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将
字体: 16 + -

第228章 番外.兴起的广牧

    北伐鲜卑一事最终以郝月的大胜告终,经此一役,北方的鲜卑一族渐渐的消失在了草原之上,取而代之的,是羌渠的南匈奴一族。

    南匈奴北上一事,羌渠自然有请示过郝月,郝月对此也并没有阻拦,反而非常的支持。

    郝月的态度让羌渠非常震惊,在提出这个提议之时,羌渠鼓足了非常大的勇气,也非常肯定会被拒绝,但是这是全族的愿望,所以羌渠也不得不提出来。

    “大人您就不怕,我们日后发生叛乱吗?”

    羌渠当时是这么问郝月的,这也是他的忧虑,郝月对待鲜卑的态度让他心惊胆颤,他不想让郝月认为南匈奴想成为第二个鲜卑。

    “你会吗?你敢吗?”

    郝月这样笑着回答。

    “只要我还活着一天,就永远不会背叛大人!没有大人就没有南匈奴的现在!”羌渠手抚胸膛严肃无比的回答道:“是大人您将南匈奴从...”

    “这就够了,就够了。”郝月伸手将羌渠接下来要说的给拦了下来。“该怎么做,该怎么管理一族,你比我清楚,想去就去吧,不过你只能带走一小部分,不然朝廷那边我不好交代。”

    “大人...”郝月只不过是短短数语,但羌渠能感受的到郝月话中所带来的关心之意。“大人之恩,我族定当永记于心,传于族训!永不背汉!”

    “汉?”郝月笑着摇了摇头走离了羌渠。

    羌渠一愣之后才是明白了郝月的意思,但羌渠也没再去问,羌渠是个聪明人,此时去问只会适得其反。

    羌渠在郝月的笑意之中读取到了一件事情,郝月已经不需要他的力量,不需要匈奴族的力量了。

    自己于他,已经是一块无关紧要的石头,只要不成为一块绊脚石,就不会理会。但是一但成为绊脚石,郝月就会毫不犹豫的铲除掉。

    那道轻笑声之中,充满了杀意。

    北伐鲜卑对郝月来说是大胜,但对汉朝来说,却不是什么大胜了,虽说天子刘宏非常的高兴,当时便是要重赏臧旻,但在朝中文武的解析之下,天子刘宏也是变了脸色。

    此番臧旻、夏育、田晏三人虽带来了胜利,但也将带去的三万大汉精兵损失殆尽,这三万轻骑可不是什么随便招募的新兵蛋子,那可都是在西北常年与羌人作战的百战精兵,是降服羌人的主要功臣,也是朝廷为数不多能够调动的精兵。

    如果这个时候西北羌人或者天下各地又起了什么乱子,朝廷能够调动的军队可以说是几乎没有。

    在朝中重臣的解析之下,天子刘宏也意识到了形势的严重,连忙询问起了对策。

    为了稳定汉室江山,有大臣提出了让各地太守增兵加强自治的提议,并且得到了不少的附议,天子刘宏在与身后的宦官交流之后,也是同意了这个提议,下令让各地州县增兵自治,且去除各州刺史之位改设为州牧,其职权由原来的执掌一州政事,变为了执掌一州军政。

    此令虽加强了州牧对于各州的自治能力,但也为天下各地州牧的壮大自身势力,埋下了一颗种子。

    商谈完增兵一事之后,好大喜功的刘宏对于这场大胜的性质依旧不减,虽然收回了诸多的奖赏,但还是册封了功劳最大的臧旻为车骑将军,车骑将军为第二品,只在大将军与骠骑将军之后。

    虽然朝中文武都非常的反对,但奈何刘宏执意,加之宦官在天子身后的怒目相视,文武百官也只得作罢。

    刘宏之所以如此高兴,介因为臧旻的一句话。

    三军交战歼敌数万,破城之后屠城三日,斩首十数万,其余耳者,数不胜数。

    如此战果,哪怕先祖武皇帝,也从未有过。

    这些都被刘宏吩咐史官一字不漏的记录在了史册之上,所以对于臧旻等人的册封也是不能寒酸。

    除了臧旻三人以及活着归来的将士之外,远在广牧的吕布,也是获得了一个飞将军的称号。

    而郝月却是只字未提。

    在朝中除了臧旻之外,没有人会知道郝月这个名字,而臧旻又被郝月特意的叮嘱让他守口如瓶,所以也正如郝月的计划那样,天子又一次大赦天下普天同庆的同时,广牧继续在安稳的发展着。

