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择之幸福再敲门
字体: 16 + -

第22章 林高手

    下面一个地级市的服务器运行不起来了,好像是硬件故障,现在需要那台服务器从磁带库内读取重要的备份数据,全网就等这个节点了,副行长已经来到现场,可是下面那个点到现在都没解决问题。

    从磁带库读数据?哦,现在硬盘还很贵,容量小,常见的容量是80mb,对于大型数据业务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对于海量数据的存储,一般采用磁带库的形式,其实就是一个机械手臂,可以自动更换几十盘磁带的专用设备。磁带的存储量很大,价格便宜,唯一缺点就是读写速度慢。

    一句服务器运行不起来,谁知道是主机的故障还是磁带库的故障?万一两个都有问题呢?事情一旦不顺利的时候,往往会处处不顺。这种情况林漫当年遇到过多次了。这就是个大麻烦。

    林漫摊手:“硬件故障应该找厂商的售后啊。”

    周处长为难地说:“我们没有买保修服务,你是不知道厂商的收费有多黑,从报修起开始计时算费用,路费按照京城到这里的往返飞机计算,即便换个塑料开关,也要收一万多块钱。”周处长及时停止了碎碎念,说出来最关键的一句,“而且现在时间上也来不及了,天亮前必须恢复。”

    真当我是万能啊。林漫苦笑:“服务器型号?”

    “hp服务器,型号好像是k160。”

    k系列是经典系列了,还好是林漫知道的,虽然型号很老,但是总体结构和林漫熟悉的型号差距应该不大。

    “故障代码?”

    见林漫问得如此镇定,问题短小且清晰,有人很识时务地把电话递给了林漫。林漫摁了免提键,方便大家都听见。

    电话那边是那个地级市建行的维护人员,口气有点着急,迅速把液晶面板上的代码报出来了。

    属于cpu错误代码,有点麻缠。

    “有几颗cpu?”

    对方说不知道。靠,要你有何用?林漫心里骂一句,也能理解,这年头这些服务器很昂贵,如果厂家不提供培训的话,使用人员根本不敢轻易碰硬件,万一坏了呢?就像刚才周处长说的,随便修一下就得好几万。

    还好林漫前世有维护小型机的经验。他最辉煌的时候,不再去现场维修了,而是做远程支持,就是说,如果现场工程师搞不定了,打电话给他,他虽然看不到现场,却能根据描述帮助判断问题,指导对方进行维修。

    林漫无奈抬头看看四周,大伙这会儿全看着林漫,周处长和佟书记的态度很清楚,就等他解决问题呢。

    林漫想了想,揉揉肚子,饿过了,有点胃疼,还得忍着,看来需要远程操作一把了。

    “你那边的服务器当中,有没有配modem的?”林漫问。

    modem也就是调制解调器,是没有宽带前,用于远程连接的主要设备。两个modem之间可以通过电话线实现数据交换。

    对方说找到一个。林漫指导他插入服务器背面一个标着console的串口上,通电,连接到一根电话线上。

    这边林漫找了一个同型号的modem,也接上电话线,然后通过终端,用modem的at命令把传输速度降成9600bps后,拨号对方的那个modem。

    很快,林漫通过终端看到了一个操作窗口,那是对方服务器的控制台。输入切换命令后,林漫开始操作服务器的控制卡,调取其中的硬件加电自检信息。

    小型机一般会配置一个控制卡,可以用这个卡控制服务器完成一些硬件操作,也存放了一些底层的硬件信息。怎么看这些信息,怎么判断出故障的设备,这个就属于不传之秘了,林漫当初花了代价才从原厂商工程师那里学来的。理论上,小型机服务器内每一块卡,每个设备,都有唯一的编号和位置与之对应,有的甚至可以根据编号推断出位置。这是一套完整的命名体系,为故障诊断和准确定位故障点,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林漫找到了报错信息,一共有两颗cpu,第二颗加电自检报错。这就不怕了,只要拔掉有故障的cpu,让服务器运行起来就可以。

    “找一把螺丝刀,对,就是你们说的起子,不要找十字的,找六角型t10的。没有?那就找小一点的一字起。”林漫四平八稳地坐在椅子上,远程指导对方拆开主机的外壳。

    “你需要拧开5个螺丝,正面4个,下面还有1个。”林漫开始进入状态,脑袋中储存的结构图似乎在眼前回放,他可以清晰地知道每一颗螺丝的位置。这不是什么超强的记忆或者智商,只是因为拆机器拆得太多了,无他,唯手熟尔。

