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阮元的妥协(上)
次日一早,阮元便再次来到了广兴寓所之前,进了门后,只觉房中陈设、纸张样式,竟与上一日无甚区别,也不知一天的工夫,广兴和他的下属到底做了什么。反倒是广兴看起来尚属客气,见了阮元,主动上前问道:“怎么样,阮侍郎,想好了没有?咱们这出差一次,总也不能让下面的人吃苦受累不是?”
“所以,广侍郎的意思是,想让我出钱给他们了?”阮元也不再客气,正面问道。
“哈哈,阮侍郎,你还是很聪明的嘛?”广兴看阮元终于明白了自己意思,也抚掌大笑道:“其实啊,您早些领悟了我的话,我看这件案子啊,早就办完了。你看,马中丞的一千两银子,已经送来了,阮侍郎,我记得您也做过六年巡抚,怎么,您可不能瞧不起下面这些办事的弟兄啊?”看起来,广兴不仅想着让阮元出钱,而且阮元若是出钱少于一千两,可能广兴都不会善罢甘休。
“广侍郎,他们到底缺多少东西,你要我们出这么多钱来补贴公用?若只是缺些纸张饮食用度,我可以贴补一二,可你这样狮子大开口,试问将来若是外人知道了,他们要如何信服啊?”阮元听着广兴一张口就是一千两银子,自然有些按捺不住,便想与广兴理论。
“阮侍郎,你当这开封是什么好地方吗?”广兴依然不知收敛,仍与阮元辩道:“我告诉你,他们平日在京城当差办事,苦是苦了点,可那毕竟是京城啊?这开封满地都是水坑,北面那黄河比这座城都要高,也不知哪天一不小心就要倾泻下来。让他们来这里办事,你不再加点钱,那他们凭什么给你卖命啊?平日纸张要用钱,饮食要用钱,出行费用能奏销的也就一半,您再不多帮帮忙,这案子还有谁能办啊?再说了,这河南大小官员,我看最不清楚这件事的,也就是阮侍郎您了,您想想,若是您五六日前,或者半个月前,就想清楚这其中因由,早些把这一千两银子出了,或许咱们现在啊,已经在回朝廷的路上了,耽误他们这许多日,难道还是我的错不成?”这话说得出来,竟似原是阮元不懂规矩,才连累了这许多办案吏员,多在开封耗费了半个月时间。阮元心中自也恼怒,若他不是平日涵养深厚,说不定已经和广兴对骂上了。
“广侍郎,你……你怎得变成了如此强词夺理之人?”即便如此,阮元也终于克制不住,对广兴怒斥道。
“阮侍郎,这不是我强词夺理啊?”不想广兴还有借口:“您为什么不这样想一想呢?要是当日那黄明歧陈钟琛之事,您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这样让他们过去了,那这件案子也早就办完了。现在嘛……哈哈,你看。”说着,广兴又向另一侧的两个箱子一指,道:“黄明歧的五百两银子,陈钟琛的一千两银子,也都到我这里了。他们可要比你聪明啊,你问过他们次日,他们就主动到了我这里,说咱们办案不易,愿意出资相助。阮侍郎,你说我这……一边我收了他们的钱,一边你不由分说要求弹劾他二人,对这些下吏你又不愿出一两银子接济,我还要相助于你,这于情于理,好像都说不通啊?”
