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扬帆起航
字体: 16 + -

四零二章 舐犊之情 司马氏投进杨门

    杨帆深情并茂,纯属有感而发,司马防能如此这般作态,可见父爱之伟大。

    不过,自古成王败寇,失败者永远都是胜利者的踏脚石。

    司马氏也不例外,只因司马懿一人之错,杨帆就对整个司马家族动了杀心,这无可厚非,文聘所部折损了数千将士,他总得给个说法,做个表率。

    若是为了司马懿而寒了将士们的心,那就得不偿失了,如此铁军,打造不易,用一颗定时炸弹来交换的话,实属不智。

    然,司马防的举止却触动了杨帆内心深处那条脆弱的神经,杨帆从小缺少父爱,即便是来到这方世间,亲生父亲不知是谁,名义上的父亲,也对他不管不顾,他能有所成就,全都是自己拼搏得来,不曾向杨彪要过什么。

    而看着司马防的舐犊之情,杨帆难免心起波澜,起初的想法也略有改变,随后一想,两军交战,本就是你死我活,无所不用其极,文聘战败,乃是本事不济,如今胜了,若是追究到底,以后与他交手过的人,谁还敢轻易投降,这不是把自己的敌人往死里逼吗?

    想到此处,对于如何处置司马家,杨帆就有了另外一个打算。

    现在的杨帆已经对这些青史留名的文臣武将产生了免疫,在他看来,这些人之所以能名垂青史,不过是比之常人得到了更多表现的机会而已,一些经典的,足以载入史册作为教科书般的战役也不过在特定的地点,依靠特定的环境,由特定的人来完成,这些战役都是不可复制的,也是扭转乾坤的决定性战役。

    就好比龙凑之战,成就了鞠义与他麾下的大戟士,加快了袁绍统一河北的脚步,奠定了袁绍北方霸主的地位;官渡之战,让曹操鲸吞河北之地,一战成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霸占大汉半数土地;赤壁之战,让周瑜登上神坛等等。

    正是这些历历在目的战绩,让杨帆对司马氏一族极度排斥,这是一个官宦世家,历来能人辈出,且善于隐忍,得之则引为助臂,处之需小心提防,若是主弱仆强,则更要小心他们取而代之。

    杨帆已经拥有了体系、建制较为完善的人才系统,只需假以时日,他坚信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足以代替这些老牌世家的子弟。

    然,这时说这些还为时尚早,杨帆要想在各路诸侯还未完善各自体系之前获得更多的地盘及利益的话,那他就不得不与这些老牌世家合作,当然了,这是在不违背杨家军宗旨的前提下。

    就好比那晋阳的西门家,舍弃了土地后,依然能混得风生水起,与杨家军盘根错节。

    在这个信息传输不快捷的年代,这些弊端很难规避,作为主君,杨帆任命一地之长或一军之将时,都是深思熟虑,在他看来,能力强是一回事,忠心则更加重要。

    故而,他才会在一开始,就着手打造人民子弟军的宗旨,向领地内的军民传输军护百姓,百姓拥军的思想,这些将打破常规传统思想的理念,刚开始也受到了各方的质疑,但却是杨帆至今能把军队给牢牢控制在手中的决定性因素。

    即便一军主将想反,其麾下的士卒也不一定会跟着反,保不齐,还会军中哗变,把一场叛变扼杀在摇篮内。

    即使一支军旅真的反叛了,那他们在杨帆的领地内也是寸步难行,百姓们会作为杨帆的坚强后盾,一同捍卫着自己的生活保障。

    这就是军护百姓,百姓拥军的理念。一人既想要收获,却又不想付出的话,在强权时代或许会潇洒个几年,但这样的政权并不长久,也得不到百姓的爱戴。

    杨帆就是要把他心中的那个理念传扬出去,让大多数人都认可这个理念,都遵循这个制度,若是这般传承数代,那杨帆创建的政权必将稳如泰山,常人难动分毫。

    故而,杨帆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局面,处处小心应对,一切对他的理念产生质疑或抵触的声音,都将遭受到杨家军的无情打压。

    与其说这是两个政权的对抗,还不如说是两种理念、信仰的碰撞,若要生根发芽,长成苍天大树,那风吹雨打在所难免,除虫防腐更是要时刻谨记。

    而司马防作为老牌世家的子弟,他所考虑的事情必是家族的延续与辉煌,这无可厚非,然,作为君下之臣,这种人的思想非常危险。

    因为他的家族思想已经根深蒂固,若要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办成的。与其花费大力气,还不一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那还不如直接连根拔起,重新培养幼苗来得快,来得稳。

