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修真记
字体: 16 + -

第九章 首次任务

    朱寿前世在史料中所了解到的关于张皇后的资料比较少,只知道这个张皇后本来是兴济人(即后世河北沧州市北)。按照明的选后的制度,皇后一般都出身于平民之家。



    张氏的父亲张峦,原只是一个秀才,以乡贡的名义进入国子监,成为国子监生。张氏出身于这样的读书人家庭,家教自然还可以,虽然说不上大家闺秀,但是知书达礼这是必须的,还有就是作为一个母亲,慈蔼护犊的是最基本的。



    可是不知道为啥,这个张皇后留给原来朱厚照的印象总是一幅拒人千里之外,异常冷漠的感觉,基本上感觉不到所谓的“母爱”。



    坤宁宫,位于紫禁城的内廷。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



    坤宁宫宫名字出自《道德经》原文:“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天者乾也,地者坤也,法天象地,皇帝是乾,皇后是坤,皇帝是天,皇后就是地,皇帝与皇后也是天下间之唯一,天得一以清,皇帝寝宫名之曰“乾清宫”,地得一以宁,皇后的寝宫名之曰“坤宁宫”。



    步入朱厚照眼帘的坤宁宫十分端庄奢华,宫殿是正中明间开门,门为底部雕龙画凤的原槅扇门,窗户均为棂花槅扇窗,比朱寿前世在故宫看的要高端大气上档次得多,毕竟后世所见的故宫是经过没有底蕴的一群野猪皮霸占而改建的,跟眼前的纯粹的集汉民族文化于大成的宫殿是没法比的。



    想到野猪皮……



    “这一世本宫就把这历史颗毒给清掉吧,谁叫它们后世要叫清呢!哼!哼!现在不知道是哪一代了?灭了他们的根收了那边的地,再将他们收为奴……”一想到这,朱厚照就恨不得早点掌权。



    ……



    “孩儿厚照给母后请安,恭祝母后凤体安康”朱厚照让人通报后就到张皇后的寝宫前跪礼请安。



    “皇儿免礼平身,你的身子可好些了,哀家正说要去看你呢!”寝宫床位朝东,床到明间之间还隔着一卷珠帘。两个宫女撑开的珠帘门,一位三十不到宫庄贵妇款款的向跪着的朱厚照位置走了出来。



    “哼!看我?鬼才信……”朱厚照撇撇嘴站起身,心里嘀咕道。



    “多承母后挂怀,儿臣今日已经大好了,特来给母后请安。”说着同时抬头看了眼伤心之态的张皇后,与记忆中的形象没啥差别。



    “哀家昨日见皇儿受伤,就心痛万分后悔不该纵容让你这么任性,万一你要有个三长两短,叫哀家如何是好啊!”



    “母后多虑了,儿臣身体好着呢,这种小伤无什大碍。”朱厚照听到这女人对自己的关心也搞不懂是真心还是假意。在没弄清楚自己的生母情况前,他是对这张皇后没多少情份在心里。



    发布任务:“查明自己的生母之迷,并找到自己的真正生母,时限:一年,奖励:抽奖一次。”



    “嗯,系统居然发布任务了,一年时间?看来这次查找生母的任务并不简单啊!也是,如果容易的话,自己的便宜皇帝老爹也不会被人蒙蔽十年之久了!”



    没聊几句,朱厚照就急不可耐的准备撤了。



    “母后,孩儿还要去父皇那请安,就先走了了!”



    “嗯,那你自己注意点,以后别那么任性了!”



    “是,孩儿谨尊母后教诲!”朱厚照转身就头也不回的往前面的乾清宫走了。



    “这小子,受了那么重的伤居然好得这么快,有古怪!”坤宁宫内,张皇后看着走出宫门的朱厚照心里不禁起疑。



    ——————————————



    乾清宫,是内廷正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高六丈有三,重檐庑殿顶。殿的正中有宝座,两头有暖阁。作为皇帝的寝宫,自成祖朱棣至弘治皇帝朱祐樘,共有七位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在这里居住,平时也在此处理日常政务。



    六月,骄阳似火。



    “陛下,这是昨日未批奏折,这些是今日的。”



    乾清宫御书房内,司礼监太监萧敬把整理好的奏章按时间先后分成了两大堆。



    宣宗之后,皇帝多深居后宫,荒嬉享乐,不理国政,有的皇帝由于登基时候幼小,无法正常处理奏章,所以,常常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代行“批红”大权,宦官势力由此而攫取了宰相之权。不过,孝宗皇帝朱祐樘倒是收回了这个批红大权,奏章都要亲自批红。于是,司礼监恢复了祖制规定,章奏先送达司礼监,然后再由秉笔太监呈送皇帝批阅。



    “鞑虏数入大同灭胡墩等处肆意杀虏人畜过万。”弘治看到这篇奏章,气得吹胡瞪眼。



    “欺人太甚!这些边军守干什么吃的?守备人数上万人,还被不到三千人打败!全是一群饭桶!守备不力者皆悉问罪军铉降一级广等二级,还有巡按监察御史逮问拟充军!同时着令守备不力者戴罪立功杀贼”。



    “光禄寺寺丞张庆以例乞致仕!”弘治看到这直接一个大红“允”字。



    “升守备倒马关指挥王佐守备紫荆关指挥王永俱为署都指挥佥事”这是兵部所请,朱祐樘也直接一个“从”字。



    ……



    还有一个奏章宗人府上的,是藩王奏请为子孙取名的,有代王一脉,庆王一脉,秦王一脉,晋王一脉,周王一脉,还有宁王一脉。



    在大明朝,皇族宗室之人是一个特殊的贵族阶层,他们一生衣食无忧,吃穿住行及婚丧之事均由国家包揽。就是标准的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其生也请名,其长也请婚……”。



    宗人府是朝廷设置专门负责管理宗室成员事务机构,掌管《玉牒》的登记。一旦被登录在《玉牒》中,此人就算是有了皇家户口,终生可以享有皇室地位和优裕的待遇。



    所谓请名、请封、就是郡王、将军、中尉之子女,不分长次嫡庶,等年龄到了五岁才能请名,十岁时候就能请封,还有十五岁选婚。请名就是由王府奏请翰林院按宗系辈份,以金、水、木、火、土为偏旁取一个字拟定好名字,奏请皇帝钦点,颁敕王府。



    宗人府已经起好了名字,朱祐樘也是两个红红的“如制”。



    批完最后一个奏章,弘治转头就问“太子下午都在忙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