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诗坛巨擘杜牧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出身于世家大族。他的祖父是中唐著名宰相、大史学家杜佑,所撰《通典》一书200卷久负盛名。杜家虽曾出将人相,但有家学传统,《旧唐书·杜佑传》即称杜佑“虽位极将相,手不释卷”。杜牧受祖父影响很深,自幼好学不倦,嗜读经史,洞察千古兴亡大事。少年后痛感唐王朝江河日下,藩镇割据、世风日衰,遂立志兴邦济世。拯救天下。他曾刻苦致力于兵法研究,为《孙子》作过注,试图在军事上有所作为,以报效国家。
杜牧26岁时考中进士,接着又通过殿试制策登科,名震京华。唐时风气,凡考中进士者,事先多由具有文坛声望的官员举荐。相传杜牧由于门第显贵,才华不凡,推荐者很多。太学博士吴武陵对他特别欣赏,亲自向主考官崔郾朗诵杜牧的《阿房宫赋》。崔郾听后十分欣赏,又亲自览读一遍,连声赞叹。由于状元早已定了人,遂录取杜牧为甲科第五,即第五名进士。
杜牧入仕后,授官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不久即随江西观察使沈传师赴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为幕宾,以后又先后任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宣歙观察使崔郸的宾客。从公元828年到839年,除了曾一度在长安任监察御史和在东都洛阳作官外,大部分时间是在宣州、扬州度过。这期间他的生活悠闲而放纵,除了处理公务外,就是饮宴、游赏,尽览歌舞声色。唐朝士子私生活多开化无拘,无论是官府宴宾典礼,还是官员们聚会饮宴,都以妓乐助兴,故宋朝人张端义说“唐人尚文好狎”。杜牧在宣、扬时正值精力旺盛之青年、与其他贵族公子一样纵情于声色、风流放荡。扬州在唐时是著名的繁华都市,所谓“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此间杜牧写下了不少艳情诗作。尽管如此,他仍十分关注国家政治大事,写下了军事论文《罪言》,向朝廷献上解决藩镇的方略。杜牧认为藩镇割据和外族入侵是唐王朝面临的两大祸患,只有除此二患,方能国泰民安。早年朝廷讨伐沧州藩镇李同捷,他赋《感怀诗》慷慨陈词:“关西贱男子,誓肉虏杯羹。请数系虏事,谁其为我听”?后来回纥南侵,朝廷调兵抵御,他又赋《雪中抒怀》,再度毛遂自荐:“臣实有长策,彼可除鞭笞。如蒙一召议,食肉寝其皮”。此外还写了诸如《河湟》、《早雁》、《泊秦淮》等针砭时政、忧国忧民的诗篇。
这时期,杜牧也较多地接触了一些社会下层的妇女——歌女和舞女,了解和同情她们的悲惨遭际,著名的《杜秋娘诗》和《张好好诗》就是为她们而写的。杜牧在描述了美貌善歌的民间歌女杜秋娘一生辛酸遭遇后,不由地联想到自古以来士子的坎坷命运,感叹“女子固不定,士林亦难期”,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人生命运变化莫测,人生无常,岁月蹉跎,“己身不自晓,此外何思惟?”扬州十年,杜牧已有一种苍凉的忧患感。
公元839年春,杜牧结束了扬州十年的放外任官生活,涉汉江、过南阳,水陆兼程回到京师长安,内迁左补阙、史馆修撰。但在长安只任职3年,又由比部员外郎放为黄州刺史,后转池州、睦州,历时7年,这是朝内牛李党争、统治集团内部明争暗斗所致。他在《祭周相公文》中愤愤不平地写道:“会昌之政,柄者为谁?忿忍阴汙,多逐良善。牧实忝幸,亦在遭中。”对权相李德裕的排挤深感愤懑。李德裕是晚唐上层集团中李党的代表人物,杜牧虽没直接参与“牛李党争”,却做过牛党代表人物牛僧孺的幕宾,两人私交很好。加之杜牧性格刚直疏阔,不拘细节,也为李所讨厌,故颇受冷落,很快就被赶出长安。杜牧深知自己仕途困蹇的原因在于不会趋炎附势、明哲保身而遭嫉恨,但也无怨无愧、谈笑出京,“都门带酒,笑别亲戚”,来到远离帝京,偏远荒凉的小郡黄州。
杜牧在黄州关心民间疾苦,任职内多施善政,如取消黄州府衙逢年节祭祀,向农商索要酒肉疏果的陋规,奖励、提升奉公守法,勤于职守的下属官员;鞭笞和裁汰贪官污吏,规定府衙购买市集物品必须公平合理。平均徭役,不使劳苦不均。为此他还自置薄籍、登记服役者姓名,每年亲自按州校点。审判案件时,细加勘查、公正慎刑,任职内未出一次冤案,深得民心,政绩斐然。
