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
字体: 16 + -

第28章 春秋战国(20)

    大凡游说的当务之急,在于懂得使被说对象所崇敬的能锦上添花,而使他所憎恶的销声匿迹。他自认为他的计谋十分明智,就不要指出他的失误使他感到窘迫;自认为他的决裁十分果断,就不要指出他的对手使他愤愤不平;自认为他的力量十分强大,就不要列举他的困难对他横加阻拦。规划别的事情却与君主的考虑相同,表彰别的人物却与君主的行为一致的,就加以美化而不要中伤。有与君主的过失相同的,就公开进行掩饰,表明这不是失误。对君主一片忠心,没有丝毫违碍,言辞没有任何触犯,然后才发挥自己的口辩和才智。这正是能使君主亲近不疑,能使自己竭尽才智的困难所在啊。能旷日持久,恩宠已经深厚,达到充分谋划而不起疑心,相互争辩而不致获罪,这才公开计较利弊以使君主获得成功,直接指出是非以使君主提高修养,能以此相互对待,这才算游说取得成功。

    伊尹充当厨师,百里奚充当奴隶,都是为了干谒君主以得到任用。这两人原本都是圣人,尚且不能不役使自己而有此卑贱的经历,那么有才能的士人就不会取笑我的主张了。

    宋国有一位富人,天下雨损坏了墙壁。他的儿子说:“不修筑将会被盗。”他的邻人的父亲也这样说。到了晚上,他的财物果然大量丢失。他的家里对他的儿子十分了解,于是对邻人的父亲产生了怀疑。从前郑武公想讨伐胡人,便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于是问群臣道:“我想用兵,谁是可以讨伐的对象?”关其思回答说;“胡人可以讨伐。”便杀死关其思,说:“胡人是兄弟邻邦,你说讨伐他,为什么呢?”胡人的君主听到后,认为郑国亲近自己,便对郑国不加防备。郑人袭击胡人,取得胜利。这两位提建议的人,他们的看法都是正确的,但是严重的被处死,轻微的被怀疑。对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并不困难,将正确的认识使用得恰到好处就困难了。

    从前弥子瑕得到卫国君主的宠爱。卫国的法律规定,私驾君主车辆的处以刖刑。不久弥子瑕的母亲生病,有人听说后,连夜告诉他。弥子瑕矫命驾驶君主的车辆外出。卫君听说后反而赞美他说:“多么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缘故不怕触犯刖刑!”同卫君游览果园,弥子瑕吃桃觉得味道非常好,没吃完便奉献给卫君。卫君说:“多么爱我啊,连自己的嘴都不顾却想念着我!”等到弥子瑕面色衰老而丧失宠爱,得罪于卫君,卫君说:“这个人曾经矫命私驾我的车辆,又曾经将他吃剩的桃子给我吃。”本来弥子瑕的行为和当初一样没什么变化,从前被称赞而后来却获罪,根本原因在于爱和憎发生了变化。所以得到君主的宠爱,那就认识完全一改而感情更加亲密;遭到君主憎恶,那就罪名恰到好处而关系更加疏远。因此进行规谏和游说的士人,不能不首先审察君主对自己的爱憎,然后再向他进言了。龙作为一种爬虫,可以驯服亲近而骑在它身上。但它的脖子下面有一尺长的逆鳞,人要是触动它,就必定将人杀死。君主也有逆鳞,游说他的人能够做到不触动君主的逆鳞,那就差不多能取得成功了。

    有人将韩非的书传到秦国。秦王阅读《孤愤》、《五蠹》等作品,说:“唉,我能见到这个人和他交往,死也不感到遗憾了!”李斯回答说:“这是韩非写的书。”秦国因此加紧进攻韩国。韩王当初不任用韩非,等到事情紧急,才派韩非出使秦国。秦王十分高兴,还没有加以信任和使用。李斯、姚贾十分害怕韩非,诋毁他说:“韩非是韩国的庶出公子。如今您想兼并诸侯,韩非终究向着韩国不向着秦国,这是人之常情。如今您不任用,留了很长时间才放他回去,这是给自己留下后患,不如加以罪过依法惩治他。”秦王认为他们说的很对,便将韩非交法官治罪。李斯指使人送药给韩非,让他自杀。韩非想亲自向秦王表白,不让见。秦王十分后悔,派人赦免韩非,但韩非已经死了。

    孟子、驺衍、淳于髡和荀子

    孟轲,是战国时期的鲁国驺县人,受业于子思的门人。学业既已精通,便游说齐宣王以谋取职位,宣王不能任用。前往梁国,梁惠王不同意他的主张,认为他是迂腐而不通情理。正在这时,秦国任用商君,富国强兵;楚国、魏国任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任用孙子、田忌之辈,诸侯向东朝见齐国。天下正致力于合纵连横,把进攻讨伐当作真本领,而孟轲却阐明唐尧、虞舜、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走到哪里都不受欢迎。回来以后便与万章等人研讨《诗》、《书》,阐明仲尼的思想,创作《孟子》七篇。孟子以后又出现驺子等人。