    虽然郝月为朝廷解决掉了一项外忧,但汉室的内患依旧没有一点变好的迹象,除了并州之外,天下各地因为这场战役,反而更为的疾苦,原因无他,正是因为天子刘宏发布的增兵策。

    因为这个政策的发布,不止天子要征兵,就连各地的州牧太守也是开始征兵起来,虽然依旧有着限制,但对百姓的负担还是非常的严重。

    原本就是男丁稀少的平民百姓,因此又要被抽丁,而士兵量的增多,也代表着赋税也要加重,毕竟天子只颁布增兵的政策,却没有播下任何粮赏,各地士兵的粮饷肯定要由各地太守和州牧来负责,随之而来的自然是赋税的加重。

    当然,各地太守也可以选择不增兵,但做出这个选择的,只会是少数。

    在如今这个动荡不安的天下,只有手中握着兵权,才是硬道理。

    近年来,可是有传出不少某某太守被暴民逼迫交出官印之类的传闻,更为让各地官员心寒的,是汉室朝廷竟然还做出了默许的态度,非但没有派兵镇压,还下令册封。只因叛乱之人,贿赂了宫中的一个小黄门。

    汉室朝廷的这项政策本意是为了防止叛乱,但却会是成为制造叛乱的开端。

    郝月在接到这个政策的传令之后,也是轻笑出声。

    如今,郝月因为平定鲜卑这项不为人知的战绩,被知晓此事的朱淑加官为了朔方太守,为此,朱淑破例的贿赂了宦官,赠与了大量的金钱来确保郝月的官位。

    平定外族是朱淑一生的心愿,为此他在为官期间申请了数次的北伐,更是亲征了前几次,不过都是收效甚微,朱淑原本以为,在有生之年他的这个愿望都是难以实现的。但郝月的出现,让他又燃起了希望,而如今郝月所给出的答卷,果然没让他失望,为此朱淑抛弃了士人的名节,也要为郝月加官封赏。

    虽然朱淑很不理解郝月为何要隐瞒这件事情,这件足以名垂青史的功绩。

    至于原因。

    郝月的解释是不想引人瞩目,不想让朝廷瞩目。

    因为那样会伴随着麻烦。

    一个少年英雄的出现,会代表着什么?

    郝月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会带来杀身之祸。

    郝月的力量还太小,还抵挡不住朝廷里的那些各方势力,所以选择了隐瞒。将这个理由说给朱淑之后,朱淑也是缓缓点了点头,表示感同身受。

    朱淑治理并州数年,何尝不是和郝月一样,别的州治都是夸大自己的功绩,唯有朱淑,非但没有夸大,反而有些地方还稍加了隐瞒,比如这些年来他自掏腰包为百姓做的一些事情。

    只有平稳,才能保证一个地方的发展。

    得到册封之后,郝月的第一个政令就是将朔方郡的治所由朔方县改为了广牧城,更是直接下令让朔方郡内所有没有户籍的流民全部集中到广牧,加强人口的管理。

    郝月清楚的知道,一片土地的发展最重要的不是什么资源,而是人力。

    资源可以开采,但人力,始终有限。

    为此,广牧城在人口上至十万之后,迎来了它的第三次扩建。

    一个草原大都,正在缓缓的开拓。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晃眼就又是四年之后。

    经历了第三次扩建的广牧成为了一座要塞般的城市,从外至里总计有着三道城墙,其规模也是成功的超越了州治晋阳甚至是直逼国都洛阳。其人口也增加到了三十万之数,在如今天下,也只有国都洛阳能有此规模。

    广牧发展到了此等规模,已是自然而然的进入了天下人的眼中,也震惊了朝野。

    灵帝刘宏在吃惊之余也是龙颜大悦,在了解了广牧情况之后,灵帝刘宏便是直接加封并州牧朱淑为京陵侯封地邬县,而对于郝月,在宦官以及朝中大臣的建议之下,朝廷决定将郝月招至朝中,官拜大司农位列九卿,掌一国农事。

    若是郝月答应,那么史上最年轻的九卿将会诞生。

    然而郝月怎么可能答应,如果放弃广牧入了朝廷那就代表着将失去了所有,还会受人管制。所以郝月以资历不足无法胜任为由,拒绝了大司农的官职。

    士人抗旨,这在当时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相反是非常普遍的事情,由于朝中宦官干政,不少的清流士人都不屑于朝中做官。

