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官场斡旋:基层女干部
字体: 16 + -

138 暴殄天物的一代

第三卷 邂逅相遇改前程 138 暴殄天物的一代由牛bb文章网搜集整理于网络。

138

暴殄天物的一代

兰花成了大忙人,她的“农副产品”批发门市部,门庭若市。她卖的土鸡蛋在这个菜场已经非常有名,不仅又大又新鲜,而且货真价实,一点水份也没有。熟悉她的人都直接喊她“土鸡蛋”,土鸡蛋成了兰花的代名词。

梅香给她请了个县食品公司下岗的吕会计,专门帮她开票和照看门市部,她自己收货发货,忙得五岔河和县城两头跑。别看她以前大字不识一个,现在可是阿拉伯数字的大小写全都会认会写,算账,她天生就会,一十、一百、一千、一万给你算得分毫不差。还学会了签自己张兰花三个大字。这都是她亲爱的徐望生在家手把手教的。她的徐望生还夸奖她聪明学得快哩。

她的批发部是前店后仓。兰花正在后面仓库里发货,看到还有这么多人站队要货,再看看仓库里的的存货,对着前面喊:“吕会计,不能再开票了,没有货了。”

吕会计回话说:“别人要求今天开票明天取货行不行?”

“不行不行,明天要没货给别人,怎么办?长期拖延发货时间,就没信誉了,不能再开了。”

等着要货的几个人说:“明天没货,后天也行。”

有的人说:“这个星期有货都行,我们留下电话号码,打电话我们就来取货,票还是给我们开了。”

吕会计又把顾客的要求对兰花说了。兰花说:“不要开票,要他们登记数量,我们尽快把货运到,保证优先供应他们。”

于是站在门口的人纷纷登记留下了自己的姓名、电话、数量和时间。这些人都是兰花的老顾客,他们知道这个登记是很管用的,也知道兰花为什么不准先开票,因为,以前发生过开票后拖延时间发货,那个买主和她吵闹过。兰花的批发门市部完全是卖方市场,人们经常提前来预约。

一个矮小的中年男子在这个菜场已经观察一个星期了,等到别人都登记完后,他开始登记。姓名:刘德华,地址:香港,数量:1000担。电话号码######

吕会计看了登记后马上向登记人看去,有些怀疑是不是自己看错了。她笑着对他说:“你开什么玩笑?1000担,香港?”

那矮个子男子点点头,笑着用那标准的粤语拖腔说:“是——呀,1000担,香港。”

吕会计连连摇头说:“这个我们不做,我们组织不到这么多货。你刚才也看到,这儿我们都供不应求哩。”

“我比他们出价要高啦,还可以长期合作的嘛。”刘德华坚持地说。

吕会计还是摇着头说:“不做不做,我们组织不到这么多货,再说,还要卖到香港去,我们老板没人员跑香港。”

“叫你老板和我谈啦,这生意也可以做大的嘛。没人可以请人的哦。”刘德华还是坚持说。

“好好好,我说了不算,你等会儿,老板来了再说。”

原来一星期只要拖两车货就行了,现在一星期要拖三车货才行,就是三车货今天也有这么多的人没提到货。兰花想,还要增加货源,她知道望生和父亲俩在家里下乡收货已经尽力了,他们就是不休息货源还是不足。她打算这次回去后还是要再请一个人下乡收购。这次请人,她准备先斩后奏,她怕望生不同意,说家里请雇工像过去的地主。这次不能听他的了,一定要请人,这货已经无法满足顾客了。请人怎么不行?请的人我按劳动付工资,这又为什么不行呢?她一边想着这些心事,一边收拾仓库锁好门走到前面店里。

吕会计笑呵呵地说:“兰花姐,这位同志要买1000担鸡蛋,还要运到香港去。他等你半天了。”

刘德华在旁边笑嘻嘻地望着兰花等她说话。

兰花一边听一边拿眼睛上下打量这矮个子香港人。心想,这人该不会是个骗子吧?1000担,需要多少垫资?她走进店里端出一把椅子递给刘德华,说:“你怎么想到要找我做这生意?”

刘德华接过椅子坐下说:“你的货新鲜啦,做生意也挺诚信的啦。我们可以长期合作的嘛。”

这时,兰花已经想到了很好的办法来谈这件事,如果这人不按她自己的想法来做,那就不做了。她知道,一个真正想做生意的人是会同意她的条件的。于是她诚恳地问:“你打算怎么做这笔生意?”

“当然和别人一样啦,开票付钱提货啦。”刘德华非常干脆地说。

“你看这样好不好。”兰花也端了一把椅子坐在他的身边,扳着指头说:“这第一批货,时间我不敢保证,因为我不知道有没有这么多货源。但一个月之内什么时间货齐了,什么时间开票付钱,货当场验收,交货地点就在我这批发部,出了我的仓库一律不退货,付款方式我要现金而且要付三分之一的预付款。你看行不行?”