    齐国有三位驺子。他们中最早的是驺忌,以善于弹琴干谒齐威王,因此涉足国家政事,被封为成侯而接受相印,早于孟子。其次是驺衍,后于孟子。驺衍目睹各国君主日益荒淫奢侈,不能崇尚道德,像《大雅》歌颂的那样,自身加强修养,百姓得到恩惠。可是深入观察阴阳的更替消长而进行怪诞迂阔的推演,著《终怡》、《大圣》等篇章十多万言。他的言论广博妙远而缺乏根据,都是先从小事物上取得验证,然后进行推论,将它夸大,直到无边无际。比如先从当今开始,一直往上排列到黄帝,都是学者共同遵循的,大体依据时代的盛衰,相应记载其中的吉凶制度,然后往远处推论,直至天地还没有产生,幽深不可考的源头。比如先罗列中国的名山大川,所有山谷中的飞禽走兽,水中地上繁衍的东西,各种珍奇的物品,然后据此进行推论,直至连海外的人都无法目睹的物件。他引证开天辟地以来,历代均按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属性而互相更替,虽然治理国家各有合适的措施,但预示吉凶的征兆都是如此。他认为儒生所说的中国,对于整个天下来说,只不过是八十一分中仅占其中的一分罢了。中国名叫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本身又分为九州,这就是夏禹所分定的九州,不能计算在天下的州数之中。中国以外像赤县神州这样的共有九个,这才是所谓的九州。在九州之间有小海环绕它们,人民禽兽没有能够相互沟通的,像这样一个区域范围中的,才是一州。像这样的共有九个,便有大海环绕在它们外面,就是天地的边缘。他的主张都是这样一类的东西。但总结他的归宿,必定离不开讲求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间的恩德,是最基本的出发点。王公大人最初见到他的主张,十分惊喜留念而信服,但此后都不能加以实行。

    从驺衍和在齐国的稷下讲学的各位先生算起,如淳于髡、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驺等人,各自著书论述有关国家治乱的事情,用来干谒当时的君主。

    淳于髡是齐国人。他博闻强记,学习不宗一家。他进行游说和规谏,羡慕晏婴的为人,然而却致力于察颜观色以迎合君主的心意。有一位客人将淳于髡引见给梁惠王,惠王让左右的人员回避,单独坐下再次会见淳于髡,可是淳于髡始终一言不发。惠王十分不高兴,因而指责客人说:“你称赞淳于先生,说管仲、晏婴也赶不上他,等到和我相见,我一点收获也没有。难道我不配听他说话吗?这是什么缘故呢?”客人将这番话告诉淳于髡。淳于髡回答说:“的确如此。我先前见到惠王,他心里正考虑如何驰骋;后来又见到惠王,他心里正想着听音乐,我因此只好一声不吭。”客人原原本本告诉惠王,惠王大惊,说:“唉,淳于先生真是圣人啊!前一次淳于先生来,有人贡献良马,我没有来得及察看,正好先生到。后一次先生来,有人贡献歌伎,没来得及表演,也正好先生到。我虽然让人回避,但自己的心思却在那里,是有这么回事。”后来淳于髡进见,一直连着谈了三天三夜毫无倦容。惠王想安排他做卿相,淳于髡便辞谢离去。因此惠王送他一辆四匹马拉的供乘坐用的车,五匹一捆的帛,上面放着玉璧,黄金百镒。他终身不做官。

    慎到是赵国人;田骈、接子,是齐国人;环渊,是楚国人,都学习黄帝、老子有关道和德的主张,由此发明论述他们的意旨,所以慎到著十二论,环渊著上下篇,而田骈、接子都有所论述。驺,是齐国众驺子之一,也大量采用驺衍的主张而著书立说。因此齐王对这些人十分赞赏,从淳于髡往下,都称他们为列大夫,在康庄大道两旁为他们建造住宅,高门大屋,使他们倍受尊宠。纵览天下诸侯的宾客,首推齐国能招致天下的贤士。

    荀卿是赵国人,五十岁才到齐国来讲学。驺衍的主张十分迂阔而且能言善辩;驺的文论面面俱到而难于付诸实践;淳于髡与人长期相处,时常发表一些精采的言论。因此齐国人称颂道:“谈天说地数驺衍,文辞精美是驺,能言善辩淳于髡。”田骈等人都在齐襄王时死去,因而荀卿是最有名望的老师。齐国非常重视补充列大夫的缺额,而荀卿曾三次充任祭酒。齐国有人诬陷荀卿,荀卿便到楚国,于是春申君用他为兰陵县令。春申君死,于是荀卿被免职,便在兰陵安家落户。李斯曾经是荀卿的学生,不久在秦国为相。荀卿对浊世的政治十分憎恶,由于亡国昏君一个接着一个,不遵循大道而被巫祝荧惑,迷信鬼神;庸俗的儒生目光短浅,不知变通;像庄周等人又荒唐猾稽,伤风败俗,因此推敲儒家、墨家、道家在实践中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论述编著数万言而后逝世,就安葬在兰陵。

