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少师
字体: 16 + -

第六十三章,隐情之李琳的传奇人生

    林妙音的生意经固然是奇葩,但是仅仅只是因为悦来客栈的后厨无人掌勺,就导致她家的生意如此萧条,张文若是绝对不会相信的。

    这里面肯定别有隐情!

    张文若又试探性地询问了几次,林妙音却总是左右而言其他,一直不愿意向他吐露问题的关键所在。

    许是自己追问的太急切了,使得林妙音心生厌烦,她竟然随便寻了个由头说要去买菜,就把小囡囡托付给张文若暂时照料,而她自己则从后厨里取了个精致的小菜篮匆匆地走掉了。

    望着绝尘而去的倩影,张文若愈发心疑,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他从林妙音那里问不出来章程,却从小囡囡以及刚刚赶过来上工的小伙计水生这里得到了想要的答案。

    原来小囡囡的父亲李琳…哦,也就是这家悦来客栈以前的男主人,有兄弟三人,他在其中行三,上面有两个年长的哥哥,都是做生意的买卖人,家族里也是世代经商的商贾之家。

    古代的商贾不似现代,在士农工商的排名中,士大夫名望地位最高,而商贾的地位却仅仅只比执贱役者身份略高。

    当然了,商贾要是做到了像石崇、沈万三这样富可敌国的巨富,自然另当别论,但是真正能达到这种程度的只能用凤毛麟角来形容了,并且沈万三被明太祖朱元璋养猪宰的典故也没过去多久,明朝商贾对于士大夫统治阶级更是有一种天然的畏惧,对于大商贾来说,地位不地位的不当紧,能保住身家性命就算祖宗庇佑了;更何况那些个小门小户的商贾作坊呢!

    李家虽然世代经商,但是族中累积的家资并不丰厚,勉强排到中等商户,算不得大商贾。而且李琳的父祖两辈都是混吃等死的庸碌之才,不善经营。所以李家的财产传到李琳这一辈时,并不丰厚,仅仅余下一家客栈,一座磨坊,一个绸缎铺子。

    按道理说,李家老父作古后,长兄如父,在分配家族财产时嫡长子理应占据大头,甚至说排在他下面的两个弟弟要是妾生子的话,他能分占的会更多。不过好在李家三兄弟都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并且老父在亡故之前又曾给三个儿子明令分划过财产,这才使得在李父去世后,李家兄弟并没有因为分配财产不均匀而起干戈。

    就这样,在李父的遗愿下,长子李珏分得家中的绸缎铺子;次子李珲分得家中的油粮磨坊;而幼子李琳则分到了这间悦来客栈。

    李家三兄弟每个人都分到了一桩生意,看似李父生前的谋划颇为公允。其实则不然。在李家的这三份产业之中,要说盈利最高那肯定是长子李珏的绸缎铺子。

    当然了,李珏是长子,李父生前家中的生意他又出力最多,李父这样安排也在情理之中,两个弟弟也能信服。

    但是李父接下来的安排就让人摸不清头脑了,按照长幼有序,李珲作为次子,所分得的家产应该是排列第二的悦来客栈才是。可是李父却以幼子李琳是读书人,经营油粮磨坊不够雅观的由头,把这个本该是李珲的悦来客栈强分给了李琳。

    李珲虽然有些气不过,但是老父的积威犹在,大哥又向着三弟,他也不好忤逆,只得咬着后槽牙应承下了这个既定的事实。

    当然了,他之所以能够咬牙吃亏,也有自己的深意。

    原来李琳此人年轻时着实有些不凡,他年少聪慧,勤而好学,三岁识文,五岁段章,更在七岁时拜得义阳城中一位有名的夫子门下,端是个一等一的少年神通,其长大后更是难得少年才俊,十二岁时便拜入翠阑书院,又被书院山长当作亲传弟子带在身边亲自教诲,才学文思更是每日俱进,时文诗赋也得到了长足的提升。

    翠阑书院的山长也曾断言,李琳此子假以时日必能金榜题名,进士及第。因此,当初的李琳在士林之中的名声极大,所有人都觉得以他的才华将来做官,肯定只是迟早的事。

    所以,他二哥李珲觉得,既然我弟弟迟早都要做官,我这个做哥哥的在他未发迹之前不如多多施恩于他,让他在心中感念自己的好处,等将来事成了,所获取的回报也能更丰厚。这个念头一起,李珲于家产分配之上也不再有怨言了,甚至于再后来的好一段时间里,他还曾多次自掏腰包救济他那个不善经营的三弟,满心欣喜地等待着李琳发达之后回报自己。

    然而出人意表的事情发生了,李琳自十三岁起便开始参加科举,朝廷恩科三年一次,算上成化帝死,弘治帝即位后大赦天下外加的一次恩科,他足足去考了四次,回回名落孙山,而且一次比一次排名要低,渐渐的李琳江郎才尽的传闻就在士林中流传开了。李琳再也不是当年的青年才俊,陡然之间变成了一坨烂泥,扶不起的阿斗,以前许多与他交好的友人开始刻意回避他,大哥二哥也有些不待见他,甚至于翠阑书院的山长也曾在公开场合感叹过自己阅人无数,李琳此子是他看走了眼等等。

    在这一而再的失败和嘲弄之下,心高气傲的李琳受不住了,为了向世人重新证明自己,他竟然铤而走险,在他参加的第四次科举时,竟然私藏夹带妄图作弊!