阮元听着,也直觉眼前一片黯淡,似乎自己弹劾黄陈二人之事,反倒已经把自己逼进了绝境。如果自己不给广兴送这笔钱,广兴看来是一定不会帮自己了,可即便自己撤回对二人的弹劾,就能解决这时的问题吗?自己弹劾二人之事,河南大小官员知情,这些吏员也都知情,随时可能把这件事透露出去,那样还不如花钱免灾。总之,给广兴主动“献金”,或许已经成了这时最不坏的选择。
广兴看着阮元神色越来越不对劲,也对他笑道:“阮侍郎,怎么看你的样子,这出一笔钱,就跟要你去行贿一样呢?这种事啊,平日不过称之为‘馈遗’、‘捐纳’,本就是礼尚往来,聊表心意之事嘛?阮侍郎,现在这时节,若是这些银子您都一毛不拔,那还能干成什么事啊?哈哈。”
阮元清楚再与广兴争辩也是无用,只得先辞退了广兴,自归自己馆舍之内去了。几人听了广兴之言,这时也都鸦雀无声,毕竟广兴才是正印钦差,若是他这一关过不去,这件案子最后也很可能草草结案,到时候阮元所发现的河南弊政,也同样得不到任何解决。
沉默许久,杨吉也率先开口道:“伯元,二位相公,难道咱们……就真要给那广兴银子,他才能办事不成?”
“还有什么办法呢?”王引之也不禁感叹道:“这事说起来,也不是老师的错,老师也是一心想着,要革除这河南账目之弊,却不想……不想早就中了广兴的圈套。皇上那边我也清楚,估计这件事就算咱们报给皇上,过得一年半载,他广兴还是广兴。到时候万一他变本加厉,又来倾陷老师,那又要如何是好?总之,现在最不差的办法,可能也就是破财免灾了。”
“那……连皇上都管不了这广兴了吗?”杨吉对于几人商议之中,竟一直在忽略嘉庆,也明显发现了不对劲。
“杨吉,难道皇上那边,我们就没考虑过吗?”孙星衍也无奈道:“只是这广兴在我看来,其奸诈之术,更甚当年和珅啊?杨吉,我们可以找皇上揭发广兴,可我们总要有证据吧?这也是那广兴最为无耻之处了,若说和珅是爱财如命,这广兴就是滑不溜手啊。在山东的时候,我就查过他用钱底细,却发现他把大半所得银钱,都用在了公费之上,你说他怎么用?所有吏员当差办事,用笔用纸,他全都要挑最好的,用纸稍有不合规矩之处,直接就要换纸。属吏出行,必用最上等的车马,平日饮食用度,更是极尽奢靡。又或者,属吏自己取了银子去,他也不管不顾。哼,自己用钱丝毫不知俭省,到了我们面前,却一个劲的说用度不足,让我们协助公费!可反过来说,也正因如此,想抓广兴的把柄,却要比和珅难多了。他把那么多钱都用了出去,自己还能剩下多少?就算我们弹劾他滥行勒索,若是皇上真的查下去,很可能他手里根本没有多少银子,真是一个死无对证啊……所以我来之前,就只盼着伯元办事小心,千万不要和广兴有任何瓜葛,否则只要被他缠上,后面的事就难办了。可没想到,竟还是……”只是孙星衍也清楚,阮元力主彻查黄陈二人,这件事怎么说也是彰明法度之举,却也不能说阮元错了。无奈之下,竟也再想不出任何办法,只得仰天长叹了。
“渊如兄,看来,小弟这次,又要做一件对不起渊如兄的事了啊?”阮元也对孙星衍苦笑道。
“罢了,若只是给他些银子,还能把河南的案子办了,伯元,我倒是也不该指责你什么。可是啊……”孙星衍也清楚,阮元即便真的出了这一千两银子,也并非纯心贿赂广兴,所以也不愿再行责备,可想着这些年控案之事,却也不由得感慨道:“皇上力查京控,本是为了让下面百姓能够伸冤,下面官员贪贿之事可以及时上闻。却不想……现在的京控,竟被这些小人钻了空子,成了他们大肆铺张、公开滥用国库公帑的借口!你们说这世道,究竟何时……何时才有重现清明的那一日啊?”