    孙膑计斗庞涓

    魏惠王也学秦孝公的样,要找一个商鞅式的人才。他花了好些金钱招徕天下豪杰。当时有个魏国人叫庞涓的来求见,向他讲了些富国强兵的道理。魏惠王听了挺高兴,就拜庞涓为大将。

    庞涓真有点本领。他天天操练兵马,先从附近几个小国下手,一连打了几个胜仗,后来连齐国也给他打败了。打那时候起,魏惠王更加信任庞涓。

    庞涓自以为是了不起的能人。可是他知道,他有一个同学齐国人孙膑,本领比他强。据说孙膑是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只有他知道祖传的《孙子兵法》。

    魏惠王也听到孙膑的名声,有一次跟庞涓说起孙膑。庞涓派人把孙膑请来,跟他一起在褐釉鹦鹉形水注魏国共事。哪知道庞涓存心不良,背后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魏惠王十分恼怒,把孙膑办了罪,在孙膑的脸上刺了字,还剜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

    幸好齐国有一个使臣到魏国访问,偷偷地把孙膑救了出来,带回齐国。

    齐国大将田忌听说孙膑是个将才,把他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也正在改革图强。他跟孙膑谈论兵法后,大为赏识,只恨没早点见面。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进攻赵国,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威王求救。齐威王想拜孙膑为大将,孙膑忙推辞说:“不行。我是个受过刑的残废人,当了大将,会给人笑话。大王还是请拜田大夫为大将吧。”

    齐威王就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去救赵国。孙膑坐在一辆有篷帐的车子里,帮助田忌出主意。

    孙膑对田忌说:“现在魏国把精锐的兵力都拿去攻赵国,国内大多是些老弱残兵,十分空虚。咱们不如去攻魏国大梁。庞涓听到了,一定要放弃邯郸,往回跑。我们在半道上等着,迎头痛击他一顿,准能把他打败。”

    田忌就按照这个计策去做。庞涓的军队已经攻下邯郸,忽然听说齐国打大梁去了,立刻吩咐退兵。刚退到桂陵地方,正碰上齐国兵马。两下里一开仗,庞涓大败。

    齐国大军得胜而归,邯郸之围也解除了。

    公元前341年,魏国又派兵攻打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救。那时候,齐威王已经死了。他的儿子齐宣王派田忌、孙膑带兵救韩国。孙膑又使出他的老法子,不去救韩,却直接去攻魏国。

    庞涓得到本国的告急文书,只好退兵赶回去,齐国的兵马已经进魏国了。

    魏国发动大量兵力,由太子申率领,抵抗齐军。这时候,齐军已经退了。庞涓察看一下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发现齐军的营盘占了很大的地方。他叫人数了数做饭的炉灶,足够十万人吃饭用的。庞涓吓得说不出话来。

    第二天,庞涓带领大军赶到齐国军队第二回扎营的地方,数了数炉灶,只有能够供五万人用的了。

    第三天,他们追到齐国军队第三回扎营的地方,仔细数了数炉灶,只剩了两万人用的了。庞涓这才放了心,笑着说:“我早知道齐军都是胆小鬼。十万大军到了魏国,才三天工夫,就逃散了一大半。”他吩咐魏军没日没夜地按着齐国军队走过的路线追上去。

    一直追到马陵,正是天快黑的时候。马陵道十分狭窄,路旁边都是障碍物。庞涓恨不得一步赶上齐国的军队,就吩咐大军摸黑往前赶去。忽然前面的兵士回来报告说:“前面的路给木头堵住啦!”

    庞涓上前一看,果然见道旁的树全砍倒了,只留下一棵最大的没砍,细细瞧去,那棵树的一面还刮去了树皮,露出一条树瓤来,上面影影绰绰还写着几个大字,因为天色昏暗,看不清楚。

    庞涓叫兵士拿火来照。有几个兵士点起火把来。趁着火光一瞧,那树瓤上面写的是:“庞涓死于此树下。”

    庞涓大吃一惊,连忙吩咐将士撤退,已经晚了。四周不知道有多少箭,像飞蝗似的冲魏军射来。一时间,马陵道两旁杀声震天,到处是齐国的兵士。

    原来这是孙膑设下的计策,他故意天天减少炉灶的数目,引诱庞涓追上来。他算准魏兵在这时辰到达马陵,预先埋伏着一批弓箭手,吩咐他们只等树下有火光,就一齐放箭。庞涓走投无路,只得拔剑自杀。

    齐军乘胜大破魏军,把魏国的太子申也俘虏了。

    打这以后,孙膑的名气传遍了各诸侯国。他写的《孙膑兵法》一直流传到现在。

    张仪拆散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