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综里修道士
字体: 16 + -

第二十四章 上山打柴忙

    回到道观才想起来已经快到年了,往年老道士在都在冬天天气好的时候,上山打柴回来,在道观进门边上有个柴房,一般每年这时候都堆满了,够一年用的柴。

    有时候智行看着这道观挺佩服第一代玉勉道士的,在20年代来到这里,还拿下这一片地,不说耕地,就这道观都那么大,门口处宽度都有六米。

    道观里面天井一边三个房,两边就六个房间,一间柴房,一间厨房,一间书房,三代道士一人一间,他们去世了也就这样空着。如果智行收徒弟就要用他们的房了。

    正堂都有七米宽,黑砖黑瓦,在智行那时代眼光都能看出气势不凡,座落位置看本身平地都很大,挖进去不是很多,进道观的外面山有个凸刚好挡住,在外面没有过那个凸都看不到道观。

    在那时代搞起来这样一座道观,还在半山上,花的人力物力都不少,智行曾记得老道士说过用了整整一年才建起来,所以智行饮水思源,不管师傅老道士,还是玉勉道士,都很尊重,现在他们都葬在道观对面山上,遥遥相望。

    智行拿着柴刀,一根绳子就出门上山,除了道观所有的耕地,其他地方都不属于道观的。所以不能乱砍,只能砍那些干了的树枝,或者那些吹风倒下干了的树木。

    后面山脉大很多树木,山下的村民现在都不用打柴了,也许就道观这里要打柴的,所以很多干枝。两个小时后,背起小山般的干柴下山,放到柴房门口,太大把了进不了门,要解开一点一点地搬进柴房。

    “小道士,小道士”智行还没有全部搬进柴房就听到外面有人喊道。

    一会就见一个中年人进来了。

    “庆霄叔,你怎么有空来这里玩啊”上来的是村里的林庆霄,听说在沙田那边工厂上班,还是个小官,一般就星期天有时回来看看父母。

    “小道士,你忙什么!去山上打柴了?”进来看到道观里面一堆柴就说道。

    “是啊,刚刚回来”智行答道。

    “听有福叔说你可以可以医风湿骨痛是吧,能不能下去帮我老爸看看,前几天不知怎么又痛了,今天早上看医生吃药都没效果,后来听有福叔说他前几天都是你捏几下就好了”他说的有福叔就是林有福了。

    “好啊,我搬这柴进去就下去”智行看看地上也没多少了。

    “我帮你啦”林庆霄也一起搬柴进去。

    两个人几下就搬进柴房了,洗了手就和林庆霄一起下山。

    “庆霄叔,听说你在沙田那边工作,怎样了?”智行路上问道。

    “可以怎样,打份工而已,不像你卖药材都十多万,我两公婆一年都赚不了那么多!”

    “你看我好,我看你好啦,在这里哪都去不了,都很闷的”

    “都是啊”

    下山去到他家,看到林庆霄老爸林应睿在门口摇摇椅上躺着,如果不是看脚在动来动去,还以为很悠闲。

    “睿伯,你脚怎样了。”智行问道。

    林应睿听到就坐起来,“小道士,来了,来帮我捏几下,风湿痛真是麻烦了”

    “好的”

    智行走近他身边,运起真元按摩两脚穴道。

    “好暖和啊,好舒服。想不到真的行了”一会林应睿就舒服叫了起来。

    十分钟后,智行按完双脚穴道,站起来对林应睿说道:

    “睿伯,好了,站起来走走吧”

    林应睿站起来走了走开心地说道:

    “厉害了,小道士,就这样就治好了我的脚”

    “一般般啦,只不过是我知道怎样治而已”智行笑笑说道。

    “那些医生真是废材,就知道要钱”林应睿气气地说道。

    “真是多谢你了,小道士,想不到你还有这一手,怎么没知道的,如果知道就凭这一手你都发财啦!”旁边林庆霄说道。

    “不要搞了,我管着几亩地都吃住不愁,想那么多干嘛。”智行无所谓说道。

    这时一个老太婆走出来,看到林应睿脚好了也开心地道:

    “他老爸,你真是好了,小道士真是行啊”

    “不厉害,就按摩几下而已,不是什么厉不厉害的”智行说道。

    接下来和他们聊聊家常后,智行就要回去了,他们一定要留住智行一起吃午饭,智行也没办法,况且看看表已经十一点多了,吃完饭再聊聊就回去了。

    到山脚看到没人,直接用遁法回到道观,拿起柴刀和绳子遁上山,遁来遁去,看到丹田快没有真元了,再找树木密集些的地方盘腿打坐恢复真元。

    真元也许真的比真气高级,刚才给林应睿治脚时,感觉如果运行输进他身体,绝对可以调理他年轻二十岁,一切小毛病都会消失,这些是智行用精神力扫描感觉到的。

    精神力不但自己可以内视,还可以感应别人的身体,就像扫码器一样,可以看到别人身体上的五腑六脏,脑袋都看得清清楚楚,用真元应该可以治疗大部分的病,只是自己没经验而已。

    不过这些不能滥用,太高调了,到时候别想在道观种地了,在这个动不动就上新闻的地方,还是低调点才有平静安详的修行时光。

    两个小时后,智行完全恢复了真元,也许在深山还真是修行的好地方,不过这不是智行的理想生活,在道观就是最理想的,有水有电,偶尔还可到村里走走聊聊家常。

    四点多钟智行又背上小山般的干柴回到道观,全部搬进柴房,已经满了,没必要再要了,够用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