可是这个问题,即便博学如阮元和王引之,却也一时陷入了沉默。
无奈之下,阮元也只好给扬州去了信,嘱托孔璐华将伊秉绶两年来支给自己的一千两报酬先行装船,送来开封。孙星衍自知不能久留,当夜便即辞了阮元和王引之,自归济南去了。这次难得的相会,最终留下的也只有遗憾。
不过对于京控中逐渐出现的问题,嘉庆到了这个时候,也已经有了不少耳闻。这日他也特意召见了两年来多有查办控案的英和,与他问起了其中内情。
“英和,这两年来,你办理的案子,朕心里都有数。”看来经过两年的磨练,英和在实际断案方面也终于有了成果:“朕看你这次断案言词,简明精当,前后因由也一一清楚,这样看,也是为朕平反了一件冤案啊。你就先回工部去吧,以后,朕还有要事需要你呢。”
“谢皇上栽培!”英和感激道,看起来,自己重新进入军机处,似乎也是大有可能之事了。
“不过,这公费开支,朕倒是不太明白了。”嘉庆看着一边英和呈上的账目,也不禁向他问道:“这次你们出京办案,朕一共也就任命了你们两名钦差,其他随从郎中、员外郎各一人,这用的人也不算多啊?可是就这样,你们这一路的开支,竟还有五千两之多,你们这钱,到底都是怎么用的啊?”
“回皇上,此事……其实臣等外出之际,确已尽力节省开支,臣等主官所用,不过常度,可臣等再怎么节省,总是要有属官相从,其中开支,便绝不会少了。”英和答道:“而且这些年来,也多有京官在京控之时,以朝廷用度不足为由,让各府县各出钱粮,用以补贴公用,久而久之,许多府县便宁可多加准备,京中官员来了,便竭力奉迎,各府县亦多有馈遗,唯求京官衣食用度无亏。是以近年京控,但凡京官外出,这一行开支,便决计少不了的。”
“那……依你之见,若是严令各处府县,日后凡有京控要案,一律不得馈遗,如何?”嘉庆问道。
“回皇上,这种诏令,只怕下属府县,无人能如实照办。”英和答道:“眼下地方物价,相较于几十年,甚至十几年之前,都有上涨,各处办案,少不了雇用本地吏员办事,若是钱给得少了,势难将控案办成。可每次朝廷能支给的公用银钱,却又有限,大半开支,还是要由府县自行支出,而且又不能报销。更何况许多府县,早已形成了攀比之风,今日这个府供应朝廷三百两,明日那个府就是四百两、五百两。如此情况,似乎也并非一纸严禁所能根绝。”
“真是没想到啊。”嘉庆也不觉叹道:“朕本来是想着,这京控之事,能够保证地方冤案,不至于因地方府县官官相护,竟使良民沉冤难雪。凡地方不决之案,京中代以操办,也能使各处府县豪强,不致官民勾结,合谋侵害百姓。可这些年下来,地方仅仅供应京官,竟要多出这许多开支。长此以往,也难怪有些地方,亏空一直补不上了啊?”
“皇上,臣倒是以为,京控之事,应有常度,方能绝其冗滥。”英和也劝谏道:“眼下京控,确有一弊,便是无论案件在地方府县藩司,是否经过判决,只要入京呈控,皇上与众大臣议定应当审理,便须派出京官外出审案,如此一来,百姓便会倍加依赖朝廷,进而有许多百姓不知常法,竟而入京妄加呈控,朝廷的负担,自然就多了不少。而且,府县决狱的本职,也渐渐被京控取代了。若是能在控案之上加设限度,令地方未曾审定之案,朝廷便不接受京控,或许,就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妄控了。”
“很好,你也先退下吧,京控之事,看起来朕也不能再无动于衷了。”嘉庆感叹道。
这日英和便即告退,很快,嘉庆也果然听从了英和等人的意见,对京控进行了进一步调整,规定案件若未经地方抚院藩司,府县衙门审理,便不能直接入京呈控,这样一来,京控案件也确实减少了许多,很多百姓仅因小事便随意入京呈控之事,也逐渐消失无闻。同时,对于地方滥行馈赠之事,嘉庆也一再申明,所用不得超过正常开支数额,否则即便仅有馈赠之举,也需追责地方官员。