    所以郝月的抗旨非但没有招来什么麻烦,反而还获得就一些美评,由于郝月的出色政绩,朝廷也不好怪罪郝月的抗旨,收回了官职之后,灵帝便是赏赐郝月金银万两来以示朝廷的嘉赏。

    更是将广牧的政绩昭告天下,以示标杆,并设广牧为北方都督府,太守郝月转拜为镇北将军,统领军队守卫边疆。

    郝月一直以来的隐忍发展计划,终于是得到了不小的回报。

    朝廷的几番动作不难看出他们对于郝月的重视,但也由于朝中何方势力错综复杂,所表达出来的意思也都各不相同。

    第一道招郝月为大司农的圣旨明显是对郝月起了杀心,就算不杀,也是要加以控制,四年来,有不少的说客来找过郝月,明里暗里的都在拉拢着郝月,郝月对此也和朱淑一样,保持着中立的同时也是暗示了只会效忠于天子。

    所以,在当郝月拒绝了大司农的官职之后,朝中的世家一派以及外戚一派已经是对郝月起了非常大的杀心,因为这代表着并州彻底脱离了他们的掌控,虽然以前也没有被他们掌控,但那是因为并州贫瘠他们不屑于伸手,而如今广牧如此的规模,已经是不容小视的一份力量,所以对于这份不能掌控的力量,世家一派和外戚一派都是对郝月起就杀心。

    但清流一派和宦官一派却是转而站在了郝月这一边,清流一派是真真实实的想为朝廷尽力,郝月这个淡泊名利的天下大才在他们心中占据了非常高的评价,为此更是和一直以来相互合作的外戚势力产生了分歧。

    而宦官一派则是比较简单了,这些年来,宦官一派虽然极大的在拉拢世家一派,但外戚一派和清流一派一直在对宦官一派进行打压,虽然宦官一派仰仗着灵帝的宠信非常安全,但其党派下的势力一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拓展。

    而郝月一直以来的暗示,让宦官一派看到了希望,这是一个可以帮他们抗衡外戚势力的一份力量。

    在朝廷这些的暗流涌动之下,最终才是暂时的得出了上述的结论。

    表示朝廷重视的同时也对郝月使以安抚,让郝月得到名利的同时也是告知天下让郝月一言一行得到瞩目,去掉文职加封武职名为加封实则是安排新任太守想要接管广牧。

    在如今时代,文职统领武职是世人皆知的规矩,哪怕郝月加封为了镇北将军,但在令法之下,还是要受制于朔方太守。

    当帅印和圣旨都交到郝月手上之时,郝月先是眉头一皱,随后还是表面平静的接了下来。

    随行的还有万两黄金,除此之外别无他物,更不用说郝月受封的镇北军军队了。

    而后令使便是向郝月索要朔方太守的官印,其中意思不言而喻。

    郝月平静的将官印交了出去,一句话也没问。

    见郝月神色不对,完成了任务的令使也没做过多停留,收下官印便是回朝复命。

    朝廷如此露骨的强夺任谁都看的出来,就算是相当沉稳的严云也是动了不小的火气,率先说出了自己的不满。

    “朝廷真是好生算计,一个虚职加上万两黄金,就想接管我们苦心经营起来的广牧城?!”

    陈宫也是摇头叹道:“朝廷之昏庸无道,今日也真是大开眼界了。”

    相比于严云陈宫两人的气愤,郝月显得更为平静。

    “有什么不好的呢。”

    “镇北将军可是官居二品,能掌数万大军。”

    “这可是让我能够光明正大的招兵买马啊。”

    郝月把玩这手中的兵符,言语中充满就笑意。

    严云还是颇为气愤,继续说道:“可是大人,您就这样舍弃广牧了?这可是我们八年来的心血啊!”

    “师兄啊,你不明白吗?广牧的主人,只有一个。”郝月笑意更甚根本没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这不是一个官位能改变的。”

    “如果一道圣旨就能改变了它的主人,那么我也不配当它的这个主人。”

    严云陈宫两人被一语惊醒。

    “那大人您的意思是?”

    郝月继续在观察着手中的虎符,缓缓说道:“羊入虎口,岂能不受?”

    没错,我又回来了!!!!!!!!!!!!!!!!!!!!!!!

    (本章完)