    李琳是个实在人,从小到大也没说过几次谎,更没有作过弊,他当时并不知道如何掩藏自己提前准备好的小抄,才能够不被人发现安全进入考场,是故他就请教了一位曾经卖过他错误考题的书斋老板。

    也不知道是那人是出于心善,还是恶趣味,竟然告诉他一个神奇的办法,“将答案塞入粪门之中包管神不知鬼不觉!”

    刚开始,李琳是拒绝的;然而后来,他…还是屈服了!

    好么,人家夹带答案都是塞在发髻里,抄在肚皮上亦或着填进食物之中,你竟然告诉一个老实人塞进粪门里?…也真是够缺大德的!….你不知道老实人听风就是雨,说干就干么?…你不知道把写答案的宣纸塞进粪门里有多带劲么?…你不知道科举进场前那些负责排查考生的衙役都是从军队里特别抽出来的哨兵么?…你不知道那些士兵在军营里憋了几年甚至几十年,对于男人的菊花有一种莫名的喜好么?…更何况大明哨兵的组织还有明文规定强调,敌人的粪门是着重排查的对象…

    好吧,就这样,李琳带着那份所谓的答案还没进考场就被衙役搜出来了,还是当着义阳城内众多士子的面被衙役从他身体的某个部位掏出来的…看到这一幕的人有,昔日的好友,昔日的同窗,昔日的座师,送他去考场的林妙音,以及闻讯赶来的父老乡亲…

    当然了,真正见到那神奇一幕的并不多,也就是负责给他搜身的衙役以及与他相邻的两三个士子。

    本来么…这个事儿,大家低调些、隐晦些,都是乡里乡亲的头一点也就过去了。

    可是,义阳城的科举考试,太久没有抓到作弊的了。

    刚刚上任的县太爷为了那个所谓的三把火,为了向他辖区内的民众彰显自己的公正、公平、公开,为了向世人证明自己为官清明的决心,那一次科举前,他曾特地强调,抓到作弊的,一定要衙役将作弊者当众示人小惩以戒!

    然后李琳就悲剧了,他作为典型,被拷上枷锁,几乎是光着下体当众示人,而差役王二狗作为揭发者也不怕脏不嫌累,高举着那份“罪证”示人不说,同时还吊着嗓子朝围观群众解释他到底是如何慧眼独具识破书生李琳的诡计阴谋,又是如何不惧险阻从某处硬生生地把它扣了出来…

    那一天,李琳的名声、仕途彻底全毁了,但他并没有像演绎中写的那样被当场气死,也没有咬牙自尽,而是在他经历过长达一个时辰的游行示众被放走后,才找了个没人的地儿解了腰带上吊自杀的….

    李琳自杀了,倒是能够与世长辞图个清静;可是他狠心撇下的林妙音母女俩却要替他遭活罪。

    ……….

    李琳自幼读书立志要做告别商贾身份,成为士大夫中的一员;所以在他眼中家族中的生意,不过是阻碍他前进的绊脚石。

    为了心无旁骛的读书,他从来没有涉足过生意领域,而且家中的俗务事都鲜有插手过。而他聘娶的妻子林妙音也是一个迂腐酸儒的女儿,女工女红她倒是拿手,料理家务也还勉强,但是让她经营买卖简直一窍不通,更何况她嫁过来李家时李琳之父尚且在世,族中的生意自有李家老父和李琳的长兄李珏料理,而家中的俗物有用两个嫂嫂联手打理,她只用安安心心地相夫教子做个享福的少奶奶就行了,根本不用一家生计所担忧。

    可是美好幸福的日子总是极其短暂,李父的离世,李家三兄弟的分家,直接就把这一对刚成婚不到一年的小两口给压垮了。

    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自立门户,李琳不会做生意,林妙音也不会,刚开始二人还可以依靠李父生前在悦来客栈留下的班底勉强支撑着。若是这小两口能一直安分下去做他们的甩手掌柜,或许等到李琳考中科举发达之后,也算熬出来了。

    然而,心高气傲的李琳如何甘心像一个傀儡一样任人摆布,在他看来李父留给他的生意就应该掌握在自己手中才对。

    他是不会做生意,但他会读书。在他看来这世上最难的事就是读书,自己读书这么厉害,想来这生意之道,只要稍加观望,暗自揣摩,也绝对不会难得到自己。

    刚开始李琳并没有直接插手悦来客栈的生意,也没有低三下四地去向现役的客栈掌柜求教学习,而是每日拎着一本《论语》坐在客栈大堂中暗暗观察客栈掌柜是如何运作的,然后自己在心里默默地揣摩。

    本来么,这种闭门造车的作法基本上属于空耗时间做无用功罢了!可是李琳是谁,李琳是一个自负到了极点,读书读到飞起的男子,别人揣摩不出来生意经,他能揣摩不出来?