然而,杜牧所处时代,毕竟已是唐王朝江河日下,百弊丛生的衰落阶段,吏制弛坏、世风浑浊,即使在一郡力振清明,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杜牧常伤悼国家多事,悲叹怀才不遇,每每以酒浇愁,赋诗自遣。他希冀依然能有所作为、国泰民安:“岂为妻子计,未去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洛河湟,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桑”。但是正如古代许多壮怀激烈而又无从施展的志士一样,杜牧的理想在朝政腐败、举国黑昏的社会里根本无法实现,只能沉痛地自嘲:“孤吟志在此,自亦笑荒唐。”“且抽持板手,却展小年书”。或纵酒自娱、以忘忧患:“一世一万朝,朝朝醉中去”。当然,壮志未泯,世事难忘,只是借酒以浇胸中块垒而已。当朝廷准备讨伐泽潞之乱时,或异族入侵,边防传警时,他依然不断上书,慷慨陈辞,不计前嫌向宰相李德裕献计献策。
杜牧毕竟是一个敏感善吟的诗人,处理公务之暇,常策马流连于山水之间,写下了许多吊古伤今、思友怀乡,写景抒情的诗篇。如他的《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泪沾衣。
再如《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在黄州时他的代表作还有《齐安郡中偶题两首》、《赤壁》等有名诗作。这些诗明丽如画,含蓄凝炼,耐人寻味。
公元848年,杜牧重又人京,升任中书舍人,兼史馆修撰,途中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秦淮河是六朝胜地,粉黛如云。唐时更是权贵富豪,墨客骚人纵情声色,士女荡舟江上,寻欢销魂之地。诗人泊舟秦淮,眼见灯红酒绿,耳闻丝竹艳曲,不禁触景生情,吟成此诗
重回长安,巧与另一著名诗人李商隐相识。李商隐对杜牧的诗才十分推崇,在一首赠诗里作了这样的赞美:“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李商隐与杜牧是晚唐齐名的诗坛巨擘,时有“小李杜”之称。两人结识,甚是幸事。在长安,杜牧写下了有名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公元852年,杜牧卧病不起,深感不久于人世,于是将平生几十年诗文作了整理,诗稿烧毁许多,仅剩十分之二三,不久病卒,终年50岁。杜牧死后,他的外甥遵照他生前遗嘱,将杜牧诗文合编成《樊川文集》传世。
杜牧一生忧国忧民、刚直不阿,但一生怀才不遇、屡经坎坷。在晚唐那种政治混乱,党争激烈的年代,内心始终郁结着矛盾和痛苦,未能施抱负。在文学方面,他的诗高绝深远,独树一帜,形成自己豪迈俊爽、遒劲峭拔的艺术风格。
杜牧26岁时考中进士,接着又通过殿试制策登科,名震京华。唐时风气,凡考中进士者,事先多由具有文坛声望的官员举荐。相传杜牧由于门第显贵,才华不凡,推荐者很多。太学博士吴武陵对他特别欣赏,亲自向主考官崔郾朗诵杜牧的《阿房宫赋》。崔郾听后十分欣赏,又亲自览读一遍,连声赞叹。由于状元早已定了人,遂录取杜牧为甲科第五,即第五名进士。
杜牧入仕后,授官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不久即随江西观察使沈传师赴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为幕宾,以后又先后任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宣歙观察使崔郸的宾客。从公元828年到839年,除了曾一度在长安任监察御史和在东都洛阳作官外,大部分时间是在宣州、扬州度过。这期间他的生活悠闲而放纵,除了处理公务外,就是饮宴、游赏,尽览歌舞声色。唐朝士子私生活多开化无拘,无论是官府宴宾典礼,还是官员们聚会饮宴,都以妓乐助兴,故宋朝人张端义说“唐人尚文好狎”。杜牧在宣、扬时正值精力旺盛之青年、与其他贵族公子一样纵情于声色、风流放荡。扬州在唐时是著名的繁华都市,所谓“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此间杜牧写下了不少艳情诗作。尽管如此,他仍十分关注国家政治大事,写下了军事论文《罪言》,向朝廷献上解决藩镇的方略。杜牧认为藩镇割据和外族入侵是唐王朝面临的两大祸患,只有除此二患,方能国泰民安。早年朝廷讨伐沧州藩镇李同捷,他赋《感怀诗》慷慨陈词:“关西贱男子,誓肉虏杯羹。请数系虏事,谁其为我听”?后来回纥南侵,朝廷调兵抵御,他又赋《雪中抒怀》,再度毛遂自荐:“臣实有长策,彼可除鞭笞。如蒙一召议,食肉寝其皮”。此外还写了诸如《河湟》、《早雁》、《泊秦淮》等针砭时政、忧国忧民的诗篇。
