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官场斡旋:基层女干部
字体: 16 + -

123 女人只能跟着飞

第三卷 邂逅相遇改前程 123 女人只能跟着飞由牛bb文章网搜集整理于网络。

123

女人只能跟着飞

梅香到乡镇工作已经五年有余。在她来到这儿的当初,人们就认定,这个女干部是下来度金的。没想到,与她一起下派和后来下派的几名男同事相续调回了县城,她却依然还工作在这块土地上。

这期间,林诚被提拔为临江县人民法院副院长。他们家也搬进了法院宿舍大楼,住三楼两室一厅。

林诚当副局长,梅香感到由衷地骄傲和自豪。在她的心里,丈夫的进步远比自己的进步重要。她骨子里根深蒂固地认为:一个家庭,男人一定要比女人强!特别是当今中国的家庭,强过男人的女人,是不会被社会所认可的,也不会被人们所接受。强过男人的女人,在另一方面会失去很多。

中国家庭,允许一个伟大男人的背后有一个伟大的“小女人”,而绝对不允许一个伟大女人的背后站一个伟大的“小男人”。这就是现代中国家庭定律!

在她心里,即便是自己有机会“强出”丈夫,她也不愿意。这下好了,丈夫进步了,自己也可跟着有所进步了。徐梅香有这样的思想,人们会相信吗?只怕连她自己己也说不清楚。

想当贤妻良母,却离夫弃女报名下乡远离家庭;想当大官好官,却不愿争强好胜更不愿意强过丈夫。她就这样在家庭和工作间徘徊。有时候她兴高采烈希望自己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有时候又恨不得走回厨房当个家庭主妇。她在心里规划前程,但对结果却寄予命运,信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她的这种心态使她随时流露出不同一般的处事态度,好像什么样的局面她都愿意接受。

林诚转业回来的当初,她不露声色,装出很随便的样子与丈夫一起报考自修大学。她打着学点东西的旗号。实际上,却是想让丈夫出人头地。她暗暗为丈夫使劲加油,想让丈夫尽快适应地方工作,在单位成为业务尖子,为将来的升级做一些准备。

她知道,机遇只可能光顾有准备的人。在她的心里,丈夫有才有德有能力,只要有机会就可以有作为。可是,丈夫没有文凭,她又不能每天对丈夫说,“你要学业务、要进步”。她只有采取陪太子读书的办法,陪丈夫一起报考自修大学。心想,我都报名了,你还不报?

没想到,那自修大学的文凭,对他们俩都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没有自修大学的文凭,梅香不可能走上行政岗位,更不可能从一个普通的职工转为国家干部,而且当上了镇党委副书记。既然自己都走上了领导岗位,她当然更希望丈夫有所进步。

林诚每次自修考试得高分、在某个报刊上发表一篇文章、获得省市县的各种奖励,都使她感到美滋滋的,甜蜜蜜的。在她看来,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一个人的地位高低是另外一回事,但人的一生,要发挥出自己的光和热这才有意义。

作为女人,梅香认为,当今社会赋予女人们更多的内涵,除了要求她们遵守妇道,还希望她们独立自强,成为半边天,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在当今社会潮流,你还一心想走进厨房当贤妻良母,就会被社会所淘汰;你如果反其道而行之,一心想当女强人,就会失去女人的天性,把自己弄得不男不女。自己究竟是当贤妻良母还是当社会精英?这个问题长时间的困扰着她。现在她想明白了,在自己丈夫有进步的时候,自己跟在他后面也可以有一点进步,而唯有这样的进步,自己才可能被社会所接纳,才可能被人们所认可,她自己才可能心安理得。在她的心里,也可以说,在中国人的心里,夫妻可以“比翼双飞,”但绝不允许“女人在男人的前面飞!”

林诚被提拔为副院长后,梅香把这个喜讯打电话告诉王老师。近几年,他们没有再见过王老师。还是在丁书记调到那里去的第二年,他们去看过王老师。

王老师非常高兴地说:“好啊,你们工作有进步我太高兴了。唉!只是相隔太远,帮不上你们,心里怪想你的。”

听王老师这么说,梅香心里一阵发热,想到王老师没有一儿半女,眼眶湿湿的,用左手轻轻地捻着电话线,说:“我们想来看您……”

没等梅香说完,王老师说:“别来,别来,我知道很不方便,要转几次车。这些年,我们也没回来,每年年关,老丁都要慰问老干部……”

梅香说:“您要回来了,一定要通知我。”

王老师呵呵笑着说:“那是肯定。现在,我已经习惯这儿的生活了。上次你们来也看到了,这个地方的人卫生习惯不好,环境太脏。这几年,老丁着手整治了环境秩序,街道变干净了。”