    幸好司马懿年岁不大,思想还不稳固,能扭转过来,这也是杨帆决定放过司马懿的原因之一,他只需要志同道合的部下。

    听了杨帆的话,司马防微微一叹,恭敬的回道:“虎毒尚不食子,更何况人乎?杨骠骑也是人父,为何明知故问?今日来此,防,不求生还,只求杨骠骑能心怀怜悯,放过防之幼子,防,在九泉之下,必对杨骠骑感激涕零。”

    言落,司马防继续朝杨帆跪下,五体投地,格外隆重。

    杨帆瞥了眼司马懿,淡淡的说道:“年纪轻轻时就才高八斗,可见你聪明伶俐;临危不惧,不畏艰难,可见你性格坚韧,不过...你可知为何败了?”

    司马懿面露傲然之色,回道:“那是自然,我从小就是神童,败给你,不过是一时大意罢了……若是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肯定不会再败!”

    杨帆闻言后,摇头道:“这些事,以后你自会明白,今日我不杀你,并不是惜你之才,而是你父亲的行为感动了我,少年,你还年轻,珍惜眼前人才是你最应该做的。”

    司马懿眼中刚闪过一丝喜色,又听到杨帆说道:“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毕竟是因为你,我军这才损失颇重,就罚你去我军创办的书院里,做三年杂役来抵消罪过,你...可服气?”

    大难不死,司马懿的心中自然对杨帆感激不尽,毕竟,能不死,谁都愿意活着,当下,司马懿沉声应道:“好,我就去做三年杂役,三年后,我要去哪,全凭我意,你不能阻扰。”

    杨帆点头笑道:“那是自然。”

    一旁的司马防却是在心中叹息了一声,暗道,那三年杂役又岂是好做的,自己这个儿子还真是太过天真了。

    这时,胡瓢连忙高举手中印绶,说道:“下官愿意献出太守印绶及家中多余土地,只为能投在杨骠骑麾下,还请杨骠骑应允。”

    对于降者,而且还是如此识趣,杨帆自然不会拒之门外,当场便让荀攸与胡瓢交接河内诸事。

    为了儿子以后的未来,司马防犹豫再三后,也跟着说道:“防,家中尚有良田三千亩,奴仆五千人,也愿意全部献出,只希望杨骠骑不要为难家中老小,可否?”

    司马防的话,已是显露投靠之意,无地在手的世家,犹如拔了尖牙的老虎,杨帆也就放下心来,再次扶起司马防,从荀攸手中拿过河内太守的印绶放在司马防的手中,笑道:“建公如此深明大义,本将怎还会小家子气,建公大才,不如就继续任河内太守如何?正式的任命,本将自会奏请天子后再下达,依本将看来,天子也不会让建公这样的大才蒙尘。”

    司马防郑重的接过印绶,躬身道:“主公不弃,防,必效死!”

    “哈哈......”见司马防正是认主后,杨帆高兴道:“本将能得建公相助,实乃三生有幸,我军的地方官员皆要入学,待结业后,才能执政一方,不过,事急从全,凡事都有例外,学习一事,等以后河内稳定了,再去也不迟。”

    司马防闻言一愣,不知杨帆所言何意,但也躬身领命。

    出征半月,杨家军就拿下了河内郡治所-怀县,再加上司马氏一族的投靠,更是让杨家军的声望在这司隶地界如日中天。

    而这时,吕布的两万大军也才进入到平皋境内,不知怀县战事的吕布,还一股脑的奔着怀县而去,却不知,等待他的将是杨家军的合围。

    这日,杨帆在怀县城内,郡守府中,召集麾下文武议事。

    荀攸拿着哨骑刚传回来的探报,率先说道:“吕布已经再次渡过济水,进入到了平皋地界,不出三日,其先锋铁骑就能赶到怀县境内。”

    郭嘉笑道:“吕布骁勇,其麾下又有数员战将能力不俗,州县受阻,他就改道而来,可见他吕奉先对怀县很是上心啊!”

    黄忠突然出列,请命道:“主公,当初酸枣一战,末将吃了坐骑的亏,技输一招,如今时隔多年,末将也想再会会吕布,还请主公成全。”

    杨帆在心中已经有了对付吕布的办法,不过,对于吕布,杨帆的情感也很是复杂,当初若不是他的话,杨帆或许早就死在了晋阳城中。

    当下,杨帆轻笑道:“吕布啊,我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