    开玩笑!人家李琳仅仅只用了七天的时间就摸索出了门道。

    他居然能从异常隐晦的蛛丝马迹中察觉出来悦来客栈现役的掌柜在作假帐!虽然他从账本上对不出差错,也从客栈中伙计的口中探不出异样的风声,但这些并不影响他对现役掌柜人品上的质疑。

    哼!不过区区的一介代理掌柜,竟然妄想以极其恶劣的下作手法蒙蔽身位读书人的我李琳?哼哼!做梦,白日做梦!

    哼哼哼!我每天拿本《论语》打着读书的幌子来客栈中监视你,你表面上恭敬,私底下却用异样的眼神窥觑于我,在客人会账的时候,你还偶有叹息,这分明是想做假账却因为顾及我在,而不好下手时的心虚表现!你以为自己做的隐晦,我就察觉不到你在防备我?

    就这样,李琳以品行不端,举止有污的名义把老掌柜给开了,顺带着还将客栈中几个和老掌柜有同乡之谊的伙计也一并给开了…

    老天爷!老掌柜就是本地的义阳人,客栈中的几个伙计也是就地招的,照李琳这种连坐之法,他自己也不应该再留在这家客栈混了啊!

    李琳将“乱臣贼子”一一拿下后,便开始了自己的儒商之旅。

    按照儒家思想,治国之道就必须独尊儒术。以此推之,治理客栈亦是同理。所以李琳接手悦来客栈以后,就不曾再招聘过账房掌柜,悦来客栈中的俗事,凡事巨细,无不亲力亲为,他急切地要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向客栈中的伙计传达他勤于政事的儒学之道。

    但李琳却忘了治国如烹小鲜,需徐徐图之,切勿急躁。而且他这种集权于一身的作法,不仅没有让悦来客栈的生意有所改善,反而因为他的独权专断更加剧了它的恶化进程。

    并且,李琳把过多的精力投放到经营悦来客栈上,更使得他经义课业大大荒废;这也是造成他后来的几次科举中接连落榜的根本原因。

    李琳的一生,除了侥幸迎娶了林妙音这样的美人做妻子,外加林妙音又给他生了个聪明漂亮的小囡囡外,可是说是极其失败的。

    他做生意,日常生活都要依靠两个兄长的时常接济;他做人,活时,众叛亲离,死时,亦要背负一世污名并遗祸家人;他读书,要依靠粪门作弊,结果抄没抄成,反而还被粗鄙的衙役以指探菊,真真做了个名副其实的探花郎…

    老辈人常说,天生我才必有用;即使是一个废物,活着的时候虽然对社会无益并且拖累家人,但他死后不仅解脱自己,而且还能解脱被他生前连累的亲人,同时还能让活着的亲人通过他的死,提升幸福指数;而废物的尸体好歹还能作为天然有机肥壮壮地…

    可是李琳此子真乃非常人也!他活着的时候尽到了一个废物的本分,死后却仍不忘极拖累家人;因为科考舞弊,不仅让他自己背上了一世污名,而且还累的一干亲众也跟着他遭人唾骂。

    李死了,一了百了,但是他的两个哥哥却因为和他是至亲的缘故,而横遭无妄之灾,被人顺带着断定人品有污,品行不端;往常交好的朋友亲人均以极快的速度与他们划清界限;家里的生意也因此一落千丈。

    甚至于,以前依附在李家讨生活的一干族人族亲,也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线,摆明了是要李家兄弟背负全部骂名。

    当然了,要说受到影响最深的还要说林妙音母女,以及他名下的悦来客栈…

    难怪悦来客栈生意萧条,有李琳这个臭虫似的污名,这家客栈能撑到现在已经是奇迹了;难怪自己昨夜问林妙音她丈夫是怎么死的时候,她会那么大的反应,原来这里面还有这么一处不为人知的秘辛。也难怪她会哭的这么惨,任谁有这么个倒霉玩意当老公,不当场崩溃就算她心大了!

    张文若知道了全部真相,对于林妙音母女的凄惨遭遇是既怜悯又怜爱;而横遭无妄之灾的李珏、李珲两兄弟,他虽然没有见过其本人,但是仍能保有极大的同情;至于李琳的对错…同作为翠阑书院读书人的张文若,真的有些不好评价…

    因为曾几何时,某人也是幻想过科举作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