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名剑
字体: 16 + -

十一

十二 天下名剑 青豆

“将军之戈,汝水之河;保我有熊,卫我祝融!”

我将幽儿的骨灰埋在发现熊恽的马厩里,那里是一切的开始。如今的马厩已经被变成一片花田。田里,什么花都有,有时候巡逻在路边看见好看的野花,也会挖出来移到这里。之所以种这么多种花,只是因为我不知道幽儿到底喜欢什么花——直道她离开时,我才发现我对幽儿知道的太少了。

我以为陉山会盟战之后,天下就会太平,不过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安定的日子持续了十多年,虽然这十多年里,我也对别的小国有些战争。不过,那都是小国——周惠王二十三年伐许;周襄王二年伐黄;周襄王六年灭英——这些战争和陉山会盟战比起来要温和得多。

在这十多年,我再没有回过郢都,只是在这里练兵。不过,王却将汝水关这里的两万人裁成了一万人,我将一些老弱的士兵潜回原籍。校场上,那些听到自己可以回家的士兵都掩面哭泣,我问他们,“是想家了吗?”

他们却回答,“我们想永远跟着将军!”我笑了一下,无论他们说的是不是真话,我都很高兴。我坐在大帐中,听着送行队伍的铎铃声,偷偷的撩起了帐帘的一角。我看着那些退伍回去的儿郎们,看见他们都很欣喜——他们不用再打仗了。我点了点头,“不死人总是好的……”我暗自叹道。

我也派人去越国找过虎儿,可是始终没有找到。每当想起虎儿,我都会想起和他比戈的情景,想着想着只觉得眼前的一切都模糊了。所以,我认了汝水关的一个孩子作义子,名叫宛春。我教宛春戈术,他是一个资质不高的孩子,和我的虎儿比差太远了。但是我还是交给他戈术——因为教给他戈术时,我都会想起我的虎儿,觉得虎儿没有离开我。

每当我纠正宛春戈法上的错误时,他都会红着脸问道:“义父,你为何要教给我戈术……找个聪明人多好……”

我笑了,“就是因为你傻啊。”

宛春挠着他不大的脑袋,憨憨的看着我。我又将戈舞了一遍,他看得很认真——他一直是个勤勉的孩子。但我也知道,它不会那么快学会。

我停住戈,“孩子,你知道吗……天下就是聪明人弄乱的!”我忽地觉得,天下都是被聪明人搞乱的。齐桓公是聪明人,管仲也是;王是聪明人,斗谷於菟也是。

我又问了,“你说天下谁最聪敏?”

宛春笑道:“是义父!”他笑得很灿烂,这个答案无论对错都让他很高兴。

我失笑,摇了摇头。

宛春想了想,“齐桓公!”宛春如此佩服齐桓公似乎是因为陉山会盟战,他觉得只有齐桓公能和我比肩。其实我又如何能比得上齐桓公呢,可惜这个孩子太崇拜我了。

我点了点头,“他的确很聪明……”

“那天下就是齐桓公搞乱的喽?”宛春憨憨的问,

我愣一下,觉得这小子会举一反三了,抚着他的头笑道:“可是齐桓公死后,天下会更乱!”

周襄王九年(公元前643年),

这一年十月初七,齐桓公崩逝。他的几个儿子为了王位,闹的不可开交,直到两个月之后齐桓公的尸首才入殓。据说他的尸首,都长出了蛆虫,而他几个儿子相互打斗时所射的箭居然也扎在他身上——春秋第一霸,居然以如此龌龊的方式告别了春秋争霸的舞台。

可惜,这只是一个开始,天下需要第二个霸主来维持周王朝的平静,即使那平静之下是汹涌的暗流。

易牙,是一个煮了自己儿子给齐桓公吃的家伙。他到底是蠢,是愚忠,还是很有心机,这我懒得去想。在齐国夺嫡之争开始时,他居然带着寺人,诛杀大臣,赶走太子昭。而后,他立公子无诡为君。

而此时,晋惠公和秦穆公正在西边闹了起来,两个大国挨得太近果然不是好事。楚国由于陉山会盟战之后,还处于养息阶段,何况离齐国那么远,所以王没有马上动手。

不过宋襄公居然出兵营救了齐国太子昭,还趁着齐国内乱讨伐齐国,将公子无诡杀了。宋襄公立昭为齐公,也就是齐孝公,事情本来可以就此结束,可惜宋襄公似乎想做春秋时代的第二个霸主。