而英和在数月之后,也再次得到了进入军机处的机会,可这一次,却正如托津先前所料,嘉庆在军机处中并不需要更多大臣主事,结果英和仅复任军机大臣数月,便又回到了工部。嘉庆对英和的重视,终是不能再超过托津了。
“所以,广侍郎的意思是,想让我出钱给他们了?”阮元也不再客气,正面问道。
“哈哈,阮侍郎,你还是很聪明的嘛?”广兴看阮元终于明白了自己意思,也抚掌大笑道:“其实啊,您早些领悟了我的话,我看这件案子啊,早就办完了。你看,马中丞的一千两银子,已经送来了,阮侍郎,我记得您也做过六年巡抚,怎么,您可不能瞧不起下面这些办事的弟兄啊?”看起来,广兴不仅想着让阮元出钱,而且阮元若是出钱少于一千两,可能广兴都不会善罢甘休。
“广侍郎,他们到底缺多少东西,你要我们出这么多钱来补贴公用?若只是缺些纸张饮食用度,我可以贴补一二,可你这样狮子大开口,试问将来若是外人知道了,他们要如何信服啊?”阮元听着广兴一张口就是一千两银子,自然有些按捺不住,便想与广兴理论。
“阮侍郎,你当这开封是什么好地方吗?”广兴依然不知收敛,仍与阮元辩道:“我告诉你,他们平日在京城当差办事,苦是苦了点,可那毕竟是京城啊?这开封满地都是水坑,北面那黄河比这座城都要高,也不知哪天一不小心就要倾泻下来。让他们来这里办事,你不再加点钱,那他们凭什么给你卖命啊?平日纸张要用钱,饮食要用钱,出行费用能奏销的也就一半,您再不多帮帮忙,这案子还有谁能办啊?再说了,这河南大小官员,我看最不清楚这件事的,也就是阮侍郎您了,您想想,若是您五六日前,或者半个月前,就想清楚这其中因由,早些把这一千两银子出了,或许咱们现在啊,已经在回朝廷的路上了,耽误他们这许多日,难道还是我的错不成?”这话说得出来,竟似原是阮元不懂规矩,才连累了这许多办案吏员,多在开封耗费了半个月时间。阮元心中自也恼怒,若他不是平日涵养深厚,说不定已经和广兴对骂上了。
“广侍郎,你……你怎得变成了如此强词夺理之人?”即便如此,阮元也终于克制不住,对广兴怒斥道。
“阮侍郎,这不是我强词夺理啊?”不想广兴还有借口:“您为什么不这样想一想呢?要是当日那黄明歧陈钟琛之事,您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这样让他们过去了,那这件案子也早就办完了。现在嘛……哈哈,你看。”说着,广兴又向另一侧的两个箱子一指,道:“黄明歧的五百两银子,陈钟琛的一千两银子,也都到我这里了。他们可要比你聪明啊,你问过他们次日,他们就主动到了我这里,说咱们办案不易,愿意出资相助。阮侍郎,你说我这……一边我收了他们的钱,一边你不由分说要求弹劾他二人,对这些下吏你又不愿出一两银子接济,我还要相助于你,这于情于理,好像都说不通啊?”
阮元听着,也直觉眼前一片黯淡,似乎自己弹劾黄陈二人之事,反倒已经把自己逼进了绝境。如果自己不给广兴送这笔钱,广兴看来是一定不会帮自己了,可即便自己撤回对二人的弹劾,就能解决这时的问题吗?自己弹劾二人之事,河南大小官员知情,这些吏员也都知情,随时可能把这件事透露出去,那样还不如花钱免灾。总之,给广兴主动“献金”,或许已经成了这时最不坏的选择。
广兴看着阮元神色越来越不对劲,也对他笑道:“阮侍郎,怎么看你的样子,这出一笔钱,就跟要你去行贿一样呢?这种事啊,平日不过称之为‘馈遗’、‘捐纳’,本就是礼尚往来,聊表心意之事嘛?阮侍郎,现在这时节,若是这些银子您都一毛不拔,那还能干成什么事啊?哈哈。”
阮元清楚再与广兴争辩也是无用,只得先辞退了广兴,自归自己馆舍之内去了。几人听了广兴之言,这时也都鸦雀无声,毕竟广兴才是正印钦差,若是他这一关过不去,这件案子最后也很可能草草结案,到时候阮元所发现的河南弊政,也同样得不到任何解决。
沉默许久,杨吉也率先开口道:“伯元,二位相公,难道咱们……就真要给那广兴银子,他才能办事不成?”