兰花已经想好了,如果能这样做这笔生意,她什么也不用怕,就是把货准备齐了他不要我也卖得出,也不怕他是骗子,先收钱后交货没什么担心的。于是她刚才说话时底气十足,显得非常的干练和老道。

刘德华觉得这个不起眼的老板说话干脆利落,高兴地说:“好啦,我同意啦。你尽量快点就算是帮了我啦。我现在就可以给你预付定金。”

兰花摇了摇头,说:“你过两天再来。我还要先回去摸摸底。”

送走刘德华,当天兰花就回到五岔河。

第二天,她回到娘家请了四个年轻人帮她收货。她想好了,把这1000担货源组织好后先放到自己家中,与刘德华再次谈好后一起拖进城。

星期天上午兰花把货发完后已经是十一点多钟了。她对吕会计说:“今天中午你自己一个人吃饭,我到梅香家去一趟。”

她提着一袋子土特产敲梅香家的门。

梅香开门笑着说:“我今天煮了很多米做了好多菜,就知道你会来吃哩。”

兰花换着拖鞋,将袋子往她一递说:“我这一袋子够吃一餐饭吧?”

“够够够,今天又有什么好消息,你现在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好长时间没来了哩,就怕给我提东西吧?”梅香接过袋子和嫂子打嘴巴战。

在书房写材料的林诚听到说话,伸着懒腰走出来与兰花打了一声招呼就又回书房了。

“你还真说对了,我今天给你讲个你不相信的话,我准备到香港去做生意。”

“香港?”梅香睁大眼睛看着兰花,她知道嫂子肯定说的是真的。

“是啊,香港。”兰花把刘德华买1000担鸡蛋的事枝枝叶叶都说给梅香听,她是希望梅香能谈谈对此事的看法。

梅香呵呵笑着说:“你胆子不小哩,敢跟香港人做生意。”

“这有什么好怕的,他给钱我发货。”兰花不甘示弱地说。

这时,又听到有人敲门,这下梅香猜不出是谁了,跑去开门。

“哎呀,你真是稀客,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

“东南风,知道吧,东南方的财神爷给你送钱来了。”

梅香说:“我的官太太,大白天的,你说什么梦话呀,别卖关子,快说什么好事?”

“好事,好事,好事!这一次你一定要感谢我哟,你告诉我,上一次的股票你自己买了多少?”

梅香说:“就只有两个人一人拿了五千,剩余的四万全在我这儿。我现在还欠别人的钱呢,你不会还要我给你推销股票吧?”

贵兰哈哈大笑着说:“发了,发了,你发了!知不知道,当初的一元钱,现在已经是八元了,据说还要上涨,你千万不能随便抛出,昨天我哥给我来电话说,有可能涨到三十元,目前已有人在狂购。我怕你们不知道随便低价卖给别人,就赶快来告诉你们,记住,千万不要随便抛出哦,不涨到二十元不抛。”

“真的?”梅香对着书房喊:“林诚,快出来,别人说我们那股票是一堆废纸,怎么样,我说会有一天要大涨吧?”梅香倒了一杯茶递给贵兰。

林诚从书房出来将信将疑地对贵兰说:“是听说要涨了,这么快就涨到了八块?”

“千真万确,已经涨到八块了,听说是要涨到三十块,但最少也可涨到二十几块。”

林诚有些怀疑地说:“你是听说的,还是亲眼看到了?”

“哎呀,这你们就别怀疑了。我当年没骗你们吧?我说这东西会让你们赚钱,这下真地兑现了。我一直担心你们这股票。老实说,我也没想到会涨这么多。”贵兰呵呵笑着说。

兰花从厨房里端出两碗菜放在餐桌上,对贵兰笑了笑,说:“我跟你有缘啊,在哪都能碰到你。”她指的是去年她到乡里收鸡蛋时碰到贵兰在那里收粮食。

贵兰呵呵大笑,说:“你也在这里,真是有缘真是有缘。”

“不仅仅只是有缘,你也是来给她报喜的,我的四万块中她就有五千哩。”梅香又端出两碗菜,笑眯眯地说。

“那你们两人都要请我的客哟。”

“请客,请客,你家一年吃的鸡蛋包在我身上。够不够?”兰花认真地说。

梅香说:“你真成‘土鸡蛋’了,做什么都拿土鸡蛋做人情。她儿子老师家吃鸡蛋她包了,我这儿她包了,现在又要包你家了。”几个人都笑了。

吃完饭,梅香和贵兰一起到嫂子批发部看了看。贵兰说不要兰花的土鸡蛋,只要她在批发部给她代销大米就行了。于是她们真的是正儿八经的谈好了这笔生意。贵兰无意之中多了一个粮食批发点,兰花却又增加了一项新品种。两个人各自都有新的收获。

两个月后,林诚将四万元股票分四次抛出,最后总共赚了八十多万,其中嫂子也赚了二十万。

这真是应了那句“好心得到好报”的老话。梅香做梦也没有想到,当初只是看在贵兰大老远跑来找她帮忙,不买一点面子上不好受。想想也只当将钱存入银行。没想到会收到如此意外的效果。就在刘哥生病的时候,恨不得半价卖掉都没人要,多亏没人要,不然,今天就后悔了。

