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歌
字体: 16 + -

第三十一章 首辅落马(二)

    三

    次日,圣旨下,王志道诬陷重臣,沽名钓誉,本应重罚,姑且从轻发落,革职为民。

    “皇上何必削了王志道的官。”陪皇上散步时,夕照找了个机会,开口问道,“言官们日日牢骚铺天盖地,其中不乏不实之言,也未见皇上一一治罪。”

    “只是诬告,也便罢了。”崇祯一边走,一边悠悠答道,“但王志道以内臣干政为名,行诬告之实,实不可取。”

    “原来如此。皇上英明。”夕照对道。

    崇祯微微一笑,想是也听惯了类似的恭维。“更何况,这一朝百官,有几个靠得住。昔日太祖之英伟,不是我辈可比,禁了你等内臣议政,朕一人之力实在难以圈住他们的心思。”说着,崇祯停了脚步,一时无言,片刻又道:“历来言官御史,最爱在内臣问题上做文章,太祖诫言仿佛护官符一般,大小事由均以此为据,百试不爽。如今处置了王志道,但愿能煞煞这股歪风。你等也要好自为之,以前事为戒,莫要让朕袒护错了人。”

    原来皇上是有这样深远的打算。夕照心中蓦然涌出一丝敬佩,于是双手相叠,深深一拜。

    “皇上放心,德秀定当尽心竭力,以报皇上知遇之恩。”

    但这厢周延儒,却日渐不安起来。之前对自己不利的言论本就不少,自文华殿一事之后,弹劾奏折更是骤然增多,连自己亲信们也大多受了牵连,贬的贬,罚的罚,一夜之间,自己从高高在上的内阁首辅,一下子成了言官文臣们的众矢之的。个中缘由周延儒当然明白。能吃得官场这碗饭的,个个都是人精。他们定能在皇上对王志道的处罚中,嗅出那股风向的转变——皇上心里的天平,已不再向着周首辅倾斜了。而他也当然察觉得出,这所有的一切,里里外外,前前后后,处处都弥漫着那丝刺鼻的温氏阴谋的气味。

    果然是积水成渊。这几年来言官们孜孜不倦的弹劾,终究还是在皇上心中起了效果。虽然清楚是阴谋,这幕后主使却做得异常干净,怎么抓也抓不到把柄。不过被推到风口浪尖的首辅大人心里清楚,事已至此,已然不是计较把柄的时候了,当务之急是尽快想出对策,多少挽回一点皇上的心。而就在周延儒还在慌慌张张思考对策时,致命的一击却猝不及防的,最终到来了。

    “今日奏折基本就是这些。”南书房里,王承恩将奏折中所述要事大致汇报完毕。

    “嗯,好。你可退下了。”崇祯点点头道。

    听了崇祯之言,王承恩却没有立刻告退。

    “皇上……刑科给事中陈赞化已在殿外等候多时,似乎有事要禀。”王承恩欠身道。

    “陈赞化?”崇祯对这个名字略略回忆了一下,“传。”

    王承恩领命,退出了南书房。片刻之后,陈赞化便来到龙案之前,恭敬一拜。

    “恭请皇上圣安。”

    “免礼。”崇祯轻靠椅背,双手扶在龙头扶手上,不颦不笑,面色庄重。“卿有何事要禀?”

    “欲禀之事臣已写成奏折,请皇上过目。”说着,陈赞化从袖中取出一折,双手呈上。还未等崇祯将奏折完全翻开,那厢陈赞化便接着说道:“此折中尽述周首辅十大罪状,条条有事实佐证,件件无半点虚假。周首辅对皇上极尽阿谀逢迎之事,私下却党同伐异,卖官鬻爵,中饱私囊,品行之卑污,在朝中早已大失人心。请皇上切勿听信谗言,早日圣裁,严惩贪官奸党,还朝廷清净,为社稷除患。”

    听闻陈赞化一席话毕,龙案后的崇祯神情愈发严肃,反将刚刚打开的奏折合起,默默压在桌上,推至桌角。

    “首辅之事朕自会决断,还有其他事吗?”崇祯发话道。

    “还有一事,虽未写在奏折之中,臣却不得不报与皇上知晓。”陈赞化低垂着眉眼,语气却不卑不亢。

    “讲。”

    “是。有多人向臣证实,周首辅近日曾频频发出大逆不道之言论。他道如今国家动荡,民不聊生,其虽有回天之力,怎奈皇上为羲皇上人……”

    “什么!”崇祯没等陈赞化说完,便砰的一拍扶手,怒目圆睁,一股气血上涌,憋得面红耳赤。屋中众人皆是一惊,都惶恐的低下头,不敢言语。

    站在一旁的夕照也着实吓了一跳,不仅是因皇上这一怒,更惊讶于周延儒如此放肆狂妄的言语。夕照自小读书,当然懂得羲皇上人是何含义——这与说皇上是远古时代衣不蔽体的野蛮人几无二致。皇上每日兢兢业业,为了国事废寝忘食,却落得首辅大臣如此蔑视,莫要说是崇祯,就连日日陪着皇上的夕照都是怒火中烧,难以自制。

    而这厢陈赞化却还在火上浇油:“当时周首辅发此言论时,上林苑典簿姚孙渠,给事中李世祺均在场,皇上如若不信,可教这二人前来对证。”

    崇祯紧攥着扶手,半晌才稍稍压下了些怒气。只见他抿了抿嘴唇,直直盯着陈赞化。“传他二人前来。”

    崇祯声音低沉,目光中流露出一丝冰冷的寒气。

    “还有周延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