“还有什么办法呢?”王引之也不禁感叹道:“这事说起来,也不是老师的错,老师也是一心想着,要革除这河南账目之弊,却不想……不想早就中了广兴的圈套。皇上那边我也清楚,估计这件事就算咱们报给皇上,过得一年半载,他广兴还是广兴。到时候万一他变本加厉,又来倾陷老师,那又要如何是好?总之,现在最不差的办法,可能也就是破财免灾了。”
“那……连皇上都管不了这广兴了吗?”杨吉对于几人商议之中,竟一直在忽略嘉庆,也明显发现了不对劲。
“杨吉,难道皇上那边,我们就没考虑过吗?”孙星衍也无奈道:“只是这广兴在我看来,其奸诈之术,更甚当年和珅啊?杨吉,我们可以找皇上揭发广兴,可我们总要有证据吧?这也是那广兴最为无耻之处了,若说和珅是爱财如命,这广兴就是滑不溜手啊。在山东的时候,我就查过他用钱底细,却发现他把大半所得银钱,都用在了公费之上,你说他怎么用?所有吏员当差办事,用笔用纸,他全都要挑最好的,用纸稍有不合规矩之处,直接就要换纸。属吏出行,必用最上等的车马,平日饮食用度,更是极尽奢靡。又或者,属吏自己取了银子去,他也不管不顾。哼,自己用钱丝毫不知俭省,到了我们面前,却一个劲的说用度不足,让我们协助公费!可反过来说,也正因如此,想抓广兴的把柄,却要比和珅难多了。他把那么多钱都用了出去,自己还能剩下多少?就算我们弹劾他滥行勒索,若是皇上真的查下去,很可能他手里根本没有多少银子,真是一个死无对证啊……所以我来之前,就只盼着伯元办事小心,千万不要和广兴有任何瓜葛,否则只要被他缠上,后面的事就难办了。可没想到,竟还是……”只是孙星衍也清楚,阮元力主彻查黄陈二人,这件事怎么说也是彰明法度之举,却也不能说阮元错了。无奈之下,竟也再想不出任何办法,只得仰天长叹了。
“渊如兄,看来,小弟这次,又要做一件对不起渊如兄的事了啊?”阮元也对孙星衍苦笑道。
“罢了,若只是给他些银子,还能把河南的案子办了,伯元,我倒是也不该指责你什么。可是啊……”孙星衍也清楚,阮元即便真的出了这一千两银子,也并非纯心贿赂广兴,所以也不愿再行责备,可想着这些年控案之事,却也不由得感慨道:“皇上力查京控,本是为了让下面百姓能够伸冤,下面官员贪贿之事可以及时上闻。却不想……现在的京控,竟被这些小人钻了空子,成了他们大肆铺张、公开滥用国库公帑的借口!你们说这世道,究竟何时……何时才有重现清明的那一日啊?”