这时期,杜牧也较多地接触了一些社会下层的妇女——歌女和舞女,了解和同情她们的悲惨遭际,著名的《杜秋娘诗》和《张好好诗》就是为她们而写的。杜牧在描述了美貌善歌的民间歌女杜秋娘一生辛酸遭遇后,不由地联想到自古以来士子的坎坷命运,感叹“女子固不定,士林亦难期”,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人生命运变化莫测,人生无常,岁月蹉跎,“己身不自晓,此外何思惟?”扬州十年,杜牧已有一种苍凉的忧患感。
公元839年春,杜牧结束了扬州十年的放外任官生活,涉汉江、过南阳,水陆兼程回到京师长安,内迁左补阙、史馆修撰。但在长安只任职3年,又由比部员外郎放为黄州刺史,后转池州、睦州,历时7年,这是朝内牛李党争、统治集团内部明争暗斗所致。他在《祭周相公文》中愤愤不平地写道:“会昌之政,柄者为谁?忿忍阴汙,多逐良善。牧实忝幸,亦在遭中。”对权相李德裕的排挤深感愤懑。李德裕是晚唐上层集团中李党的代表人物,杜牧虽没直接参与“牛李党争”,却做过牛党代表人物牛僧孺的幕宾,两人私交很好。加之杜牧性格刚直疏阔,不拘细节,也为李所讨厌,故颇受冷落,很快就被赶出长安。杜牧深知自己仕途困蹇的原因在于不会趋炎附势、明哲保身而遭嫉恨,但也无怨无愧、谈笑出京,“都门带酒,笑别亲戚”,来到远离帝京,偏远荒凉的小郡黄州。
杜牧在黄州关心民间疾苦,任职内多施善政,如取消黄州府衙逢年节祭祀,向农商索要酒肉疏果的陋规,奖励、提升奉公守法,勤于职守的下属官员;鞭笞和裁汰贪官污吏,规定府衙购买市集物品必须公平合理。平均徭役,不使劳苦不均。为此他还自置薄籍、登记服役者姓名,每年亲自按州校点。审判案件时,细加勘查、公正慎刑,任职内未出一次冤案,深得民心,政绩斐然。
然而,杜牧所处时代,毕竟已是唐王朝江河日下,百弊丛生的衰落阶段,吏制弛坏、世风浑浊,即使在一郡力振清明,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杜牧常伤悼国家多事,悲叹怀才不遇,每每以酒浇愁,赋诗自遣。他希冀依然能有所作为、国泰民安:“岂为妻子计,未去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洛河湟,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桑”。但是正如古代许多壮怀激烈而又无从施展的志士一样,杜牧的理想在朝政腐败、举国黑昏的社会里根本无法实现,只能沉痛地自嘲:“孤吟志在此,自亦笑荒唐。”“且抽持板手,却展小年书”。或纵酒自娱、以忘忧患:“一世一万朝,朝朝醉中去”。当然,壮志未泯,世事难忘,只是借酒以浇胸中块垒而已。当朝廷准备讨伐泽潞之乱时,或异族入侵,边防传警时,他依然不断上书,慷慨陈辞,不计前嫌向宰相李德裕献计献策。
杜牧毕竟是一个敏感善吟的诗人,处理公务之暇,常策马流连于山水之间,写下了许多吊古伤今、思友怀乡,写景抒情的诗篇。如他的《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泪沾衣。
再如《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在黄州时他的代表作还有《齐安郡中偶题两首》、《赤壁》等有名诗作。这些诗明丽如画,含蓄凝炼,耐人寻味。
公元848年,杜牧重又人京,升任中书舍人,兼史馆修撰,途中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秦淮河是六朝胜地,粉黛如云。唐时更是权贵富豪,墨客骚人纵情声色,士女荡舟江上,寻欢销魂之地。诗人泊舟秦淮,眼见灯红酒绿,耳闻丝竹艳曲,不禁触景生情,吟成此诗
重回长安,巧与另一著名诗人李商隐相识。李商隐对杜牧的诗才十分推崇,在一首赠诗里作了这样的赞美:“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李商隐与杜牧是晚唐齐名的诗坛巨擘,时有“小李杜”之称。两人结识,甚是幸事。在长安,杜牧写下了有名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公元852年,杜牧卧病不起,深感不久于人世,于是将平生几十年诗文作了整理,诗稿烧毁许多,仅剩十分之二三,不久病卒,终年50岁。杜牧死后,他的外甥遵照他生前遗嘱,将杜牧诗文合编成《樊川文集》传世。
杜牧一生忧国忧民、刚直不阿,但一生怀才不遇、屡经坎坷。在晚唐那种政治混乱,党争激烈的年代,内心始终郁结着矛盾和痛苦,未能施抱负。在文学方面,他的诗高绝深远,独树一帜,形成自己豪迈俊爽、遒劲峭拔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