周襄王十四年秋,宋襄公居然以霸主的身份在鹿上会盟诸侯,并且要求以前依附楚国的小国都要向宋国进贡。而王居然也去参加了这次会盟,我不知道王想要做什么,我现在想做的只有守住楚国。对其它的,我并不在意。

王出关时,却没有来汝水关看看,这里埋着幽儿。

几日之后,王带着作为楚国俘虏的宋襄公回国,

这一日,宛春跑进大帐,有些兴奋的说道:“义父,我听说在盟会上,郑国带头依附楚国!搞的宋国很没面子,而我楚国一个小将支人单剑劫下宋襄公。王将宋襄公虏回楚国。”

我听说之后,并不惊讶,我知道以王的个性,当齐桓公死后,他会更加肆无忌惮。但我没有想到,一个小将会有这样的魄力,许多年之后,我知道了那个小将叫成子玉,若敖氏新一代的将领。

宛春见我不语,又道:“义父……要是我有那样的本事就好了……”

我笑了一下,拍着宛春的肩膀,“春儿,你要知道,锋芒太露绝不是好事……”宛春茫然向我眨着眼睛。

六年之后成子玉在城濮断送了楚国可以称霸的机会。

我正说着,背后忽地有个声音,朗声笑道:“如今我楚国已然可以锋芒尽露了!”

这声音太熟悉了,但是和我十多年前听到的要苍老许多。我一回身,一个高大的男人站在帐口处,桀骜的眼神,神秘的笑容,一切依旧,只是两鬓已然斑白。

“臣屈完拜见大王!”我跪了下去,话说的很木然。

宛春从没有见过王,听见我叫了王,才慌忙的跪下,“我……不,臣,宛春拜见大王!”

王上扶起我,有向着宛春抬了抬手,“你就是宛春?屈完的义子?”

“是!”宛春又要跪下,他似乎以为对王说一次话,就要跪一次。

王扶住了他,笑道:“这孩子倒也老实……寡人和你的义父有话要说……”

宛春愣了半晌方才说道:“哦……臣告退!”

“十多年不见了……”宛春走了之后,王说道。

“是啊……都快二十年了……”我淡淡道。

“我们都老了。”

我笑了一下,“但是很多事却记得越来越清楚……”

接着,我们沉默了很久,都找不到话说。王忽地想起一事,“幽儿埋在哪里?”

我看着秋风将帐帘撩了起来,觉得是幽儿来了,她让我带王去见她,“跟我来吧……”我冷冷道,却没有看王一眼。

王给幽儿的坟上插了一把茱萸,泼了一捧清水,而后只是默默地站着,我看不出他的悲喜。

“这里的花不错……”王打破沉默,

“都是我种的。”

王看了看我,“喝酒吗?”

我愣了一下,“说起来,我们倒是从没有在一起喝过酒。”我不太爱喝酒,在王还是石虎儿时,没有多余的钱买酒,之后,我和王没有时间、没有机会一起喝酒。

酒在我的军中是禁品,王从怀中掏出一个皮壶,他喝了一口,递给我。我犹豫了一下,接住了,也喝了一口。

“这十多年……寡人一直在想以前的事……”

我没说话,静静地听着。王续道,“想在神木村的事,想在汝水关的事……一件一件,一个人一个人的想……寡人不想去想,可是那些东西却不住的往我眼前涌出来!”

我还是没有说话,王看着我一直没有说话,将酒洒在幽儿的坟前,双手负立,望着远方。王道:“你还记得,当年寡人第一次送你去汝水关时,说过什么吗?”

“大王是说那天发的誓……”

王愕了一下,摇头道,“不是……”

我记得那天,是因为那天王折箭的誓言,可是除了誓言王还说了什么我真的不记得了。我想了很久,还是没有想起来。

王指着远处,笑道:“寡人说要把郢都变成天下的国都!”

我笑了一声,王回过头来,逼到我身前,“如今,齐国内乱,秦晋互遏。寡人又抓了宋国的国君!还有什么可以阻止楚国称霸?”

我淡淡道:“我不关心楚国能否称霸,我只会永远守着这片土地——这是我当年的誓言。”

“你何时变的如此颓然了?寡人还想让你作着千秋霸业的第一功臣呢!”

我站了起来,走到王的上前,躬身一揖,“王以为抓了宋国的国君就可以灭了宋国吗?”

王斜睨我一眼,“你要说什么?”

我笑了,笑得很自嘲,“如果我说,让王放弃伐宋,王会听吗?”

王答得很坚定,“不会!”

我回身走下幽儿的坟,朗声道:“宋国有一个子目夷,王小心对付他吧!”

只留着王一个人在幽儿的坟上,我不知道王会对幽儿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