可是这个问题,即便博学如阮元和王引之,却也一时陷入了沉默。
无奈之下,阮元也只好给扬州去了信,嘱托孔璐华将伊秉绶两年来支给自己的一千两报酬先行装船,送来开封。孙星衍自知不能久留,当夜便即辞了阮元和王引之,自归济南去了。这次难得的相会,最终留下的也只有遗憾。
不过对于京控中逐渐出现的问题,嘉庆到了这个时候,也已经有了不少耳闻。这日他也特意召见了两年来多有查办控案的英和,与他问起了其中内情。
“英和,这两年来,你办理的案子,朕心里都有数。”看来经过两年的磨练,英和在实际断案方面也终于有了成果:“朕看你这次断案言词,简明精当,前后因由也一一清楚,这样看,也是为朕平反了一件冤案啊。你就先回工部去吧,以后,朕还有要事需要你呢。”
“谢皇上栽培!”英和感激道,看起来,自己重新进入军机处,似乎也是大有可能之事了。
“不过,这公费开支,朕倒是不太明白了。”嘉庆看着一边英和呈上的账目,也不禁向他问道:“这次你们出京办案,朕一共也就任命了你们两名钦差,其他随从郎中、员外郎各一人,这用的人也不算多啊?可是就这样,你们这一路的开支,竟还有五千两之多,你们这钱,到底都是怎么用的啊?”
“回皇上,此事……其实臣等外出之际,确已尽力节省开支,臣等主官所用,不过常度,可臣等再怎么节省,总是要有属官相从,其中开支,便绝不会少了。”英和答道:“而且这些年来,也多有京官在京控之时,以朝廷用度不足为由,让各府县各出钱粮,用以补贴公用,久而久之,许多府县便宁可多加准备,京中官员来了,便竭力奉迎,各府县亦多有馈遗,唯求京官衣食用度无亏。是以近年京控,但凡京官外出,这一行开支,便决计少不了的。”
“那……依你之见,若是严令各处府县,日后凡有京控要案,一律不得馈遗,如何?”嘉庆问道。
“回皇上,这种诏令,只怕下属府县,无人能如实照办。”英和答道:“眼下地方物价,相较于几十年,甚至十几年之前,都有上涨,各处办案,少不了雇用本地吏员办事,若是钱给得少了,势难将控案办成。可每次朝廷能支给的公用银钱,却又有限,大半开支,还是要由府县自行支出,而且又不能报销。更何况许多府县,早已形成了攀比之风,今日这个府供应朝廷三百两,明日那个府就是四百两、五百两。如此情况,似乎也并非一纸严禁所能根绝。”
“真是没想到啊。”嘉庆也不觉叹道:“朕本来是想着,这京控之事,能够保证地方冤案,不至于因地方府县官官相护,竟使良民沉冤难雪。凡地方不决之案,京中代以操办,也能使各处府县豪强,不致官民勾结,合谋侵害百姓。可这些年下来,地方仅仅供应京官,竟要多出这许多开支。长此以往,也难怪有些地方,亏空一直补不上了啊?”
“皇上,臣倒是以为,京控之事,应有常度,方能绝其冗滥。”英和也劝谏道:“眼下京控,确有一弊,便是无论案件在地方府县藩司,是否经过判决,只要入京呈控,皇上与众大臣议定应当审理,便须派出京官外出审案,如此一来,百姓便会倍加依赖朝廷,进而有许多百姓不知常法,竟而入京妄加呈控,朝廷的负担,自然就多了不少。而且,府县决狱的本职,也渐渐被京控取代了。若是能在控案之上加设限度,令地方未曾审定之案,朝廷便不接受京控,或许,就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妄控了。”
“很好,你也先退下吧,京控之事,看起来朕也不能再无动于衷了。”嘉庆感叹道。
这日英和便即告退,很快,嘉庆也果然听从了英和等人的意见,对京控进行了进一步调整,规定案件若未经地方抚院藩司,府县衙门审理,便不能直接入京呈控,这样一来,京控案件也确实减少了许多,很多百姓仅因小事便随意入京呈控之事,也逐渐消失无闻。同时,对于地方滥行馈赠之事,嘉庆也一再申明,所用不得超过正常开支数额,否则即便仅有馈赠之举,也需追责地方官员。
而英和在数月之后,也再次得到了进入军机处的机会,可这一次,却正如托津先前所料,嘉庆在军机处中并不需要更多大臣主事,结果英和仅复任军机大臣数月,便又回到了工部。嘉庆对英和的重视,终是不能再超过托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