梅香说:“这就好啊,那里的老百姓肯定感谢丁书记。事情就是这样,问题越突出,抓好了就越见成效。”

王老师说:“你说得对,还是你上次来建议后,我才给老丁当参谋,要他狠抓环境卫生。说真的,难怪夏昌秀看重你,你真是很有思想。”

梅香说:“不知怎么,我就在您面前说话最放得开……”

又到了乡镇换届的时候了。

这次的换届对梅香来说,不管是回城还是留用都是机会。如果组织上要她留下来,那肯定就是提拔使用,否则,她就可以回城与丈夫女儿团聚了。全县一批下派的就剩她没回城了,只要她愿意,她就可以回城了。

这两种结果梅香都满意。

如果能够像人们议论的那样,让她留下来当镇长,她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

当镇长确实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办成一些事。在她的心里,就是当一个村支部书记,也能实现一个人的抱负,她在金龙村住队就这样想过,如果组织上安排她当金龙村的支部书记,她真愿意!当初,在金龙村驻队后她就对向书记申请,愿意留在那里任一届村支部书记。向书记根本就没考虑她的话,就直接回答,这是不可能的。组织上说不可能,她再想也是白想。

这一次换届,梅香对自己有了足够的信心,认为自己有能力当镇长了。上次换届,要她当镇长她还真没有这种底气。

这几年,她对成河的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而且她内心里有很多想法和建议没有机会说出来,即使说出来了领导也不一定采纳。她认为自己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她真希望自己有一个更大的更新的工作平台。

参加工作以来,她还没有遇到自己办不好的事,凡领导交办的任务,她从来都是想尽一切办法,不折不扣的圆满完成,总是能得到领导的信任和好评。她认为自己真的还大有潜力!

如果要她回城,她也从心里感到高兴。这说明自己当领导的条件还不成熟,自己对自己估计过高。如果能力小于或者与职位不匹配,一是办不好事,二是当领导也费劲儿。她认为,没有能力的人当领导,误国误民又害己。

她想好了,如果回城,就一心当好家庭主妇。尽一个做妻子的责任,守在丈夫的身边,一起同甘共苦;女儿长大了,正需要妈妈陪伴的时候,陪着女儿一起读书,一起弹琴,一起下棋,一起玩耍。用所有的精力呵护培养女儿,这也是一件其乐无穷的事。这就是徐梅香的“一颗红心两个准备”。

人们都说她事业心强,可她自己并不这样认为。只是觉得,做人做事,尽力往好的方向努力就行。她自我认为,自己充其量,是一个对眼前事情负责的人。

她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女人?只怕她自己也说不清。她既要家庭幸福又要事业成功,追求完美的女人;她是个胸怀大志,临事不惊,冷静而又坚强的女人;更是个随遇而安,严守妇道具有传统思想的女人。

县委组织部派来考核组,到成河镇进行干部推荐。

民主推荐会上,梅香在书记那一栏,填上了朱海涛的名字。在镇长那一栏,她停顿了一会,很想毛遂自荐填上自己的名字。想了想,如果别人都认为你行,让别人填好了,如果别人认为你不行,自己填这一票也不起作用。于是,她端端正正的填上了陈林副书记的名字。

陈林年龄最轻,符合培养使用年轻干部的精神。在座谈时她对考核组的同志讲,陈林是一个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尽管她认为自己也很符合提拔的条件,但她总不能真地毛遂自荐吧?

能够毛遂自荐的人,是要有很大勇气的,徐梅香差的就是这种勇气,她永远也做不成这样的人。

推荐结果是:书记人选朱海涛,镇长人选徐梅香。

这个结果既是梅香预料到的,又是她没有想到的。她知道有一部分人对她给予了希望,但决没想到,拥护她的阵容会这么大。

不知什么原因,市委对临江县委呈报的成河镇党委书记、镇长没有如期批复下来。

三个月过去了,批复还没下来。这是换届中很少出现的情况。

县委呈报一个镇的书记和镇长,按常规到市里只需要备案就可以了,没有大的和明显的问题,市里是不会干涉的。可是,这一次,对成河镇的班子,市里领导非常重视,迟迟不好决定。

这期间,很多人跟梅香出主意。要她到市委书记那儿去一下,把自己的工作情况当面跟领导汇报汇报。说这样的汇报很有必要也很关键。

梅香却笑着说:“这不妥吧?我一个乡镇党委副书记,去给市委书记汇报,这不是越了几级?说不定会被市委书记赶出来哩。”

有人开玩笑说:“你只要去一下,让领导知道徐梅香就是你,也许很快就会批下来。”

