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歌
字体: 16 + -

第七十三章 阻碍重重(一)

    一

    “臣以为和议之事,绝不可行!”

    下朝之后,兵部职方郎中赵光抃带领着一班朝臣,将武英殿大殿挤得水泄不通。崇祯坐在大殿之上,微蹙着眉,冷冷的注视着殿下这一派群情激愤的场面,夕照站在崇祯身边,也被满耳充斥的人声闹得心中莫名焦躁起来。今日早朝之时,皇上不过是简单提了一句杨嗣昌奏疏中的主张,谁知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惹来了这么一大班反对者争先恐后的涌入了武英殿,个个高举着冠冕堂皇的主张,企图让和议这件事尚未萌芽,便枯死在土壤之中。面对着这一群胸怀所谓正义咄咄逼人的脸,夕照心中渐生的情绪,竟是微妙的与素不往来的王承恩如出一辙——

    这帮子文臣言官,真是惹人生厌。

    但殿中众臣的激昂并不会因夕照的厌烦而减退,只见一绯袍官员上前一步,义正辞严的说道:

    “皇上请三思。建虏此番议和,不过是妄想不费一兵一卒,便将疆土城池,钱财金帛收入囊中,但我大明天朝圣土,怎可轻易让与鞑虏之邦!精兵良将尽在,又怎可不战而和!皇太极既是扬言夏秋必有举动,那么我方便应早作应战准备,此番定要教建虏好好见识一下大明朝的气节!”

    “唔……”一席话毕,崇祯依旧锁着眉头,闭口不言,声色不动,只是淡淡的发了一声,权作回应。尽管皇上态度消极,有备而来的官员们却不舍得停下。他们相互换了换眼色,继续轮番上前陈述和议之事是如何误国误民,大逆不道。但崇祯却自始至终一直沉默着,一个字也不多说。

    “皇上。”几轮谏过,站在人群最前的中年官员终于开了腔。此人精瘦身材,浓眉短须,他便是那带领这班官员们前来的赵光抃。只见他一脸大义凛然,高拱双手,朗声说道:“想当年赵宋王朝懦弱怯战,屡屡与辽金议和,以至于半壁江山拱手让人,最后天下竟皆失于外虏之手,使我大汉子民奴役于人近百年之久。如今境况与当年不无相似,前车之鉴在此,皇上怎可又动曲意求和之心,走上重蹈覆辙之路?”

    一句重蹈覆辙,令殿中顿时鸦雀无声。自大明建立以来,朝廷上下便深以两宋之事为耻,如今赵光抃使出了杀手锏,毫不掩饰的将两宋之事作比进谏,这终究是令崇祯再不能沉默下去。“朕并非此意。”崇祯低声说道。但一句否认过后,在众官员期待的眼神中,崇祯的话语却又戛然而止,没了下文。

    太阳渐高,大殿青砖地上的阳光一分一分,悄无声息的向门外退去。君主与众臣两相对峙着,一时间大殿中异常安静。夕照看得出,皇上心中是偏向议和的。攘外必先安内,夕照心里也暗暗觉得,这似乎是在这外忧内患的夹击之中唯一的出路。气节二字说来好听,可若是连大明都没了,要气节还有何用。殿中这班文官们尽可以舍身舍命,不为瓦全,但肩负着整个江山的皇上又怎可意气用事,眼睁睁的任凭大明玉碎。这殿中的一个一个,皆是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却为何连这么简单的道理也不能明白。夕照这样想着,心中便愈是烦乱,待到理好心思回神大殿中时,忽然发现官员的谏言不知何时已经变了矛头。

    “……杨大人丁忧期间夺情入阁,乃是为人子孙大大的不孝,对双亲尚且不孝,又如何指望他对社稷尽心尽忠?此番他力主和议,小者是苟且偷安,大者则有卖国求荣之嫌,皇上断不可偏听此人之言,误了江山社稷啊!”

    “是啊,他自己惜命,怎可连累整个朝廷不齿于天下!”

    “请皇上兼听众议,万勿轻信他一人之言……”

    “好了。”话题偏了路数,崇祯的耐心终于用尽了。他紧绷着脸,挥了挥手,“众卿的主张朕知道了,此事需待朕再做思考,今日众卿就且退下罢。”

    “……”殿下众臣面面相觑,欲言又止,皆是一幅心有不甘的模样。但皇上发话了,众臣只得将满腔言语生吞下肚,各自行礼,陆续退出了武英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