    “看到几个铜板?两个?很好,那就是cpu,拔出最右边那个cpu。”

    “拔出来了。”对方的声音有些小心翼翼,估计是第一次拔小型机的cpu,还来了句,“怎么跟pc的cpu完全不一样,这就是一个大铜板啊。”

    废话,要是跟intel的那种廉价cpu一样,人家还能卖那么贵吗?intel的cpu正是因为相对便宜,才会配在pc机上,最终走入千家万户,让pc机成为普通家用电器。

    ibm公司的伟大之一,就是它把昂贵的服务器小型化为个人计算机(pc),推动了计算机的普及,同时也造就了intel和microsoft这两大巨无霸企业。

    林漫还是尽责地给对方解释了一下:“铜板起的是散热片的作用。加电开机。”

    一会儿,电话里传来高兴的声音:“开起来了。”就在大伙松口气的时候,那边又来了一句:“好像还是有问题,我不能读取数据。”

    林漫一直在盯着终端看,服务器上的信息和对方的操作都被远程传输过来了。对方显然只知道调用现成的脚本去运行业务程序,不懂得磁带库的基本操作和维护,也不知道如何诊断故障。

    也不能说人家技术差。服务器上的操作系统是hp-ux,所有操作都需要打命令,暂时还没有图形化的菜单操作,普通人谁会去记忆大量的命令来操作服务器呢?这也是unix,包括后来的linux为什么没能大量进入普通用户电脑的原因,操作太复杂,维护太困难。等到linux的图形界面很漂亮时,市场已经基本被windows95占领了。但是unix这种操作系统绝对比dos和windows强大,并且运行稳定,不会轻易死机的。

    林漫没时间胡思乱想,在键盘上输入命令,远程接管了对方的控制台,输入硬件链路的搜索命令。

    对方显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在电话里喊道:“我不能操作了,键盘好像没反应了。咦,屏幕上怎么有命令在自动执行?”

    “别喊了。我已经接管了你的控制台,现在是我在操作服务器,你一会儿配合我就行了。”

    两人这一对话,旁边周处长有点害怕了。前面林漫的操作他看不懂,所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现在的对话却告诉了他一件严重的事情,林漫可以远程控制他们的服务器,而且自己那方面的技术员居然说不能操控服务器了。这是传说中的黑客吗?

    林漫注意到他的表情,特意解释到:“这不是黑客手段,这是厂家为服务器设计的远程控制手段,用于远程故障诊断的。只要不给modem通电,或者modem不连接电话线,就不用担心。”

    周处长闻言这才松了口气,这要是真有问题的话,自己就别想睡好觉了。

    林漫迅速检查硬件链路,没有发现磁带库,当然也不可能读出数据了。林漫怀疑是主机与磁带库的连接有问题。对方搬迁设备,与磁带库的连接肯定是拆卸后重新连接的。根据系统日志和设备文件编号,林漫推算出应该是哪个连接口后,让对方检查确认,果然接错了口。按照林漫指出的接口连接后,系统立刻找到了磁带库。林漫试着用磁带库操作命令,操纵机械手臂抓磁带,更换磁带,然后顺利读出了数据。

    林漫怎么会记住那么多命令,还有操作磁带库的命令?其实好多命令他也不记得,再说老系统也和他熟悉的系统有区别,他知道的命令未必能用。但是,他会看帮助啊。unix提供了各种命令的详细帮助,他可以从一个命令查看到另一个相关联的命令,然后逐步操作下去。当然一个必要的前提是,要习惯看英文的帮助。

    对于不会打命令的人来说,如果看到有人不断地在输入命令,然后系统发生变化,就会认为这是个高手。林漫现在就被这种目光包围着。即便是懂小型机的钱老师,也在钦佩地看着林漫。没办法,林漫输入的很多命令他闻所未闻呀,根本不知道他在干什么。

    电话那边的技术员,很配合地同步报告着他看到的磁带库里发生的情形。听着电话里的汇报声,众人都知道,面前这个小伙子正在远程操作一台看不到的机械手臂。搞技术出身的人,多少都有点远程遥控、飞剑千里的情怀,所以才会有遥控的导弹、遥控卫星变轨道之类的技术诞生。

    搞定,大功告成。

    周处长激动地握住林漫的手连声表示感谢。

    林漫实在受不了这种热情,泪水都要下来了。尼玛,知不知道,我要是干这种私活,一晚上至少一万,少了都不干的,你就两句感谢吗?不行,必须提要求,真受不了了。

    “那个,周处,能给口吃的吗?我一天没吃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