梅香真是还没与市委书记打过照面。市委书记到成河镇来过几次,可梅香一次也没碰到过,只要镇里不开会,她几乎每天下乡,当然难得碰到偶尔来一次的市委书记。

要她去见市委书记的人一点恶意也没有,是从内心为梅香着急,希望她这次能够提拔。可梅香听了怎么也觉得别人是要她去以貌取悦领导,心里很不是个滋味。人们越这样说,她越不敢找领导。

还有人对她说,之所以他们的批复没有下来,就因为陈林在走上层路线,请人做市领导的工作,还说市委书记到他们队蹲过点,就住在陈林的家。

不管别人怎么说,梅香还是拿定她自己的主意,一切听天由命顺其自然。自己决不会主动去找任何领导汇报。她认为自己这个时候去找领导,不是明显的**要官么?她知道自己,为了私事去找领导,说话也会打结的。

时间又过去了一个月。市委再一次派市委组织部的领导到成河镇来考核。

市委组织部考核一个镇的书记和镇长,这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市委组织部这一次考核和县委组织部上次考核一样,同样是先进行民主推荐,再进行民主座谈。推荐和座谈人数达二百人以上。

推荐大会上,市委组织部的肖科长说:“在这次民主推荐会上,大家要推荐出真正能干事,作风正派,有创新精神,而且是熟悉本地,了解本地情况的人。不要被以前的议论所左右。”

他最后这句话立即引起会上一阵窃窃私语,大家心知肚明,肖科长的意思,是要大家放弃上一次推荐的人选,选本地人——陈林。因为他就是生在当地,长在当地,工作在当地,他就是对本地特别了解的人。

肖科长的讲话暗示的也太明显了。会场,人们不约而同把眼光投向梅香。梅香脸上什么反映也没有,她还是在自己的推荐表上公公正正写上了陈林的名字。她认为,相比之下,陈林还是有他的优势。

这一次无论是推荐还是座谈,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照样推荐了徐梅香。而且比上一次的推荐还要好。

这样的结果,梅香认为是肖科长的话起到了反作用,使人产生“逆反心理”。她实事求是地认为,并不是自己比陈林强多少。

在市考核组临走前,肖科长特地要朱海涛把徐梅香找来,共进晚餐。

在这三天的考核中,除座谈外,梅香一直没有与他们见面。一大早她就下乡去了。

朱海涛是未来的书记,他从内心希望徐梅香任镇长,在推荐表上他投了梅香一票,现在看市领导对梅香改变了态度,心里一阵高兴,亲自打电话召回了徐梅香。

肖科长首先站起来,笑着说:“来,我先敬女士一杯,**志下派到乡镇一干近六年,不简单,而且工作干得有声有色,真是很不错,来,我先敬你一杯。”

梅香连忙站起,端起酒杯说:“谢谢科长关心。”

这时朱海涛,陈林,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办公室主任都纷纷下位给肖科长敬酒。然后大家又互相回敬,敬了几个轮回后,人们开始慢慢地放松,没有了开始的拘束,酒席上热闹起来。

朱海涛喝了一碗鸡汤,放下碗,朝着肖科长大声说:“您不知道,徐梅香刚来时,闹了好多笑话。她来的第一天,陈林跟我打赌,赌她结婚没有,结果是他输了一条烟。他不服气,要找机会报复徐梅香。”

肖科长笑着问:“怎么报复的?”

“荷,第二天机会就来了。吃饭的时候,火锅端上来后,陈林就赶快给她盛了一碗,她三下二下就吃完了。陈林问她,这道菜好不好吃?她说好吃。陈林就又给她盛了一碗,问她,你知不知道这是什么菜?她说,应该是猪尾巴吧。”

呵呵,朱海涛自己先笑了一阵接着说:“这下陈林来劲了。他说,这不是猪尾巴,我告诉你,这是牛鞭。他以为徐梅香会不好意思再吃了,可她却说没听说过,还以为是猪尾巴哩。人家不懂,再说也没什么意思。在场的人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笑出声。”

肖科长说:“人家不懂,那梅香也就没受到报复啊。”

朱海涛说:“唉!你听我说。第二天,这道菜又上来了。梅香说,‘我给你们每人盛一碗,牛鞭比猪尾巴还好吃。’陈林忍不住问,‘你知不知道这牛鞭是什么?’她摇着头说,‘还真不知道。’‘不知道你吃得这么带劲?’陈林就比划着说,‘牛鞭,就是牛的那个,那个,懂不?’她的脸刷地一下全红了。站起来就跑出去了,饭也没吃饿了一餐。”

肖科长看着梅香哈哈笑着说:“她让别人输了一条烟,别人让她少吃一餐饭,这才拉平了。”

徐梅香说:“刚来的时候,不知道他们在吃饭时会开这种玩笑。”

“这叫餐桌文化,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你要学的东西可多呢。”肖科长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