对梅香来说,这真叫一夜暴富,她首先想到的是,将这笔钱用来培养女儿,自己的工资以后就可以宽余地派用场了。她想把公婆接到城里来住,两位老人说不愿意住进城里,说城里空气不新鲜,关在楼上像坐牢,他们不愿意离开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

梅香尊重两位老人的意见,她对公婆说:“从现在开始每年给您们4000元生活费,如果说有什么事要钱用,另外再给。”

婆婆笑嘻嘻地说:“你爸还有退休金,我们在小地方住用不了多少钱,吃的蔬菜都是自己门前田里长的,不需要这么多钱。”

梅香说这钱一定是要给的,随便您们怎么用都行,这是做儿女的心意,父母是不可拒绝的。两个老人高兴得连连点头答应好。

梅香是个用钱很谨慎的人。到现在,她还从没有穿过“名牌”的衣服,可她是个比较懂得打扮的女人,她的衣着一向是入时而又简朴。

林诚一直为她没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而感到愧疚,几次拉她上街去买衣服她也不要。在她三十六岁那年,林诚用三千元给她买了件粉红色皮袄,她总共才穿了两三次。她说穿好了不自在。

她安慰林诚说:“不是你舍不得买,而是买了也没时间穿。再说,也没有人说我穿得差呀?”

林诚说:“你还是要添几件衣服,一个冬天穿一件袄子,不怕人说你寒碜也怕别人说你不讲卫生。”

“我才不怕哩,只要你不嫌弃就行。再说我怎么会脏得让人讨厌呢。”梅香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衣服,接着说:“我这习惯,大概是小时候养成的。那个时候一件衣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

林诚说:“现在可不一样了,你还看谁一穿就是三年的?你还真有点老土了。”

梅香笑了笑,说:“那时候,服装样式很少。大体有列宁服、中山服、对襟裳等,颜色也比较单一,多为红、白、黑、黄等几种。但那时一旦穿上一件新衣裳感觉特别精神、心情也格外舒畅。”

“不管怎样,这个星期天一定上街买衣服,我陪你。”林诚和以前一样,又要强迫她上街了。他接着说:“说出去有谁相信?你一天到晚在街上转,却懒得进商店去看一下。人家**志就喜欢逛商店,进美容院,没见过你这样的女人。”林诚嘲讽地说。

梅香说:“现在买不到我们穿的衣服了,全是一些流行时装。现在的服装,花样多,变化太快。总找不回那个年代的感觉。那年头,衣服与衣服的主人一伴就是几年。每次再穿时都觉得亲切、熟悉、有新鲜感!”

林诚说:“时代在前进,不能老让人穿清朝的服装吧?”

梅香看了一眼林诚,笑着说:“呵,我说你是个赶时髦的人吧,我没你适应能力强。我就喜欢以前,从一件衣裳就能看出一个人的特征、看出一个人的个性,甚至能做到见衣如见人。现在,今年的新装到明年就过时,上季买的下季过时,上月买的下月过时,甚至毫不夸张地说上星期买下星期过时。如此之快的‘过时’,实在是叫自己也不认识自已了。”

林诚说:“要自己认识自己做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讲的是时髦、流行,再谈见衣如见人就太不容易也太老旧了。”

梅香说:“是啊,现在的服装千姿百态,万般妩媚,但我觉得没有亲切感,没有稳重感,没有熟悉感,更没有留念感。我还是认为服装应该是一种民族文化,体现出一种民族精神,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外在表现,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但是,今天的服装却只能让人眼花缭乱,实在是看不出什么精神,读不出什么内涵。”

林诚说:“你讲的是服饰,现在中国人的吃、住、用、行等哪样不讲流行?有关资料统计,全国一年要吃掉一千多个亿,住房翻修周期大大缩短,手机、家电、家具翻新更快。仅拿家具来讲,我们的父辈一套家具可伴他们一生,到死他们还恋恋不舍。而到了我们这一代,年龄不超过四十,家具却换了三套,只要自己开心,只要自己满意,不需要考虑一套家具要多少木料,更不需要研究这些木材要多少年才能长成。跟父辈比,我们这一代可称得上超级享受了。”

是啊,有人会说,改革的今天怎能与改革的昨天相比?今天是物质丰富,昨天是物质匮乏。却不知自然界没有永远取之不尽的资源,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断流足可证明。

梅香说:“人家孟子都说‘如果在农忙时,不去妨碍耕作,那粮食便会吃不完了。如果密网不拿到大池去捕鱼,那鱼鳖也就吃不完了。如果砍伐树木有一定的时间,木材也就用不完了。’远古的先人当时就有如此之高的境界。”

她心里想,我们这一代在拥有“丰富”物质的今天时,是否也该想一想我们子孙的明天?她真有点怀疑,这一代人是否有暴殄天物之嫌?.现代人在超级享受和拼命开发的同时,是否应该主动与自然耳语后再来行事呢?……

林诚摇着头笑着说:“你就是这样,一件小事,经你一分析就成了生死存亡关系到子孙万代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