帅众击杀素喜连、木津,并其部众。至西晋愍帝时,天下大乱,人民流徙,慕容居于北方,局部形势稳定,又政事清明,虚心纳谏,注意拉拢世家大族人物,所以,北迁的百姓逐渐都投靠到慕容治下,人口因此而剧增十倍。慕容因而设置侨郡县,用以安置流民。并任用许多世家大族人物,或为股肱谋主,或者位居权要,或者设教授徙,充分发挥其作用。

    建武元年(317年),慕容遣使至江东劝进。次年,晋平州刺史崔毖怨恨流民多归慕容,煽动高句丽及鲜卑段氏、宇文氏共击慕容。慕容用离间计退去高句丽、段氏军队,大败宇文氏,乘胜赶走崔毖,占据辽东(今辽宁襄平)。以后慕容屡遣使至建康(今江苏南京),东晋授予其都督幽平二州东夷诸军事、车骑将军、平州牧,拜辽东公。慕容又约西晋太尉陶侃,劝其兴兵北伐,清定中原,但没有结果。

    咸和八年(333年)五月,慕容死,其子慕容皝继位,用法严明,其兄弟慕容翰、慕容仁等起兵谋反。慕容皝先后平定叛乱。咸康三年(337年),慕容皝称燕王,设置百官,正式建立前燕。因为段氏屡次侵扰后赵,又收容前燕叛臣慕容翰,进攻前燕,慕容皝遂派使者向后赵称臣,约后赵共击段氏。后赵皇帝石虎大悦,约定明年攻段。次年,后赵践约进攻段辽,势如破竹,连下四十余城,段辽不敌而逃。后赵石虎既取得对段辽的胜利,怨恨慕容皝不会合后赵攻段,移师进攻前燕。面对后赵强大的军事攻势,前燕36城一起投降,五月,后赵军队到达棘城,慕容皝率众固守,两军对峙十多天,后赵兵撤退,前燕军队乘势出击,大获全胜后赵,斩获三万余人。十二月,前燕又与段辽设计,伏击后赵军队,大胜,段辽部众也全部归入慕容皝麾下。

    咸康七年(341年),前燕使者至建康,为慕容皝请封燕王。东晋遣使封慕容皝为使持节、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幽州牧、大单于、燕王。又封其功臣百余人。次年,慕容皝迁都到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县),帅众分两路攻高句丽,掠夺其男女五万余人而还。此后,慕容皝又进攻鲜卑宇文部,三路并进,取得胜利,宇文部首领逸豆归逃入大漠,宇文部自此灭亡。慕容皝得其牲畜、财宝,迁其部众五万余到昌黎(治龙城),开辟地方一千余里。永和二年(346年),前燕又出兵攻夫余,俘虏夫余王及其众五万余人而归。对外战争取得一些胜利后,慕容皝开始注意治理境内,他下令设置屯田,与农民六四分成,废除园囿,让无地百姓耕种。赤贫无法生存者则赐牛一头。并下令在境内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又将以前设置的侨郡县部取消,而改为县,广大流民都成为国家的编户。此外,慕容皝很重视教育,在境内设立学校,学生达千余人,慕容皝每月视察,测试优劣,甚至亲自讲授。

    永和四年(348年),慕容皝去世,其子慕容亻隽即位,称燕王。次年,后赵大乱,前燕发兵二十多万,乘机进攻中原。三四年间,主要与冉闵相互攻战。永和八年(352年),前燕军队俘斩冉闵,攻克邺城(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慕容亻隽即皇帝位,年号元玺,定都于蓟城(今北京市),后又造都于邺城。前燕进入极盛时期,其疆域南面以淮水为界,北边以昌黎、辽东为根据地,东边直抵渤海,西面以崤山(在今河南省洛宁县北)、渑池(在今河南省)为界,占有今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之全部或大部,以及江苏、安徽的部分地区。

    前燕进入中原之后,慕容亻隽志得意满,企图进一步攻灭东晋和前秦,统一中国。升平二年(358年)十二月,慕容亻隽下令在境内各州郡查实户口,每户只能留下一名丁壮,其余全部征发为兵,打算凑足150万大军,在次年春季汇集洛阳,准备出征。后因臣下进谏,说百姓连年征战,不堪负担沉重的赋设,已经非常疲惫。慕容亻隽于是改令三五发兵,以来年冬天汇集邺城。升平三年(359年)十二月,征发的军队已经汇集到邺城,慕容亻隽却因身患重病于次年正月病死,计划也自然流产。

    慕容亻隽死后,其子慕容日韦嗣立,因年纪太小,由其叔父慕容恪辅政。后慕容恪死,慕容之子慕容评接替他执掌前燕朝政。太和四年(369年),东晋大司马桓温率军北伐,一路胜利,直抵枋头(今河南浚县西南)。慕容评惶乱失措,准备逃回龙城。慕容恪之弟慕容垂却力主出战,结果大败晋军,挽回局势。但慕容评妨贤忌能,有功不赏,阴谋害死慕容垂,慕容垂被迫投降前秦。

    慕容评统治后期,前燕政治腐败,官吏贪污。慕容评更是拼命搜刮,财物堆积如山。前燕的国力迅速衰退,军队士气大为涣散。太和五年(370年),前秦苻坚派王猛率六万大军进攻前燕,势如破竹,长驱直入,很快攻克燕都邺城。慕容评出逃,想回到龙城,途中被前秦所俘,前燕亡。

    冉闵诛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