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修真记
字体: 16 + -

第十三章 再次抽奖

    “啊嚏”远在虚空深处的一个老爷爷忽然打了个喷嚏。



    “奇怪,本尊这等境界还能感冒不成?”心念一动“原来是这小子,哈哈!能抽到什么就看你的运气了!”



    —————————



    “开始抽奖”



    “停!”规则改了抽奖时候控制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停就可以了。



    当旋转的指针停下的时候指在了一个格子处,紧接着格子上白光一闪,上面覆盖的禁制就消散了,之后就显示出来抽中的东西——白色的玉瓶一个上面篆文写着“聚气丹”。



    “聚气丹”,识海的传承当中倒是有介绍,聚气丹适合于炼气期的修炼者服用,丹中富含大量灵气,有助于提升修炼者的修炼速度。拿到聚气丹的



    ————————



    “这是你的运气不好,怪不得为师了,本来为师还给你准备了……算了,等你下次抽奖的时候再说吧!”



    ————————



    朱厚照拿着这瓶聚气丹心里颇为高兴,自己想着快点提升实力的时候就抽到了聚气丹,这个世界可不像什么末法时期灵气溃乏不能修炼,只是木灵气浓度稀了点而已。说到灵气,其实我们这个世界上人类以及动物植物能生存在靠的就是灵气,灵气可分为好多种。比如说,一个木性灵气缺乏的地方植物就很难存活,但有可能那个地方金属性或是火属性的灵气就很多。人进入那种地方就会感觉燥热不安。



    其实世界上的灵气是混杂的,上次朱厚照在修炼时心神感觉到的五彩的世界那就是灵气。有些地方灵气散发出来的多,在那地方修炼速度就快,而普通人生活在那种灵气多的地方身心就比较顺,气运就会越来越强,也就是常人所说的“风水宝地”了。



    而大多数地方灵气都是潜藏着的。这就好比人身体,全身上下九窍的位置就比别的地方灵气散发的快,大部分地方都是皮肤覆盖,外面还着衣服,灵气就跑不了了。所以,古人就发现通过特定的方式方法寻找地脉穴窍,就演变成了风水之术。



    北京城,作为当朝皇城,天地灵气之多自然是不言而寓。但是,灵气多也架不住人多的折腾啊!特别是皇宫一带,里面生活着皇族还有太监宫女侍卫等上十万不止。所以,在原来历史时空,朱棣1402年登基到1644年八旗入关也就240年左右四个甲子的运势,巧合的是,八旗入关之后也是在220年后1860年遭到八国联军“入关”北京城被占领甚至圆明园被抢烧。国运就开始败落直至灭亡。



    一想到圆明园,朱厚照心里就感到憋屈,按照如今大明的官话发音就是“亡明园”,虽然没见过里面所藏,但朱厚照相信那里面大部分都是劫掠大明而得到的奇珍异宝。



    大明朝这个“圈养”的家猪被八旗“野猪”给拱翻了,然后,那些“野猪”又被“八国联军”一群盗匪猎杀。恩怨纠缠,来来回回两趟上下五百年。再加上大明开国皇帝又叫“朱重八”。这样的巧合的历史性报复说没有点联系真的很难令人相信,也许,在老朱当上皇帝的时候就决定了未来的几百年的中华国运了。



    “但是,有本宫在,未来的大明,未来的中华就不一样了”



    “还是先出去吧,呆会要去参加中霤之祭呢!”念头刚落,朱厚照的身影又重新回到的清宁宫卧室。



    ————————————



    弘治十三年,六月,丁酉。



    遣内官祭中霤之神



    按大明礼制,季夏之中也就是阴历六月十五,要派遣司礼监宦官在文楼前祭祀中霤之神。



    文楼,就是后世的体仁阁,满清为了灭除汉人道统把那些与祭礼相关的宫殿阁楼名字全给改了遍。还美其名曰“体仁”也就是让仁都感受体会到它们满清的仁义。还有武楼被改成“弘义馆”。意思就是说“看我们大清多讲仁义!”这才是汉人真正的耻辱啊!



    “文武二楼”中轴线代表正统、皇权,从周代继承下来,在中轴线旁建了文楼、武楼,而且,文武二楼还是外廷南北的中轴,也就是从午门到谨身殿的中轴线。所以,算是整个紫禁城外廷的中心,北京城分成文武两半,“文”在东,“武”在西。



    “文武二楼”最早起源于周朝。那时宫殿门外有两块石头:一个是嘉石,一个是悔石,有人有冤屈敲嘉石,天子听见了就会为你做主;“悔石”就是人犯罪了,但是罪不当诛,让你跪在石头上反省改过。后来从这两块石头发展成为“文武二楼”。再后来,朝堂外设立了登闻鼓,可以击鼓鸣冤,于是就替代了原来的敲石头。击鼓鸣冤就是这么来的。



    今日主持祭祀的太监也是朱祐樘身边的老人,司礼监太监萧敬,还有太常寺少卿焦芳。



    “臣焦芳,奴婢萧敬……参见太子殿下千岁千千岁!”看到朱厚照到场,忙碌的众人都停下手中的活,参拜行礼。



    “免礼平身!”朱厚照是有样学样,这些礼仪倒是不缺。



    “谢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奴婢已经把羊、豕、五果、酒礼还有纸帛准备妥当,请太子殿下过目。”太监需要准备祭祀用品,而太常寺少卿则负责率太祝、斋郎安排香烛,整理揩拂神座与幕帐,迎送神主。举行祭礼时,中间须行斟酒。



    “不用了,本宫今天只是过来观礼尔等自行其事。”



    “祭必用酒,饮酒必祭。”是历来亘古不变必行的礼则。而且“饮食必祭,示有所先”就是说,人们饮酒前必须先取少许酒浇于地,以敬天地、神灵、祖先以及发明酒的人,以示不忘本。人们所熟悉的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樽还酹江月”,以酒洒入江中,就是用以祭奠三国周郎的。



    祭礼开启,香燃一寸。



    太常寺少卿焦芳率众行礼。



    并浇了杯酒于地上,并祷于中霤之神:“室之中溜,神司其职,居中向明,照察无私。时维季夏,谨以牲醴致祭,神其鉴知。尚享!”三次行礼,三杯酒并祭之后,中霤之祭仪式就结束了,等到午时由司礼监太监收拾祭品,然后由焦芳烧完纸帛就可以了,所以除了太监与焦芳等人留下之外其余人可以先行离开了。



    “恭喜主人,增加气运3点”



    “这次参加祭礼还能增加气运?看来没有白费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